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空间叙事设计思维研究

摘要:通过空间叙事设计塑造具有历史文化个性的展陈空间,提升观众观展的沉浸式体验。运用空间叙事理念,总结空间叙事的重要意义与空间叙事的关键要素,并以河西画像砖展为例,通过对空间结构、层次、形态、展品组合、色调情感、科技叙事等方面应用进行分析。运用空间叙事理念,完成展览整体空间设计工作。空间叙事的设计理念,可以增强历史沉浸感和观众的情感沟通,把展览用情景化和故事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关键词:空间叙事陈列设计结构层叠藻井

引言

一、空间叙事理念的展示设计方法

空间叙事理念运用在展示空间内,通过对空间结构、空间层次、空间形态、展品组合、色调情感、科技动态的叙事化的设计,每部分空间设计都具有故事的连贯性,呈现的空间效果有真实感。空间叙事的创新展览的思维方式将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和观众需求有更好的关联,展品通过多元的形式设计能够活化起来。

通过对展示空间设计的一系列分析和表达,可以发现物、空间、人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而展览最终目的就是要把这些关联建立起来。在进行空间叙事设计时有以下几方面需要重视:

(一)重视视觉体验

博物馆空间设计的审美原则强调空间形式与展览的主题内容相统一。通过符合展览主题内容的艺术氛围的营造与空间形式的结合,展示出展品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背景故事,将展览内容最有效地传递给观者。

(二)重视逻辑统一

空间叙事性设计的重点在于体现主题内容与展览空间的互相结合,以主题思想为核心,通过叙事过程将每个空间不同的主题情节串联在一起,把包括装饰、标识、字体、光线、色彩等元素贯穿在每个空间内,使展览从始至终都呈现出整体的形式语汇,不会造成平铺直叙的效果。

(三)重视多元需求

设计师要与观众共同存在于叙事的空间中,双方都要注重认知感受和体验感。展示叙事不是一个讲述给观众的单向过程,设计师首先要打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观众和设计师具有两重性即是知觉者又是空间叙事的参与者,每个人的文化背景和阅历具有差异,往往会按自己的理解去感受展示空间的精神体验,这样的情感体验才具有真实性。无论是设计师和观众谁掌握着叙事的话语权,最终叙事呈现的载体和意义都集中体现在空间构建的形态及其空间的认知体验之中。[2]

(四)重视独特表现

设计概念要重视展览的历史文化脉络、尊重地域文化特征,不能脱离本土地域的传统与特色。要努力挖掘和提炼不同地域、民族、时期的历史文化遗产,用现代的空间叙事理念去诠释和传承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无论从设计思想和理念还是到空间组织、设计中的地域文化会使得空间叙事的元素变得丰富而具有自己的特色。

二、《图画众生—河西画砖古人生活》

空间叙事设计的要素分析

展览空间叙事是为展览叙事对象服务的,在设计之初,对展览叙事对象的特殊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再借助展陈叙事的设计手法进行叙事空间设计,能更准确地定位空间叙事设计的具体空间元素,如三维空间形态,墙面及展柜材质,空间色彩倾向,展陈灯光语言等。

通过对展厅空间合理的规划,避免纷杂无序。

2.内容题材极为广泛:画像砖内容题材广泛,涵盖桑蚕农耕、神仙异兽、出行涉猎、建筑居所等多种题材。为突出单题材的重要性,区别各题材的特殊性,根据不同的题材设定展陈空间叙事,用多元的叙事手法极大丰富了展示的视觉效果。

三、《图画众生—河西画砖古人生活》

空间叙事理念的展示设计应用

在展陈空间设计中,设计语言与展陈内容结构需相辅相成,相互关联,以达到展览设计与内容的完整统一。所谓关联,就是通过提取展陈大纲的核心线索对展陈空间设计叙事形态进行抽象性提取。准确把握展陈大纲的核心线索是展陈形式设计的前提,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核心线索的主次关系指导展览空间中节奏的轻重缓急,突出设计的重点和亮点,有助于提炼出与文物历史文化背景相吻合的展览设计风格,让设计的核心思想与文物内涵保持一致,通过空间、色彩、材质、灯光等展陈设计语言使展览空间设计更具历史性、文化性,给参观者带来沉浸感。

