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院“十四五”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十四五”(2021-2025年)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我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了更好地深刻理解博物馆行业所面临的经济、政治、社会环境,准确把握“十四五”期间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推动我院事业高层次谋划、高起点开局、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背景形势

??(一)“十三五”时期主要成就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关心支持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十三五”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国家和省文物局的带领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协作下,山西博物院坚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博物馆工作的系列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主动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全体同仁秉承“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努力奋斗,大胆探索,创新发展,使博物院各项事业得到蓬勃发展,为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贡献,日益成为人民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藏品数量大幅增加,藏品体系不断优化。“十三五”以来,院藏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大幅提升,共征集(含公安机关移交)各类文物、艺术品32319件/组;配合机构组建,接收原山西省文物交流中心移交文物137376件。截至2020年底,藏品总量达573352件,古籍图书12万余册,较“十二五”末增长了42%,平均每年新增藏品约6463件。同时,逐步优化了具有山西博物院特色的藏品体系,进一步丰富了晋式青铜器、北朝文物、山西地方瓷器、历代名人书画和信札、晋商经营与生活实物资料、历史古籍、墓葬壁画、宋金墓葬砖雕等藏品系列。

??文物保护工作成果累累。“十三五”以来,博物院积极推动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编制预防性保护方案45个,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方案100余项;完成保护修复项目近50项,累计完成了全省各地文物收藏单位近5000件可移动文物的修复保护,近3000件文物的保养;完成5座宋金墓葬壁画的揭取保护以及1座战国粮仓遗址的搬迁保护;主持完成纸质、青铜器文物两项省级行业标准制定项目;与中国科技大学共同申请纸质文物保护技术类国家专利共2项;为山西省培养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人才100余名。

??学术立院理念深入人心,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全面提升。“十三五”期间,继续深入贯彻学术立院的理念,补短板、提质量。专门成立学术研究部负责管理全院学术研究工作;省科技厅批复同意山西博物院纳入科研机构管理;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知识图谱的文物知识组织和服务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完成国家级课题《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提升项目》;完成省级课题《山西古代青铜器保护修复验收标准研究》;举办“山西古陶瓷国际学术研讨会”、“汉唐墓葬壁画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出版专著11部。

??展览数量、质量大幅提升,广受好评。“十三五”以来,基本陈列及临时展览取得了历史性发展。2019年,新的山西青铜博物馆建成并对社会开放,是全国最大的省级青铜专题博物馆;启动了《晋魂》基本陈列(三年)提升改造工程;策划举办各类展览共99个,“吉金光华”荣获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黄河文明的标识—陶寺·石峁的考古揭示”入选国家文物局2020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陶冶三晋—山西古代陶瓷特展”和“山鹰之子—安第斯文明特展”荣获山西省首届博物馆精品陈列展览评选推介精品奖。

??积极探索开展智慧博物馆建设实践,成效明显。我院信息化建设从零基础起步实现了质的飞跃,在全国博物馆界形成了较强影响力。制定了《山西博物院信息化发展及智慧博物馆建设三年规划》,搭建了以藏品为核心的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开发了智慧导览服务APP;研究构建了国内首个文物知识图谱;以赵卿墓、鸟尊等12个展项为素材进行多元化数字展示与组配式互动体验;主导开发的“考古保护成果知识化与多模式体验平台”荣获2018年第二届国际数字遗产最佳实践案例竞赛“最佳实践奖”、第五届全国十佳文博技术产品及服务奖;取得“山西博物院数字资源管理平台”等3项软件著作权。

??“十三五”期间,我院还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岗”“首批全国公共文化设施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单位”、“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集体”、“2019年度文化品牌创新奖”、“全国博物馆优秀志愿者团队”、“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新媒体)十大推介项目”,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

