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系列学术研讨学术预告

经过两年多精心筹备,“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于2023年1月17日至5月7日在上海博物馆隆重举办。此次展览是上海博物馆“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大展第二个展览,上博首度联手英国国家美术馆,成为此次亚洲巡展的首站,也是中国大陆唯一的合作伙伴,将为观众讲述经典美妙的欧洲美术史。

线上观看链接

“艺术与文明——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系列学术研讨

主办: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博物馆

承办: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艺术史学研究中心

学术主持:杨振宇、褚馨

杨振宇,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褚馨,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博士,上海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项目中方负责人。

上海博物馆很荣幸促成英国国家美术馆此次亚洲之旅,并成为展览首站,也是中国大陆唯一的合作伙伴。绘画艺术在欧洲文明中,使人类的崇高性体验的演绎达到了不可思议的深度和广度。展览以教科书式的方式,遴选50位艺术家的52件展品,通过8个版块内容,完整呈现从文艺复兴早期至十九世纪后印象派的欧洲绘画史,使得中国观众无需前往伦敦,便可欣赏到欧洲艺术巨匠的杰作。这次四百多年的欧洲古典艺术巡礼,是一部西方美术史缩影,也凝练了英国国家美术馆的馆藏精华。个人生命短暂,而经典艺术永存。上海博物馆借此展览,开启一个具有别样光芒的世界,向永恒的经典致敬,向耀眼的艺术致意。

第一场:博物馆和城市文明

2023年3月25日(周六)9:00

嘉宾

许江、褚晓波、汪悦进[EugeneWang]、吕晨晨、包华石[MartinPowers]、尚辉、谢晓婷

许江,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

好馆好展是城市文化的刻度

一个好的博物馆,一个有影响的展览,是城市文化的刻度,也是一代人的心灵刻度。本发言通过英国国家美术馆的历史简述,结合我国的文化建设,重申美术馆、博物馆建设的重要性。

褚晓波,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上海博物馆馆长。

博物馆:城市文明的灯塔

汪悦进[EugeneWang],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史与建筑史系洛克菲勒亚洲艺术史专席终身教授,哈佛中国艺术实验室(CAMLab)创始人兼主任。

吕晨晨,哈佛大学CAMLab副主任。

数字洞天、时空、认知与博物馆范式转型

我们正步入一个现实与虚幻浑然交融的时代。技术的飞跃催生著空前的媒体革新。屏幕、投影、AR、VR等新媒体已无处不在,为现实世界拓展出一个全新的时空维度:古今万象,须臾生灭;时空境界,任意出入;虚实贯通,亦真亦幻。时空结构的变革将带来人文体验与历史叙事的转型,博物馆展览的全新范式正在涌现。以上海博物馆“从波提切利到梵高”大展为契机,基于哈佛大学CAMLab对于多媒体文化剧场的实践与探索,本发言将围绕“洞天”概念,思考数字时代博物馆在虚拟时空、文化认知、世界对话与数字生态等方面的范式转型。

包华石[MartinJ.Powers],密西根大学荣休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博物馆之外的博物馆:早期现代中国的公共艺术与当代博物馆的文化功能

在贵族社会中,艺术的主要功能包括彰显身份、划分贵族与平民、以及向维护社会秩序的神灵表达虔诚。在后贵族时代,艺术帮助人们向周围的人传递个人价值观,激发对私人和公共问题的思考与对话。在现代世界,后者是公共博物馆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本发言将重点探讨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如何帮助中国城市公民满足这些需求,以及现代博物馆能够从过往实践中学到什么。

尚辉,美术学博士,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国美协理事,中国评协理事,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历任江苏省美术馆学术部主任助理、副研究馆员,上海美术馆学术部副主任、典藏部主任、研究馆员,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等。

再现性绘画的审美意味

进入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艺术时期如何重新认识再现性艺术的价值,是个不能回避的当代艺术命题,尤其是现实主义、新古典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更让学界不能规避这个问题。本发言通过本展作品,廓清并强调了再现性绘画的造型与空间并不停留于再现的真实性这个浅显认识,而把对有意味的造型和奇幻空间的创造作为再现性绘画艺术本质价值的体现,从而也区分了再现性绘画与照片图像有关真实的巨大差异。

