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贯彻落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的部署要求,全面展示辽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积极探索“非遗+”创新实践,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月活动,计划在6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举办,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满足感和民族文化认同感。
本次活动月将立足线上、线下两大活动阵地,采取展示展览同步、直播录播结合的多元方式,策划推出六项内容。其中,线上活动包括“云游非遗·影像展”、非遗购物节和非遗大课堂;线下活动包括精艺传承夺天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雕刻技艺专题展、我们的节日·非遗乡村行——端午主题展以及非遗嘉年华——沈北万达活动周。通过“非遗+互联网”“非遗+商场”“非遗+景区”“非遗+文物”的方式,展现“融合”“创新”“传承”“共享”的宗旨内涵,从而激发非遗活力,助力乡村振兴,真正实现“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
一、云游非遗影像展
二、非遗购物节
三、非遗大课堂
非遗大课堂是在非遗公开课的基础上,推出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别活动。此次非遗大课堂将雅俗共赏融入一体。一方面将课堂与讲堂融合,邀请岫岩玉雕、阜新玛瑙雕、琥珀雕刻、松花石砚雕刻技艺、大连核雕、传统锡雕6大雕刻类项目非遗传承人做客辽博讲堂开展专题讲座,在“讲述”与“展示”的过程中,解析雕刻技艺的历史、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邀请非遗传承及专家学者以线上授课的方式,讲授评剧(韩花筱)、京剧、古琴、皮影戏等辽宁特色非遗资源,将专业解析和艺术赏析相结合,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知识普及与教学相长。
四、精艺传承夺天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雕刻技艺专题展
非遗雕刻技艺专题展,是在“当青花遇上剪纸”和“珍瓷剪影”两次成功的创意展基础上,对“非遗+文物”融合展示的又一次有益探索。此次专题展以辽宁特有的矿产资源非遗项目作为展示对象,遴选了鞍山的岫岩玉雕、阜新的玛瑙雕、抚顺的琥珀雕刻、本溪的松花石砚制作技艺、大连的核雕、锦州的传统锡雕6个国家级非遗项目、7位传承人的470件雕刻类作品走进辽宁省博物馆,与馆藏的相同材质、工艺相近的文物一起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展览。期间,6个非遗项目传承人还将亮相展览现场进行技艺展示、开展专题讲座。此次雕刻技艺专题展意在借助“有形”的器物,展现“无界”的匠心,通过“物”与“艺”的融合创新,追寻传承悠久的工匠精神,彰显博大精深的中国智慧,让中华文脉在新时代得以更好的延续和发展。
五、我们的节日·非遗乡村行——端午主题展
“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是近年来党和国家大力倡导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辽宁作为文化大省一直积极响应号召,在民族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期间,策划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此次“我们的节日”结合了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的主题,采取省市联动的形式,选调盘锦当地的上口子高跷、小亮沟苇编和特色饮食等非遗项目走进景区,让广大观众在体验、互动和参与的过程中,感知节日氛围、了解节俗节礼,进而有效发挥非遗在唤醒节日记忆、增强文化认同、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文旅融合等方面的精神力和推动力。
六、非遗嘉年华——沈北万达活动周
非遗嘉年华——沈北万达活动周是继2021年“只为遇见”中兴首届辽宁非遗传统技艺展活动之后,第二次以“非遗+商场”的方式为传承人搭建展示平台,让传统非遗走进现代商场、回归百姓生活。活动期间,恰逢端午节和儿童节,中心选调了剪纸、刺绣、面塑、糖画、微雕等观赏性、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游艺性较强的10个非遗项目进行展示,同时为了营造喜庆热闹的节日氛围,还特别选调海城高跷、抚顺地秧歌等群体类项目进行巡游热场展演,让广大市民们在动静结合的文化体验中,共享非遗保护成果,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建议使用360极速、Chrome、Firefox浏览器,最佳分辨率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