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铭文,雕刻在图坦卡蒙——古埃及最广为人知的法老的棺椁之上。
如今,见证了昨天与明天的图坦卡蒙,雕像静静伫立在上海博物馆一楼展厅。正对面,带着神秘微笑的埃及法老埃赫纳吞巨像,首次在上海露出真容。
将在“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中展出的埃赫纳吞巨像。潮新闻记者王逸群摄
发布会现场潮新闻记者王逸群摄
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
788件文物道出一部古埃及史
如果一定要从788件展品选出一件最特别的,那无疑是最为人熟知的一个古埃及历史人物、黄金面具的主人——图坦卡蒙的石英岩雕像。
图坦卡蒙石英岩雕像上海博物馆供图
新闻发布会之后,上博向媒体开放了正在紧张布展中的展厅一角,让大家初步领略大展的魅力。
“这是一件被埃及博物馆和整个埃及乃至学界严重低估的一件文物。”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研究员薛江站在2米多高的雕像下,眼里满是欣喜与热爱。在他看来,它不仅是图坦卡蒙统治时期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几件作品之一,更代表了帝国时期埃及对其他国家艺术的交流与借鉴。
展厅中,父亲埃赫纳吞的雕像代表了古王国时期国王雕像的风格,整体非常古板,五官非常标志性和概念化。而儿子图坦卡蒙的雕像则展现了中王国时期国王雕像的风格,以写实为主,无论从哪个角度观赏都是十分立体、栩栩如生。“仔细看他的两只眼睛,是左右分别的,而不是绝对对称的。”薛江强调道。
将在“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中展出的一尊图坦卡蒙雕像。潮新闻记者王逸群摄
据了解,这场中国官方博物馆首次与埃及政府合作全面揭秘古埃及文明及其最新考古发现的大展,整个展期将近13个月持续至2025年8月17日。展览将分为“法老的国度”“萨卡拉的秘密”“图坦卡蒙的时代”三个板块讲述古埃及文明的故事。
仅仅从展品看,“图坦卡蒙的时代”板块集齐了两位法老的雕像似乎更受观众欢迎。但对于专业人士,颜海英和褚晓波一致推荐了“萨卡拉的秘密”板块。
该板块不仅是揭示2020年全球十大考古发现——萨卡拉秘密的全球首展,还首次系统公布埃及考古队近十多年来在该地区自主考古取得的重大发现。
来自埃及国家博物馆的萨卡拉考古遗址的彩绘人形棺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进行开箱亮相。图源新华社
褚晓波指出这个“首次”十分珍贵。理论上,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在完成学术研究后再移交给博物馆由博物馆进行展出。而“萨卡拉的秘密”板块展出的文物打破了原有的规则,这批最新的考古发现直接来到上海博物馆进行展出。“这意味着中国观众可以目睹萨卡拉地区考古发现的第一手资料。”褚晓波兴奋地说。
不聚焦于吸睛的精品文物,而是回归历史叙述、文化拆解是这场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给予观众不一样的观展视角,将一部浓缩的古埃及文明通史娓娓道来。“这也是我们策展的初衷。”颜海英说。
“法老的国度”板块沿着古埃及的历史脉络,以古埃及人的宇宙观“众神的世界”作为引子,通过一件件文物讲述古埃及人的宇宙观念、社会秩序、文字书写、工匠技艺、墓葬习俗等,触及社会制度、日常生活、精神世界等各个方面。
她还指出,一直以来大众对于古埃及文明知之甚少。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没有古埃及文明的收藏,另一方面,当下我们对埃及的了解是间接的,由西方学者的研究和大众文化介绍而构成,并非直接了解。
“因此对古埃及文明进行一个系统深入的介绍是学者、博物馆等多方共同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颜海英坚定地说。
媒体记者在展厅内观展图源新闻晨报
“几乎所有人都想了解埃及的灿烂过去”
大展俘获大众眼球
人们对古埃及的痴迷,可以从这场展览的火热中窥见一二:据上海博物馆发布的官方消息,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早鸟票自5月20日开售,短短30天内20万张早鸟票已全部售罄。