??(二)“十四五”时期形势分析

??在全面推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我院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革和破解的难题:运行管理尚处在较为粗放的阶段;征藏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文物活化利用赋能不足,举措不够;展览尚显单一,围绕本地域特色藏品的原创性展览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文物保护仍停留在“工匠”阶段,科技保护层次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科研水平仍处于简单的资料汇集和利用层面,学术带头人不足,高精尖专业人才匮乏;基础设施、设备超期服役,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足,存在安全隐患;在从传统博物馆向智能博物馆、智慧博物馆转变中,在与国内一流博物馆对标上,我们还任重道远,如何用好文物资源以满足群众高水平多样化文化需求还需进一步探索。博物院要深刻认识新形势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新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国情、省情,保持战略定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于变局中开新局,进一步提升文化性、互动性、教育性、科技性以及创新性,提高博物院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总体工作思路和要求。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建设山西窗口、省城会客厅、全省博物馆龙头三个定位,以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为主线,以强化文物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科研学术为抓手,以智慧化博物馆建设为亮点,从收藏、展示、研究、利用、交流、教育等博物馆主要职能出发,实现文物安全管理持续巩固,文物收藏体系全面提升,文物保护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学术研究能力不断增强,陈列展览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对外发展交流程度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提升,人才队伍更加优化,智慧化博物馆建设初具规模。积极响应国家实施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创建计划”,努力朝着跻身国家“重点培育的10-15家代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引领行业发展的世界一流博物馆”行列迈进。

??(二)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我院发展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今后五年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1.“十四五”期间博物院接待观众人数累计达到600万人次;

??2.举办各类展览50个以上,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或同级别奖项不少于1个,获得“山西省博物馆精品陈列展览”或同级别奖项3-5个;

??3.建成山西省文物局金属文物保护研究科研基地和墓葬壁画保护研究科研基地;

??4.一级藏品、二级藏品建档率及数据信息化率均达到100%;

??5.“十四五”期间年度文物修复数量不低于300件,保养文物不低于1000件;

??6.博物院防火防盗设施建设率达到100%,安全巡检率达到100%,安全数字化监管覆盖率达到100%。

??三、“十四五”时期主要发展任务

??(一)健全体制机制,夯实发展基础

??1.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博物院内部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转变。不断丰富和完善制度体系,加强组织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明确管理责任、细化工作任务、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信息保障、强化目标管理、量化评估标准、严格考核制度,全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专栏1:文物安全

??展厅安全运行设施设备改造项目。2021年对《夏商踪迹》《佛风遗韵》《翰墨丹青》《瓷苑艺葩》4个展厅的安全运行设施设备进行改造提升,2022年对《晋国霸业》《戏曲故乡》《明清晋商》《方圆世界》《山川精英》《土木华章》6个展厅及主馆安全运行设施设备系统进行改造提升。

??(二)树立专业化藏管护理念,优化征藏体系

??5.打造文物标准库,探索智慧化库房模式。分批次对文物库房进行提升改造,对青铜馆部文物库房进行标准化建设,为古代壁画建设壁画特展库,集壁画收藏、展示、研究、保护于一体。进一步探索智慧化库房模式,增强文物本体智慧化管理,结合现代技术,对藏品出入库、展览等信息进行智能动态管理;建设库房微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库房环境及状态,达到远程查看、操作功能,以保证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建立库房钥匙智能管理系统,提升工作效率与藏品安全。

??7.强化文物鉴定职能。整合原山西省文物鉴定站的文物鉴定职能,优化升级文物鉴定的专业性、社会性。面向社会开展常态化、公益性民间收藏文物鉴定咨询服务,采取网络预约报名方式,每月开展一场鉴定服务,每场鉴定陶瓷、玉石、金属、书画、杂项等一个类别的器物;落实进出境文物鉴定工作,严格依据《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办法》的规定,使用文物出境标识和文物临时进境标识,对允许出境的文物发放文物出境许可证;加强与公安机关配合,根据办案机关办理文物犯罪刑事案件的需要,组织涉案文物鉴定评估活动;对合法拍卖企业提出的文物拍卖标的申请,抓实抓细拍卖标的审核工作。