根据展览大纲的核心线索,将展厅空间分成三个主体部分,每一个主体部分有多个分体空间组成。第一部分的画像砖主要讲述了古人想象中的神话世界,体现世界观和宇宙观的“图画天地”,第二部分画像砖则描绘古人耕种畜牧、车马出行等趣味百态的生活部分,再到第三部分描绘的是墓穴后室的画像砖,虽然三个单元的思想主题不同,但共同诠释了河西画像砖从地下、经过人间、再到天上三重境界的穿越过程。观众和文物之间的关系跨越时空的界限,使展览的体验感和认可度得到提升。

(一)空间结构叙事设计

以《河西画砖古人生活》历史文化展的空间结构设计为例,通过展示空间结构设计来讲述每一个全新的故事。空间是以结构串联组合起来的,起、承、转、合的仙凡幽明的空间结构设计传递出叙事的美感。

1.天人合一围合式结构设计

2.多元丰富外向式结构设计

外向式空间设计是一个开放式空间。随着光线逐步提亮进入第二部分描绘人间生活,展品采取双向型摆放使得空间格局变化丰富,展线灵活。空间上的延伸感使观众无论从局部到整体、还是远处到近处都能观看到展品,使人产生轻松的心理感觉,拉近观众与展品近距离接触,为讲述一组组趣味百态的古人市井生活故事提供了空间条件。

3.幽明世界下沉式结构设计

第三部分展示是墓穴后室的文物,采用局部下沉的空间结构,强化周边环境视线的提升来丰富下沉与提升的空间层次。下沉式空间结构设计使空间产生一个界限明确的高差视觉效果,在整体空间的节奏中形成竖向变化。(图1)

图1三部分俯视图

(二)空间层次叙事设计

展示空间的层次能形成良好的空间叙事环境,帮助观众接收到展览所要传达的讯息。空间上的层次不是单一存在,而是要与观众双方形成情感共鸣而达到互动关系,观众在流动的空间产生的沉浸感。

1.纵向感

第一部分“图画世界”主要展示古人精神世界的展品,为突出展品背后的文化意义,在空间叙事上采取打破空间局限,视觉化引深空间的纵深感,强调空间的垂直感,空间自下而上通过地面、中间和顶部三个层次来叙事。顶部拔高,提高部分展厅空间视觉高度,顶部中心运用轻薄可透材质增加竖向空间的纵深感。地面采取LED雕刻灯火焰穿壁纹铺投射地砖图案,增强空间视觉中心感,中间层次是通过文物形成的四面围合空间,观众站在中心环看展品犹如打破了时空的屏障,通过画像砖与古人交流互动。(图2)

图2第一部分纵向示意图

2.交错感

第二部分因题材丰富进入开放的叙事空间,通过单向和双向去展示文物,展线产生交错和穿插变化,产生一种节奏明快的心理氛围来贴近画像砖的自由奔放的艺术特点,以及及丰富多彩市井生活的繁忙节奏。(图3)

图3第二部分交错示意图

(三)空间形态叙事

装饰图案的构图造型要素不外乎点、线、面,它是造型艺术表现的最基本语言和单位,具有符号和图形特征,能表达不同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4]以第一部分空间形态重点举例,由点、线、面形态重构成新的空间形态,抽象的形态使伏羲、女娲等常见神话图像活化起来具有画面感。

1.空间叙事中线的贯穿

直线分为直线和曲线,第一部分重点以直线做变化,运用直线的垂直线、水平线的穿连和重组呈现方井套斗结构给人雄伟、高大的感觉,丰富的结构层次形成聚焦感,作为此次展览的亮点设计。(图4)

图4现场图

5.25米的顶部利用方井套叠结构进行解构和重叠形成空间。在围合展墙上进行三层的交错叠加设计。通过线的变化形成立体空间,即二维的平面线条变三维,不断收缩形成下大顶小的倒置盖式空间结构,来减弱围合产生的封闭感,空间高度的延伸传达出深邃的虚实意境。由直线是整个藻井连接成整体的关键要素,同时也给施工带来难题,在提升展览参与性和可视性的基础上需要钢骨固定来保证观众和文物的安全。(图5)

