这个“小粉炉”,不寻常!这个博物馆,不一般!

读懂一座城,从博物馆开始。走进“九十年春华秋实——南京博物院的珍藏”,一幅“内迁路线图”跃然眼前,直观展示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那场波澜壮阔的国宝长征;另一幅则是出自著名建筑师徐敬直之手的国立中央博物院建筑示意图,勾勒出中国人构想中的现代博物馆。

国立中央博物院建筑示意图。南京博物院供图

南京博物院自1933年的一张图纸起步,筚路蓝缕、与时偕行,已成为一座集保护、研究、教育、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历史艺术综合性博物馆,其历史折射了时代浪潮下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历程,更展现了文物在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中的独特作用。

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供图

赓续华夏火种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鲸吞东北,虎视华北,故宫文物危如累卵。南京博物院的前身——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就诞生于这风雨飘摇中。

1933年4月,蔡元培先生倡议在南京成立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1933年2月至5月,故宫博物院等单位的近2万箱文物从北平运抵上海,1936年底运抵南京。

国家博物馆应当是什么样子的?“90年前曾引发了很大的讨论,而从最终的定位和实际来看,可以说力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理念’的结合。”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王奇志说。

一方面,规划中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拟综合中国近代地质学、气候学、生物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学科成果,以“促进科学及文化之进步”为目标,建设自然、人文、工艺三馆。另一方面,梁思成等建筑大师主张,应该“体现中国早期的建筑风格,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最终将其主体建筑确定为外观仿辽式大殿,陈列室内部则为西式风格,被梁思成誉为中国现代化建筑中之重要实例。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处于颠沛流离之时,文物不仅承担着赓续历史的重任,还肩负着开启民智的使命。史料记载,途经的上海、南京、重庆、成都等地举办了文物展,部分文物甚至远赴重洋。1935年11月28日开幕的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累计吸引了英国和其他国家络绎而来的观众达42万人次。而1936年6月1日至22日,“伦敦中国艺展会展品南京展览会”共接待参观者近6万人次。

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内迁路线图。南京博物院供图

然而,民族存亡之际,文化难逃灭顶之灾。1937年抗战爆发,南京告急。刚刚成立的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不再安全,国宝只能再次踏上迁徙之路。即便如此,人们仍坚持于艰难时局中“不废研求”。1937年至1945年,国立中央博物院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合作开展了川康古迹考察、川康民族考察、西北史地考察等工作,搜集了一批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学术性特点的藏品,擎起文化抗战的旗帜。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江苏省文物局局长、南京博物院党委书记拾峰说,在纷飞的战火中,当时的知识分子们辗转万里保护国宝西迁,不仅创造了中华文化史上堪称奇迹的文物长征,更为华夏文明保留了火种。

探源鱼米之乡

走进南博展厅,一件高31.2厘米的兽面纹饰玉琮,内圆外方,通体泛黑,分12节,每节转角处刻有凹形牙状纹饰……这是1973年出土于草鞋山遗址的三件玉琮中的一件,被称为“中华第一玉琮”。由于“马家浜-崧泽-良渚”文化层连续叠加,草鞋山遗址也被誉为“江南史前文化标尺”。

而在一百多公里外的常州市天宁区,考古人员仍在寺墩遗址现场忙碌。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南京博物院联合当地文保单位开启了对寺墩遗址的发掘工作,至今仍在不断出新。

寺墩遗址航拍图。南京博物院供图

1950年,成立典礼上嘉宾职工合影,横幅上写着“为建设人民的博物院而努力”。南京博物院供图

展厅中的一件文物就出自考古队刚成立时期。这是一件人首鱼身俑,出土于南唐二陵中的钦陵,为镇墓俑,工艺精湛。“人面而鱼身,无足”,这是《山海经》中对海神形象的描述,与这件人首鱼身俑一致。这样的陶俑出现在墓葬中,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的丧葬习俗,借由神明守护逝者亡灵。

