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60张实拍高清图片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该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希腊复兴式建筑,十分壮观,大英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于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

大英博物馆是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博物馆藏有世界各地许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藏品有800多万件,由于空间限制,有99%的藏品未能公开展出。

大英博物馆的藏品主要是英国于18世纪至19世纪英国对外扩张中得来,英帝国向世界扩张,对各国进行文化掠夺,大量珍贵文物运抵伦敦,数量之多,大英博物馆盛不下,只得分藏于各个博物馆。埃及文物馆是其中最大的陈列馆,有10多万件古埃及各种文物,代表着古埃及的高度文明;希腊和罗马文物馆、东方文物馆的大量文物反映了古希腊罗马、古代中国的灿烂文化。

大英博物馆的建立源于汉斯·斯隆爵士(SirHansSloane,1660年–1753年)他是一名内科医生、博物学家和收藏家,在他去世后,遵从他的遗愿,把他一生中共收藏71000多件物品,捐给了国家博物馆。在1753年6月7日,国会法案批准建立了大英博物馆。博物馆建立之初的藏品大部分由书籍、手抄本、关于某些文物的自然标本(包括钱币、徽章、版画和素描)以及文化研究的人种志组成。

在埃及文物馆分为木乃伊和埃及建筑两个馆,是博物馆中最大的专题陈列馆之一,这里展有大型的人兽石雕、庙宇建筑、为数众多的木乃伊、碑文壁画、镌石器皿及金银首饰。展品的年代可上溯到5000多年以前,藏品数量达10多万件,其中包括19世纪英国海军统帅纳尔逊从法国国王拿破仑手中夺取的古埃及艺术品。

东方艺术文物馆,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文物十多万件。其中,中国陈列室(中国馆)就占了好几个大厅,中国文物被大英博物馆视作最重要的收藏之一,总数多达23000余件,珍品如山。大英博物馆称古代中国藏品与古代希腊、埃及收藏一并为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最重要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大英博物馆中的展品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如河北行唐县清凉寺壁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西周的康侯簋、唐代的殉葬三彩等。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印度展厅一样是该博物馆仅有的几个国别展厅之一。

《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馆中的这件摹本。它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中国获得并携往国外。1903年被大英博物馆以25英镑的价格收藏,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方文物,称之为“镇馆之宝”毫不为过。但此卷《女史箴图》一年仅对外展出两个月。

其他精品还有“北宗”之祖、唐代画家李思训的《青绿山水图》、五代江南画派代表人物巨然的《茂林迭嶂图》、北宋山水画名家范宽的《携琴访友图》、李公麟的《华岩变相图》、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墨竹图》。此外,还有商代青铜双羊尊、西周康侯青铜簋、邢侯簋、汉代玉雕驭龙、唐代黄玉坐犬、《永乐大典》10册等。

在中国厅中央墙上有17.2平方米的河北省行唐县清凉寺壁画,其切割痕虽犹可见,却难掩其久远的鲜丽及三位“浓丽丰肥”菩萨的雍容华贵。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国宝级敦煌画卷及经卷多以万计,除了四幅绢画及一尊木佛像外,其他藏品在中国国内却难觅踪迹。

这些敦煌画卷及经卷基本都是1856年到1932年间,多个所谓的“西方探险家”以科学考察为名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达60多次,每次都掠走大量的文献文物。其中,以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在敦煌藏经洞劫掠的文物最多。大英图书馆内还藏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6万多种,其中有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版本,及甲骨片、竹简、刻本古书、敦煌藏经和地图。

大英博物馆很多文物都是掠夺而来,如埃及的罗塞塔石碑的题签上还写着“不列颠军队的战利品”的字样;英国把整个巴特农神殿的壁画都偷走,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因此,影响了希腊和英国的外交关系,尽管希腊政府一再要求归还这组1806年被英国大使艾尔金伯爵拆除的用来装饰巴特农神庙的古代大理石浮雕,但遭到历届英国政府的拒绝。