从小圈到大众,古老而富有神秘色彩的古埃及文明,正向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散发着其独特魅力。
“在宁波博物馆曾参观过一场埃及国家博物馆的精彩展览。”网友“喜洋洋”告诉潮新闻记者,第一次接触古埃及展品,这个国度带给她太多惊喜——独特的象形文字、金字塔建筑奇迹,以及神秘的宗教信仰,构建了一幅幅引人入胜的历史图景。
“我们去不了曾经,但它们却可以来见我。”她说,这也是她这次想要二刷古埃及文明的原因。“一些奇迹的文明无法从‘瓦片’中就能读懂,但因为这些‘片段’我们开始认识它们。”
“它抓住了人们对古埃及的印象与幻想,映射出公众对知识普及与文化交流的渴望。”他说,“许多人或许不知道埃及在过去30年里发生了什么,但几乎所有人都想了解埃及的灿烂过去。”
从1999年第一部展现古埃及文明的电影《木乃伊》上映,到当前的备受瞩目的大展,人们在不同的媒介形式中,了解不同文化的根源与成就。与涂云鲲一样的人们,正借助多种形式,让这一古老而又神秘的文明,通俗易懂走进千家万户。
如果说古埃及的神秘,是一种吸引眼球的基因中的某种必然,那在更长远的时候走向大众,并广获年轻人的喜爱,就需要更多的“小心思”。
眼下,“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正打造多元的文旅融合载体——在“消失的法老:胡夫金字塔沉浸式探索体验展”,佩戴VR眼睛即可“走进”胡夫金字塔;在“上博号”古埃及主题航班,通过色彩视觉、空间布局等,“梦回”尼罗河;1000多款文创产品,让观众将古埃及文物随时带在身边……古文明,正以年轻的方式散发着光与热。
彩绘人形棺上海博物馆供图
展览架起一座座桥,连接时空
两大文明古国的一次牵手
数千年前,古埃及和古中国隔着整个欧亚大陆遥遥相望,两大文明古国,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和样丰富的文物收藏。
展名“金字塔之巅”,既象征着两大文明古国之间的一场对话,也象征着现在和过去的一场对话。而中埃双方在联合策划的大展过程也是双方友谊和信任不断增加的过程。
褚晓波指出,“上博把埃及国家博物馆搬空了”为不实传言,此次运输到上海博物馆展出的埃及文物,汇集了包括埃及国家博物馆在内的7家埃及重点博物馆文物。它们仅为埃及国家博物馆丰富馆藏中的沧海一粟,但即便如此,这样规模的古埃及文物展已非同寻常。埃及的博物馆同行告诉他,埃及将文物出借外国举办展览原则上不会超过300件,这次借给上博近800件,是历史上的首次,也充分说明了中埃两国文化交流中的彼此信任。
事实上,中埃两国在考古领域的合作可以追溯到6年前。2018年,中埃联合考古队正式组建。在极负盛名的卡尔纳克神庙区,双方考古学家让尘封3000多年的孟图神庙遗址逐渐重现往日图景。
“这无疑是一场文化大餐。”浙大城市学院考古学系主任杜正贤告诉记者,如今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与日俱增,悠悠五千年延续至今的中华文明依旧是国人文化生活的主体,而当前精彩纷呈的海外文明展览则进一步丰富充实了我们的文化生活。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教授刘云则表示:本次大展对古埃及文化的呈现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具有艺术价值。同时更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交流的见证。
装饰有黄金、象牙和费昂斯的箱子,带有阿蒙霍特普三世和泰伊王后的名字上海博物馆供图
古埃及文明大展的全貌正在一点点展露在我们前面。细细数来,这个夏天,从两河流域到尼罗河畔,从爱琴海到塞纳河,海外高端文物展争奇斗艳:
上海博物馆的“古波斯的荣耀——伊朗文物精华展”通过由285件精美文物组成的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古波斯世界;苏州博物馆通过“亚述之王:亚述巴尼拔——大英博物馆藏亚述文物珍品展”解读一个曾经横跨西亚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南京博物院推出“爱琴海的荣耀:古希腊文明特展”讲述了从基克拉泽斯文明到亚历山大东征的历史;故宫博物院则开启回忆杀,推出“紫禁城与凡尔赛宫”“唤醒”中法文化交往的历史记忆。
展览架起一座座桥,连接时空,让国与国之间,文明与文明之间相亲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