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化论文范例6篇

一、构建和完善馆校共建教育合作平台是基础

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传授知识、注重实践、培养能力和提高修养融为一体,有效推动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开拓、团结合作精神的加强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除了课堂,博物馆越来越受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青睐,已成为普及推广科学文化知识、有效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建设阵地。

开展高校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建立和维护馆校共建合作平台应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博物馆与各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举行挂牌仪式仅从形式上初步明确馆校双方各自承担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今后双方仍须在交流合作中加以具体细化和贯彻落实。馆校双方合作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博物馆通过招聘大学实习生、定向培养其专业技能等途径推动事业发展,建立和完善人才储备库;各大高校可以举办“校园文化周”、“博学大讲堂”、“艺术沙龙”、“文艺汇演”等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积极引进博物馆文化资源,通过校园传媒宣传、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最终实现当代博物馆与高校广大学生之间的“零距离”,最终让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充分感知和领略博物馆文化的力量、情怀与智慧,深切感受博物馆的魅力与奥妙,不断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最终提升其道德品质、人文素质与艺术修养。

构建和完善博物馆与高校紧密合作的文化教育事业,应加强双方合作、深化工学结合,进一步调动博物馆参与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双方各种资源由外延式利用深入到内涵式整合优化与提升,馆校双方深度融合,全程合作重点培养,既能着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效益和质量,又可为当代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高素质智力支持。

二、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是保障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和谐;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务实创新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步伐加快,改革开放深入、持续进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现代科技手段和传播方法日新月异,公众的知识领域和审美情趣也在悄然拓宽。新的形势给博物馆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带来了挑战。

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保护者和宣传者,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形象代表。发展博物馆文化,无疑对保持中国文化的独立性、丰富性与完整性,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血脉,构建具有五千年中华文明底蕴且富有泱泱大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体系,增强本土文化竞争力,使其自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博物馆内收藏的文物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反映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内容的实物,这种有形的物质形体和无形的文化内涵决定了文物功能是其它教育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当代博物馆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文物的优势和资源,运用创造性的劳动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得文物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广大群众所理解、所欣赏,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观众在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的同时又获得美的享受。

在遍布全球的数万家博物馆里,无数藏品讲述着关于人类历史及其生活的一个个生动故事,梳理着我们的共同记忆。历史的脚步不断向前,今天的收藏成为明天值得品味的记忆。博物馆不仅承载、收藏记忆,更不断地将记忆展现、输送、传承,使人们从中获得教育和启迪,这正是现代博物馆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博物馆要着眼长远,通过媒体宣传、知识讲座、竞赛活动、观众体验等方式,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在博物馆中获取知识和乐趣。这样的记忆传播才更鲜活,才更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构建和谐社会是顺应历史发展变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战略举措,而和谐社会是由社会诸多因素构成的,发展和谐的博物馆文化是其中一个方面,这也是摆在博物馆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以人为本是发展和谐的博物馆文化的前提条件

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前提,就是说和谐社会的目的是为了人,为了创造使人民群众能够全面发展自身的良好条件和社会环境。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最终使社会真正走向"和谐"。博物馆作为政府公益性事业单位,这就决定了博物馆所开展的一切展览活动都要体现政府公益性所要表达的目的。博物馆的存在是为了人民大众,博物馆更要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处处体现以观众为本,为观众着想,为观众服务。

二、科学管理是发展和谐博物馆文化的可靠保证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博物馆为观众提供整洁舒适的人文环境,使观众置身博物馆就有赏心悦目的感觉。优雅、舒适的和谐氛围取决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科学管理。硬件即馆舍和展室环境,软件即博物馆工作者的服务态度。博物馆要力求为观众营造一个亲情化、便捷化、充满人文关怀的、和谐的参观环境。

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物馆事业基础显得还比较薄弱,这主要表现在管理水平较为落后。由于历史原因,若想改变这种状态,只有真正着眼于博物馆学和管理科学的研究,避免实际工作中的盲目性,才能逐步实现我国博物馆管理现代化。博物馆的科学管理内容包括领导体制、组织机构设置、人事和财务以及对文物的管理。在这些因素里,首当其冲就是要重视管理者自身素质,全面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博物馆需要大力培养拥有科学管理知识的管理型人才和具备文博专业水平的各类业务骨干。实施科学管理,就是要逐步建立起合理的、有利于促进文博事业发展的手段和制度。实施科学管理主要方法可以是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责、权、利,做到人各有责、各司其职、各得其利,并且以定期考核、总结评优来督促岗位执行情况。只有追求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才能使我们的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事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调整关系,理顺路子,探索适合于发展和谐博物馆文化的新路子。

