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城市|“文化兴城”战略下首都“博物馆之城”建设路径探析

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北京在推动城市发展过程中腾退下来的工业遗产、历史建筑等存量资源,都成为“博物馆之城”建设的重要支撑。挖掘名人故居、文物建筑、工业遗产等存量资源,将其建设成具有京味文化的博物馆,是新时代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的重要路径。

北京文物资源丰富,拥有灿烂的中华文明历史遗存,为博物馆建设奠定了优越的物质基础。目前,北京博物馆数量位居全国之首,北京是拥有国家一级博物馆数量最多的城市,已形成多学科、多层次、布局均衡的博物馆体系,逐步成为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之城”。

(一)充分挖掘存量资源建设博物馆

1.名人故居类

当前,北京名人故居资源丰富,且未开放的故居数量较多,名人故居的文化价值还未充分体现,文化资源有待盘活。在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的背景下,应充分利用名人故居存量资源,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保护性修缮、开放故居,将其打造成博物馆和纪念馆,让闲置存量资源“活”起来。

2.会馆类

会馆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保护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北京会馆文化兴于明、盛于清,在区域分布上呈现“大集聚,小分散”的特点,多集中在东城区和西城区,西城区的会馆数量最为可观。据统计,西城区现存会馆建筑达189处,为北京市现存会馆最多的城区,有各级会馆类不可移动文物31处,其中国家级2处(湖广会馆、安徽会馆)、市级8处、区级7处,尚未定级的普查登记文物14处。“十三五”时期以来,西城区通过各类途径启动腾退福州新馆等17处会馆,涉及766户居民,资金初步统计约34亿元。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功能的背景下,会馆作为文物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利用存量空间进行城市更新、保护城市历史文化、推动建设“博物馆之城”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市充分挖掘会馆文化内涵,修缮改造后盘活文物资源,将其打造成丰富的文化空间,推进“会馆有戏”系列活动,将安徽会馆、正乙祠戏楼、临汾会馆等8个会馆打造成会馆演艺新空间。建设全域性活态博物馆,1997年湖广会馆内成立了北京戏曲博物馆,2022年湖广会馆再次启动修缮,充分对文物建筑进行保护性活化,修缮后将形成“博物馆+戏楼+特色餐饮”复合业态,成为集会馆文化、戏曲文化、体验研学等于一体的全域性活态博物馆。此外,北京市西城区推进第二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旨在将钱业同业公会建设成古玉文化博物馆,将绍兴会馆建设成北京鲁迅博物馆绍兴会馆分馆。

3.高校博物馆类

高校博物馆是推动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博物馆体系的重要分支。截至2021年,我国已在文物行政部门备案的高校博物馆达100余座。2011年,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通知》,提出文物部门要积极辅导、协调高等学校做好高校博物馆的设立、注册、登记工作;凸显大学优势学科特色,完善博物馆功能,把增加博物馆的数量与提高博物馆的质量结合起来。2021年国家层面出台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协调不同属性博物馆发展,探索建立行业博物馆联合认证、共建共管机制,并将高校博物馆等纳入行业管理体系。

根据教育部公开数据,截至2018年,北京市高校数量超过90家,高校博物馆数量不足20家。高校博物馆作为学术博物馆,自身及藏品都属于学术遗产,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如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是中国高等院校中第一座考古专题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是北方地区唯一展示台湾高山族文物的博物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内的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航空航天综合博物馆,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是以广播电视为主体的特色博物馆等。未来,应结合高校存量空间资源和文物资源情况,发挥特色学科优势,建设高质量高校博物馆,为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贡献力量。

4.工业遗产类

工业博物馆是博物馆的门类之一,通过工业遗产改扩建后建设成博物馆,为工业建筑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传承发展历史文化、工业文化,促进城市有机更新。2020年,国家层面出台《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提出要完善工业博物馆体系,鼓励建设重要工业遗产等行业博物馆。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背景下,北京遗存了较多老旧厂房,2017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保护利用好老旧厂房,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和再生价值,承载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功能。据统计,北京已腾退老旧厂房240余个,总占地面积超过2500万平方米,其中大约七成处于待开发状态。