图5藻井结构设计图

2.空间叙事中面的营造

面是由线而形成的。空间顶部由直线的平面围绕成正方形的面,给人庄严、大方之感。直线与透纱结合成硕大的正方形莲花图案,大面形成的莲花藻井图案给人扩张的视觉效果。根据史料记载,藻井中的莲花图案装饰早在汉代就已出现。东汉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中有“圆渊方井,反植荷蕖。[5]在面的营造设计上,采用轻薄的透纱质地来满足装饰性而且起到延伸空间作用。直线围绕成巨大的莲花图案在灯光的映衬下使观众有举首高望空旷辽阔的意境。(图6)

图6莲花藻井元素构成图

3.空间叙事中点的配合

点是抽象的几何形,作为视觉单位是它具有环境空间位置的。第一部分的空间利用“斗拱”为点单位进行解构设计,围绕展墙重复排列产生串联的空间节奏。众所周知,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结构最为复杂、造型最为独特的构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木架建筑的技术水平。[6]在展出的画像砖上有大量斗拱的形象。

以“斗拱”围绕形成虚面,呈现出上承屋顶,下接立柱的结构。结合力学承重原理精算出斗拱之间的距离,每个斗拱的落点都与上层有交接关系,目的是稳固上层藻井结构产生的重压,而导致直线变形,所以点的配合尤为重要。(图7)

图7莲花藻井元素构成图

(四)空间叙事中的展品组合

依据画像砖长方形特征,注重结合“层叠”与“满铺”的设计布局与文物进行组合。从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反复与渐变、对比与统一等角度去诠释文物,使画像砖的陈列的更加具有艺术美感。

1.连环式的叙事方式

第二部分题材广泛,打破了传统的陈设方式,以大通柜子为载体,以文物原始出土的形态为设计主线,采取上下错落的视觉曲线,连环式设计讲述画像砖的故事。根据内容要求,少则二三块,为多则十多块画砖为一组内容。展品采用上下分层排列组合设计,砖画高低错落远看犹如一幅流动的长卷,一砖一景串联出古人社会生产和生活场景。观众置身于此,犹如穿梭于画像砖的“美丽画卷”之中。(图8)

图8连环式文物组合

2.层叠式的叙事方式

层叠式构图是以主体图案为中心,向画面上下左右展开来展示更为丰富的内容。沿着展线来到展览的第三部分“宁平降幅”板块,为了能突出“壁画砖”的特点,以高台苦水口1号墓后室后壁的历史环境为依据,在设计上还原了由上到下侍女开箱、兵器、奁、丝束等题材分层排列构图方式。

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基础上进行艺术表现是展示设计的基本要求。既要美观又要安全为前提来同时容纳9块画像砖层叠组合,因此在设计前对每一块砖的规格做了精准测量,保证砖体能嵌入完美嵌入“墙体”,嵌入的空间在设计中就会考虑到砖体安全因素进行放量,量体裁衣呈现出砖墙合一的壁画砖效果。(图9)

图9层叠式文物组合

3.桌台式的叙事方式

为让观众从不同的视角观看到画像砖的的形态,第二部分采用桌台来陈列立体文物。桌台式设计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可以调节分配空间格局的目的。放置到展厅的通道空间中,极大利用了展厅空间,同时丰富了展线和形式手段,360度的全视角的叙事展示手法也能使观众更为全面、立体的了解画像砖的文物全貌。(图10)

图10桌台式文物组合现场图

(五)空间叙事中的色彩设计

色调设计在展览中有重要的作用,作用于人的心理和情绪,影响人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7]具有独特的情感传递,可丰富空间层次。“根据在河西的服饰颜色出现的频率次数统计,‘白’和‘赤’两色出现最多。[8]画像砖上的服饰也多为不同种类的赤色。

各部分在调性统一的前提下做变化,从服饰和砖面提取元素。整体以暖色调为主,从浅到深控制到三个等级的赤色做环境变化。以灰赤色为主调,柜内统一深褐色,建筑结构为赤红色局部点缀设计。目的是要突出画像砖的固有色和真实感,形成古朴典雅氛围起激发观众对汉画砖中古人生活的兴趣。(图11)

