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智能提升博物馆数字化供给效能

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已越发实现跨领域、跨任务、跨模态的创新应用。随着数字技术与博物馆融合的日益深入,借助人工智能提升我国博物馆的数字化供给效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现实意义。

数字化供给体系

博物馆数字化供给是深度运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重塑博物馆馆藏、研究、展示、教育等核心功能,创新博物馆线上线下融合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提升博物馆保护、管理、服务能力的新模式和新形态。当前我国博物馆数字化供给体系可以归纳为三个层级。

第一,基于数字技术实现馆藏文物数字化。即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储存、分析和处理,对建筑、景观、环境的形式、结构、装饰等信息进行全面精确再现,从而为文物复原、重现、共享和再利用提供必要条件。

第二,博物馆数据库资源整合、开发和转化。使用虚拟现实、3D视觉、全息影像等技术手段构建虚拟漫游系统,通过互联网和各类智慧终端为观众提供远程访问、线上参观、语音导览、定位导航等“触手可及”和“即开即用”服务,为博物馆数字化展陈、研究和教育活动提供多元场景。

第三,博物馆数字化管理平台搭建与系统集成。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数字孪生、AR/VR/MR、图像识别、知识图谱等技术,搭建从保护、修复到展览、展示再到教育、传播的数字化运行管理平台,赋予博物馆“智能大脑”,实现博物馆管理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型。

存在一定不足

我国博物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刚刚开启,在文物数字化采集、展示和管理等领域还存在一定不足。

第一,观众行为测量和统计尚不精确。当前博物馆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跟踪观察等方式了解观众参观情况,以此推测观众喜好。但是,观众的主观意愿往往会受到现实环境、认知错位、他人干扰、博物馆疲劳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使得对观众行为的预测产生不确定性,导致对观众需求和行为的测量统计存在较大误差,使得博物馆数字化供给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供需错配。

第二,信息管理系统缺乏集成能力和兼容性。当前部分博物馆同时使用多套信息管理系统,而不同系统之间互不兼容,导致采集数据无法进行实时通信和业务协同,形成信息“孤岛”。而且,一些博物馆的信息管理系统仍依靠专业技术人员的手动调控,需要博物馆开放时段保持常态化人员值班调度馆内各项资源,反映出信息管理系统的顶层架构和后台部署的集成能力不高。

第三,数据格式标准不一阻碍资源共建共享。当前,不少博物馆都有自己的信息组织方式和数据处理标准。以藏品管理为例,如何“分类”“计件”“定名”各有说法,出现了藏品综合管理软件繁多的现象,导致藏品数字化进程越快,大范围、高效率的共享越困难,不利于检索操作、共享传播,也无法真正解决问题、优化决策。

第四,多元化个性化深度需求难以满足。除国家博物馆及省属博物馆积极探索数字化建设外,我国大部分县市级博物馆展览还停留在简单实物陈列和图文展示的层面。部分已实现视频演示、电子讲解、文物数字建档的博物馆,其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大多按固定程序预先设定或制作,没有建立观众与博物馆信息的实时、动态、深度交互,观众的个性化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满足和有效反馈,整体智慧化水平有限。

提升效能的路径

人工智能推动博物馆数字化供给效能提升,不仅需要升级博物馆线下实体空间的供给容量和能级,而且应当创新拓展博物馆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类型和方式,可从以下五个维度展开。

第二,服务:“人机共生”增强泛在化体验。融合虚拟漫游、交互展示、智能导览、知识图谱等多种技术,实现更具沉浸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人机互动”和泛在化服务。例如,将人脸和语音识别技术融入智能导览员和聊天机器人;结合室内无线网络和定位技术提供智能地图,优化观众的参观路径;利用传感器和AR技术将步行路线、终点坐标与实时位置结合;嵌入自然语言模型和语义网络分析手段,构建全链路、全景式的文物知识图谱,提高馆藏检索能力和展陈空间资源利用效率。

第四,管理:建立智慧中枢促进系统协同。进一步实现博物馆海量数据的自动分类与处理,强化管理中枢和系统协同。例如,通过智能问答系统实现展示平台的内容即时变换、参观数据实时更新、各系统数据的自动交叉分析。将博物馆内各业务流程统一接入智能问答系统,以大语言模型处理各项管理指令,实现操控指令的高效输入与接收,提高管理系统的集成能力和兼容性,推动博物馆更有效率运转。

第五,共享:推动博物馆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解决数据格式标准不一、阻碍资源共建共享的问题,在确保文物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共享与合理流动。一方面,可以在文博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分发、传输存储、关联重构以及治理等环节制定统一标准,确保人工智能可知、可用、可控、可塑。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博物馆数据云服务体系,实现分布式储存,采取生产闭环、消费开环模式,通过“数字化+云化+AI化”,加大文物数据资源开放力度,激活数字文物的价值。

