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博物馆史上规模最大的特展来了!
作为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辽博近年一直在持续写下“史上”之最。
史上首次以传世书画来呈现唐代的缤纷绚丽;史上首个以传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国情怀和时代风华……
之所以能够如此,皆是地位与实力使然。
辽博现有馆藏文物近十二万件,这里是中国收藏晋唐宋元书画数量最多、品质最精的博物馆之一;同时,也是海内外清宫散佚书画重要收藏单位之一,总数达二百余件(组)。
而这一次,2022年10月8日起至2023年1月8日,和新中国同岁的辽博,将带来73年历史中规模最大的特展——“和合中国”。
主办
国家文物局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
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辽宁省博物馆
·国内22家单位共同协办·
山西博物院
吉林省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湖南博物院
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
甘肃省博物馆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
宁夏固原博物馆
盐池县博物馆
阳信县博物馆
辽宁省体育局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辽宁省图书馆
旅顺博物馆
朝阳博物馆
东港市博物馆
建平县博物馆
中外珐琅美术馆
苏州市祯彩堂工艺社
「和合」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富有极其深刻的哲学思辨和中国智慧,也是此次辽博展览的核心。
围绕这一核心,展览分为“天人合一”“人心和善”“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四大部分,每部分下详细展开不同单元,力求全面呈现“和合”精神连接之下,这个伟大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展览将借助一件件传世重器、一幅幅精品书画、一部部缥缃翰墨,在宏观历史脉络中,通过文物之美解读“和合”文化,共展出“和合”文化有关文物、古籍402件/组(436单件),其中一级文物88件/组,外借文物121件/组(177单件),覆盖辽博三层20、21、22号展厅,展厅面积共3738.1平方米,展线长度387米。
其中,《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北宋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卷》《明仇英清明上河图》《清徐扬姑苏繁华图卷》《明代利玛窦绘两仪玄览图》、宋缂丝朱克柔牡丹图、元织锦百鸟朝凤图卷、辽三彩釉印花太极图执壶等辽博馆藏国宝级文物均有呈现。此外,甘肃省博物馆藏东罗马鎏金银盘、宁夏博物馆藏胡旋舞石墓门等国宝级文物将在展览中呈现。湖南博物院藏《唐摹兰亭序(黄绢本)》、吉林省博物院藏《金张瑀文姬归汉图》、南京博物院藏《明坤舆万国全图》等真迹也将在展览中后期展出。
跨越千年,博古知今,和合中国
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特展图录《和合中国》震撼来袭!点击图片小程序即可抢购▲
与文物对话,与历史相知,就让我们透过一件件珍贵文物,体悟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和合”智慧吧!
来自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玉雕玦形龙(玉猪龙),通体用白玉雕成,整体如“C”形,背部有一穿孔。兽首肥大、双目圆睁、两耳耸立、牙齿外露,其鼻部加刻数道皱纹,吻部较长,与蜷曲之尾衔接,仅以一条缺而不断的小口相隔,仿佛象征万物同源。这样的形态,与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之精髓相呼应。