北京工业博物馆发展趋势较为明显,功能布局初具规模,如北京自来水博物馆是北京第一座由企业投资建设的博物馆,其主建筑为北京第一座水厂的蒸汽机房;中国铁道博物馆的正阳门馆则由原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旧址改建而成;北京二锅头酒博物馆由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是在原工业遗址上扩建的工业旅游专题博物馆。2023年,位于首钢园的瞭仓数字藏品博物馆挂牌类博物馆,其前身为拥有30年历史的料仓,现成为全国首家数字藏品类博物馆。

5.历史文化街区类

历史文化街区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提出,优化博物馆体系布局,统筹不同层级、不同属性、不同类型博物馆协调发展,倡导社区、生态、科技等新型博物馆建设。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成为老城更新的重要对象。充分利用街区存量资源建设博物馆,有利于提升街区文化空间品质,更好地实现老城复兴,彰显古都风韵与时代风貌相结合的城市文化特色。

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已划定4批次共49片历史文化街区,如南长街、北长街、什刹海、南锣鼓巷、大栅栏等;此外,北京市公布了3批次共1056栋(座)历史建筑,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依托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建设博物馆,有利于促使古建筑重新焕发生机,解决其修缮、维护和开发利用等问题,存量资源改建博物馆能够节约新建博物馆的“人财物”资源,不断丰富博物馆体系。例如,史家胡同博物馆是北京第一座胡同博物馆,其所在的史家胡同处于东四南历史文化街区,该街区为北京市第三批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史家胡同博物馆将整个史家胡同作为博物馆,对宣传和保护胡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力量参与共建博物馆

1.史家胡同博物馆:“共同出资+联合管理”模式

史家胡同博物馆位于北京东城区史家胡同24号,前身是民国才女凌叔华的故居,现在行政隶属朝阳门街道办事处。2010年,朝阳门街道办事处首次提出要以史家胡同24号为核心展区,建设老北京胡同文化博物馆,随后与英国王储慈善基金会(中国)签订《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建筑环境修缮公益合作协议书》,修缮建设史家胡同博物馆,并于2013年10月正式免费对外开放。在运营模式上,史家胡同博物馆采取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形成“共同出资+联合管理+社造联盟+专项基金+志愿机制”的可持续运转模式。

政府与第三方共同出资、联合管理。2017年,朝阳门街道办事处与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北规院”)签订协议,委托其对博物馆进行运营管理。在博物馆发展资金方面,由朝阳门街道办事处每年拨付一定额度资金、北规院每年投入百万元,共同作为博物馆运营资金。在管理方面,购买第三方物业服务进行日常运维,由北规院负责博物馆文化内容建设,如展览陈列、教育活动等。史家胡同博物馆响应《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的“责任规划师制度”,作为北规院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实践基地,促进高校、社会机构、博物馆三方协同联动,提供实习实践基地;以开放性思维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和文化空间运营,对助力城市更新、加强基层治理、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

多元主体成立“社造联盟”,提供内容支持。朝阳门街道是最早试点责任规划师制度的街道,扎根基层的规划师共同成立了“北规院社造团”,即促进社区健康发展和市民精神营造的团队,9家北京社区营造领域的高校、专业机构等主体共同成立“社造联盟”,陆续合作开展“胡同微花园”等系列展览活动,以及智慧城市专题讲座、主题论坛等活动,为史家胡同博物馆提供文化内容支持。

成立“社会培育”专项基金,提供资金支持。2018年,北规院与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共同成立了中社社区培育基金,这是我国首个以城市更新视角推动社区发展的专项基金,基金通过创新资金筹措方式,集聚社会资源,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更新实践,为博物馆举办的社区活动提供资金支持,缓解博物馆运营压力。