谢晓婷,苏州博物馆馆长、文博研究馆员。

起源、互证、发展——博物馆与城市文明

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是十四世纪文艺复兴和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以及十九世纪民主运动的产物。从1683年博物馆历史上第一座现代的博物馆——阿什莫林博物馆开始,随着文明的发展,博物馆的功能也经历了“从保护文物藏品到满足公众需求再到服务社会发展,进而向参与并推动社会变革的使命与职责回归”的演进过程,这从国际博协对博物馆定义的九次修订可见一斑。文明的发展使得博物馆的藏品体系越来越丰富,功能越来越多元化。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博物馆也在不断调整自己,阐述并推动着当下文明的发展。

第二场:艺术展览和艺术史

2023年4月8日(周六)19:00

曹意强、尼古拉斯·彭尼[NicholasPenny]、刘伟冬、李军、彭锋

曹意强,英国牛津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等。1996-2019年任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及《新美术》主编。曾任国务院第五、六届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等。

三种艺术史

美术博物馆之于艺术史,犹如艺术之于艺术史与理论。世上存在着三种艺术史:纸面艺术史、学院艺术史、博物馆艺术史。本发言旨在讨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重点论及博物馆艺术史对于培养我们的艺术欣赏力与理解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

尼古拉斯·彭尼[NicholasPenny]爵士,毕业于剑桥大学。曾任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剑桥国王学院高级研究员、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西方艺术部负责人。1990年任英国国家美术馆文艺复兴艺术的克洛尔策展人。2000年获美国华盛顿国立美术馆视觉艺术高等研究中心梅隆教授席位。2003年出任英国国家美术馆雕塑部高级策展人。2008年担任英国国家美术馆馆长。2018年在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担任特聘教授。

拉斐尔的《加瓦圣母》

讨论《加瓦圣母》的创作缘起与背景:作品是在何时创作的?为何如此出名?它对拉斐尔的名声有何影响?原因何在?也讨论鉴赏家对这幅画的看法与估值,同时介绍英国国家美术馆是如何、为何要收购这幅作品的。由此进而思考:博物馆收藏与作为学科的艺术史之间,其关系到底是什么?艺术史与各种特展、艺术史与摄影等复制技术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

刘伟冬,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史教授,《艺术与设计》主编,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等。

博物馆空间和艺术作品的展示

一般而言,博物馆的美术作品陈列和展示都会以美术的发展历史为线索。但解读视角比较多元,可以是编年史、断代史,或是以地区、主题、风格、画派等为指引;通常还会举办一些重要画家的回顾展,等等。博物馆作为资源丰厚的艺术高端平台以一种更为开放的姿态向社会提供一种科学的、知识的、审美的教育,应该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志。严格意义上来说,很少有作品是专门为博物馆而创作的,每一幅作品多少都会有它原始的阅读语境。而博物馆的职责就是收集、研究与展览,把数以万计的各种各类的美术作品集中到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空间里按照某种观念或标准展出。这一个悖论对当代博物馆的建设提出了诸多挑战。

李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院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办第八届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等。

《野墅平林图》与《湖天春色图》再议——从国博《盛世修典》展的空间陈列获得的启示

《野墅平林图》以其浓郁的西画画法和背后的中文签款,通常被认为是耶稣会士利玛窦的作品。尽管也存在不同的意见,但多数人的看法仍然将其放置在十六至十七世纪之交的晚明语境之中。《湖天春色图》则是清初六家之一的吴历作品,其绘制年代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画以清润劲健的笔墨极力抒写江南初春的湖天盛景,以表示对于耶稣会传教士鲁日满的感激之情。在以往的研究中,这两幅绘画从未联系在一起进行讨论。正值国博展出《盛世修典》大展之际,鉴于两幅绘画都被放置在“中西汇通”板块中展出,从而赋予了笔者以难得的机缘,通过图像的细读和文本考辨,以讨论二者之间的可能关系,并对图像的年代提出新的看法。

