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盗墓贼在挖掘古墓时,动静太大,引起了村民的注意,村民们纷纷朝古墓的方向走来,吓得盗墓贼纷纷逃去。
等到村民来到古墓这里时,发现古墓被挖开了一个大缺口,随即向当地的村务会上报了这个情况,而村委会则将这个事情上报给了当地的文物部门。
经过一番作业和挖掘,专家组进入到了古墓之中后,通过对墓碑的解读,得知这个墓的主人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弟弟梁庄王朱瞻垍。
如今,这件珍贵的“金镶无色蓝宝石帽顶”被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馆中,成为馆中的珍贵文物之一。
我们都知道一个城市的博物馆就是一个地区的名片,是一个地区承载记忆与传承的殿堂,它能够将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呈现在世人的面前,让世人能够通过参观一个城市的博物馆,来了解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发展!
这座收藏“金镶无色蓝宝石帽顶”的湖北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3月,至今已有69年的历史,它的前身是湖北省人民科学馆,当时,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接受了第一批800余件的历史文物后,便举办了展览会,向公众开放,受到了参访者一致好评。
1960年,湖北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大楼在武昌东湖建成,而这座荆楚大地第一栋文物陈列大楼的落成,使得湖北乃至整个中部地区拥有了一座历史文物展览馆。
随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规划,到了2018年,湖北省博物馆已经成为了国家一级博物馆,以及湖北省规模最大、藏品最为丰富、科研实力最强的国家级综合性博物馆,馆内珍藏的文物共计24万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有16件,一级文物945件,而在这16件国宝级文物中有10件文物堪称湖北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这十大“镇馆之宝”,不仅类型丰富、器物精美,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件件可谓是“逆天神器”。
那么这十大“镇馆之宝”,是哪十件呢?
这第一件“镇馆之宝”是战国时期的文物曾侯乙编钟,此文物的出土问世改写了世界音乐史,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时期的铸造艺术的最高水平,被中外学者称呼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这第二件“镇馆之宝”是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剑,此剑被后世称呼为“天下第一剑”。向世人展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短兵器制造的最高水平。
这第三件“镇馆之宝”是郧县人头骨化石,此化石进一步实证东方人类故乡历史源远流长,华夏远古文化博大精深,开创了一个时代。
这第四件“镇馆之宝”是元青花四爱图梅瓶,这只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代表了我国青花瓷的最高水平,为我国研究元代青花瓷器提拔了必要的实物保证。
这第五件“镇馆之宝”是曾侯乙尊盘,它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件,无论造型,还是设计,都堪称战国时期青铜工艺的“天花板”。
这第六件“镇馆之宝”是云梦睡虎地秦简,这件文物的问世和出土,为后世研究战国和秦王朝军事,法律提供了详细而有丰富的资料。
这第七件“镇馆之宝”是战国晚期漆木虎座鸟架鼓,这是一种可“悬而击之”的,又造型独特的鼓,为我们研究战国晚期的音乐和文化提拔了实物资料。
这第八件“镇馆之宝”是战国时期的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它堪称中国最早的长卷通景连环画和世界上最古老的漆画,其表现出的写实风格直接影响了汉画艺术发展,是珍贵的历史实物资料。
这第九件“镇馆之宝”是石家河玉人像,距今4200-4000年之间,这个玉器使用了圆雕、透雕、减地阳刻、浅浮雕线刻等工艺,代表了史前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玉器加工的最高水平!
这第十件“镇馆之宝”是商周崇阳铜鼓,堪称青铜器中的极品物件,这件文物是我国保存的唯一一件商代至西周早期的铜鼓,为我国研究商代至西周早期的铜器提供了必要的实物资料。
我们从这些介绍中去看,就会发现这十件“镇馆之宝”,无论哪一件文物挑出来,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堪称文物中的“天花板”。
2021年12月20日,经过数年的筹备和建设,湖北省博物馆的新馆拔地而起,新馆的总建筑面积达到了6.4万平方米,展出的文物也由之前的一万件文物增加到两万五千件以上,方便更多的游客到此观访,也将更好的讲述好荆楚文化、以及千年文脉与故事!
与此同时,新的湖北博物馆与时俱进,采用了大量的高科技手段,使得荆楚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感完美交融,既让来访者置身于荆楚文化的世界之中,也让来访者感受到现代科技与荆楚文化彼此融合后的一种新体验,因此在这里,推荐中外游客能够来到这座湖北博物馆,体验这里热情周到的服务,体验现代科技在湖北博物馆的运用,这将会是一个奇妙的旅程!#凤鸣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