图11展览色调

(六)空间叙事中的多媒体设计

科技的发展使各种新技术频繁应用于博物馆展览设计中,更为空间的叙事提供了丰富的表现方式,拓展了新的设计思维。此次展览注重新技术的叙事,使展览空间氛围更加生动、逼真,通过科技动态叙事带动观众参与感,拓展更多的文物信息。

1.序厅和尾厅运用科技数字来诠释文物背后故事的手段。空间上用动态叙事来疏导流动空间中的观众。科技数字动态在画像砖展览中活化了画像砖上的人物图像,活化再现了魏晋十六国时河西人民的生产生活场景,仿佛穿越河西。(图12)

图12序厅多媒体

2.第二部分新媒体设计表现方式比较多元化,突出画像砖陈列方式的特点,结合与画像砖形态类似多媒体,采用80厘米间隔一组的构图法,将魏晋十六国时河西壁画砖墙的场景叙事化还原,加强观众的互动和体验感,完美地通过科技动态达到空间叙事的设计目的。(图13)

图13第二部分多媒体图

结语

《河西画像砖古人生活》在“天上世界—凡人—后室”的叙事结构之下,本次展览围绕河西画砖的艺术来进行空间叙事的设计理念与研究应用。空间叙事的设计理念将展览情景化和故事化展现,将内容、设计与观众站在一个展示空间维度相互关联,增强了展厅空间的历史沉浸感和观众的情感沟通,为今后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的发展和方向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THE END
1.文化艺术上海博物馆东馆添“宝藏展厅”江南造物馆揭开面纱经过潜心打造、陈列、布景,上海博物馆东馆新设的江南文化主题展厅——江南造物馆6日起对公众开放,引领观众走进江南造物的艺术世界。 上海博物馆东馆新设江南造物馆。 上海博物馆 供图 江南是人类诗意栖居的典范之地。位于上海博物馆东馆4楼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zkyOTE2NA==&mid=2650453117&idx=2&sn=0c187975c6e0891a80d5bf1458ef84fd&chksm=8972e0b147a5e6fdbf6cc1c9bf9854589583354e19cb42999c11ae7ffd386ff0e0331924c386&scene=27
2.博物馆的调研报告集锦15篇走进博物馆,当我们要领略艺术的美丽时,往往先被展馆空间所营造的艺术气氛感染,而后才能静心品味单体展品,类似这样的艺术馆不计其数,每一种艺术流派都会有合适的展馆空间。 第一宽敞疏松的平面格局。 文化展示空间的主要表现形式,首先体现在合理的平面功能布局上。一个井然有序的参观线路会使观众在舒适安逸的心理状态下https://www.ruiwen.com/diaoyanbaogao/7620561.html
3.荐初中美术教案2、教师展示香港回归专用标志、中国文联、世界自然基金会、NBA标志、2022年冬奥会标志图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这些标志都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数字、文字、图形、夸张变形的图案组成的,同时也是标志的表现形式,比如2022年冬奥会标志,运动的人物形象和2022中的第一个数字组成汉字“冬”。 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21128135645_2105120.html
4.博物馆概论3(一)什么是博物馆展览 博物馆展览是指在特定空间内,以实物展品和学术研究成果为基础,以艺术或技术的辅助展品为辅助,以展示设备为平台,依据特定传播或教育目的,使用特殊的诠释方法和学习次序,按照一定的展览主题、结构、内容和艺术形式组成的,进行观点和思想、知识和信息、价值和情感传播的直观生动的陈列艺术形象序列。https://www.jianshu.com/p/c706d4bad0d0
5.论“抗战与文艺展”中空间展陈风格的转变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设计是多门类的综合艺术,通过对空间与平面的规划设计,现代展示设计对于美的表现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从而创造出各种独特的空间视觉效果。在当今博物馆类的革命题材展览陈列中,主要的问题是形式太过雷同,个性和创新不足。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馆藏文物系列展由5个独立的展览组成,单独拿出任何一个都可以成为独立的展览https://www.chnmuseum.cn/yj/xscg/xslw/201812/t20181224_36543_wap.shtml
6.博物馆展示设计的艺术形式分析博物馆作为一个传播文化、鉴证历史的永久性机构,其展示的空间以及展品需要与观众心灵产生共鸣,以下是小编J.L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博物馆展示设计的艺术形式的论文范文。 博物馆展示设计的艺术形式分析 篇1 摘要:博物馆一直以来都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载体,是一种展示设计创造性的活动,也是展览中的一部分,其不仅具有展示设计https://www.yjbys.com/bylw/wenhuayishu/90890.html
