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物馆热”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博物馆作为收藏、研究、展示、传播人类及环境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的公共文化机构,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文物作为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人类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当前,博物馆“热”不断升温,线下打卡盖章、线上“云观展”已经成为社会潮流。国家文物局发布的中国博物馆发展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排名全球前列。全年举办线下展览3.4万个,接待观众5.78亿人次,推出线上展览近万个,网络浏览量近10亿人次,新媒体浏览量超过100亿人次。

博物馆作为连接过去、把握现在、面向未来的桥梁,在充分挖掘文物背后历史文化价值的基础上,运用数字化技术,开发极具特色的主题展览,设计新潮的“文创产品”及“文创活动”,打通公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良好沟通与互动的渠道,让文物“活”起来、让博物馆“热”起来、让中华文化“火”起来,有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此,以“博物馆热”为引,以文物为抓手,结合新时代文物工作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解读文物与展览、文物与公众、文物与数字三种关系,理解和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内涵,从“博物馆热”的“冷”思考中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路径,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提供借鉴意义。

二、从三种关系厘清“双创”的基本内涵

(一)文物与展览:“双创”内在联结、辩证统一

“双创”的统一性同样也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根本目的,即坚持“古为今用”,彰显时代价值;二是前提条件,即“双创”离不开融合、扬弃与传承;三是“双创”之间互相依存:构成互为支撑、相互交融的文化实践。因此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蕴含着创新,创新建立在创造的基础上;创造转化去粗取精的扬弃过程是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与动力,创新性发展是对创造性转化的优秀成果不断升华。

博物馆既是历史文化记忆的宝库,也是人们认识过去、把握今天、探索未来的场所。博物馆中的文物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展览作为博物馆的抓手,有其鲜明的主题,结合具体的物境、情景,传递文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没有文物就没有展览,没有文物背后的故事就没有好的展览,文物的展出离不开展览的支撑,展览的创意离不开文物的加持。

(二)文物与公众:“双创”对公众的重要意义

1.“打卡热”:文物符号化让公众主动体验增强历史自觉

符号化,是指赋予事物以意义的行为与过程,它的结果是将非符号变为符号。博物馆也创造性地将文物符号化,将文物图案雕刻在章头上,开展集章特色活动,引起参观者竞相打卡集章。同时,博物馆还制作了集章本,为方便公众盖章集章。

据史料记载,印章起源于我国殷商时期,上至帝王、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工商往来,无不以印章取信。同时印章还被赋予艺术属性。不同朝代的印章审美和制作工艺不同,带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印章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符号,能够在年轻人中兴起,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在博物馆内集文物章,不仅让文史之旅增添新乐趣,解锁博物馆文化、对话历史,更是打开公众了解文物触摸历史品读文化的新渠道。

2.“文创热”:文创产品及活动让公众提升文化认同感

文创一般是指文化创意产品,即是将文化价值通过创新附加在商品上,从而提升商品自身的价值和内涵。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是借助现代手段对博物馆文化资源进行的创造,生产出供公众进行文化消费的一种产品。狭义方面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是以馆藏文物为创意生产出有形的可被携带的产品,如冰箱贴、明信片、书签等。而广义的博物馆文创是包含博物馆开发的APP、沉浸式体验与主动式参与的馆内活动等产品。文物文创就是带有历史文化意义的传播者,它可以唤起公众对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这种认同,就是一种文化,一种心理归属。

博物馆文创不仅丰富了文物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还激发了公众对文物背后历史的探索,更激发了公众作为炎黄子孙的身份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

3.“研学热”:挖掘文物内涵,让公众坚定文化自信

近几年,博物馆研学热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热潮,博物馆不仅是展示历史文化的窗口,还是培育公众民族精神和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而博物馆中的文物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见证者,不仅诉说了历史文化,还展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性格、气节和气魄。

文物的历史价值让公众了解古代社会,其背后的优秀文化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与启发。文物的文化价值让公众认识到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和发展趋势,为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奠定基础。文物的科学价值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如瓷器、陶器、青铜器等折射出当时人们的技术水平与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分析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从研究古代陶瓷器获悉古代陶瓷器的制作工艺、釉色配方、技术方法等,为现代烧制陶瓷器提供参考。文物的艺术价值展现出古人的审美与才华,为今天的艺术创作提供创作灵感。

(三)文物与数字:“双创”的特征与目的

1.数字化赋能文物:创造性与创新性是“双创”的特征

数字化赋能文物体现出创造性与创新性。所谓创造性,指人所具有的生产新奇而具有社会价值的事物的能力或者特性。它注重的是属性,就文化传承来说,它不是在白纸上的原创,而是分梳出具有借鉴意义的形式与内涵并进行改造,来激活它的生命力。所谓创新性,是指人类活动所具有的对物质和精神进行创新的能力与特质。创新性同创造性一样,需要在“关系”中体现,以此达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当前,博物馆文物“活化”就体现了创造性与创新性。