南唐二陵发掘现场工作人员合影。南京博物院供图

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也是南博“镇院之宝”之一,出土于明初驸马都尉宋琥和夫人安成公主的墓中。梅瓶造型优美,纹饰精致,胎质坚硬,釉质滋润,是现存唯一一件完整的明洪武官窑釉里红带盖梅瓶,也是明洪武“以红为贵”礼制的印证。

2021年5月18日在南京博物院拍摄的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新华社发(孙忠南摄)

“铲”释古老江苏,探源地域文明。几十年来,南京博物院考古工作者围绕区域文化研究,对大型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硕果累累。苏州赵陵山遗址、高邮龙虬庄遗址、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墓、金坛三星村遗址、连云港藤花落遗址、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张家港东山村遗址、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等考古发掘,相继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入选总数位居全国前列。

与此同时,东晋“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墓、东汉“广陵王玺”金印、战国琉璃釉盘蛇玲珑球、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花叶纹彩陶钵……随着重见天日的著名文物陆续入藏,更加清晰地勾勒出江苏文明脉络。

据介绍,以获得的二十余个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项目为代表,江苏考古在实证鱼米之乡、追溯文明之源、探寻古国踪迹、印证大汉雄风、勾勒六朝风华、再现江南盛景上积极作为。截至目前,南博已汇聚了各类藏品43万余件(套),馆藏数量和质量在国内博物馆中位居前列。

汲古润今“说书人”

入口处,两排长长的队伍缓缓移动,有序进入;展厅内,一拨拨观众将展柜围得水泄不通。截至目前,特展吸引观众超过60万人次。

“听说这里汇集了全国40多家考古文博单位的文物珍品,很多是首展,根本看不过来。”南京玄武外国语学校初一学生小余说,她在众多文创产品中挑中了“玉蝉”和“小粉炉”(网友对“芙蓉石蟠螭耳盖炉”的戏称)带回家。

被称作“小粉炉”的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南京博物院供图

策展人左骏介绍,数千年来,中华玉文化经历了“神(巫)玉”到“王玉”再到“民玉”的演变,也在多民族融合、东西方交流的历史大潮中,吸收融汇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和技术,迈向艺术巅峰。

例如,在商代,玉是王权礼制的典型代表,展览中有一件长94厘米、宽11厘米的商代大玉戈,出土自湖北省武汉市盘龙城遗址李家嘴3号墓,是目前已知商代玉戈中最大的一件。在周代,玉器成为礼制和伦理的载体,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虢季夫人墓出土的西周五璜联珠组玉佩,由1件人龙合纹佩、5件形态各异的璜、368颗红色或橘红色玛瑙珠和15颗菱形料珠相间串系而成,与《周礼》等文献记载一致。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龙虎纹绞丝环、玉舞人、龙首衔环双身玉带钩等,造型灵动、雕工精细,反映了当时以玉比德的风气兴起,装饰性更加突出,玉器的使用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从某种意义上说,研究中华文化离不开玉文化。”王奇志表示,玉文化贯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浸润着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文化和制度,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在其中均有体现。

当下的南京博物院,正成为一座全面发展、“超级链接”的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龚良表示,过去10年,南京博物院将陈列部改为展览部、保管部改为典藏部、社会教育部改为社会服务部,同时强调展览展示展演的创新发展、社会服务品质能力的有效提升、典藏征集管理视野的多向拓展等,这一系列改变都源自从重视“文物”到重视“公众”的理念转变。

南京博物院展厅外观。南京博物院供图

2013至2022年,南京博物院共有5个展览入选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项目,5个展览入选国家文物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2023年,南京博物院接待观众已经突破500万人次。

参观南京博物院的观众络绎不绝(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我经常作为一名观众到南京博物院参观,这里无数珍贵的藏品给了我丰富的滋养。”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认为,南京博物院之“博”来自深厚的积淀,这里不同时代的文物构成了历史文明的轨迹,承载着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同时,博物馆也要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与现代生活连接、与世界对话。

