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大英博物馆》视频短剧引共鸣,玉壶作者俞挺:它是一颗宣扬中华文化的种子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文艺实习生苏梓涵图/受访者提供

近日,自制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一上线就火出了圈。短剧讲述,大英博物馆中,一件名为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的藏品化成人形后,逃出博物馆寻求“回家”之路的故事。

该剧由自媒体博主“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共同创作完成,通过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将中国文物流落海外的复杂情绪变得可知可感,唤起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层次的共鸣。

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是该剧的主要线索,它来自中国,于2017年入藏大英博物馆。与其他流落在外的中国古代文物不同的是,它是一件现代工艺品。

玉壶通体呈翠绿色,它采用了顶尖的薄胎制作工艺,胎壁厚度仅为1毫米,在辅助光的衬托下,整个壶仿佛在隐隐发光。

记者了解到,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创作于2011年,出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俞挺之手。

作为中国顶级的玉雕大师,俞挺已在玉雕行业深耕36载。

《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网络后,俞挺也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对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写下这样一段表白:“‘孩子’,请原谅我的狠心,将你远‘嫁’大洋那端!你是一颗种子,一颗中华璀璨文化的种子!宣扬伟大的中华文化是你的责任……”

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超出想象

羊城晚报:您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做的玉壶火了?

俞挺:是在《逃出大英博物馆》预告片播出之后,朋友和女儿都把链接转发给了我,我这才知道。因为日常工作很忙,上线后我也只看了一集。

真没想到现在还有这么多年轻人喜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是让我最开心、最欣慰的地方。“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这两个年轻人做的事情太有意义了!

羊城晚报: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这件作品是如何入藏大英博物馆的?

俞挺:一位朋友的孩子在英国时,在跟大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偶然聊天中,听到他们对中国薄胎玉器制作工艺的感叹。他们认为自从清代结束之后中国的薄胎工艺就失传了,中国现在已经没有人会做薄胎器皿了。然后朋友孩子马上否定了他们,他说,你们说得不对,薄胎玉器制作工艺在中国还传承得很好,我叔叔就是做这个的。

我亲手把它放进了大英博物馆的展柜

羊城晚报:那您同意自己的作品入藏大英博物馆,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俞挺: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制作于2011年,2017年入藏大英博物馆。我还记得那是2017年的10月2日,在大英博物馆,我亲手把这件作品放进了展柜。

说实话,我是亏本将这把壶卖给馆方的。主要目的不是说要卖多少钱,而是告诉世人我们的薄胎玉器制作工艺没有消亡,并且在我们里发展得很好。同时,我也跟大英博物馆达成协议,这件东西不能放在仓库里,而是要在展厅永久展示,他们也同意了。

俞挺:它是由一块13公斤的青海青玉做成的,因为青海青玉的细腻程度和洁净程度都特别高,掏薄之后给人的感觉非常纯净,做薄胎玉器最合适。

羊城晚报: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您认为苏州玉雕有什么特点?

俞挺:在中国,不只是苏州,上海、北京、扬州、河南、广东等地玉雕技艺都发展得很好。每一个地方的玉雕工艺都有微妙的不同。

苏州玉雕的特点是“空、飘、细”,“空”是指苏州玉雕的空灵感,“飘”是指飘逸,“细”就是细腻。

我们做玉雕第一步是选玉料,材料的选择我有自己的一套标准,玉料的细腻度一定是第一位,再就是洁净程度,里面不能有杂质,这两点必须都达标后我才会动手做。

创新玉雕样式让更多人看见

羊城晚报:薄胎工艺应该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的最大亮点?

俞挺:是的。在玉雕技艺中,薄胎工艺享有“水上漂”的美誉,这是一种神秘而古老的工艺,也是最有难度的玉雕技艺之一。

早在唐代,玉雕的薄胎工艺已经诞生,清代乾隆之际,由于受到皇帝赏识,兴盛一时。可由于做工复杂、费时费料,乾隆去世后,转向落寞,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逐渐恢复发展。

普通玉器器皿的胎壁厚度差不多在5毫米,薄胎玉器器皿的胎壁只有1毫米左右。因为只有达到这个薄度之后,玉器才会产生一定的透光性,在灯光的辅助下产生发光的感觉,就像大家在网上看到的“发光”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一样。

羊城晚报:那么薄胎玉器工艺的难度在哪儿?