??(三)提升文物保护理念,推进文物保护工作

??8.加强文物预防性保护。采用现代和传统双管齐下的养护方法,分批对一级、二级、三级和重要出土藏品配置专用囊盒,每年不低于300个,针对一级藏品以及重要出土藏品开展病害分析和健康评估工作,制定文物保护方案,实施科技保护修复与保养;加强库区日常管理,改善藏品保存环境和微环境,建立适应山西地区气候环境的藏品保存环境控制体系,加强对藏品保存环境及博物馆周边环境的监测,完善藏品保存环境无线监测系统,确保藏品保存环境100%达标,有效降低藏品自然损坏率,及时配置更新展厅及库房文物检测和调控设备设施,逐步实现自动化预防性保护。

??9.深化文物修复工作。实施馆藏珍贵濒危文物、材质脆弱文物保护修复计划。通过跨部门、跨单位合作,采用3D打印等数字化新技术,结合传统文物修复技术,在试验的基础上对部分珍贵文物开展复制工作,满足展览需求,同时在文创产品开发和个性化定制等方面发挥技术作用;加强纸质、陶瓷、金属、壁画、砖石质文物等传统领域的文物保护技术力量,加大对竹木漆器、骨角象牙、纺织品及油画等薄弱领域的支持力度;拓展文物保护领域,积极参与本地区重要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5年内力争向国家文物局申请2项重点文物保护专项和文物保护科学技术课题,重点开展有山西本土特色的科技保护项目,包括文物制作工艺研究、北方环境下文物的腐蚀病害及保存环境监控研究、出土文物的腐蚀病害与保护研究等。

??10.建立有特色的综合性文物保护机构。立足本省,面向全国,通过整合文物、人才、设备、信息资源,打造具有文物保护修复、科研、培训、咨询、交流等功能的有山西区域特色的综合性文物保护机构。一是建设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实验室软硬件平台,改造提升文物科技保护实验室及修复室,加强文物保护修复专用仪器配备,建设专业文物保护及文物科技研究专用场所,创造适宜的修复环境;二是通过把外面的专家“请进来”、本院文物保护修复人员“走出去”的联合工作模式,以项目制方式实施文物保护修复项目,逐步展开藏品保护研究系列工作,巩固我院在全省文物保护技术领域的龙头地位,并逐渐将影响力辐射至全国。

??专栏2:藏品与保护

??《山西博物院藏品概览》丛书。《山西博物院藏品概览》系列丛书目前已经出版青铜器卷、瓷器卷、书画精品卷、铜镜卷、近现代文物卷、砖雕卷、山西名人书画卷,“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出版其他分卷。

??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实施“馆藏金属器保护修复研究”“馆藏壁画保护修复研究”“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研究”“馆藏陶瓷文物保护修复研究”“馆藏砖石文物保护修复研究”等项目。

??(四)强化学术研究,加快研究成果转化

??12.建设金属文物保护研究科研基地和墓葬壁画保护研究科研基地。重点建设青铜器保护研究实验室,在青铜器铸造工艺研究、青铜器科技保护研究、青铜器艺术发展研究等方面承担至少2项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研项目(课题),发表论文10篇以上,出版专著1部以上;建设专业化北朝壁画保护修复实验室,开展北朝墓葬壁画的保护研究工作,承担至少2项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研项目(课题),培养1名以上学术水平较高、学风严谨、具有创新精神的墓葬壁画研究领域学术带头人,为展览、教育活动、文创开发工作储备人才。

??13、加强古籍应用研究。通过比对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信息,整理出版《山西博物院藏古籍目录》。整理院藏傅增湘部分旧藏,出版傅氏藏书题跋研究成果;对1至2部院藏古籍进行考证、点校、研究,并影印出版;为院藏3000册古籍制作函套。对具有院藏特色的珍贵古籍进行数字化保护。

??专栏3:科研学术

??金属文物保护研究科研基地。依托山西青铜博物馆和文物保护研究部,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博物馆、北京大学、山西大学、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青铜器保护研究实验室。