THE END
1.展演资讯逃出大英博物馆南京站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200多座博物馆里存放着大约164万件来自中国的文物其中藏品最多的、就是大英博物馆。 它目前公开的中国文物数量超过了2万3千件而且很多都是举世独一的孤品! 展览名称:逃出大英博物馆-南京站 展览时间:2024.5.1-7.31 展览地址:中山北路8号紫峰购物广场4楼 门票:39.9-128 #百粉创作者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38310559?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2.总要来南京,逛博物馆吧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六朝博物馆 巨大的落地窗前 是一幅五彩斑斓的冬日油画 ? 欣赏美景的同时 精彩展览也不容错过 南京重磅新展 大师的艺术 欧洲画坛瑰宝·勃鲁盖尔家族真迹展 登陆六朝博物馆 欧洲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族 勃鲁盖尔家族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原作 全世界仅存40幅的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511921
3.国际博物馆系列课程遇见大英博物馆之青铜的秘密南京博物院《国际博物馆课程》是南京博物院推出的全新系列课程,课程将带领学生们走进世界知名博物馆,通过知识学习和趣味活动体验,探索世界各大博物馆馆藏珍品和文物背后的故事。本系列课程内容涵盖了包括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以及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内的多个世界知名博物馆,带领大家探索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https://www.njmuseum.com/zh/newsDetails?id=357204
4.江苏南京:共赴文博盛宴,领略“博物馆之城”非凡魅力5月18日,南京市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启动暨“只此中国色·青”特展开幕仪式在六朝博物馆举行。活动以“博物南京·有看头”为主题,让观众在欣赏珍贵文物的同时,深刻领略南京这座“博物馆之城”的非凡魅力。“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全市各种展览、活动精彩纷呈,邀请市民游客共赴文博盛宴。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649da49e4b0b88db5c46c0b.html
5.复刻疑云:南京“逃出大英博物馆”展风波,艺术版权何去何从?你是否也曾梦想漫步在世界级博物馆的长廊,近距离感受历史的呼吸?然而,当南京"逃出大英博物馆"展览遭遇"复刻品"质疑,这场文化盛宴似乎变成了版权迷宫。观众的热情被一纸"拒绝退票"声明浇了个透心凉,不禁让人发问:艺术复制品的边界在哪里? 想象一下,你手握门票,满心期待地走进这场穿越时空的艺术之旅,却突然发现https://m.sohu.com/a/790805296_121956424
6.大英博物馆展南京条约原件1842年8来自中国历史研究院【大英博物馆展《南京条约》原件】 1842年8月29日,清朝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心痛的是,《南京条约》原件和上万件中国国宝在大英博物馆展出,展览说明上写着“it was the first of China's unequal treaties with foreign powers”(这是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份不https://weibo.com/7060281712/NgMBsp2DO
7.逃出大英博物馆南京展被指复刻品,曾涉侵权争议【#逃出大英博物馆南京展被指复刻品#,曾涉侵权争议】#看展疑遇复刻品且退票遭拒#近日,江苏南京消费者孙女士反映,6月18日她在大麦网购买了“逃出大英博物馆”南京站展览的门票。但她发现,多名网友称展览均为复刻品,多数是使用的数字投影。她想退款,当即在大麦网提交了退款申请,但大麦网客服以该项目不支持退款为https://finance.sina.cn/2024-07-04/detail-incaycpi8497380.d.html
8.夏季炎热,国务院这个温馨提示帮你应对“烤”验展览从大英博物馆800多万件藏品中精选出100件(组)展品,从奥杜威峡谷出土的石质砍砸器到当代人工制品,纵横200万年,横跨五大洲。 该展览3月至5月在国博展出,6月至9月将移师上海博物馆。 北京 故宫展出“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 “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展是故宫博物院首次利用院藏品举办的反映海上丝绸之路https://www.yueyang.gov.cn/mobile/23191/23205/content_761078.html
