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沉浸远远不够,故事沉浸才是王道零售地产商业地产

“沉浸”,通常是指通过无缝替代现实呈现的代入式体验。如今,“沉浸+”正不断拓展其边界,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助推了文旅融合下沉浸式体验项目的野蛮生长,开发沉浸式体验产品成为众多行业的必选项。

当今,“90后”“00后”对互联网生活的形影不离,线上互动方式虽然满足了年轻人对于娱乐诉求的便利与效率,然而线上却始终无法带来身临其境的、全方位的刺激体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社交与体验放到线下空间,而有趣的互动、有代入感的娱乐体验则是人们的首选。

长远来看,沉浸式体验项目仍有迭代升级的空间,融合故事,以主题开发的思维打造沉浸式空间正在成为未来文旅领域、城市更新领域等各领域的最新制高点和核心竞争力。

沉浸式体验的三大关键因素

沉浸式体验火爆的背后,实则是消费需求的改变。随着人们消费水平普遍提高,消费需求渐趋多元,不少人已不再满足于置身事外,更加注重体验活动的新鲜感、体验感、互动性,体验经济应运而生。

1、营造“新世界”。

早在1955年,迪士尼的创造者华特·迪士尼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想法:如何让游客成为电影里的主角,让乐园的场景变成电影的一部分。

迪士尼的创造者华特·迪士尼

电影场景是虚构的,该如何在现实中呈现呢?最初的体验方式是让客人体验影视拍摄场景,后来成为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人们愿意进入这个世界逃离现实,并花钱前往体验。乐园开放的时候还是闷热的7月,开放的少数游乐设施还经常因故障停摆。但造景太过真实,以至于游客感觉来到了新大陆,于是在乐园不断更新的过程中,游客也着魔似的不断重返乐园。

2、隔绝“旧”世界。

何为沉浸式体验,就是不受外界环境打扰的,臣服于当下独立空间的感受。这种感觉来自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感受,从而达成与周边环境心理上的“隔绝”。

沉浸式感官体验

沉浸式体验就是要围绕听觉、视觉、体感、控制做集成创新,从观众的体验需求角度,抓共情点和知识点,从而形成社交化和差异化。

3、“场景式”全方位打造。

随着Z世代逐步成为消费主力军、消费升级意识的觉醒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大规模入侵,人们越来越愿意为特定场景的解决方案付费。我们正在步入一个崭新的“场景时代”。

沉浸式体验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本质是与目标客群的一种“沟通”方式。沉浸式体验已经不再仅仅是聚焦视觉效果,而是以满足新生代消费者更深层次精神和情感地追求。与此同时,沉浸式体验的打造不能一味地应用高科技,许多经典的成熟技术和造景可以合理地融合进入,通过文化为魂,技术为骨的方式打造更具性价比和文化内涵的沉浸式体验。

如今,沉浸式体验已然不是一个单纯的个体,它与建筑、景观、室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其营造的核心是“人”,“场景”是“聚人”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最终促进沉浸式体验向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

场景式营造

沉浸式体验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1、旧厂房:具备丰富设计的想象空间

在时代的更迭变迁中,许多老旧建筑都变成了尘土。但随着城市空间的减少,对工业遗产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加大,曾经位于郊区的废旧厂房逐渐成为城市中心地段,交通的扩张和城市的发展,让废旧厂房拥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再加上旧厂房开阔的空间和现有的结构,让设计师具备了更多的灵感。

新加坡戴森全球总部

始建于1926年的圣詹姆斯发电站是新加坡重要的遗产地标之一,在荒废几十年后于近期被改造成为科技公司戴森(Dyson)的全球总部,首次将现代元素融入这座饱经风霜的历史工业建筑。这座新总部设计了约13006㎡的办公空间。

改造前后的Dyson全球总部

总部壮观的四层挑高式入口大厅连接建筑内的所有功能区,两侧是戴森公司产品的展示区块,而大厅背后的四个楼层则被划分为办公室、实验室与社交空间。

Dyson的全球总部

同时,上面直径只有3.5到3.8m的砖烟囱也被改造为展厅,高达32.3m的弯曲砖墙底部也被安装了薄隔板,用于安装发电站的信息板和人工制品。

遗产小径路线图

瑞士雀巢创始地博物馆

雀巢创始地博物馆

其中,家庭体验式展馆由五个互动展区组成,向人们讲述着雀巢巧克力和其它食品的历史与故事。这五个展区为:引导廊道(Piazza)、创业之基(Fondations)、时代精神(Zeitgeist)、讨论广场(Forum)与公司愿景(Visions)。