??墓葬壁画保护研究科研基地。联合敦煌研究院、大同云冈石窟等机构,建设专业化北朝壁画保护修复实验室,开展北朝墓葬壁画的保护研究工作。

??(五)优化策展机制,扩大展览影响力

??14.提升展陈质量,建设山西博物院展览项目储备库。以学术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系列展览为核心,以提升展陈质量为重心,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深入挖掘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跨越时空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以古鉴今、古为今用、启迪后人,全面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历史脉络、取得的灿烂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实现文物保护和科研成果向公众服务功能的转变,将科研成果惠及社会大众。在“十四五”期间全面完成《晋魂》基本陈列提升改造项目,保持全国博物馆第一方阵的一流展示水平和展示效果;推出具有山西地域文化特色的原创展览10-15个,包括黄河文化、太行文化系列等.

??15.完善策展机制。完善展览项目一体化策展流程与体系,通过多个职能部门联动,集展览、教育、宣传、文创、图录出版于一体,共同完成各类展览项目的整体同步推进与实施;推动联合办展、巡回展览、流动展览、网上展示等多种展览方式,提高藏品展示利用水平;探索独立策展人制度,优化展览策划制作流程,逐步提升策展能力和展览项目实施效率;探索公开征集选题,推广以需定供的菜单式展览服务,推出更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主题展览。

??16.建立国内外展览引进与推介信息交流体系。及时掌握国际国内博物馆界巡展最新信息,系统化、规范化开展展览交流工作,加强馆际交流合作。争取每年引进1个以上国外高质量展览、3个以上国内高质量展览,同时打造2个高水准原创展览推向国内外,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与全省文博机构联合共建,与各大高校联盟,策划推出山西文物精品展览,开展联展、互展、巡展活动,在国内、国际业界形成广泛影响力。

??专栏4:陈列展览

??“晋魂”基本陈列提升改造项目。塑造山西博物院文化品牌,完成“晋魂”基本陈列提升改造,参与“游山西·读历史”活动,进一步讲好山西故事。

??山西博物院特色临展。结合山西地域文化和院藏特色,打造以“中国古代文明系列”“中国书画艺术系列”“山西历史文化系列”“世界文明系列”“红色革命系列”等为主题的展览系列。

??“云展览”品牌。建设山西博物院“云展览”平台,采取线下线上融合、专项主题线上虚拟展览的方式,推出系列数字展览,提升博物院藏品信息与网上展览的互通能力。

??(六)充分发挥教育职能,提升公众服务水平

??18.对标国内外优秀博物馆,制定具体化社会服务目标。博物馆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窗口。优美整洁的场馆环境、专业贴心的服务是“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构建审美格调高雅、文化气息浓郁的公众形象,使山西博物院成为区域文化景观的重要代表。一要增强展览的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互动性,紧贴社会公众需求创造新型展览服务场景;二要提高展馆的艺术性和舒适度,建设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完善公共空间配套设施,提高公众服务标准,以一体化思路,合理规划观众停车、入馆、观展、餐饮、休闲、文创产品购买等流程,用细心、贴心为观众提供多样化、人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三要建立有效的观众沟通反馈机制,不断提升公众服务水平,观众满意度指标达到95%,观众投诉处理达到100%,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专栏5:教育活动

??教育(品牌)项目。推出“无边界历史教室”“黄河主题研学”“你身边的博物馆”教师培训工作坊、“约读”“晋界讲坛”“青铜王国”等项目。

??(七)加大文化创意与传播

??(八)以科技为支撑,加强文物数字化建设

??21.实施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将文物数字化基础能力建设纳入全省数字新基建计划。以藏品安全为重点,以文物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开展文物数字化采集和保护,做实馆藏珍贵文物数据资源建设工作。申请三项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完成三类约1000件馆藏珍贵文物的三维采集、加工、存储和管理工作,开展馆藏一二级文物(约3000件)二维数据的补增采集和管理工作,形成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成果数字展示。

??23.搭建综合服务云平台。面向博物馆行业用户,提供文物知识管理和应用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功能包括知识图谱构建关键技术(知识抽取、知识融合、知识推理)和应用支撑技术(一问一答、语义检索、个性化推荐),平台支持多地部署、满足高并发场景。