彭锋,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学院院长,兼任国际美学协会副主席等。

艺术史:知识与经验

第三场:从文艺复兴到现代的艺术

2023年4月15日(周六)19:00

范景中、朱青生、邵亦杨、陈平、沈语冰、孔令伟

范景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卡纳莱托《威尼斯:城堡区圣伯多禄圣殿》说起

上海博物馆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中,有一件卡纳莱托的作品《威尼斯:城堡区圣伯多禄圣殿》。卡纳莱托生平文献资料稀少,鲜为人知,但他与威尼斯的关系极为密切,创作有大量风格独特的威尼斯城市风景作品。正是通过卡纳莱托的作品,“威尼斯共和国”的形象传播到了整个世界。

朱青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2016-2021曾任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

梵高与国立美术馆的不相容

通过1992年第一次在英国国家美术馆看到梵高的《向日葵》这一张作品的时候的感觉,陈述现代艺术和古典艺术之间的不相容。经典美术和现代艺术之间的对人的根本作用从感觉层次和理解层次上如何发生了变化,机械再现图像(摄影)发生之后,人们又从古典绘画中别人重新认识了什么?

邵亦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副院长。

艺术欲望权力

哲学家叔本华曾说,生命就是一团欲望。本发言将围绕“欲望”这一关键词,选取从文艺复兴到现代艺术中艺术大师的著名作品,从视觉文化角度进行图像分析,通过艺术与哲学、和历史的共振,探索视觉艺术、生命欲望和社会权力之间的关系。

陈平,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美协第三届理论委员会委员等。

一部浓缩版的欧洲油画制像史

英国国家美术馆以52幅作品为我们带来了一部欧洲四个多世纪的浓缩版绘画史,亦可视为一部风格史、图像史、赞助史、媒介史和收藏史,但就油画这一视觉媒介来说,首先是一部制像史。展览呈现了欧洲油画从初创到顶峰的发展历程,而最早将北方油画技法引入意大利、开启油画制像史的艺术家之一,正是本次展览的第一位画家梅西那。我们可以在展览中见证从他往后一代代大师将透视法、明暗法、赋色法向前推进,直至上个世纪之交的辉煌境界。贡布里希的“制作与匹配”的原理对于理解这段绘画史仍然适用,而这些作品还会使我们联想到欧洲艺术家不懈的精神追求和理论上的创新。

沈语冰,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哲学系主任。

不止是现代生活的绘画

欧洲的现代绘画一般被理解为“现代生活的绘画”。不过其意义远不止于此。现代绘画不仅涉及主题上的现代生活,更关系到有别于传统社会的现代社会机制和视觉机制。

孔令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

劳伦斯爵士与早期中国油画

在中国早期油画史上,广东外销画家“林呱”[Lamque]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林呱”即关乔昌[1801-1860],时誉“中国的托马斯·劳伦斯爵士”,他的画法得益于十九世纪来华旅行的西方画家钱纳利[GeorgeChinnery,1774-1852]。钱纳利于1792年进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oyalAcademyofArt],曾在这所学院展出了20幅肖像画作品。钱纳利代表的是十九世纪英国学院派绘画的风格,也就是庚斯博罗、雷诺兹和劳伦斯的风格。托马斯·劳伦斯爵士[SirThomasLawrence,1769—1830]是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第四任院长。可见,在十九世纪中国外销画背后隐藏的是英国学院派肖像画传统。

