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中国国家博物馆:用文物讲好文化故事文博全国博物馆

110多年历史,143万件藏品,中国国家博物馆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为国护史、为国藏史、为国弘史是国家博物馆的重要使命。近日,记者走进这座历史文化艺术殿堂,探寻它如何用文物讲好中国文化的故事。

精彩展览呈现历史长卷

一厅之内,纵览百万年。走进国博“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琳琅满目的文物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生动呈现。展厅中,北京周口店出土的石锤、石砧,距今约42万年,是旧石器时代先民智慧火花迸发的见证;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玉琮,器身阴刻的日月纹图案诉说着史前区域文化交流融合的壮丽篇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出土的唐代饺子、点心及食具,讲述着各民族往来互动的生动故事……

感觉很震撼,像在跟隔着久远时光的文物对话。”北京市顺义区第八中学初二学生张竞文说。她的同学代梓程也深有同感:“这些文物上面精美的花纹,让我感受到古人对美的追求。”

“我爱中国”“我也爱中国”“我非常爱中国”,3位年轻观众看完“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后,在留言本上接连写下了观后感。

“风展红旗如画——馆藏红色经典文物展”展厅里,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前,观众纷纷与这抹“最美中国红”合影。

近年来,随着“文博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年轻观众走进国博,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据统计,截至11月底,国博今年累计接待观众630余万人次。其中,35岁以下年轻观众占比达62.09%。

如何将展览办得有新意、有活力,以吸引、满足更多年轻人?国博用现代技术激活展览的全新活力和无限可能。国博的首个数字展览“数说犀尊”80%以上的展览内容基于数字技术获得,并以数字化的手段进行呈现。“它还是国博的首个智慧展厅,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三维高清采集、环境监测、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技术,在提供全新观展体验的同时,让观众走进幕后,全面了解博物馆智慧化的技术路线和最新成果。”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数说犀尊”展策展人朱晓云说。

博物馆虽不可移动,但博物馆可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个角落。国博积极打造巡展品牌,2024年在全国11个省区市及海外举办巡展,落地巡展项目14个,在海内外讲述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文物故事。

专属讲解满足不同需求

文物无言,讲解员们就是“代言者”。在国博,人们经常能看到讲解员们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文物故事,带领观众奔赴一场场历史文化之旅。据统计,截至10月底,国博讲解员今年累计服务观众约35万人次。

国博凤冠文创雪糕和凤冠冰箱贴。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有许多“文博迷”“历史迷”不满足于普通的讲解,期冀在博物馆学到更具专业深度的内容。为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国博提供了分众化、特色化的讲解内容和服务。他们邀请策展人等专家学者进行兼具学术性、趣味性、教育性的专场讲解。截至10月底,国博今年共聘请馆内外专家45人,举办“专家讲解周”10期97场次,围绕各类展览推出49个讲解专题。

国博还积极建设研学教育品牌,深化馆校合作。国博面向中小学生开设了涵盖“古代中国·通史”与“古代中国·通识”两个系列20门课程,并承接北京市教委委托的“七个一”活动,今年以每天接待400至500人次的频率,为海淀、丰台、门头沟等6个区的中学生提供“古代中国”研学教育服务一千余场,服务学生3万余人次。

个性文创激发文物活力

冬日清晨,国博开门没几分钟,排队购买凤冠冰箱贴的观众已在国博大厅内“甩”出一条望不见尽头的长龙。截至11月27日,“木质凤冠”和“AR金属凤冠”两款冰箱贴自今年推出以来共计销售超53万件,成为国博近20年来当之无愧的“销冠”。这款文创产品不但销量惊人,而且形成文创产品与展览的良性互动。“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内,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凤冠前,拿着精美典雅的凤冠冰箱贴等着与“原型”合影的观众也排起了长队。

有人说文创产品销售区是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国博对待这一“展厅”丝毫不懈怠。“爆款是‘无迹可寻’的,我们能做的是对每一件产品精心打磨。”廖飞说。今年以来,国家博物馆累计推出各类文创产品200余款,涉及350余个品类,凤冠系列、机甲拼插玩具、AR考古盲盒等都受到观众的好评。

