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如何促进特色小镇的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让“文旅融合”助推特色小镇的经济发展,成为我们需要深刻思考的课题。
关键字:特色小镇文化服务文旅融合产业文创
什么是特色小镇
2016年7月1日,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
国家培育特色小镇,主要是展示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特点的文化传统、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提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建设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促进有条件的镇更好地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重在挖掘小镇“特色”讲好“特色”故事
那么,小镇之所以能称之为特色小镇,一定有它的特别之处,这些特色都有哪些呢
一、讲好特色小镇的“古镇”故事
有历史就有文化遗产,有以传统居住建筑群、庙宇、塔楼等为主要特征的城镇历史风貌、街巷格局和居住生活形态;有历代历史事件、商务交往、航运贸易与名人活动的多种历史信息;有地方习俗及非物质遗产,带有丰富而典型的历史发展痕迹和浓郁地方居住与文化色彩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乃至商业模式。古镇作为历史文化名镇,主要可利用得天独厚的历史人文、山水资源、风景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做好文化旅游相融合,挖掘并讲好古镇故事,无疑会对小镇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在古镇的文化宣传中,让人们深知古镇景观存在的历史意义,能看到古镇真正的美丽和人文。人们的观念也会相应发生变化,由被动变为主动,自觉积极参与到古镇的保护规划中去,总结先人千百年来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经验,谋求现代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之路。古镇也是一张对外宣传的名片。吸引到四面八方的目光和投资。及其有利于镇域经济发展。
二、讲好特色小镇的“产业”故事
其次,特色小镇建还表现在长期以来,小镇拥有自己的产业特色。
就拿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来说,小镇有良好的乐器产业基础,这几年,小镇着力打造琴韵小镇,其核心在“琴”,要让小镇的音乐之声奏响世界;重点在“韵”,要让小镇的“韵”无处不在;根本在“幸福感”,要让小镇的“幸福”令人向往。而小镇的幸福感则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百姓的“喜乐之城”,连续8年举办了“凤灵提琴之夜”吕思清名琴名曲音乐会,提琴教育在全镇中小学推广普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国音乐教育服务联盟”示范基地;二是游客的“诗和远方”,建成后的琴韵小镇将拥有国内最大的乐器博览馆、主题鲜明的音乐酒店、精致优雅的音乐生态湖,功能完善、风情独特、处处皆景;三是创业者的“摇篮”,全镇三万多人直接或间接从事乐器产业,小镇为产业群体、创业人员、青年学生搭建起广阔的就业和创业新平台。
再来看江苏省江阴市新桥时裳小镇,它突出“产业+文旅”,打造产业高峰、文旅名品。文旅功能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要素,江阴市新桥镇党委副书记顾春宇当时围绕“产业总部+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产业+文旅”四个方面展示了新桥时裳小镇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其中,在“产业总部+旅游”上,小镇依托阳光集团和海澜集团两大知名龙头企业,大力推广工业旅游,如设立精品面料服装展示馆,全面推行私人定制,将工厂变成了卖场……据悉,海澜集团全品牌体验店和阳光时尚总部旗舰店累计销售已超4亿元,成为将生产链打造成旅游链的完美典范。
三、挖掘特色小镇的“文化”故事
从特色小镇的文化内涵来说,这个“文化”一定要具备吸引人的独特元素。新桥时裳小镇在“文化+旅游”上,植入欧式文化基因,打造欧式景区——海澜飞马水城,开发“马文化”精品项目,建成十里水景长廊,将马文化与水文化完美融合。在“乡村+旅游”上,小镇西部围绕乡村特色风貌区“六个一”工程,加快打造生态休闲度假区。在“产业+文旅”层面,产业品牌更加突出,有效承办各类重大活动,游客呈爆发式增长。据统计,就2018年,小镇就接待各级党政考察团200余批8000余人次,全年接待游客已超250万人次,其中今年十一黄金周来小镇参观旅游人数超25万人次。