THE END
1.小小博物馆绘华夏地标,展盛世华章——八年级创意美术作品展【小小博物馆】绘华夏地标,展盛世华章 鲍山学校八年级的同学们用画笔带你体会中国城市地标建筑之美,地标建筑不仅体现独特的地域文化,更成为这座城市的旅游热点,来一场建筑绘画之旅,了解省会城市地标加深地理知识认知的同时,对建筑基本结构加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OTEwODU0MA==&mid=2650834251&idx=4&sn=56ef901242144da1ad7b4245494545d4&chksm=81094a7043d4597bd9ea007ae52153814892b6fb20a1468e491a3d3849e9b7df18e843d9ce7f&scene=27
2.上海美术学院“笔墨构城”展首站中华艺术宫,下一站中国美术馆本次“笔墨构城”展览是继2021年“城市·山水——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山水画创作和教学研讨会暨师生作品展”后的又一学术大展,于2023年获批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笔墨构城”首展在中华艺术宫,2025年将巡展至中国美术馆。展览通过43位师生、100余件作品和相关文献,较为系统地盘点了上海美术学院“城市山水”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861995744827838&wfr=spider&for=pc
3.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五光十色·故宫博物院藏古代颜色釉瓷器》(1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坐落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西北部,总建筑面积约9.97万平方米,由共享大厅、展陈大楼(主楼)和休闲水街共同组成。博物馆建设设计理念源于古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三个元素,以运河为线索,将历史文化融入建筑之中。共享大厅屋顶造型取自“船”,展陈大楼(主楼)屋顶造型取自“帆”。https://zhuanlan.zhihu.com/p/10633137229
4.八家博物馆藏精品齐聚,华嵒绘画主题原作展览在国内首次展出广东省博物馆藏品管理部主任、副研究馆员、策展人陈栒介绍,这是广东地区首次系统性梳理和集中展示华嵒绘画的艺术个展,也是国内首次以华嵒绘画为主题的原作展览,展出8家博物馆单位近70件/套馆藏精品力作,珍贵文物占比达90%以上,各馆“家底”齐齐亮相,多件展品首次面向观众展出。 https://culture.southcn.com/node_388e13a503/79fd9c5a13.shtml
5.博物馆的调研报告集锦15篇在展馆中为陈列出极具情调的艺术气氛,必须对每一件精美的展品都加以分析。正是这种艺术品或文物的独立特征,才能使博物馆处处显得精美别致。 第三柔和自然的照明设计 在展示空间里,由于其展品多数都是珍贵的艺术品或文物、标本等有保留价值的东西,所以在关照度上有极其严格的要求,并且许多展品必须提供日光效果的照明才https://www.ruiwen.com/diaoyanbaogao/7620561.html
6.国庆特辑博物馆新展推荐独家展览聚焦清代后期山水画坛,汇聚天津博物馆藏清代后期山水画精品51件/套,其中半数以上为首次展出。展览分为“希古幽怀——‘四王’传派”“京口风流——京江画派”“海上新风——海上画派”“疏星点点——其他画家”四个单元进行展示,旨在客观呈现其总体面貌。 https://news.artron.net/20241002/n1135411.html
7.一周观展指南“英国珍藏”上博将启,玉兔文物各地迎春艺术评论在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展馆藏日本画作,呈现“雪中花鸟:日本节令图景”;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艺术万千世界”,展示19世纪晚期美国现代艺术的审美趋势和革新。 上海 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 地点:上海博物馆 展期:2023年1月17日——2023年5月7日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529021
8.博物馆展示设计的艺术形式分析博物馆作为一个传播文化、鉴证历史的永久性机构,其展示的空间以及展品需要与观众心灵产生共鸣,以下是小编J.L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博物馆展示设计的艺术形式的论文范文。 博物馆展示设计的艺术形式分析 篇1 摘要:博物馆一直以来都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载体,是一种展示设计创造性的活动,也是展览中的一部分,其不仅具有展示设计https://www.yjbys.com/bylw/wenhuayishu/90890.html
9.高中音乐教案(必备15篇)1.展示苏州博物馆的图片和内部空间的细节图,并提出问题: (1)建筑的美感是如何通过外形体现的?(建筑外形有明显的高低起伏,内部的结构面积也有大有小) (2)与传统建筑相比,空间布局有何不同?(打破传统建筑的中轴对称布局,将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 (3)博物馆在建造中运用到了许多不同的元素以及造型手法,猜猜看是什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40515141933_3840679.html