新石器时代玉雕玦形龙
辽三彩釉印花太极图执壶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瑰宝。辽三彩中,所烧“三彩”有绿、黄、白三色,亦有单色的黄、绿釉陶器,并无蓝色,其精美程度不亚于唐三彩。这件执壶,壶体作扁圆形,圆口,曲柄,圈足。水波纹地,上浮有如意流云带。柄外施绶带纹,流基部作牛首张口状。壶身两面印有相同的凸起花纹。壶身花纹中心,盛开一朵别致精巧的睡莲,内嵌太极图式——典型的中国古典元素的运用,反映了中国古人“始于天然”“载于天道”的审美意境及其中蕴涵的朴素的“和合”思想。
朗朗乾坤,昭昭日月——国宝级文物《坤舆万国全图》是一幅椭圆形的世界地图。其由多种颜色描绘而成:南北美洲用粉红色、亚洲用土黄色、欧洲和非洲的颜色近似淡黄色……山脉用淡绿色勾勒,河流用墨色双曲线勾勒,海洋用深绿色加之水波纹……整幅地图用色典雅,和谐而富有层次感。地图上标有的五大洲中,包括当时刚被发现的南极洲。图上没有绘出澳大利亚,是因为澳大利亚当时还没有被发现。《坤舆万国全图》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世界的认识,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交往,生动地诠释了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国际观。
坤舆万国全图(局部)明代利玛窦李之藻
难得一见的传世名画《姑苏繁华图》展现了姑苏繁盛千年而不衰的辉煌历史。画家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用流动的视角串联起画面,以青绿山水为主调,将兼工带写、界画技法、西洋透视法三者结合运用,突出了人物刻画,以精湛的写实技巧,生动传神地再现了清代苏州的人文风物。据不完全统计,画中大约有人物10000余个、房屋2000余座、船只400余艘、商铺200余家、桥梁50余座。工坊市肆、舟船车轿、迎亲嫁娶、舞榭歌台、官衙考场等场景,好不热闹!不论身份地位、不论社会分工,置身姑苏,都能在和睦融洽的氛围中生活,这便是百姓无形之中对“和而不同”社会观的最生动的解读。
姑苏繁华图卷(局部)清代徐扬
中国古人是如何普及“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呢?我们不妨一同鉴赏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千字文》是中国古代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启蒙读物,其中许多内容,对当代儿童启蒙教育仍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
《千字文》自诞生以来,便被历代书法家竞相书写,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宋徽宗赵佶的版本。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写在一张全长近12米的描金云龙笺上。描金云龙笺上的精工图案,与宋徽宗的字可谓相得益彰。宋徽宗赵佶素以瘦金书闻名,其狂草作品传世极少。此幅《千字文》笔法连贯、一气呵成,超脱宋徽宗创作之常态,大有“舍我其谁”之意味,不愧为绝世珍品。
关于对“人心和善”的道德观的阐释,以“孝道”为切入点,亦颇为直观。《孝经图》《汪氏报本庵记》《顾生孝感记图》等珍贵文物正静待诸君品鉴……
孝经图卷(局部)南宋佚名
汪氏报本庵记卷南宋张即之(1186—1263)
顾生孝感记图卷明代文徵明文彭(局部)
顾生孝感记图卷(局部)明代文徵明文彭
为使广大文博爱好者得以居家鉴赏本次特展的文物全貌,由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甄杰及辽宁省博物馆多位专家学者精诚撰写,辽宁美术出版社精心打造的辽宁省博物馆重磅特展同名典藏版精品图书《和合中国》,也在特展同期震撼来袭!
图书编辑与辽博专家通力合作,最后阶段反复打样、审校,连续奋战一个月
光阴流转,纤毫毕现——《和合中国》图录超高品质的呈现,有赖于参与这一项目的辽宁省博物馆的10余位馆员和辽宁美术出版社编辑的呕心沥血。
《和合中国》可谓亮点多多,下面仅选取5大亮点,让各位一窥其精妙!