“志愿机制”持续补充专业力量。2014年,朝阳门街道注册了由社区居民、产权单位、辖区单位等组成的群众自治组织——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由北规院的规划师担任协会责任规划师。通过协会汇集社会资源,开展院落公共空间改善试点、胡同口述史编制、“为人民设计”展览等空间改善项目和人文教育活动。建立“一日馆员”志愿机制,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组建志愿者团队,推动社区与公众共同运营博物馆。

2.北京郭守敬纪念馆:“小资金”撬动“大资源”

北京郭守敬纪念馆位于北京市什刹海景区汇通祠内。1986年,北京市复建汇通祠,辟为北京郭守敬纪念馆。1988年10月1日,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2008—2018年,纪念馆无人员编制,由事业单位监管并负责日常开放和业务运营工作。2017年,政府主管部门重新组织论证研究,确定以“郭守敬与大运河”为场馆主题,并闭馆开展展陈质量提升工程。2018年11月19日,纪念馆以全新面貌向社会公众开放,成为北京市大运河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

北京郭守敬纪念馆的社会化运营模式是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创新实践,是政府主管部门积极引入专业社会力量承担小微博物馆日常开放运营工作的首次试点探索。通过“以资源促提升”、以财政“小资金”撬动社会力量“大资源”,有效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采取“政府承担、定向委托、合同管理、监管运营、评估兑现”的政府供给公共文化服务新方式,引入青少年博物馆公共教育专业机构——北京忆空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忆空间公司”),政府主管部门仍为纪念馆的管理主体,主导纪念馆发展方向,并委托忆空间公司运营管理纪念馆业务内容。双方签署了《北京郭守敬纪念馆社会化管理委托运营协议》,有效期为3年,该协议明确了忆空间公司负责开展纪念馆日常开放接待、社教活动以及宣传推广工作,配合政府主管部门承担场馆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并在完成协议规定的公益性服务业务的基础上开展有偿性服务,其部分收益用于纪念馆日常开放运营和公益服务支出。

3.北京金漆镶嵌艺术博物馆:社会资本打造的“前展后厂”模式

北京金漆镶嵌艺术博物馆是北京金漆镶嵌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漆镶嵌公司”)建设运营的非遗博物馆。北京金漆镶嵌艺术博物馆为由老旧厂房改造的博物馆,经金漆镶嵌公司注资改造修缮。馆内收藏展示了丰富的工艺品,包括采用镶嵌、彩绘、雕填等工艺技法的藏品。在具体建设运营模式上,博物馆采取了社会资本投资运营的“前展后厂”模式。

“前展”,即设立博物馆常规展厅和销售展厅。北京金漆镶嵌艺术博物馆设立常规及临展等展厅,供交流研讨、成果展示、学术研究等,发挥博物馆的行业特色优势;设立工艺体验区,开展漆艺体验活动;设立家具等产品销售展区,向游客展示博物馆工艺及产品,为产业链延伸巩固基础。

“后厂”,即打造产业链延伸的生产基地。通过博物馆销售展厅的产品展示,将非遗与产品深度融合,接受产品订单,并在河北省大厂县建设生产基地,对采用金漆镶嵌工艺的家具、摆件等艺术品进行规模化加工生产,构成博物馆“以门票为基础,以产业链延伸为补充”的收入体系,实现博物馆收支平衡和良性运转。

三·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路径

1.优化统筹布局,丰富市场供给。

2.坚持资源整合,发挥集聚效应。

博物馆之城的建设需要整合博物馆资源形成合力,发挥博物馆群的集聚效应,例如将李大钊故居、鲁迅博物馆等名人故居进行盘活,形成矩阵。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扶持,统筹规划各级博物馆,实施一馆一策,优化现有资源,形成一盘棋的格局。要借助北京高校众多的优势,在博物馆发展过程中借助高校资源,实现产学研互补。通过北京博物馆的资源整合,打造点、线、面相结合的博物馆集群,可以为博物馆之城的建设添砖加瓦,为古都北京注入新生机。