俞挺:学习玉雕技艺,尤其是薄胎工艺,至少要长达10年的积淀。

我是1987年开始从事玉雕制作的,那时我15岁,从做动物件跟仿古件起步。1995年前后,我思考着能不能进行技术上的突破,所以就研究起薄胎工艺来,比如开始做茶壶、花瓶、香炉、茶杯、酒杯等。

薄胎工艺是整个玉雕工序中的最后一道,当器皿外部的花纹全部雕刻完毕后,我们才去做内壁的掏薄,所以这一步是非常冒险的。一件器皿在即将完工时不小心“抛残”也是偶有发生的事,因此,掏薄的过程我常常都感觉如履薄冰。

羊城晚报:您从事玉雕已经36年了,对未来工作有什么计划?

俞挺:这是我终生的事业,我还会一直做下去,一直研究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逐渐成长。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个人审美,今后作品在形式上可能还是会有变化,我会尝试一些创新的样式。同时我也希望,玉雕能被更多年轻人看见和喜爱。

THE END
1.大英博物馆获赠1700件中国瓷器,全都是珍品,价值高达10亿英镑大英博物馆获赠1700件中国瓷器,全都是珍品,价值高达10亿英镑文史丹青 辽宁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高分美剧不死法医第三集 QG影剧 196跟贴 打开APP 海上最大的基地舰,双层甲板,排水达9万吨,077基地舰远超福特 丽沙看世界 101跟贴 打开APP 越南战争:美国撤军后,南越仍有百万大军,为何不到两年就垮台了https://m.163.com/v/video/VHHO2E13L.html
2.中国色彩的浪漫有多绝参观大英博物馆时,看到中国文物的感受 视频 他们将我们的文物掠夺,却不珍惜 他们读不懂哪种颜色,读不懂每件文物的文化底蕴 随意取个编号,就放在了无数战利品堆里 不知道什么是海天峡,什么是胭脂红 中国色彩不仅颜色美,连名字都那么浪漫 我们的祖国现在强盛了,国人都有了文化自信 宣扬传统文化,已经深深的刻在中国https://m.sohu.com/a/834985434_120706465
3.公羊形的阿蒙神保护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意大利都灵埃及博物馆杭州的美,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城里有湖,湖在城中,有稀奇古怪的博物馆、有文艺古老的街区,有数不清的楼台烟雨,有356天不重样的杭帮菜。历史文化,浪漫传说,处处也体现着现代科技的便捷与文明。这样一座江南的气质之城,一定是你佛系旅游的首选一线城市!跟着三毛的主播一起,听游杭州吧!三毛游是一款全球景点智能https://m-pre.qingting.fm/vchannels/368143/programs/26154763/
4.视频《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下):看展览的时候我们看什么?当我们去看展览的时候,我们在看什么?比器物本身传递出来的信息更有意思的,是那些需要人们通过想象去补充的部分。正如大英博物馆的前馆长、也是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展的发起者尼尔·麦格雷戈所说的,想象力也是观展的重要能力,它能让人们构建出跟这个文物有关的前世今生,形成自己心中的那个世界史。 https://news.sina.cn/2017-07-09/detail-ifyhvyie0750776.d.html
5.精彩“云”课美术博物馆学概论/范迪安冯雪·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以第一版块为基础,课程的第二版块进入到应用博物馆学的知识范畴。在6次课程中,分别以美术博物馆的机构和行政管理,美术博物馆收藏、藏品研究和保管、展览策划与实施等基本职能为单元,结合理论研讨和案例研究,系统讲授实务工作中的博物馆学知识和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掌握美术博物馆机构内部的工作内容、规范和原理,并思考与https://www.cafa.edu.cn/st/2020/90120415.htm
6.“逃出大英博物馆”南京展被指为复刻品且拒绝退票,曾涉侵权争议近日,江苏南京消费者孙女士向澎湃质量观投诉平台反映,6月18日她在大麦网购买了“逃出大英博物馆”南京站展览的门票。但她发现,多名网友称展览均为复刻品,多数是使用的数字投影。她想退款,遭到大麦网拒绝。 澎湃新闻梳理发现,“逃出大英博物馆”杭州站的购买页面中明确介绍了“展品均为复刻品”,南京站没有这一标注https://www.cqrb.cn/shishi/2024-07-04/1963889_pc.html