亮点1超大容量跨越时空
图录以620页的超大体量高质量呈现辽宁省博物馆“和合中国”特展展出文物。
值得一提的是,图录增加了特展中多件国宝未能详细展开的内容。500余幅高清全彩文物图版全景再现,多重尺寸放大,文物细节一览无余,堪比临场,搭配专家学者的详细解读,确保了极佳的成书品质和阅读体验。
全书开篇是题为《“和合”之源》的导文,专家学者以珍贵古籍为媒,阐明“和合”文化的历史根源。承载“四大华章”及部分下设单元名称的篇章页,附专家学者精心撰写的“标题说明”,在详细阐明标题与“和合”文化关系的同时,尽显中国语言文字的音韵之美。
全书的第一华章“天人合一”,以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彩陶开篇,渐次展示玉器、青铜器、瓷器、书画等,无不呈现“和合”文化中“天人和一”“物我协同”的精神风貌。
夏景山口待渡图卷(局部)五代董源
太白山图卷(局部)元代王蒙
春阁听泉图轴(局部)明代蓝瑛
第二华章“人心和善”,以楹联、书画、碑拓等展现“和合”文化影响下,中国古人所具有的“温、良、恭、俭、让”等优秀品质,以及“君子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千字文卷(局部)唐代欧阳询
大学或问手稿(局部)南宋朱熹
急就章卷元代赵孟(局部)
烟江叠嶂图卷(局部)元代赵孟頫
第三华章“和而不同”,以青铜器、石编磬、绘画、缂丝等,体现中华民族在矛盾对立中,坚守“和合”信念,致力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胸襟。
清明上河图卷(局部)明代仇英
刺绣梅竹鹦鹉图页宋代
第四华章“协和万邦”,以“中外文化交融纽带”丝绸之路为主线,通过陶俑、青铜器、金属钱币、瓷器、书画等,说明自古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引领中华民族“天下大同”的价值追求;附文部分收录多篇专家学者对于“和合”文化与思想的权威论述,值得反复品读。
兰亭集序图卷(局部)明代文徵明祝允明
千人石夜游图卷(局部)明代沈周
缂丝牡丹图宋代朱克柔
鲁颂三篇图卷南宋赵构马和之
周颂清庙之什图卷(局部)南宋赵构马和之
勤政励学箴轴(局部)明代董其昌
木鸡集序卷(局部)南宋文天祥
北宋嘉祐石经拓本元代
红衣西域僧图卷元代赵孟頫
亮点2倾尽全力多馆云集
辽宁省博物馆“和合中国”特展得到许多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从长白山巅到洞庭湖畔,从东海之滨到伊犁草原,承载“和合”文化的文物遍布神州,各兄弟单位积极响应,纷纷借展。兄弟单位提供的弥足珍贵的文物,在《和合中国》中悉数呈现!
吉林省博物院镇馆之宝《文姬归汉图》描绘东汉末年蔡邕之女文姬从匈奴归汉,行旅在漠北漫天风沙中的情景。此图所绘人物神情生动、错落有致,笔墨富于变化,是存世不多的金代绘画中的精品之作。
文姬归汉图卷(局部)金代张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膊,为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织锦色彩绚烂,上有激昂文字,内涵丰富,是见证丝绸之路通畅繁荣的稀世之珍。
山西博物院“最萌”国宝青铜鸮卣,向来颇受年轻人的欢迎。“鸮”是中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正因如此,这件“最萌”国宝常被年轻人称作“愤怒的小鸟”。其外形确实与“愤怒的小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还有宁夏固原博物馆藏国宝级文物鎏金人物故事纹银壶、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镇馆之宝石刻胡旋舞墓门、湖南博物院藏黄绢本《兰亭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郑国编钟……
兰亭序(黄绢本)(局部)唐代佚名
它们是跨越千年的历史的回声,亦是文明的先声!
亮点3精工考究尽显匠心
“和合”文化这一抽象的主题究竟该用怎样的设计具体呈现呢?