??24.建设智慧博物馆。以业务需求为核心、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文物信息基础设施和公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基础,推动建立博物院智慧新管理、智慧新保护、智慧新服务、智慧新基建四大体系,健全智慧博物馆项目持续保障体系,发挥智慧博物馆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博物馆事业的部署,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博物馆事业的指示批示精神和系列重要论述,结合山西省对博物馆事业的定位,不断深化本院党委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实现党的建设和业务工作“双促进、两提升”,充分发挥院党委在文博业务中的核心领导作用,为本院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二)加强组织协调。院领导和各部门要全面贯彻决策部署,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着力抓好落实落细。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综合评价体系,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文物保护利用的意识。各部门要明确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强化制度供给和资源要素支持,推动各项规划目标落地见效。

??(三)加强资金保障。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的文物保护专项资金逐年增加,积极拓宽社会资金投入文博领域的有效途径,鼓励、支持和引导各类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进入文博行业,参与搭建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依托文物保护资金绩效评估体系,加强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规范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加强督促落实。建立健全分级分层落实责任机制,健全工作协同机制,以规划目标为中心,分解任务,落实目标责任,明确进度安排,做到规划任务有执行主体,经费投入有保障渠道,任务完成有绩效考核。完善规划监测评估机制,确保十四五规划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THE END
1.文化中国行当百年国博遇上“文博热”12月3日,在“文化中国行”走进国家博物馆采访活动中,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11月28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观众累计预约已达到6309187人次。这意味着,平均每天国博要接待观众2万余人,其中有超6成为35岁以下的年轻观众。 百年国博遇上“文博热”,是惊喜,但绝不是意外。随着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富有创意的文化活动不断https://news.cri.cn/20241205/61ea2b0f-f036-d718-7171-8cf049d68d6b.html
2.互联网历史博物馆archive.org本站收录的"互联网历史博物馆“数据均来源网站“archive.org”及互联网,以上数据具有时效性,因网站域名、网站名称及内容会受域名过期、网站服务器故障、域名所有者更替或内容变化,而存在以上内容失效、错误等情况,请多谅解。 访问者分布(%) & 网站排名变化曲线 http://www.948v.com/prodetail424484.html
3.网站历史博物馆来过反爬网页历史博物馆archive一、网站历史博物馆是什么 网站历史博物馆是专门针对整个互联网的历史进行备份的一个网站,在该网站上可以看到大部分的网站的历史快照,其数据完整程度取决于该网站本身,有很多这种网站,其数据库的数据量甚至超过搜索引擎。 目前国外比较知名的是archive.org准备好梯子 https://blog.csdn.net/lengye7/article/details/79721166
4.绘画博物馆的解释和发音「法语助手」法汉为了纪念亚历山大·普希金诞辰200周年(第比利斯有一座普希金纪念博物馆),国家艺术馆和文学博物馆展出了 伟大的俄罗斯诗人的一生有关的档案材料和绘画。 声明:以上例句、词性分类均由互联网资源自动生成,部分未经过人工审核,其表达内容亦不代表本软件的观点;若发现问题,欢迎向我们指正。 http://www.esdict.cn/mdicts/fr/%E7%BB%98%E7%94%BB%E5%8D%9A%E7%89%A9%E9%A6%86
5.中国网页博物馆:建设有序的信息世界在《世界是扁平的》一书中,弗里德曼讲在互联网时代的经济活动中,说“small shall act big”。我想这个规则在互联网时代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中也具有指导意义。 于是,“中国网页博物馆”在北大网络实验室所能有的资源条件下诞生了,并且稳定地运行了5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搜集了超过25亿个中国网页。https://www.edu.cn/info/fei/jcyy/jc/ssx/200805/t20080525_298488.shtml