9.国内外40家顶级博物馆线上资源,码淄对了!国外美术馆 ——— (都不需要趴墙头啊,你懂的) 1、法国卢浮宫官网 http://www./zh 2、卢浮宫VR展览“艺术家的象征” https://petitegalerie./visite-virtuelle/saison5/ 3、英国大英博物馆官网 https://www./ 4、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https://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502/18/37024376_1029438398.shtml
10.大英博物馆《晚清百态》特展在伦敦期间,恰逢大英博物馆推出“晚清百态”大型特展。这场特展汇集了大量文物,展品涵盖了多个方面的文物,如宫廷、军事、宗教、艺术、日常生活等,共同构成了对晚清社会百态的全面展示。其中包括光绪幼年龙袍、慈禧太后凤袍、《南京条约》原件、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等都是代表性的展品。晚清时期,中国经历了许多动荡和变https://itf.mafengwo.cn/client/note.php/info/?id=24452063
11.大英博物馆特展晚清百态《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这幅地图原版诞生于1767年 (清乾隆三十二年),由黄千人绘制。之后由古人制作了许多拓印版流传于世,大英博物馆展出的便是其中之一。 下面这张图是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原件。展品讲解中写到:这是中国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从这个解释可以看出西方承认这是不平等条约。历https://www.meipian.cn/4uh87a0c
12.南京博物院——文物拾珍3、各地展览 元中都博物馆|常设展 河南博物院| 镇馆之宝等 南京博物院| 文物拾珍 木心美术馆 |建筑之美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 敦煌博物馆|常设展 甘肃博物馆|常设展 甘肃博物馆| 临时展 澳门博物馆 | 常设展 4、国外展 英国篇之一| 大英博物馆 https://m.douban.com/note/804471056
13.新春特辑春节假期哪里玩?近百场博物馆新展陪你过大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精心撷选80余件(套)馆藏文物,从多角度展示中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兔文化、生肖文化、吉祥文化和年文化,为广大观众献上癸卯兔年的美好祝福和寄愿,呈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精神底蕴。此次展览展出的文物上起商代下迄20世纪初,涵盖玉器、瓷器、铜器、石器、骨角牙器、书法、绘画等多门类物https://news.artron.net/19700101/n1118271.html
14.20212027年中国博物馆市场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1、社会历史类博物馆展览陈列特点 2、革命历史类博物馆展览陈列特点 三、社会历史类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设计分析 1、社会历史类博物馆陈列的主题思想 2、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文物、展品及组合 3、辅助展品 4、文物、辅助展品及其组合 四、2021-2027年社会历史类博物馆未来转向探讨 1、当代历史类博物馆的特性认定 2https://www.bosidata.com/report/I09165O4NN.html
15.《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精装)》((英)尼尔·麦格雷戈著)简介当当网独家精装典藏版,180余幅藏品图大开高清印刷,以物品见证人类文明史。同名展览“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 2017年3月起登陆中国。 作者:(英)尼尔·麦格雷戈著,余燕译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7月 手机专享价 ¥ 当当价降价通知 http://product.dangdang.com/23994896.html
16.看完这2.3万件文物,没有一个中国人会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辽代三彩罗汉像,出自中国河北。摄影/动脉影 ▲ 这尊隋代开皇年间的阿弥陀佛石像,矗立在大英博物馆两层之间的楼梯空隙处,腰部有明显的切割痕迹。石像原供奉于河北韩翠村崇光寺。大英博物馆文物档案显示,1935—1936年,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期间,古董商卢芹斋将此像提交给中国政府,并通过驻英大使,http://h5.ifeng.com/c/vivo/v002ARMbD2gBjb3iECNYBxOOXY35wQdFgc9b-_JZ6PbfSKMc__?isNew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