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苏博展汉代百态:二千年前的人间烟火与神仙世界新浪财经

《诗经小雅》有云“维天有汉,鉴亦有光。”古人以汉水指代天上的银河。“天汉”既是中国古人雄视天宇的象征,也成为中华民族主体抟成的开始。

12月15日,“生活·信仰:汉代艺术百态特展”特展将在苏州博物馆西馆开幕。澎湃新闻在现场看到,苏博联合9家文博单位,展陈240余件组汉代文物精品。错金铜博山炉、摇钱树、五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胡人俑座灯、说唱俑等明星文物再现了汉代人日常生活中的勤劳与富足,也可窥见汉代人精神世界中对宇宙的想象,对生命的注解。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铜错金博山炉与当代艺术家的山水长卷

此次特展是继“天下惟宁:汉代文明的四张面孔”之后,苏博再一次聚焦汉代,将目光更多地投向汉代人的日常,从不同层面揭示两千年前汉代人的真实样貌。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满城汉墓出土错金铜博山炉、摇钱树、五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胡人俑座灯、说唱俑等明星文物,更有汉阳陵、杨家湾、狮子山汉代三大兵马俑同台展出,清晰地向观众呈现了两千年前汉代人的烟火人间与神仙世界。而与限时展出的铜错金博山炉对照的是当代艺术家以博山炉为灵感创作的巨幅山水长卷,汉代人对仙山的想象与今人的创作在空旷展厅中形成古今对话,颇有奇幻交织之感。

苏州博物馆学术科研部许鑫城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展陈的文物根据“生活”和“信仰”分为两个部分,前者突出汉代人日常生活的安乐与富足,后者可一窥汉代人精神世界的祈盼与浪漫。

人间烟火气——汉代人的生活百态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先秦古人对于社会生活的理想追求。及至汉代,天下一统,社会安定,百业振兴,生活秩序稳定而有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耕女织、儿孙绕膝,成为汉代人的日常。

展厅现场不同形制的陶楼、陶屋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居住永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但也是最重要的需求。汉代的房屋建筑已消失在岁月烟尘中,幸运的是,墓葬出土各式各样的建筑明器将它们的模样凝固成历史,留存至今。展览上呈现了不同形制陶楼、陶屋。屋脊、檐角、瓦垄、斗栱、勾栏、窗棂,甚至屋内陈设、屋外装饰,也一丝不苟,细节毕现,就连居住活动其间的农人与禽畜都形肖神似,栩栩如生。

陶庖厨俑东汉成都博物馆藏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汉代是中国饮食文化和宴飨礼仪迅速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时期。农业的精耕细作带来粮食产量的提升,谷物加工工具的发明与推广,食材的丰富多样,带来烹饪方式的复杂化与精细化,由此又导致饮食器具的快速发展。鼎、簋、碗、盘、豆,壶、罐、瓶、瓿、樽,不论是食器还是酒器,种类繁多,装饰丰富,造型各异,连同案、盆、灯、炉等日用器,汉代人席地而坐,推杯换盏,对饮而食的宴饮场面如在眼前。

咸阳杨家湾兵马俑西汉咸阳博物院藏

此次展览还有汉阳陵、杨家湾、狮子山汉代三大兵马俑同台。上世纪60年代,在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发现以前,杨家湾汉墓出土的兵马俑最为有名。这些彩绘陶兵马俑的服饰、铠甲,马的毛色及鞯、辔等均施彩绘,其描绘之细致,数量之多,品类之繁新,步武之严整,为汉代出土文物所罕见。杨家湾兵马俑是西汉军队的缩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汉军队的组织结构。

狮子山楚王墓应是第二代楚王刘郢客或第三代楚王刘戊之墓。狮子山兵马俑坑即位于其西侧约400米处,共发现6条兵马俑坑,分为南北两处俑坑群。南部由4条兵俑坑组成,包括三条东西向坑和一条南北向坑,北部由两条东西向车马坑组成,共同形成一个建制完备、相辅相成的楚国军阵。共出土陶俑4000余件,有军吏俑、步兵俑、车兵俑、骑兵俑和陶马俑等。史载“楚兵剽轻,难于争锋”,狮子山兵马俑坑完整再现了西汉早期楚国军队的真实历史面貌。

