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龙迹——淮北市博物馆里的“百变神龙”线上虚拟展览展览

中华民族一直被认为是龙的民族,中华儿女则被称为龙的传人,龙已经渗透到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图腾文化的凝聚与发扬,龙的形象在中华文化中可谓是无处不在,从古代的建筑、器物、文学艺术,到现代的影视、动漫、游戏等等,龙的身影随处可见。

其实龙的形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山海经》中提到:“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具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谓之龙”。

《说文解字》说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广雅》云:“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可见龙形象的多变。

据考古发现,早在距今约8000多年前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龙的形象,但这时更多的承载了原始先民对自然的崇拜,有马型龙、猪型龙、鱼型龙、鲵型龙、蛇型龙、鳄型龙、虎型龙、鹰型龙、鹿型龙等,由于部落之间的交流,也出现几种甚至多种动物融合的龙形象。

夏朝,进入了世袭制的奴隶社会,综合了一些原始龙的形象,其特征主要是无角、圆眼、身体细长弯曲、头部呈圆形或三角形。

在商朝,通过甲骨文和金文中的“龙”字,我们得知这一时期的龙有角、大口、曲身细长、或有巨型牙齿。给人一种巨大的震慑力,折射出无以言表的宗教理念。

周朝时,龙的形象趋于平和,更具艺术化,传说周人伐商时,一只巨大的赤色凤,落在周的社庙,代表天降祥瑞于周,所以,这时,凤的形象突出,龙的形象弱化,有些甚至将凤冠置于龙的头上。

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在这一动荡的背景下,人们对龙的图腾崇拜逐渐减弱,加上此时阴阳学说的兴起,龙变成以阴阳相合为特征的吉祥图案。其体长,呈曲折形,似英文“s”,一般成对出现,龙身上的装饰以战国流行的谷纹或连云纹为主,也有云雷纹、柳条纹、前状滴水纹、丁字纹、工字纹等辅助纹饰。我馆战国四龙纹镜上就刻有典型的战国龙纹饰,四条龙张口卷尾,对称排列。

到了秦汉,龙的形象基本定型,在题材上多是龙、虎、蛇等动物形象,表现手法追求动感,四肢屈曲,肌肉隆起有力,有角、有鳞,有些身有双翼,威风凛凛。不仅在玉器和青铜器上,这时的龙纹图案也常见于陶器、石器、漆器等器物上,在淮北市博物馆的古相文明厅和汉画像石厅里就展出了多件汉代龙纹器物,有浅浮雕龙纹三熊足砚、彩绘龙首陶魁、彩绘龙首陶勺、玉龙、双龙穿璧纹门楣画像石等。

隋唐时,龙的造型更趋向成熟,此时龙角近似鹿角,位于眼睛处,多四足三爪,头部、背脊与肘部多有鬣毛,飘扬向后,充满了力量。我馆馆藏唐代白釉双龙耳瓶,此瓶龙柄从瓶身伸出,龙头垂入瓶口,如同吸吮瓶中的琼浆玉液。器身施白釉,更显其高贵与典雅,在融进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后,端庄典雅的形体一展大唐盛世的神韵。

宋代,使历代对龙的随意性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北宋董羽在《画龙辑要》中提出画龙“三停”“九似”说,归纳为“自首至项,自项至腹,自腹至尾”为三停,“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角似鹿,耳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爪似凤”为九似。成为后世画龙的理论准则和标准。我馆运河瓷器厅陈列的一件磁州窑白釉黑花龙纹罐,此罐绘制的龙纹气势冲天,造型端庄,在怒放的花朵和祥云间游动,颇具大家风范。

元代龙纹身躯长,形体常被绘作细脖、细腿、细爪和细尾,饰鳞片纹,头小无发,双目小但有神,睫毛现象不明显,上颌部少见有双须,整体形象挥洒飘逸,给人以萌萌哒的感觉。民间多三爪,皇家专用五爪。

清代,龙首变化很大,猪嘴收缩,显出下颚比上颚长,八字形长须外撇弯曲,且须尖多带翻卷。长披发或多簇短耸发;睫毛形态多样,不少以竹叶形描绘,顺治年间睫毛现象习见,康雍时期睫毛时有时无,乾隆朝起,睫毛现象十分普遍。清代龙爪较明朝时有所不同,第一、二趾舒展成一直线,爪子犹如踏在平地,有龙身从地面向天空腾飞的韵味。龙身以鱼鳞纹多见。此外清代的龙常常扭曲成弓形,腹下有一下坠,酷似蛇的腹部,为历代龙纹所独有。