其中,“创业之基”的两层楼建筑,自身犹如一个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对雀巢来说具有特别意义的产品,以及第一台Nespresso咖啡机原型。Fondations部分逼真地展现了时光的魅力,创新性的应用同一工业时期发展的早期电影技术,结合光影、幻灯机和皮影戏等古老的技艺,将参观者带回到19世纪公司创立之初。

创业之基

“讨论广场”象征当下的Forum部分,通过交互式装置,让观者意识到营养与健康行业的社会责任。

“讨论广场”

“公司愿景”部分象征未来的Visions部分,参观者可以通过游戏和虚拟现实来体验科学家的热情和他们创意十足的发明。在一次次的互动体验后,参观者以自己的感悟体会这个企业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每一段旅程,感受着一百五十年的历史所蕴含的雀巢精神。这里设计的未来感十足,分布着各种交互体验设备,展示了雀巢的未来。雀巢集团董事会主席包必达说:“创新是我们的未来。”

“公司愿景”

2、博物馆:高新科技的最新试验场

要问最先进的展陈形式,多半在主题乐园和博物馆中。主题乐园凭借自身的大客流量、大IP变现以及自身吸引力等优势,总能在创新中玩出许多花样。而博物馆因为同类太多,一直在寻求突破性的展陈方式,所以博物馆成为各类高新科技的最新实验场之一。

美国·国际间谍博物馆

国际间谍博物馆于2002年7月19日在美国首府华盛顿开幕,位于联邦调查局“FBI”附近。博物馆共分为“间谍学校”、“历史中的秘密历史”、“人群中的间谍”、“间谍战”及“事件后的-”等几个展览主题,还有电影院、交互式展台、餐厅及间谍用品展览区。

国际间谍博物馆(SPY)经过完全重新设计,在一座专门新建的140,000平方英尺的先进建筑中开业,比原来的规模翻了一番。G&A秉承同样的创新精神,设计了包括展览,媒体,零售,大厅和图形在内的整体访客体验,再次突破了创新叙事和沉浸式设计的界限。从形式上而言,这个博物馆更像一个游戏场,全程都是各种体验项目,不像一般的博物馆那样较为严肃和刻板。

间谍博物馆

博物馆中脱颖而出的一面是镜面无穷大空间的装置,描绘了无限广阔的网络空间。揭露不可见的概念,这一刻肯定会成为人群的最爱。

新SPY的愿景是将观众吸引到一个充满好奇的世界中-一种个人探索,使游客沉浸在生活中。通过物体,沉浸感,光线和媒体,参观者成为主题,展览成为舞台。

在国际间谍博物馆,游客可以体验一次卧底的身份,在此测试自己的间谍技能。在博物馆的第五层和第四层,布置的常设展览中,体验者可以参与十七种不同的数字和物理互动。游客将面临的挑战是记住自己的掩护身份,保持卧底状态,并参加各种活动,包括:破解密码、爬过通风管、监视其他“间谍”等。

意大利·视听电影博物馆

意大利国家电影博物馆坐落在都灵市中心标志性建筑物安东内利设计建造的高塔底部的大圆穹内,是世界上收集电影资料最丰富、地位最重要的电影博物馆之一,以大量实物、影片和文件等全面展示了世界电影的历史全貌。

意大利国家电影博物馆

整个博物馆的面积达3200多平方米,分上下5层,展品极为丰富,影片拷贝达8500部,照片资料20多万件,各种艺术品9000件,电影海报30万种,有关电影的书籍26000册,期刊3400多种。有些展品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比如卓别林的那个著名的圆礼帽、默片之前的有关材料、很多著名影片的拷贝等,其中包括我们所熟知的新现实主义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偷自行车的人》等等。

AR体验大概是MIC博物馆的最为显著的特征。每位观众会在前台领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平板,通过扫描有标识符号的海报来触发AR动画,随之播放的一段电影经典片段和生动的音乐,让观众更直观感受电影的魅力。AR体验极大地扩充了内容的呈现,尤其是在MIC这样一个体量较小的博物馆空间中。这时,除了作为展览内容容器的空间以外,那个看不见的容器——数字网络,也成为叙事的重要贡献者。不过,可能是MIC使用的平板型号比较古老,触发体验并不是特别流畅,平板拿着也有一点重。

通过触摸庞大的金刚之手,来感受金刚的力量和“博物馆中真实的东西”。我猜测这可能是为视障障碍群体设置的区域,不过其他观众也可以参与。属于博物馆的基础无障碍设施配置吧。

