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近年来,陕西各大文博单位参观热度持续上升,陕西文博游已成为新的时尚风潮。据统计,2024年春节假期,全省文博单位接待观众733.59万人次。
从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到近两年新开放的陕西考古博物馆、石峁博物馆,丰富的文物资源,让陕西文博游火“出圈”。
然而,当数量激增的游客遇上每日限量的预约门票时,不少游客直言“一票难求”。为解决这一难题,陕西各大博物馆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缓解“约票难”,提高观众的参观体验。
■博物馆游爆火游客被困“数字围墙”
春节期间,陕西文博单位推出“陕西邀您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博物馆里的文化大餐,让观众既有选择性也有参与感。
游客增加是事实,也是西安旅游热度的直观体现。“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门票一直存在供需矛盾。按照当初博物馆的设计,合理的参观人数上限是每天4000人,现在最大的承载量已经达到1.2万人,每天预约门票点击量超过60万人次。目前新建成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分馆,主要目的就是扩大展示空间,为更多观众服务。”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侯宁彬说。
■突破空间限制缓解“约票难”
自陕西多数博物馆免费开放,并实行单日限制游客人数以来,游客在预约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门票时常处于“约票难”的状态。
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教师成英文说:“陕西历史博物馆‘一票难求’的主要原因是供给和需求有矛盾。陕西历史博物馆主展馆建于20世纪90年代,游客承载量有限,导致供给不能满足需求。长期来看,需要建设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新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为解决这一问题,陕西历史博物馆曾在2023年暑假期间实行“周一不闭馆”、每周三下午为青少年团体提供参观延时服务、每周日晚延时闭馆至20时等举措,以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同时,陕西历史博物馆不定期为一线劳动者、军人等特定人群开放夜场,提供延时开放服务。
为了让更多人感受文物的魅力,陕西多家博物馆主动打破空间限制,将博物馆带到市民游客身边。“博物馆号”是全国首辆博物馆主题观光巴士,将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等6大文博单位串联起来,带市民游客在观光中畅享“一日长安”。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省、市文物局开展“地铁遇见博物馆”大型主题策展活动。展览分别设在西安3个主要地铁站,通过30余件文物复刻品、文创产品陈列,介绍展示文物。
不少文博单位还出台了专项惠民政策,在服务好外地游客的同时,针对本地游客进行门票政策倾斜。西安城墙“惠民卡”办理费用为60元/张/年,适用于陕西省内居民和在陕西省长期居住、长期工作者使用。“学生卡”办理费用为35元/张/年,适用于陕西省本地学生。“惠民卡”“学生卡”自开卡之日起一年内可不限次进入景区参观游览。
节假日对博物馆而言也是考验。如何缓解“约票难”,提升服务质量,是做好旅游服务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关乎文博行业本身,也对城市综合治理能力提出新要求,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创新管理服务方式。
就博物馆而言,可以在节假日期间根据自身情况对预约管理模式进行科学评估,对游客的旅游路线进行科学研判,优化调整门票预约制度,切忌“一刀切”。必要时可以用延时开放、增加预约、增加开放日等方式,更好满足游客需求。对于当前存在的代抢购门票等问题,博物馆应考虑从技术、规则等多方面遏制代抢行为的发生,比如在预约时加入面容识别等技术。
各家博物馆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参观模式。日前,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发布2024年惠民活动公告,每月都有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优惠政策:妇女节当天,来馆参观的女性可以享受惠民价格(60元/人),持国家级、省部级、市级“三八红旗手”荣誉证书的女性可以免票参观;清明节当天,持西安、咸阳身份证参观的游客也将享受惠民价格。
多措并举,多方努力,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更多市民游客的文博游需求,博物馆才能更好地发挥保护和展示文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