7.专访叶锦添:我相信“精神力”是推动人类文明的力量叶锦添:你要知道的是,我的“新东方主义”是出现在这种我在香港长大、重新找寻根的过程里面。在外国我看到很多,但好像看到哪里都不太全面。大英博物馆跟故宫我都有看过,之后就发觉它里面好像有两种语言。 我觉得古代跟未来没有确切的分别。我有兴趣的就是我现在看到的、是时间的深度。不仅是未来,过去和今天也有肤浅https://3w.huanqiu.com/a/c36dc8/9CaKrnKlFdV
8.最新的100个微信小程序极乐Store趣动节奏小程序是哪个平台56、国博展览展讯 大英博物馆与卢浮宫同时在国博开展了。你还不知道国博有哪些牛X的展览?这个小程序让你把国博装在微信中,再也不能错过! 到极乐小程序商店中搜索『国博展览展讯』使用 57、台湾景点大全 台湾景点大全,方便查询台湾的所有景点,攻略路线等。 https://blog.csdn.net/rolan1993/article/details/73181388
9.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湖南省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湖南省最大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集文物征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服务于一身。自建馆以来,经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博物馆之一,并跻身国际先进博物馆行列。 湘博常设展览,包括“马王堆汉墓陈列”“湖南人”两个基本陈列,以及青铜、陶瓷等艺术品专题https://www.douban.com/note/800188799/
10.走马观花:大英博物馆(我们老两口也在大英博物馆门前留个影) 结束语 据悉:大英博物馆于2017年6月29日至10月8日在中国上海博物馆举办名为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 的展览。 如果文物有感觉,展出结束后,离开家的那一刻,一定也和我们一样,有千种离愁,万般不舍 它们https://www.meipian.cn/544w0zv2
11.评展·资讯自拍拍照录视频外,更需要思考艺术评论澎湃新闻地点:大英博物馆 展览将展出超过100件西伯利亚斯基泰民族(Scythian)的历史文物,回顾斯基泰民族的生活和历史。大多数展品借展自圣彼得堡的埃尔米塔日博物馆。 法国 收藏家莫奈 展期:2017年9月14日 - 2018年1月14日 地点:巴黎玛摩丹美术馆 展览展出莫奈私人收藏的画作系列,展品包括德拉克罗瓦、柯洛、布丹、马奈、雷诺阿、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89842/
12.逃出大英博物馆拉片视频新片场社区汇聚全球优秀创作人和海量作品精选出1832条逃出大英博物馆拉片等4K原创短视频,覆盖逃出大英博物馆拉片相关的广告,宣传片,剧情短片,创意混剪,婚礼,纪录片,特殊摄影,旅拍,Vlog,影视干货教程,音乐MV等逃出大英博物馆拉片无水印高清视频案例学习下载https://www.xinpianchang.com/search/1152745
13.视频不到1分钟,单条播放过亿!95后小伙用手机拍出“亿”术大片谈到未来,张校华表示,自己的下一个“大作”仍会瞄准博物馆题材,最近《大英博物馆》比较火,可能会拍与之相关的。“通过书本上的文字去了解一段故事,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但是通过拍摄,可以让我们身临其境,更容易去感受和参与,我也希望自己的方式去讲好故事”,张校华说。https://www.yangtse.com/zncontent/3229559.html
14.大英博物馆纪录片视频大英博物馆纪录片视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1107/21/8541396_423439869.shtml
15.大英博物馆高清在线观看PP视频PP视频为您提供大英博物馆高清视频在线观看,大英博物馆主要内容:https://v.pptv.com/show/wt93ib2PJOXfaWMA.html
16.《逃出大英博物馆》改编自短视频基本信息 作品简介 改编自短视频博主煎饼果子 更新时间 剧本正文 剧本角色 张永安 小玉壶 张雷 《逃出大英博物馆》 播报 撞击相机摔落破碎 跑远 衣物摩擦张永安:Where are you heading? (你要去哪?) 停顿两秒张永安:You just broke my camera! (你刚刚摔坏了我的相机)https://aipiaxi.com/article-detail/630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