三、务实创新是发展和谐的博物馆文化的必由之路

改革是时展的呼唤,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一部人类文明史和文化史,就是人类创新活动的历史。发展和谐的博物馆文化,就要求我们审视自身的生存环境,千方百计探求博物馆文化如何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的模式,以创新的工作理念和传播方式向社会奉献品质精良、趣味高雅的精神食粮。我们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适应竞争的时代,适应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不断调整自我、重塑自我、求真务实。文博工作者要以"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为座右铭,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来投身博物馆事业。

为了发展和谐的博物馆文化,我们要把博物馆建设成为传播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神圣殿堂,展示有一定历史文化色彩的并浸润着乡土风情的区域文化,在展览的策划创意上争取时代性和群众性的统一、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教育性和观赏性的统一。

实施免费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博物馆,博物馆已成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随着免费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入,我国博物馆功能正在悄然变化,在继续重视收藏和研究等传统功能外,其文化传播、宣传教育和休闲娱乐功能日渐突出,于是,博物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日趋显著。

关于某个国家、某个地区发展历史,关于某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风貌,关于某种艺术或技艺的演变过程,关于某些民风民俗的来龙去脉,关于对某些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都可以在博物馆中得到集纳呈现。现代博物馆具有良好的人文自然环境,具有优越的文化基础设施,具有较强的旅游功能,因而对当代人的社会行为、生活方式、生存观念、审美观念都会产生全方位的多层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面对公众文化需求变化和文化市场的日益丰富,博物馆首先必须把握自身定位,树立自身的社会形象,突出自身优势,做到导向正确、主题突出、传播科学、倡导文明、手段先进、手法新颖,向社会提供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以鲜明的个性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观众。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传统手工艺;湖南;收藏功能

湖南省是一个传统工艺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会,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就有20项,包括著名的湘绣,滩头年画,浏阳花炮制作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术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范围广泛中带有集中,无一不传承着悠久的湘湖文化。对于他们的保护与如何构建它们与大众生活产生交融的桥梁也是当今一直在讨论的话题。

艺术与文化似乎总是与博物馆分不开=。自1683年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尔博物馆建立,正式使用“Museun”以来,博物馆作为收藏和展出历史文物,艺术品和自然标本的一个机构,一直延续至今。1974年的哥本哈根第十届国际博物馆协会上,定义博物馆为“一个不追求盈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它为研究、教育和传播、欣赏的目的,明确了博物馆所肩负的“收藏保管、科学研究、传播教育”等三大职能。而工艺艺术文化是人类的巨大文化宝藏,大型综合博物馆里面总少不了工艺文化专类,专门的工艺艺术博物馆也不少。

一、湖南传统工艺文化在湖南省内博物馆构建中的优势

湖南省依托华中的丰富地域资源和少数民族资源,各民族祖祖辈辈的文明聚积自然让湖南省的传统工艺文化资源相当丰富。每个民族都有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值得骄傲的传统工艺,所谓工艺,是源于生活的,是对手工产品进行造型和装饰的美化技艺活动,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与物质生产直接联系着的工艺文化。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与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工艺文化已经逐渐被标准化批量生产所代替,在高效率的背后自然少不了粗制滥造和审美麻木以及文化归属感的丢失。所以说,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已经变得举步维艰。博物馆自然背负着巨大使命。湖南省内的传统工艺文化中的“物”和“非物”部分都必须通过博物馆来进行诠释和展示以及保护。

而省内的传统工艺文化在博物馆构建中是占有一定优势的。首先得益于丰富的资源和悠久的历史。在深厚的湘楚文化滋润下,有着非常浓厚的地域特征和清晰的历史源流可寻。在传统工艺文化方面主要有以长沙古铜官窑为代表的陶瓷工艺;以“龙凤人物图”为标识的湘绣工艺;以邵阳隆回滩头年华为代表的年画工艺;以传统木雕为代表的建筑家居工艺等等。湖南以丘陵地貌、江河贯通为基本特征,且不乏奇峰峻岭、溪涧飞瀑的自然遗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特定的地域就滋养出了结构殊异的文化。加上历年来重大考古发现,自然为博物馆的收藏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湖南传统工艺文化在湖南省内博物馆构建中的不足