东汉铜摇钱树展厅现场

幽冥永生途——汉代人的精神世界

生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面对死亡的恐惧,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民间庶人,追求长生不死,灵魂升仙,达到与日月同辉、与天帝同列的至高境界,成为汉代人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

墓葬是古人认为可以通向幽冥永生的重要的场域和工具。从椁墓到室墓,从庙祭到墓祭,汉代完成了中国古代墓葬形制与祭祀的重大变革。从此,墓室被装饰成温暖的天堂:羽人接引,龙虎相伴,车马飞驰,日月永照,这里有丝竹钟磬之音,五彩斑斓之色,这里就是汉代人的永生之境。

铜摇钱树东汉绵阳市博物馆藏

展厅中央C位摆放的是1982年绵阳石塘出土的东汉铜摇钱树。坐高1.5米,由青铜树干、树枝和陶质树座组成。树座分为四层,上小下大,呈山形。摇钱树划分五节,每节挂叶片四枚,共二十枚叶片。叶片分两类。一类为杂技树枝,分上下两层。上层装饰凤鸟、植物、杂技等图案,下层由树枝连接六枚方孔圆钱,正面皆铸“五铢”,背面皆铸星座图。另一类为西王母树枝。主体为坐于龙虎座上的西王母,周围装饰人物、龙、马、鹿等图案。树干顶立一凤鸟,口衔枝蔓,展翅欲飞,前侧有一骑马仙人。

铜摇钱树局部

许鑫城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从树座到树顶,是层层叠加、步步高升的设计,摇钱树也寓意着财富生生不息繁衍。铸造工艺高超,每片叶片仅有2毫米的厚度。这是东汉时期墓葬里重量级的陪葬品。”

着衣式陶俑汉景帝阳陵

五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东汉焦作市博物馆藏

焦作博物馆藏的东汉连阁式彩绘陶仓楼也是这次展览的明星展品之一。楼前为长方形院落。院墙做出双阙,中部有可启闭的双扇门,门前卧一陶狗。仓楼四层可以拆开。一层开四个方形窗户,二层开两个门,三层开两个横方形窗,四层上部覆盖可以拆卸的四阿顶,开方形小窗。四层上卧一朱雀,在一、二层的正面和四隅转角处均置斗拱。在二、三层有长廊把主楼和附楼连接起来,附楼共三层。开一门三窗,楼顶覆盖可以拆卸的四阿顶,楼身用红色彩绘三角形、菱形、直线等纹饰。

五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展厅现场

许鑫城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这种连阁式陶仓楼在其他地区还没有见到过,一层二层用来储粮,上层用来住人。朱雀代表了当时人们对天际的一个想象,汉代有仙人好楼居的观念,大家想象仙人居住于高楼高阁之上。”

西汉错金铜博山炉展厅现场

此次苏州博物馆还专设一间展厅,空旷展厅只呈现河北博物院藏的西汉错金铜博山炉,而映衬着博山炉的是当代艺术家刘丹的巨幅山水长卷《太古初成》。这一空间中,古代与现代相结合,器物与绘画相结合。

西汉错金铜博山炉局部

西汉错金铜博山炉通体用金丝和金片错出舒展的云气纹。炉盘上部和炉盖铸出高低起伏的山峦。炉盖上因山势镂孔,雕塑出生动的山间景色,神兽出没,虎豹奔走,轻捷的小猴或蹲踞在峦峰高处、或骑坐在兽背上嬉戏玩耍,猎人手持弓箭巡猎山间。炉柄透雕成三龙出水状,以龙头擎托炉盘。工艺精湛,装饰华美,举世闻名。

