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为何要借调全国各地的文物?原来我们想得太简单了

那么国家博物馆为何要将全国各地的部分重量级文物借调过去展览呢?其实事情是这样的:

1959年,国家博物馆接到要做一个能够反映中国历史发展全过程的《中国通史陈列》的任务,由于北京本身的珍贵历史文物相对较少,国博便从全国其他省份的博物馆借调了许多珍贵文物。另外,当时一些出土文物的地方没有能力保存珍贵的历史文物,也会选择将其保存在国家博物馆。

这些被借调的文物对于展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博物馆相较于其他省市博物馆,承担着重要的文化意义,是我国重要的对外文化载体,是中华文明的一种具象化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文物的借调是基于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虽然名义上是“借”,但实际上这些文物已经成为国家博物馆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太可能再归还到原来的地方。这样的安排有助于集中展示和保护中国的重要文物,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和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出土地不在北京却陈列在国家博物馆的文物:

四羊青铜方尊

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炭河里遗址,1956年交由湖南省博物馆收藏,1959年借调给国家博物馆展出,之后一直留在国家博物馆,现在湖南省博物馆的四羊方尊是个复制品。

它的流转历史较为坎坷。出土后,先被万利商货铺老板买下,后又被赵佑湘等四人合伙购得并偷运至长沙县靖港镇寄存。因四人之间的纠葛,方尊被查抄并交由湖南省银行保管。不久后,日军入侵长沙,四羊方尊在空袭中被炸成20余块碎片,这些碎片被扔在湖南省银行仓库内,十余年无人过问。1952年,周恩来总理责成文化部寻找其下落,最终在1954年经文物修复专家张欣如的努力,被修复如初。1956年,四羊方尊移交给湖南省博物馆收藏,1959年上调北京,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滇王金印

滇王金印是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赐予滇国国王的一枚金印。它于1956年在云南省晋宁县(今昆明市晋宁区)石寨山出土。

滇王金印的印台呈方形,蛇钮,背有鳞纹。印面边长2.4厘米,印身高0.7厘米,通高2厘米,重90克。钮身分铸,后焊接。印文錾刻,篆书白文四字“滇王之印”。

为了更好地保护、展示和研究这一珍贵文物,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和欣赏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国家博物馆将其征调。滇王金印现原件存放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商朝乳钉纹方鼎

商朝乳钉纹方鼎,又称杜岭方鼎,于1974年出土于河南郑州杜岭郑州商城。

1974年,郑州正在贯彻“深挖洞、广积粮”的指示。9月的一天,在张寨南街的防空洞工地上,有人挖到了类似大型金属器物的硬物。开始大家以为是未爆炸的炸弹,后来发现是两件锈迹斑斑的“大香炉”,其实是两件商代早期的青铜方鼎。这两件方鼎东西并列,端正摆放,一件较大,一件略小,还有一件铜鬲放在较大的铜鼎内。为确定青铜重器所处的地面方位,考古工作者用探铲从地下向地表钻探,结果“钻”到了一户人家的大衣柜下。

这两件青铜方鼎的形制、纹饰基本相同,较大的被命名为“杜岭一号”,通高100厘米,口径横长62.5厘米,纵长61厘米,腹壁厚0.4厘米,重约82.55公斤,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略小的被命名为“杜岭二号”,通高87厘米,重64.25公斤,现由河南博物院收藏。

西周利簋

西周利簋于1976年在陕西临潼县零口镇出土,出土后即被收藏于当地的文物部门。

后来,为了更好地保护、研究和展示这件重要的文物,它被调配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

利簋是中国商周时期的重要文物,其腹内底部所铸的33字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商周两代的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年代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它现被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重要藏品之一。

玉龙

1971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赛沁塔拉的红山遗址,由墨绿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洁,头部长吻修目,鬣鬃飞扬,躯体卷曲若钩,高26厘米,是目前所见最大的一件C形玉龙。

这件玉龙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2013年8月19日,国家文物局将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西周匽侯盂

1955年出土于辽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山嘴子镇海岛营子村(时属热河省凌源县),高24.3厘米,口径33.8厘米,足径23.3厘米,盂口内壁刻有“匽侯做饙(fēn)盂”5字铭文,证明了西周初年辽宁一带在燕国封地之内。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人面鱼纹彩陶盆

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由细泥红陶制成,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敞口卷唇,口沿处绘间断黑彩带,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

关于人面鱼纹的含义,目前有多种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它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鱼可能是当时部落的图腾;也有人认为它与当时的宗教祭祀或祈求渔猎丰收有关;还有观点认为这与人面鱼纹图案与当时的丧葬习俗存在联系。

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2002年1月,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虢季子白盘

