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发掘档案全面公开!大部分展品为首次展出!

墓坑鸟瞰,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戎钰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肖颢

45年前,曾侯乙编钟的出土,震惊世界。

45年来,人们对它的研究、展示和文化传播从未停止过,并将一直继续下去。

12月12日,“中国记忆——曾侯乙编钟出土45周年文献展”在湖北省博物馆南馆揭幕,该展览以155件(套)珍贵档案文献回顾了曾侯乙墓的发掘过程,并首次全面公布发掘工作人员名单、编钟测音及复制原始资料、曾侯乙墓音乐文物的研究等珍贵文献。

更为难得的,多位曾侯乙墓发掘工作的亲历者也来到展览现场,为参观者讲述他们45年前“初见”曾侯乙编钟的考古故事。

谭队长,向你报告……

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州发现了举世闻名的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万余件青铜器、漆木器、金玉器,其中,“一钟双音”的曾侯乙编钟更是震动了全球考古界,有学者将曾侯乙编钟与兵马俑并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足见其学术价值。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张晓云在展览开幕仪式上介绍,曾侯乙编钟是湖北省博物馆最重要的藏品,此次展览首次将曾侯乙墓发掘亲历者及家属捐赠的珍贵档案公诸于世,填补了对曾侯乙墓的考古发掘过程和学术研究历程的展示空白。

“谭队长,向你报告发现的一座墓葬情况……”在展览起点处,极目新闻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封手写信。这封信写于1978年3月6日,是时任湖北襄阳地区文化博物馆负责人的王少泉,写给湖北省博物馆专家谭维四的。

时针拨回到1977年9月,随县擂鼓墩武汉空军雷达修理所在施工中发现了古墓,当地文化馆迅速介入,几个月后,襄阳地区文化局接到详细情况汇报,意识到此事重要性的王少泉立刻写信向谭维四求助,这件考古界“世纪大事”的序幕就此逐渐拉开。

1978年5月,曾侯乙墓正式发掘,谭维四担任发掘队队长,主持发掘工作。此次曾侯乙编钟出土45周年文献展的百余件展品,主要来自谭维四家属所捐赠的谭维四档案,参与曾侯乙墓发掘的考古工作者们所捐赠的原始档案,以及湖北省博物馆正在整理的曾侯乙墓档案等。

张晓云表示,此次展览是对重大考古成果的一次“回访”,大部分展品为首次公开展示,比如首场编钟音乐会、首次赴京展览,以及在考古研究过程中,谭维四等湖北考古工作者与夏鼐、马承源、黄翔鹏、李学勤等知名学者的往来书信及论文手稿。

据介绍,经过45年的研究,曾侯乙墓及编钟引发的重大学术问题基本取得了理想成果,如曾随之谜、双音钟之谜、中国上古有多音阶和十二律、有四象二十八宿观象体系、周文化是江汉地区的主流文化等,而以钟磬铭文为代表的记忆遗产,更是反映了当时世界文明的最高水平,今年初,曾侯乙编钟档案文献入选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当时我就决定

要跟编钟相守一辈子

冯光生

曾侯乙墓发掘亲历者、音乐考古专家、湖北省博物馆原副馆长冯光生,是此次档案文献的首位捐赠者。他除了捐赠大量书信、手稿,还为观众带来了曾侯乙编钟历年演出的录音带、唱片、《1993年中国第一张有声贺卡:曾侯乙编钟微型唱盘及设计样稿》等珍贵文献。

冯光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45年前,当他第一次看到正在发掘中的曾侯乙编钟时,觉得自己很“无知”,“我还去请教老师这是什么,老师说这是编钟。我是学音乐的,当时发现考古跟自己的专业竟然有了一些关联,很惊喜,也很期待。”

冯光生还记得,曾侯乙编钟出土后被转移到临时库房,他到库房里轻轻用手指叩了一下编钟,“声音非常美妙,确实震撼到我了。后来老师告诉我,这一个钟上有两种不同的声音,这是我们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编钟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全新的知识,而'一钟双音’更是让我很吃惊,我当时就决定,要跟编钟相守一辈子。”

冯光生说,他作为曾侯乙编钟发现、研究、复制、传播的亲历者,肩负着将这段记忆传承、固化下来的责任,“让往事并不如烟。”

老一辈考古工作者杨定爱曾在曾侯乙墓发掘队担任清理组副组长,主要负责东室发掘。他在展览现场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参与了曾侯乙墓的发掘全过程,其中,曾侯乙编钟的出土过程令他终生难忘。

杨定爱还记得,他第一眼看到曾侯乙编钟时,内心非常“惊异”,“我们当时抽水抽了好几天,然后编钟慢慢地、一层一层地显露出来,先是上层的钮钟,然后是甬钟,最后是镈钟。大家看到后都感叹,没想到能保存得这么完整,连编钟摆放的顺序都没有乱。几千年前的文物,还能这么完好无损,在当时是全国罕见。”

考古队员在墓坑中清理编钟

尽管这些都已经是45年前的往事了,但杨定爱对当时的每个细节都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那时候他和谭维四住在一个寝室,每天白天他俩各自工作,晚上回到房间就畅聊当日新发现,大家都沉浸在这个重大考古发现所带来的兴奋和欣喜中。

记者问杨定爱,后来带家人、朋友来博物馆参观曾侯乙编钟时,会不会“炫耀”一下自己当年参加发掘时的经历。他笑着说,“这有什么好讲的,这就是我的工作,我干了一辈子。”

