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如何发挥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2021-03-12

关键词: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①博物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构建现代公共服务体系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3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庆上榜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2017年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安庆市博物馆作为该市唯一一家综合性博物馆,与中国黄梅戏博物馆、安庆市革命文物陈列馆和黄镇生平事迹陈列馆为三块牌子一个机构。始终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及国家文明城市创建标准的要求,立足民生,以人为本,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着力打造工作新亮点,加强服务品牌建设,与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不断提升自身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1强化社会职能,全力做好免费开放服务

1.1发挥窗口功能,完成各项接待任务

1.2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

1.3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关爱观众

2不断推陈出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和服务活动

2.1围绕中心任务,开展主题活动

2.2推出特色活动,巩固社会教育服务能力

加强文旅融合,与各大旅行社合作,开展文化旅游活动,跻身全省乃至全国旅游知名点;利用中国黄梅戏博物馆的影响力,组织国内各地戏剧票友开展联谊活动,以馆为台,共同打造黄梅戏之家;为莘莘学子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开展社会实践主题活动;利用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不仅“请进来”,还积极“走出去”,联袂各中小学校举办演讲、征文、知识竞赛,开展讲座、宣讲、教唱黄梅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切实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实施流动博物馆进社区、进军营、进乡村、进企业、进养老院活动,增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辐射力和覆盖面。

2.3创新陈列展览,提升公众吸引力

安庆市博物馆基本陈列为“黄镇生平事迹陈列”“黄梅戏艺术发展陈列”,为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及免费开放的质量,始终坚持“求精求新”的理念,不断改善和提升基本陈列的内容形式,增强展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与各地博物馆交流合作,通过联合办展、交流展览、巡回展览等方式,策划推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临展或特展,为社会奉献高品质的精神食粮,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享受“免费文化大餐”。

2.4探索推介新路,打造文化品牌

近年来,安庆市博物馆积极贯彻落实安庆市政府“一唱两走”发展战略,联系中国博物馆协会展览交流服务中心,推介“黄梅百年展”,参加各地举办的“安庆文化周”活动,打造黄梅戏文化品牌。先后在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山西晋城博物馆、深圳大剧院、湖北省武汉大剧院、云南玉溪博物馆、普洱博物馆、丽江博物馆、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广西南宁民族博物馆等地举办展览,传播和弘扬黄梅戏文化,展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风采。各地博物馆纷纷盛赞展演内容和展览形式的创新,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2.5拓展宣传渠道,不断提升社会知名度

2.6创新思路,构建文明窗口特色服务

安庆市博物馆作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国家文明城市的重要窗口单位,在为社会提供文化服务的过程中,离不开志愿者。2014年该馆立足发展实际,开始构建规范化、制度化、特色化的志愿者服务体系,丰富特色服务内容。如今,历经七个春秋,安庆市博物馆志愿者服务队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一如既往地在志愿道路上为观众提供优质文明的服务。每个双休日和节假日,各展厅里均有志愿者活跃的身影。她们身着红马甲,胸前佩戴“志愿者”标志,为观众热情导览、免费讲解、发放资料及收集意见;在服务特殊群体时,提供手语讲解、“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以高品质贴心的服务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已成为安庆市博物馆一个响亮的服务品牌。

2.7探索途径,拓展文化产品开发

3新馆落成,公共服务任重道远

3.1新馆及展览概况

历时5年建设和布展,安庆市博物馆新馆更名为安庆博物馆并于2020年8月18日开馆试运行。该馆总建筑面积40034平方米,其中展陈面积11368平方米,共有8个展厅全部对外开放,一层的临展厅(一)展示了安庆博物馆及七县(市)的文物精品;书画厅展示了馆藏书画佳作;临展厅(二)展示了文化创意产品及非遗产品;二层钱币厅展示了具有安庆特色的钱币文化;安庆古代文明陈列、安庆近代文明陈列展示了安庆古皖文化和近代历史事件;三层的安庆城市记忆和黄梅戏艺术陈列,呈现出安庆古城风貌和戏曲黄梅戏的历史风貌。在展览形式方面,安庆博物馆改变常规展览模式,创新融合了文物、雕塑、图表、油画、场景复原、沙盘、多媒体展示、现场演绎以及观众互动参与等多种方式,广泛吸纳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整体提升展览效果。展馆内还引入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确保展陈文物的安全,也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庆又新添一张闪亮的历史文化名片。