10.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研究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空间艺术,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可以是展示设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文化交流和保存、研究文化遗产的特殊展览空间,囊括了所有的造型艺术手段(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设计时要求做到的是陈列内容和展示设计的艺术形式高度统一、科学与技术的完美结合,所以对博物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1156570.html
11.大学生博物馆实践报告(通用8篇)同时空间内部运用符号、图形等元素,施加给游客独特的空间经历,随着路线空间布局的改变,层层变化带给游客不同的感知,与文物的观感共同构成博物馆参观体验。 (二)良渚博物馆展示空间组合特点 1、 符号空间构成 主题符号作为整个展览的灵魂,其使用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展览设计的成败。良渚博物馆将遗址挖掘与文物特点相结合https://www.unjs.com/fanwenku/383843.html
12.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敦煌展+岩彩画看的展览,主展是敦煌艺术,岩彩画作品,以及小部分科创艺术展。 1. 敦煌艺术展: 占据博物馆空间最多的一个展,一二三楼都有。 一楼左边是一个壁画绘画过程的情景复原,右边是个石窟模拟。 二楼和三楼左边是敦煌主题展是我最喜欢的,主要是模拟石窟。有的房间是情景再现,印象深刻的是四周全是壁画,光线昏暗,地上有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99765012/
13.博物馆概论3博物馆藏品保存状态的优劣,首先取决于其内因,如材料质地、制作工艺等;同时也与外因密切相关,外因主要是保存环境。因此,博物馆的环境应有益于藏品的保存,使之处于一个适宜的保存条件中。 一般而言,在收藏、展示、运输、研究、保养、修复等任一环节,都要维持相对稳定的条件,以延缓藏品的老化损坏过程。 https://www.jianshu.com/p/c706d4bad0d0
14.全国影展台州开幕,首次在博物馆级空间展示,呈现收藏级作品本届全国影展首次在博物馆等级的空间内展示,有近5000平方米标准展陈空间和1000米以上的优质展线,共有纪录类、艺术类、创意和商业类、多媒体类298件入展作品。此次影展首次专门设置了原作展厅,集中呈现收藏级别标准的入展作品。 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不仅是一项大型摄影活动,也是我国当代摄影事业发展的映射。本届入展的https://www.shobserver.com/wx/detail.do?id=505724
15.他们在博物馆设计中如何处理展览空间的流线和布局?在博物馆设计中,展览空间的流线和布局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观众的参观体验和展品的展示效果。一个合理的流线和布局设计可以引导观众有序地浏览展览,同时突出展品的特色和故事性。本文将探讨在博物馆设计中处理展览空间的流线和布局的方法和策略。 1. 观众流线设计 http://www.gzdecor.com/zixun/bwgzx/202407062421.html
16.创意大赛展馆空间类别作品展示003——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申报作品: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参赛企业:江苏爱涛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作品编号:空间类——059 项目链接: http://www.518bwg.com/rshow2/268.htm 项目设计说明 大运河博物馆是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价值以及大运河带来美好生活的专题博物馆。展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团队设计,由南京博物院负https://m.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TMyNTU2MjCDuZeqsJzKcw.html
17.《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展览和陈列设计》湖南博物院《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展览和陈列设计》出自德国著名设计师之手,,设计思考与细节展示并重,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对设计理念和策划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与分析,同时提供了大量的设计图、平面图及近1000幅实景照片,是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的策展人、展览设计师等相关专业人士一本难得的学习参考书。 https://www.hnmuseum.com/ko/node/6774
18.上海纺织博物馆——M50创意园区——上海造币博物馆——创享塔拥有百年历史的纺织厂如今正在何处?建厂90多年的造币厂中是否藏着亮闪闪的小秘密?百年工业薪火传·苏河水岸焕新颜串联起上海纺织博物馆、M50创意园、上海造币博物馆、创享塔与八号桥艺术空间1908粮仓等,游客徜徉在苏州河两岸,聆听上海“母亲河”诉说着那段蕴藏中国民族工业发源的悠久历史。 https://www.itripsh.com/article/1866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