加强与观众的互动让他们参与其中也是湖南传统工艺文化湖南省内博物馆构建中的不足。笔者前不久走访了中国美术学院皮影戏博物馆,在展出方面,以一种非常朴实的方式呈现,空间不大但是又浓缩了精华。引人注意的是还有互动区,DIY区,这种设置更让观者亲身体会皮影戏的制作和表演过程。真真切切的参与其中。并且要加强观众的反馈调查工作,让观众不仅仅当一个过客。这样才能发挥博物馆本身的价值。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化文明的发展,人类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源远流长的传统工艺文化追寻是最淳朴最值得去体验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能在浮躁的现代生活注入一股清泉。而博物馆作为一个以收藏教育目的的机构,更应该重视对这一块的组织和保护工作。湖南省内的博物馆在这一领域的构建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应通过自身的综合性优势,不断挖掘,组织团队进行调研与保护,接纳省内各名族的传统工艺文化精粹,不应守在营销化和商业化的圈子里面。主动地在公众、社会与传统工艺文化之间起到桥梁作用,不断探索传统工艺文化进入博物馆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4〕刘顺安.开封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P473;

〔5〕广东省博物馆.文物出版社,2011:P68-69;

〔6〕赵冬菊.民俗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联系.东南文化,2008(3):P59;

〔7〕蔡琴.论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原则.郑巨欣.民俗艺术研究.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P113-124;

〔8〕徐艺乙.中国民俗文物概论:民间物质文化的研究.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P383-385;

博物馆和文物保护现已成为一门新兴的应用型学科,但是在甘肃地区,这门学科的实验教学正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为研究对象,结合四川大学考古实验室实地调研情况,从实验室教学建设方面、实验室管理方面提出初步构想,以促进实验室建设。

关键词:

“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一“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实验教学的调研

二对西北民族大学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课程设置的思考

根据对川大考古实验室的调研情况,初步有以下构想:

(一)博物馆实验课程的设置

1.“博物馆藏品管理”实验课实验包括:

藏品清洁与消毒处理、藏品传拓、藏品装具制作、藏品编目与建档、藏品信息数据库建设、古代文献书画作品保护、民族与民俗文物保护。“博物馆陈列设计”实验课。实验包括:室内视觉环境计测试验、室内空间环境计测试验、室内物理环境计测试验、展陈工程制图、3D建模试验。

2.“博物馆观众研究”实验课。实验包括:

观众生理计测试验、观众心理计测试验、SPSS统计分析软件应用。

(二)博物馆学、文物保护学专业实习课程增加

我院的这两门学科的实习课程太少,只有毕业实习一项,鉴于这两门学科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习课程的比例,如可增加“田野调查实习”、“博物馆实习”等课程。[2]

三对西北民族大学“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的思考

(一)管理现状

1.开放实验内容单一

开放实验的内容单一,大多数实验室配合课程设置,依赖于课堂教学的理论,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操作性和验证性的实验占大多数,按照指导教师设计好的模式步骤进行,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

2.开放实验难度缺乏梯度

开放实验难度缺乏梯度,这与内容单一是相互关联的,正因为大多数实验是验证性,配合理论教学内容的,所以适用于大一、大二的学生。对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大三、大四的学生,这些实验难度显得简单,此阶段这些学生更需要的是设计型、综合型的实验项目。对于学院其他专业的学生,实验室开放项目就要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互补,实验难度应有所降低,才能适应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

4.开放实验室设备维护困难

5.开放实验室财产容易丢失

目前开放实验室的易耗品的管理缺乏规划,小的实验材料没有准确的登记,容易丢失,缺乏有效的实验器材电子管理系统。

6.实验员、指导教师工作量

(二)实验室进一步开放的功能定位

3.为外聘老师指导学生实验提供条件

4.为学生自选实验项目提供条件

5.为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提供条件

6.为大学生创新项目提供条件

为鼓励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学校积极鼓励学生申报科技创新项目,由学校提供1000-10000元的资助,我院学生更是积极参与,实验室开放为这些课题的完成提供更好的选择方向,也为这些课题的完成提供良好的条件。

