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传统建筑的现代演绎——苏州博物馆新馆认知感悟

博物馆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对弘扬优秀文化、承载民族历史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博物馆设计是城市设计及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一环。苏州博物馆新馆作为一座内涵丰富的综合性博物馆,是建筑大师贝聿铭将传统园林文化内涵赋予现代建筑的成功典范。

当前学界关于博物馆规划设计的研究成果较少,多集中于博物馆建筑设计、陈设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视角。学者大多结合实际案例,引入设计理念对博物馆的外部形态、建筑空间、环境营造等方面提出策略研究。

王昭(2020)以乡土建筑保护与文化传承为研究背景,以地坑式窑洞建筑的分析解读与实地调研为设计基础,以生态博物馆理念为依据,进行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实践[1]。李霜(2021)通过简述设计起源、构思、手法等方面,来阐述设计中如何将地域性表达、文化传承与城市风貌相结合,从而建设出融建筑、山水、艺术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博物馆[2]。刘玮(2021)基于城市触媒理论,指出“城市”层面的博物馆建筑特性,从博物馆建筑设计的规划选址、总体布局、外部形态、空间与外部环境设计四个方面论述了博物馆建筑的设计对策[3]。

邓璐(2019)以数字化为背景研究博物馆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对博物馆公共空间的功能类型和规划要点归纳分析,总结并提出智能化技术在博物馆公共空间应用的重要性[4]。向瑶(2019)立足城市与博物馆公共空间设计视角,分析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的注重要点,提出应加强博物馆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与提升公共空间设计[5]。李今超(2024)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从可达性、可见性和可理解性层面对苏州博物馆公共空间形态进行量化研究,并对苏博公共空间吸引度与利用效率提出优化建议[6]。

苏州历史博物馆新馆的选址位于苏州古城内的一处重要历史遗址和文化街区中,紧邻苏州的几大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场馆东邻太平天国忠王府,北依名胜极品拙政园,西南为千年古城的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院落。这样的场地选址最初引发了大家对古城保护、场馆与古城风貌协调性的担忧,但场馆建造完成时打消了人们的顾虑。苏博新馆,其风韵、其神采与苏州古城浑然一体。现代流派的苏州博物馆,成为了建筑设计的典范。

苏博特殊的位置地段与所处历史文化环境,使得设计尤为困难。贝聿铭先生考虑到新馆与古城肌理的整体性问题,设计过程中一直在寻求两者的和谐共融。新馆以“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思想、“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把中国传统与现代创新融合得巧妙自然。

苏博新馆建筑群由三大块构成。展馆共设三层,一层中心部分是入口处、大厅和博物馆花园;西部为展区;东部为现代艺术大厅、紫藤园、教育设施以及行政管理功能等;二层为展区和办公区;负一层为展厅、影视厅和报告厅(如图1)。主入口位于展馆南端,从主入口进入后向北依次是主入口庭园、中央大厅、主庭院,主庭园水中有“凉亭”,一条水上小路横跨池面。通过西廊可到达西部的主展区;而通过东廊则进入东部的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与新馆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印衬。

展馆由东西两条纵向轴线和一条横向轴线统领空间布局(如图2)。整个博物馆的内部空间是围绕着建筑群的轴线展开的,主要展区又都布置在建筑群的中轴线上。为了使各个展区之间彼此呼应、层层递进,博物馆的主要展区——文物展览区都采用大屋顶的空间布局形式,在这个大屋顶之下,又布置了小屋顶,使整个建筑物形成了一个整体。

(1)建筑色彩

古城整体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风貌,为使展馆和古城整体风貌协调,建筑采用江南民居惯用的灰白两色,来增强建筑与苏州传统文化的联系。深灰色的建筑屋顶和白色的立面,赋予了新馆建筑“粉墙黛瓦”的江南古典建筑风格。同时,将中国传统的水墨写意山水画元素和风格巧妙运用于中央庭院的片石假山上,充分展示了中国山水园的写意风(如图3)。

(2)几何元素

展馆多处设计融入了几何元素,用现代几何造型中的菱形、方形等几何图案体现出错落有致的江南特色。如屋顶采用了大量的三角形和矩形元素,既打破了周边建筑惯用的大屋顶传统,也创造了奇妙的效果主入口处的八角中央大厅设计巧妙,材料则采用现代钢结构,屋顶的框架线由大小正方形和三角形构成,框架内的玻璃和白色天花互相交错,如同一幅几何形绘画。同时用灰白两色和谐搭配,素而有华,简而显贵,既体现江南园林儒雅气质又符合现代建筑的几何美学特点。

(3)光的运用

苏州博物馆目前有两个馆,新馆和西馆。古城内的新馆自开放以来游客摩肩接踵,经过十多年的使用,空间已捉襟见肘,因此才有了西馆的建设。

西馆位于高新区狮山广场南翼,比邻剧院和科技馆,隔狮山湖,西眺秀美山景。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是新馆的2倍。设计师通过10个方块消解西馆的体量感,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压迫。两馆错位发展,于城东、城西遥相呼。苏博新馆着眼于展示江南文化,而西馆则以展示苏州吴地悠久历史文化为核心内容,同时展现高新区自然文化积淀和现代创新魅力,致力成为苏州城市公共文化新地标。