3.2下一步发展思路

在当前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随着“博物馆热”的日益升温,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也在不断拓展和延伸。作为安庆的重要窗口、皖西南地区的文化中枢、游客来安庆的网红“打卡地”,安庆博物馆理应对自身定位和功能有新思考和新认识,应继续探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二是进一步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建陈列展览、教育活动、收藏研究、文物保护、文创开发、公益讲座等多层次、多方式、全方位的传播体系①,发挥融媒体、自媒体、新媒体相结合的传播优势,增强影响力和传播力,努力将安庆博物馆打造成城市的重要文化地标;通过跨界合作、馆际交流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形成世界文明、中华文化、区域文明、当代艺术的特展体系①,实体博物馆和智慧博物馆、“线下”与“线上”展示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使受众能够突破地域限制,更方便、更快捷地领略安庆文化魅力,打造永不落幕的安庆博物馆。

三是进一步积极探索突破,发挥博物馆的公共教育功能,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充分利用馆藏资源,针对不同类型群体策划、实施相应的教育项目,拓宽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实现教育工作成效最大化,逐步把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终身教育理念下满足不同年龄段群体接受文博知识教育的需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结语

今后,安庆博物馆将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及国家文明城市建设大环境下,把握机遇,拓展思路,继续立足民生,秉承“三贴近”精神,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以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安庆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THE END
1.博物馆构建范文7篇(全文)博物馆是一个整体, 其空间构建不但包括其外在的物质形态, 还包括该空间存在的隐喻。这种隐喻的复杂性与多元性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涉台博物馆复杂性在于其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那么涉台博物馆如何展现其这种场所精神, 将其表意性如何通过建筑空间来体现呢?本文试着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建筑空间为例, 来探讨涉台博物https://www.99xueshu.com/w/ikeyq782gmut.html
2.2023年度淄博市优秀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评选结果公示为繁荣淄博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创作生产,淄博市广播电视学会组织开展了2023年度淄博市优秀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评选工作。本次评选活动共收到参评作品291件,经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淄博市广播电视台组织评委会专家客观公正、优中选优的评审,共评选出218件优秀作品。其中,一等奖44件,二等奖75件,三等奖99件,现https://www.cbbn.net/folder253/folder1071/2024-06-03/UGayz9ftBsXr9Xb9.html
3.网络中心该部分规定了职业教育中使用的三类数字资源的要求,包括课堂与实训室数字化教学资源(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教学工具软件APP、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等)、仿真实训资源(仿真实验软件、仿真实训软件和仿真实习软件等)、数字场馆资源(职业体验馆、数字博物馆、数字艺术馆、数字科技馆、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4.NETGEAR力助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构建无线网络DOITl 技术方案: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信息化的飞速发展,NETGEAR采用智能无线控制器WC7520、802.11n胖/瘦一体型无线接入点WNAP210协助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构建高速、便捷、灵活的无线网络。从而,使博物馆的诸多功能得到延伸,更好地实现了与公众的接触,开启一场智慧化的参观体验。 https://www.doit.com.cn/p/209015.html
5.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中网络展厅的构建研究——以达斡尔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中网络展厅的构建研究——以达斡尔族文化网络展厅为例,网络展厅,博物馆数字化,达斡尔族文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对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高度重视,齐齐哈尔市博物馆以达斡尔族文化网络展厅的建设进行数字化展陈尝试,https://wap.cnki.net/qikan-WWJS202410025.html
6.网络虚拟现实技术(精选十篇)实验教学是配合理论教学的关键教学环节,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文中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对网络虚拟实验教学系统的基本构建进行研究,给出了网络虚拟实验教学系统的模型结构,致力构建实践性强、仿真性好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2gmxwl3.html