沉浸式体验营造的终极奥秘

随着5G技术和互动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沉浸式空间开辟了全新的空间。人与人互动,与场景互动,与环境互动,这样一种妥妥的沉浸式体验风格,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然而,大家都打着沉浸式空间的幌子,打造的体验千差万别,存在着艺术氛围不浓、文化内涵不足、沉浸体验不佳等诸多问题。我们应该充分研究最先进的沉浸式空间,掌握精髓,为我所用,最终打造出高水平的沉浸式体验。

1、人景交互:塑造沉浸式景观

特点1:交互装置的合理空间布局,能够将原本波澜不惊的场景进行艺术化处理,让游客在同场景装置的互动中获得更为丰富的沉浸式体验。

例如世界上第一个永久性沉浸式艺术作品,即澳大利亚创意工作室RamusIllumination于Pyrmont综合度假胜地的中央大厅打造的沉浸式艺术空间。该沉浸式艺术展通过将光、水等元素同交互式艺术画廊相融合,从而每日为约2万名宾客提供激动人心、引人入胜的娱乐体验。

永久性沉浸式艺术作品

在这里,沉浸式的体验起始于空间中央的新月形屏幕。该屏幕通过滚动播放当地和全球艺术家、动画人、电影人的数字艺术作品,全面地展示悉尼的光线律动,营造出一个极具沉浸感的艺术空间。

精心设计的数字大屏会对不断变化的情况做出反应。如访客行为、天气、季节变化等。除了中央的巨大画面外,变化的光线图像作为数字画布的延伸,流动在天花板、墙壁以及空间中的水景当中,将画布上的数字艺术内容扩展至整个两层高的大厅空间。

RamusIllumination团队设计的圆柱形装置

所以,数字技术的助力能够将艺术展示从传统的美术馆引向公共领域。而在交互装置同游客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游客能够收获更为深度的情境体验以及难忘的沉浸式旅行。

2、户外实景:创造沉浸式增强现实

特点2:沉浸式艺术空间不仅仅拘泥于室内,其舞台更可以延伸到户外。在广阔无垠的田野间抑或是生机盎然的森林里,开启一段浪漫、治愈的艺术空间。

比如美国首个户外数字艺术展,水晶桥美国艺术博物馆邀请MomentFactory艺术团队打造的户外数字艺术展。水晶桥美国艺术博物馆地处堪萨斯城的正南方,由享誉世界的建筑师摩西·萨夫迪(MosheSafdie)精心设计。建筑的顶部与考夫曼表演艺术中心屋顶有些相似,走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除去主体建筑,博物馆的周边环境也非常优美,有湖、桥、小径、森林……犹如世外桃源一般,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为博物馆吸引来了不少游客。

户外数字艺术展

水晶桥美国艺术博物馆经常举办艺术展览,2019年冬天,推出了北部森林之光这个户外数字艺术展,也是美国首个户外艺术展。北部森林之光是由一系列沉浸式灯光和声音装置组成。这些装置放置于博物馆地面森林小径上,整个项目使用数字艺术、投影、灯光、音效、互动技术等,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沉浸式体验,同时重视人、艺术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建立奇妙的人与建筑、环境之间沟通的“桥梁”。

“水晶森林"(CrystalGrove)

所以,以户外广阔的森林湖海结合数字技术的艺术展能够更大限度地挖掘艺术本身的纯粹性、本真性与梦幻性,帮助游客全身心沉浸于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中。

3、光影流转:营造沉浸式艺术故事

特点3:通过灯光以及投影装置的合理布控,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开启一段与众不同的艺术故事讲述。

以世界上最大的沉浸式数字艺术展——光之博物馆为例。该艺术展一共囊括了136台投影仪,3300平方米的总投影面积以及50K像素、2千万行文本,是世界范围内体量宏大的人工智能展之一。

“光之博物馆"

“光之博物馆”位于巴黎第11区之前的一座工业厂房内,是巴黎第一个数字美术中心。顾名思义,该馆的艺术画作均已结合光影投射、古典乐音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在这里,古典画作不再死气沉沉、一动不动,而是“动”起来、“跳”起来、“活”起来的。梵高、克林姆等历代大师的经典名作不再只能透过油彩带观赏者进入心中世界,而是以光影流动的形式重新演绎大师作品,让观赏者真正走入画中,在光影之中,感受大师作品的精妙之处。

所以,利用投影设备以及风格合适的背景音乐,能够将原本静止的非物质文化遗传,如画作、雕塑、遗迹等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在打造特殊空间场景的同时,给予观众更为沉浸式的游览体验。