西馆在设计之时也融入了江南园林元素。通过在10个方块所处的网格中删减掉一些方块,将其中4个方块设计为下沉庭院,将苏州园林意境转化为网格体系中的下沉庭院单元,以此举向苏博新馆致敬。西馆同样将光线融入整个建筑,墙面和屋顶上开满细密的小洞,投下斑驳的光线,既可以给参观人员一个心情过渡调节的过程,为欣赏博物馆的藏品做铺垫,也是凸显入口公共空间重要性的设计策略(如图5)。

同为贝老设计的日本美秀美术馆与苏博新馆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营造意境、和处理手法上与苏博新馆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追求的是一种“虽由人作,宛若天开”自然、不做作的审美标准,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创造出与自然和谐的共生之境。展馆的显著特征是几何线条、玻璃幕墙和入口大门处的圆形玻璃设计。贝老尤为喜爱光的运用,阳光从屋顶的百叶天窗进入,天然变化的阳光照射,给整个建筑注入了生命的活力,美术品在不同光线中给人不同的参观感受(如图5)。

贝聿铭先生以传统建筑的语言形式,将现代建筑的功能和造型特点相结合,创造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意识和现代建筑的造型特点。苏博新馆作为博物馆中的典范,既符合当代的大众审美,又融入了苏州的传统文化精髓;不仅展现了江南传统的建筑风格,而且通过现代建筑元素的融入,将历史和革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功能和空间上体现了当代建筑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1]王昭.博物馆设计实践研究[J].今古文创,2020,(41):84-85.

[2]李霜.“美丽建瓯,城市画卷”——浅谈建瓯市博物馆新建项目中的地域性表达[J].建筑与文化,2021,(03):229-230.

[3]刘玮.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博物馆建筑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4]邓璐.数字化背景下博物馆公共空间规划设计[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10):24-26+30.

[5]向瑶.浅谈结合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概念的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4):137-138.

[6]李今超.基于空间句法的苏州博物馆公共空间形态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24,(02):88-105+151-152.