苏州“苏绣之乡”镇湖,拥有独特的历史、地理及文化,镇湖的苏绣保存最为完整,并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在此基础上,镇区围绕主题“传统与再生”,进行了绣品街街区创意更新设计与文化挖掘,在改造过程中,既保有中国特色和苏式经典设计元素,又符合现代商业经营需求,实现新旧交融,给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内涵。以绣品街串联起苏绣小镇的重点项目——中国刺绣艺术馆(小镇客厅)、文创产业园、文化交流中心等,形成项目联动。
相较于在文旅融合的思路下已经培育成熟的特色小镇,如皋市白蒲镇近年来正在积极培育建设特色小镇。秉持“旅古镇、游古刹,探长寿、访古宅,赏生态、品佳肴”的旅游发展理念,定制了“千年古镇游、美丽乡村游、长寿美食游”等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小镇因拥有长寿文化、长寿品牌、长寿食品产业等独特资源优势,大力讲好小镇的“长寿”故事,推介长寿旅游文化宣传,吸引更多游客到如皋市白蒲镇“品长寿美食,逛千年古镇、享生态氧吧,乐阳光田园、住蒲塘人家”,营造“农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劳动变运动、农房变客房、农具变道具、田园变公园”的旅游氛围。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如何围绕特色小镇创新
特色小镇有文化有内涵,那么,文化内涵如何为旅游服务,旅游如何成为文化的载体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如何为之创新
一、文化元素的注入
首先,要着力推动文化元素全面注入旅游的各个环节。在旅游过程中对文化的体验,并不限于对具体某个文化景点的参观,更多的是在吃住行游购娱甚至如厕等各个环节的文化体验。近年来,文化主题酒店、文化主题餐饮越来越受到各个旅游目的地的重视。文化和旅游部门应该顺应这一趋势,鼓励和支持各地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旅游各环节之中。特别是各个镇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很好的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旅游购物为例,创新精美的文创产品,能受到游客的热烈追捧,故宫一年的文创产品销售就达到10亿。与此相对的是,在许多文化类景区,旅游纪念品简单模仿、粗制滥造的情况也很普遍。
原创文化设计是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文化是底蕴和基础,旅游是手段,如果没有创意、创新,那么文化旅游是无法发展的。如何将不可视的文化可视化,激发文化的活跃性,让年轻一代欣然接受,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做文旅小镇和相应文化产品的开发要保持慢心态、可持续心态。通过引入创意设计团队,联合开发经营等方式来改变这一状况。特色小镇文化贯穿始终。
二、特色博物馆的建立
在有条件的特色小镇建设有地域特色的博物馆。博物馆在传播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博物馆基本集中在城区,以国家地质公园为例,自然资源部门对地质公园最重要的支持方式就是建设区域地质资源博物馆。此外,一些特色博物馆的聚集区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比如成都安仁古镇(抗战博物馆群)、韩国济州岛(泰迪熊博物馆等)、日本三鹰市(宫崎骏博物馆等)都是旅游热点区域。建议出台政策支持重点文化类旅游景区、文化类旅游小镇和重点旅游城市建设特色博物馆,以进一步提高旅游的文化内涵。
三、策应国家战略
再者,特色小镇的文旅融合要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提高文化旅游在国家战略中的位势。在乡村振兴中,可以将文化保护和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让乡村真正成为“记得住乡愁”的地方。在脱贫攻坚中,也可以实现旅游扶贫和文化扶贫联动,通过帮助贫困地区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来提高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当然,特色小镇的“文旅融合”最终离不开在宣传营销方面的融合。宣传和营销是世界各国旅游部门的首要任务。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有助于更好整合文化和旅游部门过去的宣传资源,形成文化旅游营销的合力。未来有必要在优化文化旅游内部宣传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大外宣资源,通过“旅游引进来”,实现“文化走出去”。除了公共文化之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利用、旅游演艺、传统文化的活态保护、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互动与统计等方面,文旅融合都还有很大的工作空间。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新华网<<经验与启迪:取“十”小镇之所长,扬苏派小镇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