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为例,国博在充分了解犀尊背后的历史、挖掘修复的过程等基础上,以“数说犀尊”一物一展的形式,打破常规陈设方式,通过数字化技术直观呈现文物的细节,打造集数据采集、智慧融合、互动展示、活化利用于一体的智慧展厅。公众可以触摸式欣赏数字犀尊及其内部的器物,还可以置身于考古现场了解文物从出土到进馆等细节。数字赋能文物,用今人之智慧创造、理解、复活古人之创造,让文物“活起来”“潮起来”“传下去”。

2.文物“虚”与“实”:转化与发展是“双创”目的

“虚”“实”转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各大博物馆相继设置线上观展、线下虚拟展区,有的博物馆还开设元宇宙博物馆展区,文物迎来了从“实”到“虚”的转化。不同的文物有着独特的时代特征,需要科学审视,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同时,通过研学掌握文物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独特价值、内涵理念、民族特点等,让文物“丰富”起来。最后运用数字技术手段让文物从“实体”走向“虚拟”。文物从“实”向“虚”转化可以表现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文物以虚拟形式再现和展示其物化形态,多出现于博物馆线下虚拟展厅、线上博物馆;第二种文物以其蕴含的文化价值,出现在影视作品、动漫、直播、网络游戏等数字媒体中,以文化形态的跨时空传播,让文物“活”起来。

“虚”“实”融合:文物与文物的融合,是“实体”与“虚拟”的融合。实体文物通过数字技术在虚拟博物馆与虚拟文物中实现深度融合,以更便捷化的方式即时让公众观摩。文物与人的融合,是人与“虚拟”文物的融合,也是“虚拟”人与“虚拟”文物之间的融合。第一种通过线上线下虚拟展馆参观虚拟文物,虚拟文物高精度还原文物的特点,以动态形式出现,还可以进行旋转全方位观赏,对于公众来说虚拟文物宛如一件拿在手上把玩的艺术品。第二种在虚拟展馆中实现虚拟人与文物的融合,共同展示出一幅立体多维的数字历史画卷,以第三视角感受、读懂文物背后的历史。

“虚”“实”共生:实现共同发展。数字化的呈现效果离不开对文物的精细化挖掘,同样,文物也需要借助数字化技术“活”起来,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目前,各大博物馆相继开发元宇宙博物馆,是“虚”“实”共生的创新发展,一方面实现了数字技术与文物之间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探索了全方位数字化场景新模式,让公众主动参与创造、沉浸式体验数字文博创意空间,让每一个人都能“进入”文物背后的历史场景中,重塑“人-文物-空间”的关系。

三、从“博物馆热”展示“双创”的实践路径

(一)内涵挖掘与潜能释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特性高度契合当代社会发展主题和时代的要求,深入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深刻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创造、鲜明特色、思想精髓与价值理念,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挖掘和阐发就是要着眼于当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现实需要,使优秀历史文化与当代联结起来。”

(二)大众化

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创造,最终也应由人民所共享。基于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贴近现实生活,紧扣时代之需,传播大众听得懂的文化内容,让大众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与精神,他们才会愿意接受并不断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来。

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要释放其独特魅力,让公众了解文物、感慨历史、传承历史。一是注重对展示内容的“通俗”转化,尽量用公众能听得懂的文化内容。如将文言文转化为通俗易懂且具有时代特征的话语表述,呈现形式上灵活运用小视频短片、动画片等载体,实现文物与现代的融合。二是巧用数字化手段,运用创新技术将文物以更年轻更创新的形式展示在大众眼前。如运用AR、VR、裸眼3D屏幕等新技术,让公众“触摸”文物。三是设计接地气的文创产品。将独一无二的文物设计为文创产品,走出一条能被公众接受的独特文化传承与发展之路。

(三)创新表现形式

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必须要以更加新颖的创新表现形式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还要借助数字技术与产业,持续开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市场。一是文物借助创意展厅实现多种统一。博物馆必须要在全面阐释文物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基础上,合理运用各种创意表现方式,突出每一个文物的文化色彩,创新文物展示形式,提升展示空间的美感,以此达到文物与空间、文物色彩与光线及文物数量与质感的和谐统一。二是文物借助数字技术实现“活”起来。博物馆要善用最新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通过3D鉴赏、虚拟全景等方式,实现对文物的全景式、延伸式、立体式展现,让公众看得到、摸得着、学得了。三是文物借助创意展览实现“火”起来。展览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公共文化产品,只有不断创新主题,才会持续“火”下去。博物馆必须要立足馆藏的文物,挖掘出蕴含的独特内涵,创新展览主题与展览形式,让公众走得进去、留得下来、还想再来。