7.为实行导师制提供条件

综上所述,在对四川大学考古学实验中心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院实验室建设的情况,从增设实验课程(实习)课程、实验室开放的管理提出了设想,实验室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的工作,随着工作的推进还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不断研究完善。

作者:于永平单位: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博物馆;序厅设计;展品设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60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博物馆的序厅空间,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博物馆整个展示活动的开首与前导,序厅的设计要紧密扣住博物馆展览的主题与内容;同时它又是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延伸与拓展,序厅的立意要着重彰显博物馆展览的社会现实和教育意义。博物馆展览序厅的设计,源于展览内容,又要高于展览内容,不能凭空臆造,更不能只是通俗化的图解,要从展览内容中提炼精华,加以艺术再创作,最终要高于展览内容,对展览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由此可见,优秀的序厅空间设计,是博物馆展览教育的思想性与信息传播的艺术性高度融合的结晶,是对整个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一个重要部分。

2.博物馆序厅设计的发展历史与研究背景

2.1博物馆序厅设计的发展历史

当今世界,博物馆的分类至今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在我国,三类划分法一度成为我国博物馆分类的权威性标准,即:综合性、纪念性、专门性(亦称专题性)。序厅的基本形制设计也随着博物馆性质的定义而发生着变化。通常,门厅与序厅在综合性博物馆中是分开的:有些博物馆,除了主人口序厅外,在每个不同主题的陈列馆内,还设有各具特色的小序厅。而在中小型博物馆中。尤其是陈列主题单一的馆。通常门厅与序厅是合二为一的。博物馆建设的不断创新,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门厅也充当了序厅的角色,这两个在过去被认为是不同序列的空间,两者的界限、区分逐渐模糊。因此,在这样的新时代赋予的特定模糊空间,重新审视序厅的艺术设计形式显得尤为重要。

2.2博物馆序厅设计的研究背景

在对博物馆序厅空间的研究方面,清华大学的董松先生在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博物馆陈列中的序厅设计研究》中指出,序厅设计应当集中体现陈列展览的主题思想,起到点题、烘托气氛的作用。论文就博物馆功能分析的角度系统探讨了博物馆序厅的产生、发展及其设计元素构成等问题,同时对序厅设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平面布局、空间处理和设计原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首都博物馆程旭先生的《序厅设计的几点思考》一文,结合其从事博物馆陈列没计工作的实际经验,就设计师在序厅设计构思阶段的工作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而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樊灵燕女士在《博物馆序厅设计初探》中提出了序厅设计在创造博物馆整体展示形象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分析解读了序厅设计多样化的艺术设计形态,同时展望了博物馆序厅今后的发展趋势。

3.博物馆序厅设计的一般原则

4.序厅设计发展的可能趋势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序厅空间是陈列展览中的重要一环,是博物馆观众的第一视点。它会给予每位观众一定的体验感受,这样的艺术感染力是通过具有创意的陈列语言和艺术的表现形式来实现的。序厅设计应是高度概括的陈列语言和准确的艺术形式,努力营造出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和内容融为一体的意境氛围来引导观众,感染观众,帮助观众留下对陈列展览最深刻最难以忘怀的记忆。21世纪是一个全新世纪,新世纪中国博物馆设计应当与时俱进,跨入世界先进博物馆行列。

参考文献:

[1]唐潇骏.博物馆序厅空间初探——以观众参观体验为中心的考察[J].博物馆研究,2012,(03):23-27.

[2]樊灵燕.博物馆序厅设计初探[J].设计论坛,2007,(01):72-73.