结语

从旧厂房改造到博物馆跨界再到文化空间的沉浸式打造,沉浸式体验的打造空间越来越广泛,加之科技的进步和5G时代的来临,“艺术与科技”仍会是有持续生命力的课题,沉浸式体验的未来也存在着无限可能。

但沉浸式体验的成功并不是高新科技的堆砌,而是要用心思考,如何用故事将整个空间串联起来,让游客像玩游戏一样沉浸其中,逐步解锁故事主线,最终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基于故事之上,将串联起来内容分不到不同的体验空间,通过一个故事或一个主题将观众更好地带入到作品中,引领观众思考靠近背后的艺术内涵,传递文化观念,表达人文情怀,这样才能避免把沉浸式空间打造成大众娱乐消费的游乐场。

沉浸式业态通过打造多样化的文旅产品,帮助城市传播特有的历史文化,甚至能够带动城市、老城区或历史文化街区的经济复苏,提振消费的活力。今天,沉浸式体验已经成为盘活传统空间的流量密码。但城市更新不能止步于环境的沉浸、叙事的沉浸以及游戏的沉浸,更重要的目标应是激活消费者心灵的沉浸。

THE END
1.设计调研报告范文(通用13篇)通过实地调研,进一步了解博物馆的概念,构造及分类,把握博物馆建筑设计的主要特征及设计要素,功能分区功能,切身了解空间要素对于博物馆这类公共建筑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身对空间的分布,流线组织,构思创意,对于博物馆设计灵感的启发。从而为我们做博物馆设计打下一个初步的基础。 https://www.yjbys.com/diaoyanbaogao/2608169.html
2.最全最新《建筑术语标准》包括基础术语通用术语专用术语,还有I 无障碍空间及部位 II 无障碍设施、设备 3.8 绿色建筑 3.9 装配式建筑 4 专用术语 4.1 住宅建筑 4.2 非住宅建筑 4.3 教育建筑 4.4 办公、司法、科研类建筑 4.5 商业服务类 4.6 公共活动类建筑 I 会展建筑 II 观演建筑 III 图书馆建筑 IV 文化建筑 http://www.zzdclm.com/news/178.html
3.(转载)浅谈丨博物馆陈列的展览设计技巧研究现在我国博物馆的数量越来越多,因此就要格外重视博物馆展览的陈列设计风格,因为展览所展现的陈列设计体现出馆内展品的文化特色,也代表着博物馆的研究水平。博物馆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以创新的陈列设计理念为支撑,这导致现在博物馆对陈列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是针对展品的位置摆设,更是要针对展厅的整体空间设计,甚https://www.douban.com/note/731995623/
4.波斯湾上的一颗城市明珠——多哈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照明设计详解展览空间的设计不但在技术上很完美,同时在美学上也是一个令人愉快的空间。穿过这些房间,惊讶地注视着这些来自《一千零一夜》神话中的古老艺术品,本身就是一场独特的体验。 艺术珍宝 多哈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不仅仅收藏大量珍品,它本身也是一件真正的珍宝。在日光下观看建筑是最好的,当卡塔尔强烈,温暖的阳光酒在建筑https://www.lightingchina.com.cn/case/55863.html
5.展览空间的规划10篇(全文)展览作为博物馆的基本功能, 展示设计不能仅仅限于有限空间的追求, 博物馆空间并非是巨大的“容器”, 而让我们去干填充的活, 它应有广袤性、内涵性的认识与觉悟, 展示设计是有目的地去架构物件陈列的空间, 排斥豪华、累赘和炫耀的修饰, 同时切勿把展示设计的实用功能 (从物理的概念讲, 陈列空间是3D+时空的空间https://www.99xueshu.com/w/ikeyuai4b5nv.html
6.展览序厅还能这么做和也健康博物馆的序厅在挑空层较高且宽度较窄的情况下,运用立体山水画卷的形式,从顶面悬挂流淌而下,置于建筑空间结构中。画卷与空间为纸,人物与山石为景,将《林泉高卧》经典题材中喝酒纵歌,超然物外的景象表现的活灵活现。 ■临安博物馆 临安博物馆的序厅直接利用原有建筑的人字形墙面,其层高高、面积大、地域http://www.hybzzs.com/nd.jsp?id=171
7.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原《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进行了修订。本规范主 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选址与总平面、基本规定、建筑设计分类规定、藏品保存环境、防火、采光与照明、声学、结构与设备。本规范修订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17/1228/16/7293128_900284532.shtml
8.浙江省博物馆杭州西湖美术馆文化空间浙江省博物馆浙江西湖美术馆位于杭州市孤山路25号,建筑面积2780平方米,公共部分面积约为1365平方米,展厅面积约为1415平方米,共分三层,负一层南半部分展厅层高约4.2米,北半部分展厅层高约为6.5米;一层展厅层高约为6.5米;二层展厅层高约为5米。 本次设计目的在于看不见设计,我们称之为消失的设计。即设计的合理性https://dg.a963.com/works/2014-11/570072134.htm