THE END
1.线上数字展馆观后感我参观了线上数字展馆,感觉非常神奇。这个展馆把传统展览搬到了互联网上,让观众可以在家中轻松浏览各种展品。我可以自由地选择观看什么,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不受限于时间和地点。最http://www.mansitine.com/article/180873.html
2.VR线上展厅如何提升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VR线上展厅通过提供沉浸式和互动式的学习体验,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 接下来,由专业从事VR虚拟展厅制作的圆桌3D云展厅平台为大家介绍一些具体的方法: 沉浸式体验: 历史场景重现:利用VR技术,线上展厅可以重现历史事件的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时刻,比如站在柏林墙倒塌现场或参与美国独立战争。 https://blog.csdn.net/www_3dyz_com/article/details/144436969
3.我的家乡在河南走进殷墟博物馆,感受伟大的商文明——顶端新闻怀着一颗好奇心,带着了解殷商文明的强烈欲望,3月10日下午,我走进了安阳殷墟博物馆。 一、殷墟车马遗迹展厅 走进殷墟博物馆一楼大厅,往东走,就来到了殷墟车马遗迹展厅。在这个展厅,我仔细观看了商代马车遗迹。 根据马车实物和文字介绍,我了解到商代马车有仪仗车、人力车和豪华马车。仪仗车一车两马,车型规模较大,车https://www.dingxinwen.cn/detail/160BD3E145B04877BE65903399C053
4.参观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精选10篇)接地气的实践活动已经告一段落,想必你的视野也得到了开拓,那么我们需要好好地进行总结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实践报告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参观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参观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 1 一、实践目的与意义 本次https://www.jy135.com/shehuishijian/1636279.html
5.历年资讯■最新考古填补宁夏罗山地区史前遗存空白——人类活动史逾万年 ■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殿遗址等考古发掘工作在内蒙古启动 财政部印发《关于下达2021年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 人民网北京6月1日电 (记者王震)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近日财政部印发《关于下达2021年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预http://www.1911museum.cn/article/950.html
6.博物馆工作总结(精选15篇)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博物馆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博物馆工作总结 1 在https://www.yuwenmi.com/fanwen/gongzuo/4060269.html
7.博物馆工作总结范文(精选16篇)5、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加强义务讲解员的培训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争取面向社会开展1—2次科普讲座或大型科普宣传活动。 6、积极参与各项级别的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 博物馆工作总结 篇3 根据国家文物局、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乌兰察布文化局关于做好20xx年博物馆年检、备案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我https://www.unjs.com/gongzuozongjie/5617622.html
8.博物馆工作总结精选10篇为全面总结20_年各项工作,谋划部署20_年工作任务,查找不足、巩固成果、提炼经验,动员全馆上下凝心聚力,再鼓干劲,推动市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1月21日,市博物馆召开了20_年度工作总结暨20_年工作安排部署会议,会议通报了市博物馆全年集体、个人获得市级以上奖励情况,回顾总结了20_年度工作,表彰奖励了先进部https://www.xuexila.com/zjzongjie/c1816508.html
9.AR展厅:创新的虚拟展览体验AR展厅的出现为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通过AR技术,参观者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与艺术品互动,深入探索艺术家的创意世界。无论是在国外的画展还是其他类型的展览中,AR展厅都成为了吸引观众、提升参与度的重要工具。 这种创新的虚拟展览体验不仅令参观者受益,也给艺术界带来了新的机遇,AR展厅为博物馆、画https://www.kivicube.com/blog/news/13019/
10.探索博物馆数字展厅:技术创新与未来发展MANA为了推动博物馆在AI时代更好的发展,超自然学院与爱普生光影研究院联合举办“探索博物馆数字展厅:技术创新与未来发展”主题分享暨超自然学院×爱普生光影研究院联合实验室 挂牌仪式。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分享博物馆数字展厅的成功案例,探讨投影技术的创新应用,促进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 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图片来自官方https://www.manamana.net/activityDetail/1108
11.太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文物专栏志愿者介绍天龙山石窟第16窟。小朋友手工制作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定制竹编画。活动结束后,讲解员为小朋友免费讲解国宝回归馆和数字博物馆。 探秘寻访·打卡文物 太原市博物馆 1.一分钟了解太原历史 时间:4月29日至5月3日 地点:太原市博物馆咨询台 在太原市博物馆咨询台领取活动手册,在展厅寻找相关文物,打卡拍照并在https://www.taiyuan.gov.cn/wbxx/20230429/30039510.html