舞台上,一位“汉代说唱者”神态诙谐。他头戴帻巾,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举槌,满脸笑容拖着长音说:“这里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中的明星文物——击鼓说唱俑,在舞台上“活”了: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出品的原创舞台剧《盛世欢歌》是国博馆藏文物舞台活化的首次尝试。这部剧以汉代击鼓说唱俑为主角,融合话剧、音乐剧、戏曲、歌舞、中国古代音乐、诗歌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再现汉代社会底层俳优的命运起伏。

国博通过匠心独运的展览、生动有趣的讲解、巧思设计的文创,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编织成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让更多观众在这里读懂中国,体悟历史。

THE END
1.[文化十分]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大型主题展览正式[文化十分]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大型主题展览正式展出 选集 更多 《文化十分》 20241210 《文化十分》 20241209 《文化十分》 20241206 《文化十分》 20241205 《文化十分》 20241204 《文化十分》 20241203 《文化十分》 20241202 《文化十分》 20241129 http://m.app.cctv.com/vsetv/detail/VSET100236156738/4d4eb3e84d654a5e9df9259b63aec27a/index.shtml
2.看展览博物馆展讯速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时间:2024年1月起 简介:展览分为“苍梧发轫”“簪缨世族”“厚德流光”“余荫蓊蔚”四部分,展出岐阳世家御赐墨敕、御用制品、家族藏品等文物以及明代复原服饰等共72件(套),突出李氏族人对家族根脉的自觉守护与传承,展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家国关系。 http://www.ncha.gov.cn/art/2024/2/14/art_722_187140.html
3.看展览博物馆展讯速览展厅:国家博物馆北3、4展厅 时间:2023年9月14日起 简介:本展览以2012年以来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为重点,汇集近400件最新考古出土文物,从“走向文明”“协和万邦”“海宇攸同”“殊方共享”四个部分,生动讲述中国境内人类起源和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历程。 http://www.nmgbwy.cn/News/info/9024
4.逛国博必看的顶级文物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中国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国博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 中国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国博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https://m.thepaper.cn/kuaibao_detail.jsp?contid=25357301
5.故宫博物院2024开年三大展览午门展出在中国史籍中,西汉时称其为“安息”,南北朝之后称“波斯”。作为东西方交流的必经之地,伊朗艺术融汇了不同族群的文化元素,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影响了欧亚大陆的诸多国家和地区。 展览分“包容之美”“东西相通”两个单元,荟萃了伊朗多家博物馆收藏的216件文物。从宫殿建筑到居室家具,从殿堂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40112/0cc94b9426e14d46962d392013d4d626/c.html
6.中国博物馆藏品概览(下)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东侧,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历史文化收藏和展示机构。博物馆占地面积https://www.meipian.cn/56havxt6
7.2021年《国博日历》,带你认识365件国宝级藏品内容上更是每一天一件国宝级藏品,由国家博物馆的专家从上百万件藏品中精选而出。其中不乏平时难得一见,只有特展才有机会展出的珍贵藏品,如今你只需要翻开日历,就能随时随地开启博物馆之旅。 2021年《国博日历》的一个亮点是其中的文物都是按照历史发展脉络编排的,一月份呈现的主要是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物,三http://www.xgnews.cn/p/168713.html
8.新春特辑春节假期哪里玩?近百场博物馆新展陪你过大年地点:国家典籍博物馆 本次展览以典籍中的“兔”文化为主题,在介绍小年、除夕、初一、元宵节等节日年俗的基础上,通过“兔”字的演变、文学作品中的兔形象、与兔子有关的典故、兔园策府、兔毫笔、《孙子算经》中“雉兔同笼”数学应用题等内容,带领观众在品读相关典籍、了解兔子寓意象征的同时,感悟中华民族内涵丰富https://news.artron.net/20230123/n1118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