THE END
1.齐心协力建好博物馆这所“大学校”——看看各地博物馆建设中的“博物馆数字化场景应用不仅能够促进文化交流、厚植家国情怀,还能够在西安‘博物馆之城’建设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九三学社西安市委会建议,利用“5G+4K+VR”等辅助技术、云演播等形式更好地实现展品故事从剧场到“云端”场景的转换,为观众提供全新的情景体验和消费模式。 http://www.cppcc.gov.cn/zxww/2024/05/20/ARTI1716189740772867.shtml
2.建设完善博物馆体系积极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多方资源创造条件,加强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文物保护修复等工作,提高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展览质量和多样化展览,结合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线上博物馆云展览等高新技术,大力开展智慧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建设,以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与博物馆生命力,全面推进博物馆发展,形成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博物馆体系https://www.jiceng.org/xyxx/188091.html
3.释放博物馆发展活力厚植强国复兴文化滋养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博物馆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文明交流互鉴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迈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坚持守正创新,更好展示展览文物、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让人置身于“活化”的历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05/id/7945181.shtml
4.关于建设中国特色博物馆学的思索“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博物馆学译丛” 王春法 主编 东方出版中心 【编书者说】在现代社会的公共文化机构中,博物馆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就其功能而言,博物馆毫无疑问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同时在提升社会审美意识、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也具有特殊作用,因而具有历史、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3986375715109336&wfr=spider&for=pc
5.圆桌面向未来,博物馆如何创新发展古代艺术澎湃新闻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全新打造的“历博生活馆” 据悉,此次年会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城市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中国博物馆协会展览交流专业委员会、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上海市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342969
6.浅谈博物馆在构建城市文化认同中的作用——以金沙遗址博物馆为例金沙遗址博物馆是在金沙遗址原址上建立起来的博物馆。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区,分布面积约5平方公里。遗址范围内发现了大量祭祀、宫殿、墓地、居址等遗存,出土了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陶器、象牙等珍贵文物数万件。金沙遗址以商周时期古蜀文化为主体,遗址最早形成年代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宝墩文化时期,是迄今http://www.sass.cn/109011002/20103.aspx
7.关于公布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6〕36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我局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意见》的通知(文物博函〔2016〕1007),组织各省开展了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的申报工作。 http://www.sx-ci.cn/zcfg/gjjzcfg/gfxwj/content_20878
8.湖南省博物馆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湖南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是湖南省最大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筹建于1951年,1956年建成开馆,以1972年马王堆汉墓发掘、2003年新陈列大楼对外开放、2008年免费开放政策实施、2012年改扩建工程(二期)启动为标志,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的八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全国文化系统https://www.hnmuseum.com/zh-hans/aboutus/%E6%B9%96%E5%8D%97%E7%9C%81%E5%8D%9A%E7%89%A9%E9%A6%86%E4%BA%94%E5%B9%B4%E5%8F%91%E5%B1%95%E8%A7%84%E5%88%92%EF%BC%882016%E2%80%942020%E5%B9%B4%EF%BC%89
9.科技创新构建文物艺术品诚信体系博鳌博物馆文化博览会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环球财经杂志社赵京城总编辑在致辞中说:“三博会应面向博物馆和民间收藏的痛点、焦点问题,立足于技术创新、体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致力于建立起博物馆藏品征集服务体系、民间收藏认可体系和国家宝藏的宣教体系”。 图为2021博鳌博物馆文化博览会现场https://m.yunnan.cn/system/2021/11/29/031793459.shtml
10.博物馆美育的多元途径与多元形态文化资本积累一、建立博物馆美育与文化资本的理论链接 现今,在关于博物馆教育的研究中,专门针对博物馆美育的探讨尚不充分,且研究视角缺乏多样性。将博物馆美育置于文化资本视角下研究,能产生新的认识,实现理论层面的创新。原生于社会学领域的文化资本理论是一套经典理论,国内外以该理论为基础的教育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相关研究不计https://www.ccc.org.cn/art/2023/5/6/art_52_47675.html
11.宁夏固原博物馆: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在创建长征文化公园中发挥1.加强对革命文物、遗址的研究和红色文化的展示。固原革命史开始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受限于固原博物馆的馆舍面积,目前展馆展示的都是古代历史的内容,缺乏反映固原近现代特别是革命史的陈列和研究,需要积极推进固原博物馆改扩建项目,有效增加展示https://www.cqcb.com/topics/saishangjiangnanshenqiningxia/2022-05-18/4886919.html
12.创建东亚文化之都潍坊市博物馆全力以赴东亚文化之都近期,潍坊市博物馆在市文旅局的领导下,按照市文旅局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主阵地作用,把争创“东亚文化之都”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强创建宣传,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强化交流合作,积极擦亮城市文化“窗口”。 积极营造良好氛围。为营造良好的“东亚文化之都”创建工作氛围,潍坊市博物馆形成“线上+http://www.wfsbwg.com/wap/content/?2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