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物馆协会

提升策展品质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总序

长城沿线博物馆建设与长城文化传播研究报告:长城主题博物馆篇

典藏研究

面向数字化技术的馆藏纺织文物整理与实践

秦溢/16

数字技术与文化传播:博物馆数字化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王夏歌/26

民国时期国剧陈列馆述略

赵国香/35

考古成果在原创性临展策划中的创新实践:“从广州出发——‘南海I号’与海上丝绸之路”策展回顾

潘洁/42

石窟寺+流散文物的策展探索——基于“复位合璧华光再现——龙门石窟流散文物数据聚合成果专题展”的实践与思考

高俊苹/48

把握热度挖掘深度拓展广度——从三个纬度谈文物展览设计策划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林丹/56

以“公众关切”为导向的博物馆线上文化传播策略——基于网络用户评价的语料分析

周瑞李卓/62

博物馆藏品管理机制探析——基于故宫博物院实践的思考

许凯/69

北京汽车博物馆技术与工程素养教育课程研究

郭宇婧李文欣白欣/77

高校人物纪念馆藏品数字化管理实践与思考

孙逊/85

杨雪梅陈港泉何红军张婷赵良/93

如何激发新建博物馆的可持续生命力——来自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实践探索

郑晶/103

展览数字媒介的阐释影响、特征与模式研究——基于观众体验视角

黄婷婷顾婧/111

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博领域的前沿实践及挑战

赵婧张毅佳杨希彦/119

以高品质展览实践与研究助力博物馆学高质量发展——《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座谈会会议综述

梅海涛顾婷林丫丫/127

/130

————精彩摘要————

专稿

周小凤张朝枝焦青青周紫晴蒋钦宇毛若寒

为厘清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的长城主题博物馆建设及其长城文化传播现状与关键问题,调研团队于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实地考察了宁夏、陕西、山西等区域长城沿线的134家博物馆。调研发现,截至2023年底建成与未建成的长城主题博物馆共100家,呈现数量显著增长、规模不断扩大、传播主体多元等良好趋势,但存在建设空间分布不均衡、内涵挖掘不足、整体形象展示不全等问题。亟须构建协同传播平台与体系,统一整体形象标识与资源整体命名规范,优化传播理念与模式,加强博物馆社会传播服务能力建设与社会影响力。

秦溢

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以三维数字化信息采集为核心的技术率先在硬质文物修复层面研发与成熟。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将这一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馆藏纺织文物的修复保护实践中。采集与整理馆藏纺织文物中某一品类数据信息的探索实践,实现文物实体向数据存储的转化,并以文献的形式载录生成文物数字模型,塑建博物馆不同类型藏品整理的数字化研究整体观与新思路,为后续的保护、研究、展示,文物“活化”等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践

考古成果在原创性临展策划中的创新实践:“从广州出发‘南海I号’与海上丝绸之路”策展回顾

潘洁

考古成果与博物馆展示紧密关联,考古学科理论与研究成果在原创性临展的创新实践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2023年,南越王博物院策划并主办了“从广州出发‘南海I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展,依托“南海I号”最新考古研究成果,以“透物见人”的理念为策展导向,通过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以全新的视角向观众展示了“南海I号”的航行路径与海上贸易景象。这种将古代货物生产基地—商品集散地—贸易路线联系起来的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展,为考古成果指导博物馆展览创新提供了良好借鉴。

杨雪梅陈港泉何红军张婷赵良

如何激发新建博物馆的可持续生命力来自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实践探索

郑晶

我国众多国有博物馆尤其是新建博物馆,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如何激发新建博物馆的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新建博物馆可以通过构建展览体系与藏品体系、优化开放服务以及打造品牌形象,迅速提升品牌价值,并以此为依托,激发自身的可持续生命力,获得公众的认可与喜爱。2021年建成开放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作为新建博物馆代表之一,开拓了独特的品牌建设创新路径,后续将进一步完善学术机构、合作平台,强化人才培养、创新思维,不断探索新建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经验做法。

THE END
1.元宇宙开启古老京杭大运河江苏酒业元宇宙开启古老京杭大运河,江苏,酒业,元宇宙,京杭大运河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03JG210511BBQE.html
2.新春特辑2024到博物馆里过大年独家地点: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展陈大楼一层2号展厅 展览汇聚了38位近代画家的48幅花鸟画精品,展示了一批20世纪北京画坛重要的花鸟画力作。其中有吴昌硕,齐白石,陈半丁,陈师曾,于非闇,何香凝,秦仲文,李苦禅,溥松窗,俞致贞,王雪涛,胡絜青,董寿平,娄师白等三十多位花鸟画名家的作品。展览共分为:承https://news.artron.net/20240209/n1129340.html
3.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一共有12个主题展厅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一共有12个主题展厅,提前是七天,在微信公众号抢到了票,就是过凌晨12点钟抢票的那种。早上九点半到博物馆门口,已经有好多人排队,但是因为检票比较快,所以等待的时间不是很长。我们大概十点钟一直游玩到下午两点,所以大概12点的时候门口就没有排队了,如果下午来的话,其实倒不用排很长的队,大https://m.dianping.com/review/943978957
4.细看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陈设计,脑洞创意的集中呈现(下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自去年开馆以来一直人气不减,今天为大家分享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室内展陈设计。由于博物馆常设展览数量多,图片也较多,将分为上下两部分发布。 常设展览 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 “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是一个活态展示的展厅,开馆以来,被观众列为最受欢迎的展览之一。展览以“城市http://www.qnexpo.com/h-nd-160.html
5.扬州大运河博物馆攻略+游记+吐槽20230212,旅游攻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简称“运博”,全称“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开发东路(三湾湿地公园西北侧约150米),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整体馆型采用了巨型船只造型,同时融入风帆元素,就像运河边一艘即将扬帆起航的巨船。大运塔则以唐塔的风格设计,塔高百米,可通过馆顶建设的长虹卧波式长廊https://m.mafengwo.cn/i/24083770.html
6.临展特展虚拟展览 梦华东京——北宋开封城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河城市”系列特展展期:2024年11月5日—2025年2月6日展厅:中国大运河博物馆11、12号展厅北宋,中国历史上的最重要朝代之一,其建都立制皆与大运河息息相关,都城东京(今开封)更有“四水贯都”之誉。因此,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延续“运河城市”系列特展足迹,第三https://canalmuseum.net/linzhantezhan/
7.有距离的遗产——观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后一点随便的叨叨这个题目源于我对两种不同表现模式所呈现的运河文化的差异感受,一种是在京杭大运河边生活、工作,另一种是在运河主题博物馆中参观,从日常生活体验到参观体验,从遗产在地空间到博物馆空间,两种差异明显的感受让我有一种反思博物馆展览工作的奇妙冲动2333。 https://www.douban.com/note/806358104/?ivk_sa=1024320u
8.2024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招进行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2024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招进行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数字展览项目等工作1人https://ha.huatu.com/2024/0227/5671586.html
9.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沉浸式营造策略P.M.视点资讯中心本篇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例,分析其在设计打造沉浸式博物馆营造中的策略与理念。http://www.pmmarket.cn/zxzx/P_M_sd/2022/0913/25477.html
10.云游四海(1770)苏皖自驾游之十二——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览以“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为总体定位,设有"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2个基本陈列,以及“运河上的舟楫”“运河湿地寻趣”“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等11个专题展览。照片摄于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https://you.ctrip.com/travels/yangzhou12/4131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