3.鼓励公众参与,实现共建共享。

4.融合新兴文化业态,打造数字博物馆

传统博物馆展示以单向的观看和解说为基础,让大部分参观者对着静止而冷冰冰的文物,难以知晓文物背后的历史场景。而不断发展的新媒体技术能够搭建数字场景来激活历史,和观众产生互动,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当这种体验结束的时候,“观众仍然珍视它,因为它的价值就在他们心中,并且经久不衰”。希望获得这种富有价值的、难忘的、引人思考的沉浸式体验,成为当前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打造沉浸式体验,需要融合博物馆的文化特点,结合概念设计、内容制作和各种数字科技,例如触控交互、体感交互、3DMapping、动态投影、VR/AR/MR、全息成像、多通道投影拼接融合技术等。

新技术将为文物的展出提供一个无限的、最安全的网络空间。在这个虚拟空间里,哪怕将故宫这一百百八十六万藏品同时、全部投入展出,也并非不可想象的事,任意一件作品都可以随意变动、随意展览,全听观看者号令。让观众从视觉、听觉和触觉全方位去参观虚拟出来的数字博物馆,可想而知这样的体验,不仅仅是让观众们亲近我们的文化传统,它更会为文化艺术的知识生产专家们提供最佳的研究条件。

THE END
1.百余件国礼珍品时代作品集结,来工美博物馆一睹为快!12月12日,北京工美七十周年回顾展在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拉开帷幕。百余件国礼、工艺美术作品、历史记忆材料等展品集中亮相,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出不同时代的工艺美术作品。当代设计师在传承中,生动展现出中国传统技艺的复兴与创新。展览自即日起持续至2025年2月28日。 https://www.cprt.com.cn/culture/pc_content_183687.shtml
2.好多新展!年末必看好展推荐北京LOOK北京市好多新展!年末必看好展推荐 | 北京LOOK,北京市,好展推荐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C81S0C0522ABCF.html
3.首都博物馆博物馆选择了一些佛塔文物进行展览,以展示古都北京深厚的佛教文化、独特的佛教文化特征和建筑、雕塑和各种工艺的发展水平。 古代瓷器艺术展 本次展览在首都博物馆广场展厅四楼E2馆展出。古代瓷器艺术展”展出了北京作为首都的历史时期出土和流传的瓷器,包括从宋辽金到明清时期的北京遗址、墓葬、以地窖中出土的瓷器为特色https://www.qwbaike.cn/doc-view-8133.html
4.首都博物馆全新通史展惊艳亮相!带娃到底怎么去?怎么逛?看这份攻略盼望着,盼望着,改陈一新的首都博物馆(简称首博)北京通史展,终于开展啦~展览定名“中华文明的有力见证——北京通史陈列”,展出文物1100余件(套),近年来北京地区考古新发现、北京史研究新成果等在展览中有体现。 朵朵最近去看了首博新的北京通史陈列,接下来就把“保姆级”看展攻略呈现给大家。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3020443_1114887070.html
5.首都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位于北京长安街西延长线上、白云路的西侧,是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博物馆,是北京地区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属中国省市级综合性博物馆。首博新馆于2006年5月18日正式开馆,以其宏大的建筑、丰富的展览、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功能,成为一座大型现代化博物馆,并跻身于“国内一流,国https://www.maigoo.com/citiao/56622.html
6.展览首都博物馆——利玛窦展利玛窦——明末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融的使者 展览时间:2010年2月7日——3月20日 开馆时间: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首都博物馆一层B展厅 展览类型:单独收费,票价30元 “利玛窦——明末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融的使者”展览不只是对一个人物的介绍,更是对一个时代的展示。公元16世纪,世界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9948789
7.文化中国行国家博物馆持续推出精品展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亦贞亦幻:国家博物馆,安检、验身份一系列操作,都神速,不亏是首都速度,超赞。 @小叶子Selene:国博的人数无论何时都是爆满,公益讲解的小姐姐讲的很棒哦! @Dov-Dove:国博的出口才是最绝佳的拍照位吧!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看完“风展红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MwOTA4NA==&mid=2649357726&idx=1&sn=ac1f68e68f871d4563b20d519de72c8f&chksm=bfe7233eaa40a6a76908aca3de34d6bdd57b199d82d1e996f97aa488acb968af0d1ea38d67e8&scene=27