6.20240609HackerNews北京沫之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The Backrooms of the Internet Archive# https://blog.archive.org/2024/06/01/the-backrooms-of-the-internet-archive/ 这篇博文讲述了关于互联网档案馆背后房间的故事。文章介绍了一个简单的空房间系列的图像,代表了一个深藏或最近被记起的普通互联网传奇的记忆,或者只是一张空无一物的照片。这张图片在 2010http://product.coreab.cn/news/2024-06-09_363566691_2024-06-09-hackernews.html
7.大英博物馆的英文怎么说这是个主要讲述大英博物馆魅力的系列节目。 Now we 'll drive around the British museum so that you can get your bearings. 我们围绕大英博物馆开一圈,这样你就能判明方位了。 Soon, no doubt, the British Museum might store its entire archive on such a device. https://www.hjenglish.com/new/p646930/
8.世界10大另类博物馆8、恶意软件博物馆 恶意软件博物馆是由一位网络保安专家Mikko Hypponen创办的一个记录互联网病毒数据库的项目,并把该项目托管在了互联网档案馆(Internet Archive)上,该项目提供80、90年代的各种病毒代码,让用户在不影响电脑的情况下浏览这些经典病毒和恶意程序。 https://www.jianshu.com/p/452d3314f7b2
9.往复遗址博物馆数据来自archive.org,这个项目持续爬取互联网,从1996年持续至今,是互联网的考古仓库。文字版权归往复论坛和原作者所有。本项目无意侵犯当事人的版权和隐私,如有需要可联系删文:noble.gangster#gmail.com。附:往复卷首语往复正式开版了。这一天我们等了很久。对于游牧族群而言,寻觅冬暖夏凉、水草丰茂的牧场,的确是头https://wangf-legacy.github.io/
10.新澳免费资料网站大全,创新解释说法梦想蓝图WM34.44.69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博物馆通常会在线展示其藏品和展览,如澳大利亚博物馆网站和新西兰Te Papa博物馆。这些网站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信息,还有互动的在线展览,让人们能够从任何地方了解两国的历史和文化。 文化档案库 澳大利亚国家电影和声音档案馆(National Film and Sound Archive)和新西兰电影档案馆(Ngā Taonga Sound https://news.brdjzzs.com/post/19294.html
11.头条文章傅斯年图书馆 收录九种本馆建置数据库,包括:傅斯年图书馆珍藏图籍书目数据库、善本图籍全文影像数据库、傅图善本古籍数字典藏系统、傅图人名权威检索系统、傅图馆藏印记数据库、傅图空间检索系统、傅图整编史语所档案目录、傅图馆藏台湾公私藏古文书复印件影像数据库、徽州契约文书复印件目录等。http://lib.ihp.sinichttps://m.weibo.cn/ttarticle/p/show?id=2309634740159047599763
12.华裔艺术史学家方闻:中国艺术即历史,眼见为实—新闻—科学网上:杭州《宋韵今辉艺术特展》图册; 下:李唐《濠梁秋水图》(局部)(天津博物馆藏) 导语:2023年3月24日,我到杭州西湖南岸,参观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宋韵今辉”艺术特展(2023.3.18-4.16)。这次展览的核心主题是“湖山揽胜——宋韵江南书画艺术”,展出37件(套)宋元明清传世真迹书画,其中10件宋朝珍品,包括北宋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1675.shtm
13.中国学(汉学)研究开放获取学术资源库(最近十余卷,可全文下载):http://t.cn/zlo7FFN台湾省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http://t.cn/zQSEK3a台湾省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http://t.cn/zQSEK3S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中国研究论文库:http://t.cn/h4nvCR牛津大学早期期刊互联网博物馆:http://t.cn/h4dJUD莱斯大学研究资料库:http://t.cn/8krWUX7https://www.douban.com/note/860609581/
14.新加坡14世纪满者伯夷的爪哇风格黄金饰品(新加坡国家博物馆) 已知最早提及新加坡历史记录,是三世纪的中国记载将其描述为“蒲罗中”,指的是“Pulau Ujong”,在马来语中意为“半岛尽头的岛屿”。到了七世纪,当马来X岛出现一系列海洋国家时,新加坡作为是众多贸易前哨站之一,是马来人、泰国人、爪哇人、中国人、印度人和阿拉伯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