THE END
1.文化中国行丨排长队看展览买文创国博到底有啥在呀?视频他们走进博物馆观看展览、买文创,感受人类对美的向往与追求。一起走进国家博物馆,领略古今中外璀璨多元的文明永恒的魅力。 每天早9点,国家博物馆开馆前,入口处总会排起长龙,从祖国各地前来看展的青年人,脸上满是期盼和兴奋。他们中间有许多人都是为了一个小愿望——拿上国博文创销量冠军凤冠冰箱贴,再去和国宝级文物https://www.workercn.cn/c/2024-12-10/8410084.shtml
2.现场苏博展汉代百态:二千年前的人间烟火与神仙世界古代艺术《诗经?小雅》有云“维天有汉,鉴亦有光。”古人以汉水指代天上的银河。“天汉”既是中国古人雄视天宇的象征,也成为中华民族主体抟成的开始。 12月15日,“生活·信仰:汉代艺术百态特展”特展将在苏州博物馆西馆开幕。澎湃新闻在现场看到,苏博联合9家文博单位,展陈240余件组汉代文物精品。错金铜博山炉、摇钱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25446
3.文化中国行走进国博感受中华文化魅力12月11日,《文化中国行》带你走进这座历史文化艺术殿堂,感受中华文明的永恒魅力。 在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有北京周口店出土的古人类用火遗迹,这是世界直立人遗址中发现的最丰富的用火遗迹。这件良渚碧玉玉琮共19节,为目前国内所见最高,上面雕刻的日月纹图案在大汶口文化大口陶尊上常见,直观地体现着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2412/t20241212_270708.shtml
4.云享文化大餐成都这些线上精彩展览等你解锁本月上新的金沙遗址博物馆大展“珍·藏一英国V&A博物馆馆藏吉尔伯特精品展”已经登录金沙云观展平台,观众可以通过金沙遗址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或官方网站进行全景360°虚拟游览。 本次展览的展品为来自英国V&A博物馆馆藏吉尔伯特收藏精品90件/套,包括金银器、袖珍肖像画、鼻烟盒和微型马赛克艺术品等,向观众展示16-19世纪https://www.cqcb.com/malatang/2022-12-16/5118962.html
5.洛阳文化周诗赋展播弧线疏疏若涟漪展圈 双手已断于岁月,但手势 引据之间,施无畏或与愿 仍可想见 九尊石灰岩像 卢舍那居中,崇逾十七米 嵯峨相当四层的高楼 文殊,普贤十三米,二徒,二天王 二金刚,各为十米,俨如重臣 侍帝王于朝廷 当旭辉自香山背后凌伊水照来 奉先寺这一窟巨龛 https://www.meipian.cn/2avbywdi
6.国际博物馆日今天一天可看20多场直播!馆长带你看展览 陶溪川美术馆是景德镇的网红打卡地,本次直播由陶溪川美术馆执行馆长华婧带领大家云观展,领略实验艺术的多样性。通过馆内的“新青年——第四届学院实验艺术文献展”,去发现实验艺术的美,体验科技、绘画、装置及摄影等不同作品带来的视觉盛宴。 https://static.zhoudaosh.com/571DAD72C1892C22D81DFD309CC3D4CECED3545D0BBA42CBC02ED6DD8187CEDB
7.太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文物专栏内容:国庆趣味主题活动,游客通过参与互动游戏从中了解晋祠深厚的文化底蕴,让观众在游玩的过程中,体会中国古建之美。 5.凝固的汉风——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馆藏汉画像石拓片展 时间:9月20日—10月24日 内容:展出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馆藏汉画像石拓片60余幅,题材广博、内容丰富,既有反映现实生活的车马出行、舞乐宴饮https://www.taiyuan.gov.cn/p1/wbxx/20220930/1244536.html
8.2023年度淄博市优秀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评选结果公示3、一带一路上的齐鲁商人(系列报道) 作者:耿旻斐 高慧 司志楠 商明亮 孙春燕 刘江帆 新媒体中心 4、12345市长在线 (新闻栏目) 作者:常诚 刘江帆 张娇坤 朱建亮 马诗梅 高慧 新媒体中心 5、董事长举荐制激活人才一池春水(长消息) 作者:王守鹏 傅莹 商明亮 赵玉 新媒体中心 http://www.liaozhai.tv/folder253/folder1071/2024-06-03/UGayz9ftBsXr9Xb9.html