THE END
1.建筑理论拓展专题建筑平面排布不得不学的流线组织——博物馆不同的功能关系产生不同的流线组织,流线与空间的共同作用则形成了多样化的建筑形态。博物馆建筑流线的组成分为人流和货流,组织方式分为水平流线和垂直流线。流线类型在2002 年出版的《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将博物馆建筑流线分为一般观众流线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kwNDAzNg==&mid=2650828582&idx=2&sn=4fa9301d6dee6ca326fa56b22913dcba&chksm=bd7b2bed8a0ca2fbadac0b10bd5d1f41940a0db55665aee2f703c04301400040bc89864cc99c&scene=27
2.设计笔记——博物馆陈列区建筑布局设计笔记——博物馆陈列区建筑布局 - 博物馆陈列区的建筑布局n- 陈列区布局的基本形式n- 串联式n- 将各种陈列室串联组织的布局,有参观路线明确、连贯的优点,但灵活性差适合规模较小的博物馆n- 放射式n- 各陈列室直接环绕放射枢纽布置n- 放射枢纽可以是门厅,进厅,主展厅也可以是庭院,甚至变形为走道n- 分类n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55486597?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3.他们在博物馆设计中如何处理展览空间的流线和布局?在博物馆设计中,展览空间的流线和布局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观众的参观体验和展品的展示效果。一个合理的流线和布局设计可以引导观众有序地浏览展览,同时突出展品的特色和故事性。本文将探讨在博物馆设计中处理展览空间的流线和布局的方法和策略。 1. 观众流线设计 http://www.gzdecor.com/zixun/bwgzx/202407062421.html
4.历史文化展馆:古典庄重装修设计全解展柜与展架:展柜和展架的设计要符合整体风格,可以用木质材料来制作,加上一些传统的装饰元素,如雕花、云纹等。装饰元素:可以在展馆内摆放一些仿古的装饰物,如瓷器、书画、传统家具等,增加展馆的文化气息。四、导览系统 为了方便参观者了解展馆的布局和展品信息,可以设置清晰的导览系统,包括指示牌、展板等。五、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3915136180065652&wfr=spider&for=pc
5.博物馆临展厅空间设计需要对空间布局合理利用博物馆是对外开放的,对于前来参观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展厅,因为可以在这里浏览和学习,实现来到博物馆的价值。在各大博物馆中,通常都会有临时展览,这时候当然就要在原本的空间进行重新的规划和布局。博物馆临展厅空间设计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找专业的团队来进行,豪禾就是知名又可靠的品牌之选。 https://www.haohead.com/special/2020/1113/5704.html
6.历史博物馆展厅空间设计方案历史博物馆展厅空间设计不仅要体现历史的厚重感,也要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和体验需求。设计者在规划展厅时,需综合考虑展品的展示效果、观众的流动路线以及空间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一、空间布局与流线设计 展厅的空间布局应遵循逻辑性和引导性原则,使观众能够顺畅地游览并自然地接受信息。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的动线规划,引导https://www.efrontop.cn/about-us/news/296.html
7.杭州博物馆展厅平面图设计杭州博物馆是杭州市蕞重要的文化场所之一,为了提升展览效果和观众体验,我们公司特别设计了一套创新的展厅平面图。通过精心规划和布局,我们致厉于为观众带来一个沉浸式的文化艺术之旅。 独特的空间布局 我们的设计团队充分考虑了杭州博物馆的特点和展品内容,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将不同主题的展览区域有机地连接起来。每个https://www.dpsjsj.com/zixun/171772.html
8.苏州博物馆中而新,苏而新苏州博物馆按照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采用了“东低西高”的建筑形态。除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区为局部二层外,其余部分均采用地上一层、地下一层的结构空间布局,高低错落的设计手法让展馆建筑多了一份变化与活力。 三、与环境融合 http://jzx.jsjtc.edu.cn/info/1096/3102.htm
9.博物馆的调研报告集锦15篇阅读了博物馆设计规范图书,和查阅了设计资料集的博物馆部分,做了部分的记录和整理。了解了博物馆的功能分布,及其空间布局,加深了对博物馆设计特殊方面的要求,如防火疏散,安全等问题。 五、调研总结: 1、深刻了解了基地周边的环境,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https://www.ruiwen.com/diaoyanbaogao/7620561.html
10.历史类博物馆陈列空间的设计研究【摘要】“博物馆疲劳症”是博物馆陈列设计的一大顽疾,陈列空间设计的不合理是造成参观者疲劳的主要诱因。本文站在空间设计的角度上,着重探讨历史博物馆陈列空间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空间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宝库,记录着历史的印记与文明的历程。从世界上第一座博物馆———缪斯庙诞生时至今https://www.clickshowcase.com/news-detail-id-507.html
11.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3年—2020年)2在全县旅游空间布局结构的指引下,规划以珍珠文化旅游项目为全县亮点,以陵水民俗风情体验项目凸显差异,以南平温泉田园旅游为中部带动的三大引擎,引领陵水旅游向品质高端、文化深厚的方向发展;重点开发逐渐成为国际热点的会议会展、康体养生、海洋运动旅游项目,推动陵水旅游与国际接轨,并因地制宜规划滨海度假、乡村旅游、森林https://www.wm114.cn/wen/150/298976.html
12.设计调研报告(通用10篇)展厅的内部流线设计的比较曲折,能较大程度的`提高展厅的利用率,在空间的布置上也注意疏密的变化,展示形式也多种多样,根据展示品种类的不同,还变换着展厅的主色调,烘托不一样的气氛,时刻给人一种新鲜感。 和苏州博物馆不同,为了保护文物不被阳光直射,上海博物馆中的展厅大部分采用的是人工照明。并且根据展出的http://mip.pincai.com/article/2482196.htm
13.博物馆总平面的设计规范摘要:博物馆总平面有哪些设计规范? 一、总体布局应符合以下要求:1全面规划,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相结合;2布局合理,公众区域与藏品、员工区域分界清楚;3布局有利于防火与安全防范;用地面积大于3,000m2时,馆区内应设环形消防车道;4对建筑物的防噪间距、朝向的选择应作综合考虑,尽可能将对噪声不敏感的建筑或附属用房布https://www.cbi360.net/hyjd/20221109/281167.html
14.游客中心设计方案五院即由建筑布局围合所产生的围合与半围合空间。 多节点即在两条景观轴线上衍生的众多景观节点。 建筑设计 建筑平面 在形象主入口用厅室、廊道将展厅、票务、购物等功能房间串联在一起,使展览、旅游、购物、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利用北面的地形高差做厨房,通过竖向交通为餐厅和宴会厅提供后勤服务。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6viyxju.html
15.优秀的展厅设计展厅设计策划案优秀案例空间布局:多层次空间布局,结合汽车展示、品牌体验和互动体验区。 互动体验:驾驶模拟器、VR体验、互动触摸屏,让观众深度参与和体验宝马的技术魅力。 2.谷歌文化学院(Google Arts & Culture Institute): 主题设计:展示全球博物馆和艺术馆的文化和艺术作品,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 https://www.cdhannuo.com/news/1578.html
16.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之连续性空间组合.ppt综合大厅的空间展览空间和人流环境开场通透,需要人工照明和 组合形式 都组合在综合性流动方向自然、机械通风 大型空间中 每种组合形式的分类 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 ”型的布局形式实例:首都博物馆 ”型的布局形式实例:汉诺威历史博物 馆 )“口”型的布局形式实例:法国馆,中国馆 https://www.taodocs.com/p-442427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