西周虢[guó]季子白盘是商周时期盛水器,清道光年间出土于宝鸡虢川司,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记述了虢季子白在对玁狁作战中斩敌首级五百、俘虏五十人,战后献馘于周王,周王设宴庆功并赏赐虢季子白马匹、弓箭、彤矢和斧钺,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

虢季子白盘的铭文书法颇具新意,用笔谨饬,圆转周到,线条质感很强,被视为西周金文中的绝品。其形制巨大,做工精良,是迄今为止所见最大的商周青铜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虎纹石磬

虎纹石磬是1950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武官村大墓遗址的一件商代文物。

这件石磬用青灰色石料制成,长84厘米,宽42厘米,厚2.5厘米。正面刻有一只雄健威猛的虎形纹饰,线条流畅,虎纹姿态生动。

虎纹石磬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也是中国古代乐器中的珍品。它的音质清脆悦耳,悠扬动听,反映了商代高超的制石工艺和音乐水平。其在古代可能用于祭祀、礼仪等重要场合。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研究商代历史、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结尾:

文物的借调或调拨通常是基于多种因素,如展示中国历史文化的全貌、保护珍贵文物等。国家博物馆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机构,承担着展示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使命。这些文物在国家博物馆得到妥善保护和展示,有助于让更多人欣赏和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THE END
1.国家文物局向我馆划拨11件珍贵文物中国国家博物馆蔡武部长、励小捷局长、宋新潮副局长、吕章申馆长等与专家学者一起鉴赏文物 2014年12月16日,“国家文物局向中国国家博物馆划拨文物仪式”在我馆举行。国家文物局将近年来征集的商代饕餮纹方彝、南宋夏圭《秋郊归牧图》册页等11件珍贵文物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 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1412/t20141217_1719_wap.shtml
2.国宝级说唱俑,国博借走啦!播放出现小问题,请 刷新 尝试 0 收藏 分享 0次播放 国宝级说唱俑,国博借走啦! 史书档案馆 发布时间:49秒前历史是个谜,里面很有趣 关注 发表评论 发表 相关推荐 自动播放 加载中,请稍后 设为首页?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意见反馈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https://quanmin.baidu.com/sv?source=share-h5&pd=qm_share_search&vid=4872314560505519011
3.“国博借文物不还”的说法是真的吗?二鼎入馆珍藏。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开馆,大孟鼎和其他120多件珍贵文物应征北上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9799966/answer/3193416371
4.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都是哪里出土的?河南是全国重要的文物大省,地上文物全国第二,地下文物要还是全国第二的话,那就没有老一了。除了被运送到台湾和被国博借走的一部分,河南博物院的展出数量已经很惊人了。 河南博物院有九大镇馆之宝,各个身怀绝技,云纹铜禁、莲鹤方壶和贾湖骨笛上过《国家宝藏》,杜岭方鼎直接把郑州送进了古都俱乐部,甚至还有一些https://view.inews.qq.com/a/20240321A08D5N00
5.走进河南博物院,感受中原文明的震撼#去看展 听说河南博物院是被国博“借”走最多文物的博物馆,但看完还是给人一种家里好东西太多的豪横感? 莲鹤方壶、杜岭方鼎,妇好鹗尊三大镇馆之宝都是成对出土的,自己还能留下一个(另外一个分别在故宫博物院和国博)。。云纹铜禁单独放在了4楼,不知道是不是怕国博惦记,都没放在1楼显眼的地方,来看的朋友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37612230?bizType=29
6.在国博读懂文化中国:当2026件古代文物化作一部“立体史书”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基本陈列是世界上唯一系统展示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灿烂文明的展览,也是国家博物馆中最受观众欢迎的展览。展览共展出文物2026件,其中包括一级文物521件,它们化作一部立体的历史书,凝结于跨越时空的文物之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时间仿佛凝固在一件件横跨千年的文物之中,这些承载着古代中国智慧的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58210
7.微博河南博物院的这几件镇馆之宝,有最古老的管弦乐器,最古老的铁剑,把我国冶炼铁的时代又提早了200多年,有女将军妇好的陪葬品,有女皇武则天的金简,上面还有武则天自造的五个字…内涵重于外表,价值大于颜值,最具历史意义和考古价值的才是镇馆之宝。 此外,河南博物院的另一件宝《清明上河图》被国家博物院借走了,借走https://m.weibo.cn/status/LBrYn2QXV
8.中国国家博物馆十大必看著名藏品,后母戊鼎金缕玉衣四羊方尊人面鱼纹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器,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是已发现的十件人面纹器物中最精美者,在半坡遗址出土文物中最为宝贵,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它是国家一级文物,被认为是仰韶彩陶工艺的代表作之一。 人面鱼纹彩陶盆由细泥红陶制成,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敞口卷唇,口沿处绘间断黑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618/01/58655553_108516830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