7.“数智化升级”打开文旅新空间“举办线下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回馈用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探索更多线上娱乐与线下实景体验相结合的可能性。”恺英网络市场部总经理舒晨介绍,此次带来的沉浸体验项目结合了装置、美陈、影音等多种形式,让游客仿佛置身于故事中的吴山居院落、鲁王宫、青铜门,与吴邪、张起灵等角色一同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MjQ4MDEzNw==&mid=2654462545&idx=3&sn=67bd5290cb4f7174ff9a6fdb70298b9a&chksm=81f5390d6fe016f142ce4f47571ca0c7166a549019441f741c9a0881b7bac5b829f6bbcd387d&scene=27
8.博物馆藏品体系是如何构建的?是以数字化形式对博物馆藏品信息及相关业务信息进行存储和管理,并通过计算机网络为用户提供藏品展示、教育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7481980/answer/3221604354
9.“到博物馆去”,如何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中国青年网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都海江建议,提升博物馆科技支撑水平,需要加强数字化、虚拟化关键技术攻关,从线上搭建虚拟博物馆,到内容资源呈现,再到展厅布局逻辑都更强调重构、沉浸、互动,因此需要强大的5G网络、虚拟现实、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支持。 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qnzs.youth.cn/tsxq/202303/t20230313_14381345.htm
10.说文保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及管理探究摘要:随着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正式进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博物馆文物的保护及管理上都广泛地应用了数字化技术,这不仅保护了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推动了博物馆的建设和经营。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管理 博物馆的发展建设代表了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状况及文明发展水平。随着社会的http://sanyamuseum.com/a/3/2023/1103/4197.html
11.深圳市龙岗区文体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运用大数据、新媒体等手段,助力数字文化服务供需对接,从资源配置、供需匹配、需求调适、监督评估等全流程,提升网络服务平台水平,实现全区公共文化一站式服务,通过数字化手段延伸服务半径,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适用性。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建设。完善图书馆互联网服务体系,线上线下对接,构建多元化图书馆服务平台;完善https://www.ccpc360.com/new/public/?s=make/news/zhzcDetailByID/mob/0/type/detail/id/86289
12.构建博物馆:藏品立本到公众体验MM: Making a Museum, 即 “构建博物馆”。 上文介绍的新时代博物馆的理念和宗旨就是建馆的目标。 但是如何能够达到这个目标, 我认为需要通过下面六个方面的实践。 C: Collection, 即 “藏品”。 一个开宗明义的大写字母 C, 说明了博物馆的核心始终是它的藏品。博物馆的立馆之本来自藏品的征集、 研究和阐https://www.kzbwg.cn/news/wb/531.html
13.革命纪念馆网络化建设初探学术研究学术沙龙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革命纪念馆事业突破瓶颈创造了可能,我国也在21世纪初拉开了博物馆、纪念馆数字化、网络化研究和建设的道路,革命纪念馆也应适时借鉴现有经验,逐步走上网络化道路,构建数字革命纪念馆。 一、革命纪念馆网络化与数字革命纪念馆 数字纪念馆同国外已经成型的数字博物馆一样,可以理解为把纪念馆的收藏、https://www.szmuseum.com/AcademicResearch/Detail/122ecbcd-2f2b-42b5-8f62-6fd0884c9518
14.走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光明日报因此,如何建设一个现代型的大学博物馆,仍然是各地和各大学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笔者所在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是一个规模较大、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新型大学博物馆,在构建现代型大学博物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与同行进行商榷。 一、现代型大学博物馆的含义https://www.gmw.cn/01gmrb/2006-03/12/content_387594.htm
15.阐释:考古出土文物展的语境构建即在考古学阐释阶段,通过关联文物感知和体验世界的多元语境,构建起全程、能动的物质意义网络,为展示环节的信息传播提供有力的语境支持;在展览阐释阶段,通过宏观、中观、微观不同维度的实践技巧完成考古文物的高语境转化,实现文物语境与观众语境的双重融合,最终促进观众理解的达成。这将是提高博物馆展览传播效果的有益尝试https://www.chinaclzl.com/jtzx_1/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