龙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形成融合的过程,体现了中国人创新、综合、包容、进取、独立的精神,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力量,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THE END
1.AI“活化”文物不要只停在表面信息化从国家博物馆的虚拟数智员工艾雯雯与馆藏文物鹰形陶鼎的对话,到河南博物院3000岁的玉虎“开口”拜年,再到江西省博物馆的文物“显眼包”集合跳舞,各地博物馆掀起通过AI技术让文物“动”起来的热潮。网络上,人们对于AI让文物“活”起来的尝试反响热烈。有网友表示,这种传统文化和科技的结合激发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让https://www.tjcac.gov.cn/xxh/202412/t20241209_6801180.html
2.3d展览馆制作与网上虚拟博物馆设计3d展览馆制作与网上虚拟博物馆设计需要特别注意的宏观场景的建设、展品的三维展示、交互技术三个方面。宏观场景建设要给人一种愉悦的感受,要与展馆内容更契合的设计理念来构建亲切、和谐、生态的一个展馆环境;展品的三维展示上,除了对展品的材质、质地等进行精细展示,还要注重展品背后更多的文化沉淀;最后网络三维虚拟展馆http://www.szzs360.com/shop/1415/offer-detail/offer-detail-1775.html
3.蚌埠市博物馆2024年临时展览虚拟展厅制作项目采购公告一、采购项目名称及内容1、项目名称:蚌埠市博物馆2024年临时展览虛拟展厅制作项目2、项目预算:5万元3、项目内容、用途、范围及规模:蚌埠市博物馆2024年临时展览虛拟展厅制作项目,针对蚌埠市博物馆年度8个展览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范園内的地面、空问进行三维实景数字化采https://www.ahbbmuseum.com/?list_11/1973.html
4.大鱼云展线上虚拟展览平台大鱼云展专注于提供线上虚拟展览创展服务,依托于及目科技深度自研的Web3D技术和美术设计能力,以多样化的三维艺术空间为载体,包含丰富的3D交互功能体验,突破时间、空间、线下场馆风格等限制,提供一种全新的数字化线上展览解决方案。帮助艺术机构,艺术馆,美术馆,艺术家,少儿画https://gfishow.com/news
5.博物馆数字馆制作,展厅制作,虚拟展厅设计,数字展厅制作,线上3D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博物馆成为了一种展示文化遗产和历史的新形式。重庆新信事达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数字博物馆制作公司,我们提供博物馆数字馆制作、展厅制作、虚拟展厅设计、数字展厅制作、线上3D展厅制作等产品和服务。我们通过数字技术,为博物馆、历史馆、科技馆等提供全新的展览方式,为广大观众提供更加https://hezuo.11467.com/info/21280612.htm
6.展厅设计公司企业文化墙设计制作博物馆校史馆规划建设勋宇博展展览展示有限公司20多年项目经验,业务涉及展厅设计制作搭建与一体。展览展示展会中展台设计搭建工程公司、咨询17343181073企事业单位科技概念展厅设计制作、文化形象墙设计制作、党建展厅文化墙设计、活动运营裸眼3D大屏及虚拟数字展厅,vr虚拟现实工装家装及一体http://www.xunyu-bj.cn/
7.故宫博物院92周年院庆“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端门之前曾经举办过“故宫是座博物馆”的主题展览,同时也是端门的常设数字展,帮助观众通过数字建筑、数字文物来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藏品和背后的文化。现在,经过一年多紧张筹备,第二个主题数字大展“发现·养心殿”与观众正式见面。在这里,通过大型高沉浸式投影屏幕、虚拟现实头盔、体感捕捉设备、可触摸屏等,观众可以走进https://www.dpm.org.cn/show/246075.html
8.免费欣赏!150个精彩展览10部全球顶级纪录片一个可以听的图书馆150个精彩展览,在线看! 近期,在国家文物局部署下,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利用已有数字资源,推出一批精彩网上展览。 为便于公众查询浏览,国家文物局对各地制作的网上博物馆展览进行了汇总,并将分批在网站公布相关链接。现将前三批共150个已整理的链接发布如下: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923374
9.“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虚拟展馆”上线!“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虚拟展馆”于2019年10月正式上线!该系统由网信中心、博物馆联合设计制作。呈现全方位、全媒体、全景式的网上展馆,打造永不落幕的展览现场,带给您遨游展厅的超爽体验。 虚拟展馆设有浏览地图,可以实现展区场景快速切换,点击场景中的热点,即能详细了解图片、文字、音视频等展项内容。针对馆藏精品进http://nic.xjtu.edu.cn/info/1016/5561.htm
10.全国博物馆网上展览资源汇总近日,国家文物局提供了全国博物馆网上展览资源。网友复制并打开网站链接,即可观看。 1、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 故宫博物院 https://www.dpm.org.cn/subject_hesui/guide.html 2、全景故宫 故宫博物院 http://webapp.vizen.cn/gugong_app_pc/index.html https://www.cnr.cn/ent/ylzt/kangyi/yunyou/20200220/t20200220_524983888.shtml
11.广东省博物馆【虚拟展览】她们的盛装和嫁衣——珠江流域女性民族服饰展 【虚拟展览】天下有情人——《西厢记》文化展 【虚拟展览】观妙入真:永乐宫艺术展 【虚拟展览】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 【虚拟展览】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 【虚拟展览】土火之艺——馆藏历代陶瓷展览 https://www.gdmuseum.com/col67/list
12.AR展厅:创新的虚拟展览体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展览《色度:彩色古代雕塑》为了深度向世人展示这些古代雕塑背后丰富多彩的故事,特别推出的名为:Chroma AR的体验。游客可以通过这款AR应用程序扫描展品,观看虚拟的色彩,更好地理解古代雕塑的真实面貌。这种创新的AR展厅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还让他们能够与历史互动,感受到传统文化蕴藏的独特魅https://www.kivicube.com/blog/news/13019/
13.22个项目入选国家文物局推送,博物馆“江苏队”隔空相约更精彩交汇点讯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江苏各地博物馆认真落实省文化和旅游厅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坚持一手抓防疫抗疫各项工作,一手抓线上展览展示产品开发,着力拓展优质线上文物资源的“辐射半径”,积极打造能看、能听、能学、能玩,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的线上博物馆,努力满足公众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精神文化需求。自2月1日起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29/aIjb3ShIaD12L9S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