设计师与辽宁省博物馆专家经过反复推敲,最终选定了具有浓郁古典气质的靛蓝色为主色调。
靛蓝色通常给人以宁静、豁达、沉稳的直观感受,会让人不由得联想起广阔的海洋、广袤的天空、深邃的宇宙,其蕴涵的智慧、理性、包容之意味,与“和合”文化相融通。“和合”文化贯穿中华民族的历史时空,是中华民族闪烁光辉的智慧结晶。
硬封背景压凹“和合”二字,极富视觉冲击力;行书“和合中国”四字烫珍珠白,光泽柔和、大气磅礴。仿古左翻平脊精装设计,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恢弘之感。
内封设计是东方文化中的留白气韵和西方现代审美崇尚的简洁克制精神的完美结合,与“和合”文化相呼应;“和合中国”四字书名以“方形”形式呈现,象征着“和合”文化已然演变为中华文化中较为稳定的社会生活规则,以“和合”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焕发出崭新的时代精神。
为完美呈现文物细节,图录设计为285mm×420mm的超大8开本,其艺术珍藏价值可见一斑。图录硬封包裹靛蓝色肌理材质特级布,触感细腻、质感一流。
为充分展现“和合”文化的璀璨生机,设计师特意选择珍珠白作为靛蓝色的搭配色,各种肌理清晰、触感绵柔的收藏级特种纸,巧妙穿插。
特级布和素白机宣特种纸的配合使用绝非偶然,在确定这一设计方案前,设计师已多番揣摩“和合”文化的精神内涵!“布”与“宣”,一刚一柔,暗含着“和合”文化刚柔并济、和谐共生的哲思。
内页采用色彩还原度极高的160克舒适雅印纸,沉稳内敛,能够最大限度地呈现文物原貌。为兼顾重点文物的完整性,篇章页处采用靛蓝色特种纸,上书“和合”二字可见UV工艺。内文各大部分可见棉柔轻薄的素白机宣特种纸,可谓是艺术朦胧感的极致呈现。
设计师特意添加多幅516mm~1032mm超长震撼拉页
无惧高清放大,为读者营造了私人近距离鉴藏古书画的沉浸式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图录中的书画类文物设计多为大跨页或满
版图,收藏者的题跋、钤印清晰可见,可供鉴赏与临摹。
全书版面古朴典雅、疏朗开阔,观之悦目。为了使版式尽
善尽美,辽宁美术出版社编辑与设计师在项目设计思路确
定之初,便逐页落实细节,从“天头地脚”到“切口订口”
和“字距行距”,甚至每一条经纬线、每一处装饰,都精
雕细琢。如此匠心设计的高质量重磅图书,不仅对于文博
领域的学者而言极具学术价值,对普通文博爱好者而言,
也颇具收藏价值。
亮点4拍摄印装精益求精
图录中所有文物的高清图版均由辽宁省博物馆,以及各大协办文博机构官方专业摄影师拍摄提供。他们善于捕捉文物诸多微妙的角度,他们注重细节,用心保留文物历经岁月洗礼留下的残损,使文物的历史研究价值及鉴赏价值绝不因拍摄而消减。他们经验丰富,对光影、角度的把握极为考究,其拍摄的文物照片色彩自然、层次丰富、清晰细腻、富有韵味,为其他著录所罕见。《和合中国》图录不仅在文字编撰、图版拍摄、外观设计方面追求一流品质,在印刷装订方面同样精中选优。
《和合中国》由业内素负盛名的北京雅昌艺术印刷有限公司承印。北京雅昌在选派最专业的技术团队与辽宁美术出版社编辑及辽宁省博物馆鉴定专家充分沟通后,由经验丰富的调色师逐一对图像色彩进行反复校正,最大程度复刻文物原貌,还原文物的神韵和意境,完美呈现文物每一寸细节与质感,从而达到临场级原帧视效,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让国宝“触手可及”。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使文物的“蓝光”视感跃然纸上。除五色印刷效果极佳外,图录的装订也近乎完美,尽管开本宏阔,600余页又需平摊翻阅,图录经北京雅昌艺术印刷有限公司专业团队多番严格的“翻阅拉力测试”后,依然结构紧致,毫无松动迹象。
亮点5精美邮票独家附赠
《和合中国》是辽宁美术出版社继获奖图书《又见大唐》《山高水长》出版后,再度与辽宁省博物馆合作打造的又一部大展图录。我们期待通过此书,能够加深更多人对于“和合”文化的认识,将“和合”精神刻于心间。《和合中国》——辽宁省博物馆永不落幕的纸上展览,相信其必能为广大学者打下学术研究的坚实基础,为广大读者带来精神上的极致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