THE END
1.(战国)曾侯乙墓出土大量文物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非常丰富,共有青铜礼器、乐器、兵器、用器、马车器及金器、玉器、漆木器等计10000多件。青铜器种类繁杂,宏丽精美,总重量达10顿左右。其中有1套保存十分完好的编钟。钟架呈曲尺形,立柱上下层由6个佩剑的青铜武士和几根圆柱承托。钟架上悬挂总重量达3500多公斤的65个编钟。上层为钮钟,中、下层为https://sharehistory.cn/sys-nd/1021.html
2.两千四百多年前的艺术珍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文物潘炳元 郝勤建 罗文发 高明义 摄影一九七八年夏,湖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随县城郊擂鼓墩附近,发掘了一座大型木椁墓,根据对墓中出土文字资料的研究,该墓埋葬于距今二千四百多年的战国时代早期。墓主是曾侯乙,即当时一个诸侯国—曾国的君主,名字叫乙。这座墓出土文物总量达七千多件,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铜编钟及http://chinapictorial.sinoperi.com/zh19804/596793.jhtml
3.战国弹簧器!曾侯乙墓出土的东周神秘文物!#创作者赏金计划#文物 #考古 #收藏 #战国 #金银器 #曾侯乙墓 #湖北省博物馆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306514570?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4.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到底有多牛专家:想不到它也会出现在陪葬坑PP视频为您提供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到底有多牛专家:想不到它也会出现在陪葬坑高清视频在线观看,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到底有多牛专家:想不到它也会出现在陪葬坑主要内容:https://v.pptv.com/show/Uj6XG4PpWZf6eOA.html
5.出土文物最多的十大古墓文物最多的帝王墓宝物最多的陵墓→华夏文化历史悠久,数年来的考古工作从不停息,不是为了发掘惊世骇俗的宝物,而是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脉络,更清楚地了解各民族各时期的历史、文化。买购编辑立足古墓考古领域,总结了中国出土文物最多的墓葬和出土文物最多的帝王墓,其中有曾侯乙墓、海昏侯https://m.maigoo.com/top/421782.html
6.中国古代乐器之王铜尊盘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见证了古楚历史辉煌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器是战国早期的杰出工艺品,以其复杂的设计和精美的细节而闻名。 “九鼎八簋”是曾侯乙墓中最重要的祭器之一,它们不仅体现了曾侯乙的身份和地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文化传统。 “铜鉴缶”复杂的结构,端庄的造型,精湛的工艺让人叹为观止。 https://you.ctrip.com/travels/wuhan145/4144707.html
7.曾侯乙墓珍贵文物现身!青铜时代曾楚艺术精品展亮相国博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展人 副研究馆员 陈克双:我们选取参展的文物都是代表曾楚文化的重器。曾楚文化,一部分叫追慕华夏,传承了中原文化的特征;另一部分,又有它独创的特点,比如楚国的青铜器、漆器、丝织品和玉器等,比较崇尚繁复的纹饰,造型又很灵动活泼。 展览中备受关注的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铜方鉴缶,由方鉴https://www.gzstv.com/a/926900e108ba4b08ac7063cfc02ce9ff
8.曾侯乙墓发掘亲历记40年前,湖北随县西郊擂鼓墩,一座沉睡于地下2400多年的战国早期古墓因军事单位的施工,得以再现在世人面前,15000多件文物重见天日。曾侯乙墓的发掘,在我国的考古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尤其是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更是我国音乐史和冶铸史上的空前发现,轰动了全国、震惊了世界。 http://www.cppcc.gov.cn/zxww/2018/09/21/ARTI1537491271568103.shtml
9.随州博物馆——曾侯乙墓这里展出的文物仅是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展出了这个谜一样的诸侯国巅峰时期的文化与生活。 在墓内出土的器物中,许多带有铭文。其中标明器物为曾侯乙所制作与使用的铭文有208处。 如“曾侯乙乍(作)時(持)”,“曾侯乙之用戟”等。特别是一件出土时置于主棺旁,上面刻有“曾侯乙之寝戈”https://www.meipian.cn/26h51zh4
10.随州博物馆曾国青铜器的海洋擂鼓墩二号墓是1981年发掘的擂鼓墩古墓群的另一处墓葬,该墓与曾侯乙墓相邻,规模等级略次,时间略晚,应该是战国中期的曾国国君墓。该墓共出土文物449件,最重要的是三十六件青铜编钟,与曾侯乙墓编钟(六十四件)正好构成百钟,二者被认为音律互补,珠联璧合。该文物是随州博物馆的另一件镇馆之宝,不过展出的可能是复https://www.douban.com/note/772354408/
11.大名鼎鼎的“曾侯乙”,到底何许人也?墓葬豪华,为何史书无记载另外曾侯舆墓的出土,学者经过年代断代考证发现,曾侯舆墓要早于曾侯乙墓,这时候结合曾侯乙墓出土的铜件铭文推断,曾侯舆应该是曾侯乙的祖父。 于是断定,曾侯乙也生活于春秋晚期。 还有一个疑点,曾国既然在历史上如此显赫,为何史书上很少有关于曾国的记载?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40180956&efid=9Y8BglmGu60j1sCDVDSBVg
12.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漆箱二十八宿天文图精确年月日时大揭秘这个课题就是1978年挖掘出土的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漆箱,上面的二十八宿天文图在中国古天文学研究领域非常重要,数十年来中外专家不断撰文讨论。我以前没有特别关注这个二十八宿天文图,这两天仔细看了,突然对天文图可能存在的精确年月日时产生了浓厚兴趣。 https://www.yoojia.com/ask/17-12302719742574523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