9.如何做好序厅空间设计勘察建筑的现场环境,在不破坏空间结构的前提下,展开设计联想与逻辑推导。根据现场的空间尺度,综合考量建筑层高、进深、宽度,打造与其主题呼应的序厅空间。 以和也健康博物馆为例:在层高较高,宽度较窄的情况下,运用了立体的山水画卷的形式,顶面悬挂流淌而下,至于空间结构中,画卷与空气为纸,人物与造景为境,将《林泉https://www.chinaclzl.com/jtzx_1/12715282.html
10.博物馆调研报告(精选19篇)博物馆建筑内部空间流线的组织是博物馆建筑设计的重中之重。一般情况下,稍大型的博物馆一般是上述三种基本流线的组合形式,如放射式+串联式、放射式+通道式、串联式+通道式等,有时候甚至是多种流线形式的组合或者一种流线形式的重复运用。河南博物院就是将放射式的流线形式重复运用的经典实例。 https://www.wenshubang.com/diaoyanbaogao/107080.html
11.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三大基本功能之一“陈列展览是博物馆面向社会的主要传播媒介, 是面向公众传播文化信息的独特语言, 即在一定空间内,以文物藏品为基础, 配以适当的辅助展品, 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采取适当的艺术形式,进行直观教育和信息传播。“博物馆通过陈列展览联系社会公众, 展现其自身研究成果、 服务理念, 开展社会教育和公共服务, 从而实现其社会效https://www.clickshowcase.com/news-detail-id-644.html
12.香港西九龙出圈,这四条漫游线路请收好行程第一站,是位于西九文化区博物馆道的重要地标—— M+ 。这是香港崭新的视觉文化博物馆,于2015年1月29日动工,耗资49亿港元,2021年11月11日开幕。M+大楼的外观设计简约,内部格局安排却极之复杂,充分运用空间使设施发挥最大功能。基座平台有17,000平方米的超大展览空间,还有三间电影院、学舍、博物馆商店、咖https://new.qq.com/rain/a/20220630A0AYA600
13.山西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又称“晋博”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汾河西岸,占地168亩,建筑面积5.20,000平方米,展览区1.3万平方米,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创建于1919年现代新馆于2004年竣工,2005年https://www.qwbaike.cn/doc-view-11164.html
14.博物馆设计功能分区,这些常识你要知道!–展陈空间设计百科并联式可以用于博物馆设计中的功能分区里。博物馆的办公部分与展区部分在空间和平面上划分明确,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就是并联式。这类布局有利于办公区和展区的管理与独立使用。由于办公区与展区层高的不同,对博物馆设计带来一定的难度,专业的博物馆设计在采用并联式设计博物馆时,经常会将办公区部分以两层多的高度https://www.sczz.com/baike/28
15.做博物馆·读懂建筑长沙博物馆长沙博物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长沙滨江文化园景区(新河三角洲)内,成立于1986年,新馆于2015年12月28日开馆,建筑层高5层,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 。 长沙博物馆馆藏文物达5万余件(套),涵盖了从旧石器时代至近现代印证长沙历史文化发展的各类实物,包括了能够展现长沙历史的商周青铜器、楚汉文物、唐代长沙窑瓷器和近https://www.518bwg.com/show/1318.htm
16.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手册第一章 设计参考规范及标准 5 一、通用设计规范: 5 二、专用设计规范: 5 三、专用设计标准图集: 5 第二章 设计参数 6 一、商业和公共建筑物的空调设计参数ASHRAE 6 二、舒适空调之室内设计参数 日本 7 三、新风量 8 1、每人的新风标准ASHRAE 8 http://www.iwuchen.com/a-88
17.《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2015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 (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原《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91进行了修订。 https://www.lanfanglian.com/gfxq/62
18.博物馆面积一般为多大最合适?现在明显感到展厅有些压抑.华北一家省级博物馆准备将展厅的净高保持在4.5米以上,但由于建筑层高为6.5米的限制,最后只做到了4.2米的高度,也感觉低了一些.笔者认为,除特殊情况外,作为省市级大型综合博物馆的普通展厅,一般情况下层高设计为米较为合适.这样展厅布展吊顶后的净高为5.6米,基本可以满足当前陈列展览和以后https://m.shejiben.com/ask/wenda/746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