9.无人机大片VR全景观展5G直播高科技助力“云游”文旅大餐轻松享“飞跃梅花山”、VR全景逛博物馆看展、“慢直播”赏花、动物“明星”微电影……疫情下,不少景区和博物馆都把自己的日常搬到了“云端”,上马了无人机和红外相机、VR/AR、5G直播等高精尖技术助力“云游”,让市民足不出户、居家办公的同时,通过景区和博物馆的线上平台“云观展”“云赏花”,轻松享受到丰盛的文旅http://www.njdaily.cn/news/2022/0325/4190861102815213789.html
10.精彩!不到博物馆也能“云观展”因疫情防控相关需要,苏城的诸多博物馆发布了暂停开放的公告。不过,即便如此,热爱博物馆的观众也可以通过关注博物馆的视频号、微信公众号和登录网站等方式“云观展”,线上领略文物、展览的精妙。 今天,居家办公的徐女士在结束了忙碌的工作后,熟练地打开苏州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很快,在“爱上苏博”一栏就会跳出来“云https://www.ourjiangsu.com/wap/a/20220218/164516597329.shtml
11.87万网友“云观展”,解密昆虫冷知识惊蛰之后,万物复苏。3月6日,封面新闻“云观展”走进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副馆长赵希担纲讲解员,带你线上参观“华语世界最大蝴蝶资源”,探秘昆虫版的“动物世界”。 世界最大水生昆虫——越中巨齿蛉,世界最长昆虫——中国巨竹节虫,世界最大蚊子——巨大蚊,这些获得吉尼斯世界记录的馆藏精品,让你对昆虫的“https://m.thecover.cn/news_details.html?from=web&eid=qNe%2BLqehBEc=
12.头条文章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 ? 时间:2024年1月26日起 地点: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 大堂 ? 2024年是中国传统的农历甲辰龙年。新春之际,上海博物馆遴选本馆极具特色的5件龙形象文物珍品,包括青铜龙纹盘、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盘、犀角雕六龙杯、景德镇窑青花胭脂红云龙纹双耳扁瓶和珊瑚龙,同时借展辽宁省文物考古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987987720273941
13.5·18国际博物馆日带你领略红河州18个博物馆的魅力“望云”是由一批热爱传统文化、热衷收藏的书法家、画家、篆刻家、文化学者及国内外收藏人士共同发起创建的一家私立公益博物馆,馆内收藏了文玩、家具、匾额、石刻、书画瓷器、竹木牙雕等千余件古代艺术品,让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精品展览:石韵——古代石雕艺术文化展 https://www.hubpd.com/hubpd/rss/zaker/index.html?contentId=1441151880760730705
14.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原创科学家宣传产品一览—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云上共“采”,开启数字化未来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页面 2015年12月,历时近三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http://www.mmcs.org.cn/)正式上线运行。这是采集工程成果的官方线上展示平台,是我国第一个全方位、形象化、多侧面展现中国现代科学家学术成长历程的门户网站,是公众领略科学世界https://www.mmcs.org.cn/gzb/cjjz/dt/art/2023/art_dc815f11b28d463392688b6c89180d89.html
15.24小时“云观展”,成博陪你安心“宅”成都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再点击“攻略”栏的“VR漫游”就可以观展啦。 2 成都博物馆智慧导览APP:下载后即可使用,不仅可以按楼层“游览”成博,身临其境“观展”,还能在“学习单”上在线答题、增长知识! 3 锦点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进入“锦城故事”—点击“游锦城”—点击“玩转博物馆https://www.cdmuseum.com/xinwen/202011/1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