8.贾庆林出席首都博物馆新馆开幕仪式并参观展览在最引人关注的展览陈列方面,首都博物馆新馆以其历年收藏和北京地区出土文物为基本素材,吸收北京历史、文物、考古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外博物馆的成功经验,形成了独具北京特色的现代化展陈。目前,新馆展陈由基本陈列、馆藏精品展览和临时展览三部分组成,上展文物5000余件,全部展线长达3.5公里。其中很多珍贵https://www.gov.cn/ldhd/2005-12/19/content_131396.htm
9.北京首都博物馆景区特色 5荣誉记录 6词条图册 1景区简介 编辑 首都博物馆(2)首都博物馆是北京地区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属中国省市级综合性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于1953年开始筹备,1981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当时的馆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孔庙内。孔庙占地2.2万平方米,创建于元代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经历代修葺,三进院落保存完整。https://baike.sogou.com/v3829772.htm
10.2024北京首都博物馆门票预约入口(开放时间+地址+门票价格)《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位于博物馆方形展厅二层,使用文物和图片,在梳理历代玉器鲜明艺术风格及发展脉络的同时,具体呈现出各个时期迥异的思想潮流、生活方式及美学观点,再现了北京从一个北方边塞发展成王朝的都城,直至新中国首都的漫漫道路。 《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位于方形展厅的五层,采用最具北京民俗特色的元素符号https://www.dahepiao.com/news1/20211110229294.html
11.首都博物馆参观指南约会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以文物为本,为社会服务”,强调“过去与未来、历史与现代、艺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首博建筑本身是一座融古典美和现代美于一体的建筑艺术品,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现鲜明的现代感。巨大的屋盖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深远挑檐;通长的石质幕墙象征着中国古代城墙;广场起坡传承https://www.iwenbo.fun/index.php/index/museum/6.html
12.首都博物馆观后感(精选8篇)中午午饭过后,我们来到首都博物馆的其他展馆。这个展馆一共有五层,每一层都据有各自的特点,而且体现出了我们中华明祖的特点与风采。二层的展区主要是一些历史事件及一些关于历史事件的.产品,在这一层,我们找到了许多关于历史课上的指示,通过兰立体电影与详细地介绍,让我们对历史这一学科更加得感兴趣,而且知识也掌握https://mip.ruiwen.com/zuowen/guanhougan/1952355.html
13.新春特辑2024到博物馆里过大年独家“《北京大运河揽胜图》卷”展 展期:2023年12月27日-2024年03月24日 地点: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主楼二层7号展厅 展览展出了北京画院八位艺术家联袂创作的《北京大运河揽胜图》及相关创作草图、写生稿等画作。《北京大运河揽胜图》高0.5米,长27.4米,以青绿山水的创作手法生动描绘了北京大运河沿岸https://news.artron.net/20240209/n1129340.html
14.工作报告之首都博物馆考察报告20240725.docx首都博物馆考察报告【篇一:首都博物馆旅游开发调研报告】首都博物馆旅游开发调研报告首都博物馆新馆是一座拥有最先进设施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新馆的展览陈列以首都博物馆历年收藏和北京地区的出土文物为基本素材,吸收北京历史、文物、考古及相关科研成果,形成独具北京特色的现代化展陈。然而,即使是这样一座现代化,且免费https://m.renrendoc.com/paper/339622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