THE END
1.博物馆如何实现数字化世界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日益成熟,也为我国博物馆数字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博物馆的数字化应用方面,我国紧趋世界步伐,博物馆数字化浪潮可以追溯至1998年8月,河南博物馆成立了首家国内博物馆互联网网站,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博物馆先后建立互联网网站,标志着我国博物馆“触网”拉开了序幕。 http://www.sanyamuseum.com/a/chenliexuanjiao/2024/0407/6315.html
2.文旅前沿以文化数字化助力文化强国建设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在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锚定文化强国建设目标,勇担使命、奋发有为,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在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3NzA5NDE5OQ==&mid=2688228252&idx=5&sn=8b0cf54a1e13111881a26fd85fe47f38&chksm=cea431c4f9d3b8d24f5d975ff90e6c56849d70c372570299fe4c4743b932818ae6e7fcc6f595&scene=27
3.科技手段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建设 文物普查采集了海量文物图像信息,利用这些资源和现代科技手段,国内大多数博物馆已经尝试进行文物的数字化展览。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姚菲阐述了“互联网+”模式下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数字化形式。据介绍,金沙遗址博物馆陈列展览计划管理系统采用数字日历的形式,添加相关附件便可预约时间、设施,指定http://mobile.rmzxb.com.cn/tranm/index/url/whkj.rmzxb.com.cn/c/2017-04-05/1461902.shtml
4.上海自考数字媒体艺术概论(14265)自学考试大纲(七)数字化设计体系 1.领会体验经济时代艺术与设计内涵的变迁,并能综合应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画出图谱。 2.识记数字媒体艺术教材体系。 (八)数字媒体艺术的符号学 1.借鉴双层原则和元媒体的概念,通过符号学的方法领会数字媒体艺术的构成和表现特征。 2.领会数字媒体艺术的构成和表现特征的 3 个层面,并能简单应用举例https://www.zikaoben.cn/n/e-9719833081.html
5.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模式信息化是在实体博物馆的基础上对实体的藏品、展览和知识等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进行管理和服务,数字化是在藏品、展览和知识等资源进行数字化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进行管理和服务,智慧化是在博物馆数字化的基础上通过更为先进的物联网、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提供智慧决策的一套管理体系。https://www.10vows.com/detail/0zszyiCTQdS
6.博物馆在数字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创新案例及建议摘 要为了增强新技术“让文物活起来”的作用力与有效性,我国博物馆应当积极借鉴国内外同行的先进案例,在数字化建设中践行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建立以观众认知体验为中心的研发视角以提升文化传播效能,搭建移动互联的众包平台以促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文物数字化建设,推动文物数据资源开发共享以拓展文化传播渠道与文化消费场景,更http://www.tzjsjt.cn/nd.jsp?id=429
7.“互联网+”视野下博物馆的智慧管理智慧博物馆是在智慧城市驱动下诞生的一种博物馆运营新模式,它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等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博物馆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互联网+”是当今中国为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创新、优化、发展而提出的国家战略,“互联网+博物馆”的实现形式就是智慧博物馆。智慧管理是智慧博物馆建设的主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8212995.nh.html
8.数字博物馆设计方案(精选8篇)数字博物馆是以数字形式对文化遗产的各方面信息进行采集和管理, 实现文化遗产信息的永久保存, 并可以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数字化的展示、教育和研究等多种服务的信息系统[1,2]。数字博物馆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 , 因此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有利于资源共享; 数字博物馆不受展品条件、展览场地的限制; 数字博物馆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4pute8s.html
9.数字化时代:虚拟博物馆浪潮来袭呈现全新观赏体验【国内互联网巨头的尝试】 更多>> 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上线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http://baike.baidu.com/museum/)。此举打破了以往网络上单纯以图片、文字为主的博物馆展品呈现模式。 腾讯发布全国近百家博物馆街景 腾讯今日发布全国近百家博物馆街景,用户只要输入网址 bowuguan.soso.https://topic.artron.net/newtopic/xunibowuguan
10.一体化的数字化管理保护传播服务,积木易搭助力黑龙江省民族积木易搭综合应用包括三维扫描、高清拍摄等数字化信息采集技术,3D 数字化展陈展示与互动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等在内的先进技术手段,对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珍贵文物的数字化采集、加工、存储与管理以及数字资源利用等数字化保护环节进行能力提升,建设一个具有可扩展性、可靠性以及可维护性的文物数字化保护应用综合服务体系,实https://tech.china.com/article/20220727/072022_1112356.html
11.智慧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方案(AI5GBIMVR等技术赋能).ppt智慧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方案(AI、5G、BIM、VR等技术赋能).ppt,* 20000流明的国际标准超亮度数字3D投影成像系统;3D数字影像对位校正系统; 数字3D影片播放控制系统;5.1声道环绕立体声音响系统; 数字国际标准超高清多通道影片; 数字3D立体墙体秀 - 2.1 核心场景 - 博物馆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424/5012200224004220.shtm
12.文化汇聚与共建:数字博物馆平台的建设价值研究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数字文旅产业逐渐兴起,数字博物馆、云旅游https://www.iii.tsinghua.edu.cn/info/1058/2789.htm
13.成都永陵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规划方案(摘要)文博系统有相当一批同志,包括一些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文博单位的同志,对信息时代的到来缺乏敏感性,对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知之甚少,习惯于沿用传统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对文物和博物馆工作资源管理数字化建设的紧迫感和必要性缺乏认识,或是虽然有所认识但却心怀畏惧,迟迟疑疑,不敢下决心,不肯花钱,存在着严重https://www.dpm.org.cn/study_detail/100199
14.智慧博物馆数字化解决方案现代化技术的出现,为博物馆数字化改造提供了新的契机。 01VR、AR、MR、3D引擎、AI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数字化技术,使得博物馆的展示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场景更加逼真,让游客亲身体验历史文化,提升参观体验。 02数字化技术也可以使得博物馆的文物展示更加全面,通过虚拟展示、数字化资料,让游客全面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http://museum.gdghwl.com/
15.博物馆成为数字化创新热土,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当下,博物馆已经成为数字化创新的乐园,云展览、云体验、云互动等新场景、新模式,不仅丰富了博物馆的“打开方式”,也让文物真正地“活”了起来。 日前,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今古集”文化遗产社会教育活动以“博物馆数字化的创新力量”为主题,联合甘肃省博物馆以连线方式举办了线上讲座和夜游“云观展”等活动。来自http://wenhui.whb.cn/zhuzhan/xinwen/20220520/467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