THE END
1.中国文物交流中心2014年精品展览推介大英博物馆根据世界上划分的主要地理区域,汇集了自身收藏中约200件最精美的文物,通过这些文物介绍主要类型的人类文化,让参观者有机会比较和对照位于不同地域的人民和社会多种多样的生活模式,旨在揭示那些我们认为是“宝藏”的文物,怎样体现全人类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关注重点,以及这些文物是如何帮助人类珍藏和纪念历史,积淀而http://www.aec1971.org.cn/art/2014/8/21/art_1334_34078.html
2.2017年“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先后在中国国家博物2017年“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先后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举行,很多观众不惜排队三个多小时只为一饱眼福。这一展览有利于( ) A. 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B. 认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 C. 各国文化的交融同一 D. 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题目标签:世界史文物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https://www.shuashuati.com/ti/93eebd7067194af69d0e5377555e3dd5.html
3.“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一场“全球化”展览“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所展现的主题,是人类的“全球化”历史。这是笔者看过这一世界顶级展览后的感受。 最近一个月来,很多收藏界人士,都在关注着“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很多平时并不涉足“收藏”活动的人,也被这个展览所吸引,它已经跨出“收藏圈”,转变成为一则大众文化新闻。 https://www.rmzxb.com.cn/c/2017-03-23/1434117.shtml
4.流落海外的中国文物,藏在哪些博物馆?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但展览中的大部分藏品几乎都是靠偷盗、抢夺而来。 甚至还有人说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从大英博物馆走出。 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里,大量文物流落海外又何止是大英博物馆一家,下面一起来看看那些被掠夺的文物吧。 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国家 英国 大英博物馆是全世界现存收藏最大、最全面的博物馆之一,馆内藏品高达800多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293071
5.大英博物馆百件文物开展9件中国展品回国“省亲”3月1日,观众参观佘盆梅海特内棺。当日,“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从大英博物馆800多万件藏品中精选出100件(组)展品,从奥杜威峡谷出土的石质砍砸器,到当代人工制品,纵横200万年,横跨五大洲,向观众讲述人类文明的历程。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https://m.haiwainet.cn/mip/3540916/2017/0612/content_30768864_1.html
6.揭秘大英百物展8件中国文物能否“回家”?听听专家怎么说《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将于6月29日起亮相上海博物馆。此次展览的“百物”中有8件来自中国,包括良渚文化的玉琮、西周早期的康侯簋、商周时期的镈、东汉釉陶六博俑、唐代刘庭训墓的三彩文官俑、唐代龙首双耳瓶、元代青花瓷盘和中国产的太阳能灯具和充电器。这8件来自中国文物也是最受国内观众关注的,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57324
7.“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在京开幕3月1日,观众参观佘盆梅海特内棺。当日,“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从大英博物馆800多万件藏品中精选出100件(组)展品,从奥杜威峡谷出土的石质砍砸器,到当代人工制品,纵横200万年,横跨五大洲,向观众讲述人类文明的历程。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https://news.rednet.cn/m/c/2017/03/01/4225767.htm
8.“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国博开幕中国文化报记者薛帅报道:3月1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与英国驻华大使吴百纳、大英博物馆馆长哈特维希·费舍尔出席开幕仪式。 https://www.mct.gov.cn/whzx/zsdw/zggjbwg/201703/t20170302_775868.htm
9.大英博物馆藏了多少中国文物?从建馆之初内科医生汉斯·斯隆捐赠的七万一千件私人藏品,发展到如今超过八百万件馆藏珍品,大英博物馆已成为全球最负盛名的博物馆之一,收纳其中的历史物证跨越两百多万年的人类文明,每件藏品都折射出地球文明史上一个灿烂的瞬间。 宋 官窑侈口瓶 高十八厘米 大英博物馆藏 http://www.kunlunce.com/e/wap/show.php?classid=176&id=167376
10.大英博物馆:从掠夺保护到分享的变迁——200万年的思考与凝视大英博物馆对文物保护所作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至今能向公众免费开放的机构并不多。随着近年来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影响,大英博物馆的文化交流活动也从过去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变为更加关注发展中国家,“向全世界展示全世界”。 大英博物馆推出了“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巡回展览,用100件物品讲述一部200万https://www.fdsm.fudan.edu.cn/emba/article/0e0e5cc4dbd94cbf97876cf253924312
11.《逃出大英博物馆》:我们一个也不能少,一点也不能少!视频里是一个个被掠夺的中国文物古迹,令人无比痛心、愤怒。一位名叫“有理言之”的网友留言提议,可以把大英博物馆里的文物作为主角,拍摄一部动画,让它们回到家乡过年。 1月24日,这个创意被博主“煎饼果仔”看到,他瞬间产生了兴趣,留下一句“等我”,随后开始了漫长的剧本创作工作。关于《逃出大英博物馆》,“煎饼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450298/
12.大英博物馆33号展厅,哭泣的中国国宝值得一提的是,大英博物馆里中国馆中央墙上几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画,就足以体会我国的文物流失之痛。这幅巨大的壁画中,三位菩萨雍容华贵,而壁画边缘的割痕却十分醒目。 1856年~1932年间,英国考古学家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联合多个所谓的“西方探险家”以科学考察为名,深入我国西北地区多达60余次,被掠走的文物是空https://www.jianshu.com/p/dd2eb5648398
13.大英博物馆:变宝为废,我们有一手!就像中国记者徐德智在联合国犀利提问那样:大英博物馆被曝丢了2000多件文物,既然管不好,那是否应该还给文物来源国? 是啊,既然大英博物馆自身保管不好,而且还被当做废品卖,如此失职,正如法国大文豪雨果说的英国是“强盗”。 而且《泰晤士报》报道称,据统计,从英国的博物馆中丢失或被盗走的文物中,有90%以上最终都无法https://news.southcn.com/node_179d29f1ce/e8d557366c.shtml
14.建设“世界一流”的国家博物馆——纪念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2012年7月9日,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今天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已进入“世界大馆”的行列,成为可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卢浮宫比肩的世界一流博物馆。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建成和开馆是中华之崛起,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引起了国人自豪,世界赞叹。 https://www.chnmuseum.cn/Portals/0/web/zt/100n/article_atc.html?id=19
15.为什么中国最好的文物去了英国大英博物馆?文化原因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最好的文物去英国大英博物馆的历史原因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中国的封闭政策导致了国内文物的大量流失,许多珍贵的文物被外国势力所掠夺。为了保护本国文物,清朝政府开始采取措施,将一些珍贵的文物运往海外展览。其中,英国是最主要的目的地之一。这些文物在英国展出期间,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https://history.sohu.com/a/674430883_121687424
16.艺术赏析《逃出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艺术,我们等你回家!《逃出大英博物馆》以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小玉壶”(原型为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在逃出大英博物馆后,偶遇在海外工作的中国记者并在他的帮助下回家的故事。 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 本以为剧情的走向会是小玉壶带着许多文物千里奔赴回家之路,结果却大大出乎意料,小玉壶历经千辛万苦,只为带回一封封流落在外的文物的家书https://www.qdsnqwhg.cn/www-admin/html/ysxs/yishuxinshang/2023/0918/2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