12.国家博物馆线上虚拟展厅怎么才能轻松打造图文故事在当今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线上体验不仅成为了一种时尚,更是连接人与知识、文化的桥梁。国家博物馆线上虚拟展厅,作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为广大观众呈现了一个无界的文化宝库,架起了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时光之桥。 一.什么是国家博物馆线上虚拟展厅? 国家博物馆线上虚拟展厅,是指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和http://www.v123.cn/cd/4705
13.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精选13篇)在参观过程中,我注意到博物馆通过布局、灯光和音效等手段,营造了浓厚的历史氛围。每个展厅都有主题,通过不同的展示方式和介绍文字,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展品。此外,博物馆还融入了现代科技,使用了虚拟现实、3D技术等先进设备,让观众能更全面地了解展品和历史背景。这种设计让我在参观中获得了更丰富的视听体验,使https://www.yjbys.com/xindetihui/fanwen/2037786.html
14.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精选20篇)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 11 走进多彩贵州,感受红色文化,体验民族风情;走进转折之城,重温党的历史,领悟长征精神。这次网上“红色之旅”是一次增强党性之旅,一次坚定信念之旅,一次自我反思之旅,一次激励斗志之旅。我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以及博物馆等,感受到了当时极为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深受教育,感慨颇深;在思想上、心灵https://www.cnfla.com/xindetihui/3567887.html
15.开封市博物馆虚拟展厅现已全面上线【导语】:虚拟展厅也称“线上展厅”,是一种网络互动平台,它所提供的3D虚拟现实环境,可以通过网络在线观展的方式,使得游客朋友们享受足不出户逛开博的全新体验。 为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公益教育职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疫情期间,开封市博物馆选用专业团队,精心制作推出了“云游开博·线上观展”活http://kf.bendibao.com/news/2021210/2055.shtm
16.博物馆数字馆制作,展厅制作,虚拟展厅设计,数字展厅制作,线上3D博物馆数字馆制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需要设计、策划、建模、动画、程序、录音、制作、安装和维护等多个环节。我们的团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为客户提供完整的数字展示方案,保证每一个细节都不会被忽略。我们的制作过程包括文物扫描、数字化重建、展厅设计、虚拟展示、仿真体验等内容,让观众沉浸在数字博物馆的世https://hezuo.11467.com/info/21280612.htm
17.博物馆工作年度总结(精选14篇)由于这次两节期间安全检查,大理市博物馆存在的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排查,加强了博物馆的安全。仍有安全漏洞未被发现,希望各级领导前来指导,更好的做好博物馆消防安全工作。 博物馆工作年度总结 篇3 一、博物馆概况 察右中旗博物馆位于科布尔镇北街文化中心大楼。20xx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展厅面积800平https://www.ruiwen.com/gongwen/nianduzongjie/919387.html
18.为博物馆学习开一张任务单首先,学校成立教师考察小组,对博物馆进行前期考察,了解博物馆展品的种类和特点,学生可以参与哪些活动,详细研究展品与空间、文字、图片、虚拟场景互动形成的课程资源,用照片或视频进行记录,确立一个或几个让学生深入探索的兴趣点,并为学生预设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106/t20210611_597350.html
19.收藏300个博物馆线上展览,总有一款适合你澎湃号·政务中国国家博物馆 https://webapp.vizen.cn/backhome/index.html 4、军事博物馆历代军事陈列数字展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http://3d.jb.mil.cn/lidai/index.html 5、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虚拟游览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http://www.pgm.org.cn/vr/tmp002/#d3k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341466
20.虚拟展厅线上虚拟博物馆vr虚拟现实红色展馆建设【不熄灯的博物馆】深层互联运用前沿VR技术,打造高端VR虚拟展厅与线上虚拟博物馆,呈现沉浸式体验。做一个线上虚拟展馆多少钱?无论是VR展厅、VR博物馆,还是3d虚拟展厅、线上虚拟展馆、虚拟校史馆等的设计与搭建,均可量身定制。https://www.depthlink.com/xunizhanting/index.html
21.全国博物馆网上展览资源汇总中国国家博物馆 https://webapp.vizen.cn/backhome/index.html 4、军事博物馆历代军事陈列数字展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http://3d.jb.mil.cn/lidai/index.html 5、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虚拟游览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http://www.pgm.org.cn/vr/tmp002/#d3k https://www.cnr.cn/ent/ylzt/kangyi/yunyou/20200220/t20200220_5249838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