7.创意展厅设计方案13篇(全文)以准确的陈列展示语汇,以崭新的装饰艺术手段,以先进的现代设计理念,来进行全方位深入的设计。 2、指导思想 展现二十一世纪的设计水准,准确把握展线脉络,采用多种表现形式,做到将总体形式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在展览厅陈列空间形式语言上寻求观念上的突破,大胆的创新。利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图文说明、模型https://www.99xueshu.com/w/filezwhnc8k8.html
8.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研究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空间艺术,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可以是展示设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文化交流和保存、研究文化遗产的特殊展览空间,囊括了所有的造型艺术手段(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设计时要求做到的是陈列内容和展示设计的艺术形式高度统一、科学与技术的完美结合,所以对博物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1156570.html
9.大学生博物馆实践报告(通用8篇)同时空间内部运用符号、图形等元素,施加给游客独特的空间经历,随着路线空间布局的改变,层层变化带给游客不同的感知,与文物的观感共同构成博物馆参观体验。 (二)良渚博物馆展示空间组合特点 1、 符号空间构成 主题符号作为整个展览的灵魂,其使用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展览设计的成败。良渚博物馆将遗址挖掘与文物特点相结合https://www.unjs.com/fanwenku/383843.html
10.由隐到显:博物馆实践中的民俗文物价值山东博物馆近年举办的年画和鲁绣等民俗文物展览,通过研究、展览、教育等形式,重新构建了民俗文物与原文化时空和观众知识情感的联结,实现民俗文物价值的由隐到显和创造性转化。 关键词:民俗文物;核心价值;博物馆;隐化;显化 今天,博物馆被认为是一种以文化收藏和展示为主的公共空间和文化机构。博物馆“Museum”的拉丁https://wmbwg.wzu.edu.cn/info/1103/3783.htm
11.文化长廊展示设计文化长廊展示vi设计2、案例二:巴黎卢浮宫文化长廊展示设计 巴黎卢浮宫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之一,其文化长廊展示设计以展示欧洲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为主要目标。设计师们通过合理的展示布局和灯光设计,将卢浮宫的艺术珍品有机地融入到展示空间中。例如,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区域,设计师采用了壁画和壁纸的形式,将当时的绘画作品https://www.rhtimes.com/brand/POP-design22554.html
12.展示您的想象——博物馆展柜设计中的要素博物馆展柜的形式设计首先应根据展陈的整体风格,环境空间,展品类型等要素进行展柜形式的确定。形式设计阶段,我们提供一些基础柜型供设计参考。 1. VISION 全景独立展柜及其几种延伸设计的应用 VISION 全景独立柜大面积使用玻璃材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整个展柜的结构框架,在展示过程中往往能够让参观者忽略了展柜的存在。 https://www.518bwg.com/show/983.htm
13.博物馆展示设计(通用8篇)2.2 展示新理念之一:延伸主题展览,拓展更大的茶文化展示空间 作为茶文化专题博物馆,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茶文化收藏、研究、展示、教育,通过设立“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茶缘”六个展厅,展览形式以实物为主,图版为辅,并配以多媒体视听等科技手段来阐述我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整个展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jak8j0f.html
14.博物馆展览的形式与内容之辩——观"永远有多远"小感杭州工艺美术馆这几年不断推陈出新,出品了一系列吸人眼球的展览,例如《女神的装备》、《永远有多远》,这批展览最值得关注的是对展览形式与内容彼此间关系张力的探索,将文物与当代艺术装置做结合的展陈方式相对来说比较新颖,尽管这几年做出此类探索的展览逐渐多了起来,但论影响力还是杭州工艺美术馆的几场展览比较先https://www.douban.com/note/7830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