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发展为博物馆的展陈提升带来了深远影响,虚拟现实、数字孪生、沉浸体验等不同科技手段的运用,突破了文物本身的单维度限制,让文物国宝“活起来”“会说话”,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文物及其价值,理解其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博物馆展陈科技手段的运用,不仅带给人们丰富的历史文化体验,也为博物馆的管理、运营、充分利用馆藏资源、观众导览、文物研究与修复等方面带来无限可能性。
如何更好地让技术服务于博物馆的发展,更合理地设定技术研发路线,解决未来应用的问题?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未来网络、智能材料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对象、流程和方法带来巨大的变化,产生了智能化的新需求、新理论、新模式、新产品、新方法、新业态,引发了设计思维和方法体系的变革,艺术与科技融合在设计领域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在此背景下,2022年4月19日,清华清尚智慧场景创新设计研究院成立暨“设计智慧·场景创新”高峰论坛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同期举办了以“艺术+科技:未来叠加态”为主线的展览。
学科融合下的智慧场景创新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并发表重要讲话,参观了美术学院校庆特别展。时值一周年,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重要讲话精神,基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设计领域的深厚沉淀,结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技术领军优势,联合具有丰富设计行业经验的北京清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清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智慧场景创新设计研究院正式成立。
数字时代博物馆智慧场景的需求
智慧场景,一言以概之,即以智慧驱动每一个场景:更“懂”我们的文博,更“懂”我们的教育……每一个不同的个体的不同认知与需求都在这些日常的场景中被考虑及满足。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我们主动地提供了实时、精细及有温度的服务,满足了我们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也给社会带来更加宜居、舒适、包容的环境,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智慧社会。技术与艺术终于帮助人类与环境达成“心有灵犀”。
数字化的博物馆在技术层面和艺术层面实现了最大程度的“交互式叙事”,它不再是传统的单向的线性叙事,而是更加强调观众的主动性、参与性、双向性和反馈性的非线性叙事;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也近乎接近一个艺术品,观众通过手势、声音、视知觉等感知行为去接触展品,从而与展品之间展开深层次的交互,他们不再只是“欣赏”文物,而是“理解”文物。这种交互式关系成了我们理解数字博物馆利用交互技术有效促进人与展品之间沟通的新角度。
展馆展览方式从传统固态向数字模式的转变,促使旧的思路得到“脱胎换骨”的改造。在这种趋势下,行业要充分把握展馆的精准需求,利用自身优势展开变革与新的探索,才能打造融合数字技术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湖南醴陵博物馆是集展示、科研、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陶瓷类专题博物馆,包含三馆合一连廊、历史厅、当代厅、名城厅等空间,基本陈列“彩瓷之都——醴陵瓷业之路”,充分展示了醴陵陶瓷文化的发展脉络、醴陵釉下五彩艺术的巨大成就以及现代工业陶瓷的勃勃生机。陶瓷艺术是“土”与“火”的艺术,是“金”的淬炼。在展陈设计中,融入釉下五彩的特色与神韵,结合实景搭建与多媒体综合展现,营造出陶瓷艺术独特的魅力与底蕴。
人文与科技的融合之道
陈列展示是一个博物馆的核心,也是场景构建的关键环节。当前的博物馆十分重视场景的沉浸式打造,让观众在参观时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全身心融入场景当中,产生“共情”。数字化时代下,博物馆体验场景的构建与科技性的手段相结合,为观众提供非常规的独特参观体验,打造智慧博物馆。通过VR、AR、数字化互动等手段,让静态的文物重新“活”起来,以生动、全面且易被理解的方式呈现给观众,让观众看得懂、愿意看,在获取全新感官体验的同时又满足了参观学习的需求。
新技术应作为展品的延伸,是更为透彻地展示文物历史文化意义的辅助。随着更多科技手段和设备在博物馆应用,展陈手段可以更加多元和丰富。科技手段与人文内涵真正融合在一起,技术支撑展览主题表达,设备辅助观众内容理解,才是博物馆对科技手段有效的应用。技术、设备总有更新迭代,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博物馆对“有哪些历史文化资源”“如何更好地保护文物”“想给观众讲什么样的故事”等问题的持续思考。基于科学的保护、深入的研究、有效的管理,进一步挖掘文物价值和内涵,与不断更新迭代的科技手段有效融合,面向公众推出更多优质的展览和服务,这是博物馆着力发展的方向。
中国银行博物馆前身为大陆银行,位于北京西交民巷东口,邻近中华门,《北京近代建筑史》称之为北京的“中国建筑师设计的西方古典建筑中质量最高的一座”。中国银行博物馆定位为北京首家银行文化展示馆,并成为中国银行对外交流的“文化会客厅”。全面梳理中国银行西交民巷钟楼和中国银行发展历史,展现遗存承载的文脉,反映近代金融的变迁,弘扬金融文化的传承,是展现大行礼仪的客厅,着重体现近代金融文脉下,赋予中国银行西交民巷钟楼以国家金融文化客厅博物馆形式呈现。博物馆围绕加强文化建设、承担社会责任、铸就百年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为重点功能。展陈突出展现中国银行的悠久历史和先进文化,从展览型向研究型转变,从文物陈列参观到全场景沉浸式互动体验转变,从宣传教育到社会服务转变,从教育、智慧、美学等方面,多维度立体式打造新型银行金融博物馆的标杆。
清尚发展再启航
2021年清尚公司按照国家对校办企业深化改革的要求,向着更加注重专业化和市场化方向转型。清华大学在退出对校属企业控股的主体之后,清尚公司积极创造条件延续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在新时代继续以“服务国家”和“服务人民”为宗旨,配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努力在学术研究和市场实践之间搭建一座新的桥梁,不仅为清华美院的师生提供创作平台,也为清华大学跨学科交叉融合的设计研发搭建平台。
清华清尚智慧场景创新设计研究院将在智慧场景创新设计领域,围绕艺术与科技融合创新设计,聚焦智慧场景创新设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研究,推动高水平艺术设计成果与技术成果结合转化,积极服务于清华大学的“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培养艺术和科技相融合的跨学科人才,智慧场景领域的领军人才,适应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了解产业运行规律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探索设计学科从研究到实践发展的新路径,进一步扩大科技对文化产业影响,建立一套创新设计的理论、流程和方法,制定在文化产业智慧化发展的新标准和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