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物南迁的这段历史,让两岸间形成这样一个普遍印象:抗战时期,存放在北京故宫中最有价值的文物,早已经打包南迁,那些留在北京的文物都是些不值一提的瑕疵品,比如,台北故宫的镇院之宝精品中的精品翠玉白菜,正是蒋介石从北京运到台北故宫的。
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宝物的诸部公开,可以肯定地说,北京故宫文物藏品和精品程度,绝对要远胜于台北故宫。2017年8月,人民政协报采访了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从这位老院长的介绍中,通过记者的采访整理,读者也解开了迁台文物的真相。
故宫南迁历史始于1933年,当时被打包的这一部分故宫文物共装载了13,491个箱子中,先后分五批运往上海、南京,由于不可控的历史与战争因素,这批文物最终到达了重庆、四川。1947年,再次运回南京的故宫文物,经过故宫人的清点发现,13,491箱文物一箱也没有丢失。
1949年,国民党准备迁往台湾之时,他们不仅要运走故宫文物,还要带走大量的军用、民用物资,以及各种重要的军事资料。然而,当时并没有那么多的船只,可以将这批文物整个运走。据统计,运往台湾的南迁文物共有2972箱,文物总数量达到597556件。所以,当时运往台湾的文物总数量,只占据故宫南迁文物的22%。
除此之外,这将近60万件文物中,光是明清的档案、资料、书籍就占据了54万件,国民党所带走的金银器、古玩、字画、器物、青铜器这些颇具艺术价值的文物,总共只有52,000件。
再来将这一数据与故宫的文物收藏数量作一对比,据近些年的故宫文物统计资料显示,早在上世纪80年代,故宫就将1000多份明清档案划分给了档案馆,随后剩下的文物共达186万件,所以,被打包至台湾故宫的文物数量,实际上只占故宫文物的20%都不到。
北京故宫文物不仅在数量上远胜于台北故宫,其文物精品程度更是远超于台北故宫,接下来将从几个大项文物收藏数量来做一比较。在书画收藏方面,台北所收藏的书画文物共计9120件,而北京所曾有的书画文物共有15万件左右,由于在文物南迁之时,台北故宫所接收的书画文物多以明清时期多流派的书法、绘画和各时期的山水画珍品为主,从这一方面相比,北京故宫书画在这批文物南迁之后确实略有欠缺。
但是,北京故宫的藏品保留了各个时期的绘画风格与面貌,从汉魏六朝至唐宋五代,从卷轴画、油画、年画、版画到贴画,这些都是台北故宫所不具备的书画收藏品。再加上当时南迁文物运输困难,唐五代的敦煌绢画,元代时期的壁画,明清尺牍、碑帖仍然保留在北京。这些书画文物的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远胜于台北故宫中的山水画。
在宫廷类文物收藏方面,北京故宫更占有绝对优势。台北故宫自建成以来,它注定了只是紫禁城的缩小版的复刻品,北京故宫才是真真正正的皇家宫廷,这种保存完好庄严古老的古建筑,是得到世界认可的非物质遗产。1200栋古建筑,彰显了这座不可移动文物的魅力之处,世人如若真想亲自体验这座古老宫廷的皇家气派,必然要来北京故宫博物院,而非台北故宫博物院。
最后,再来细数北京故宫中无法被打包南迁的大件文物,这座皇家宫廷中的1500块地毯,使用了几百年的6300多件民清家具,2200件西洋钟表,这些一件都没有被清理打包运走,他们一直安然无恙地保留在北京故宫中。
还有北京故宫所收藏的历朝历代的精美青铜器,由于它们体积庞大,数量沉重,当时被打包走的青铜器仅有5615件,剩余的1.5万多件青铜器仍然保留在北京故宫中,这让北京故宫成为了全球拥有最多青铜器的博物馆。蒋介石当时还后悔过没有运走“后母戊鼎”,这些很难移动的庞大文物,相比于金玉石器,其珍贵性与价值性丝毫都不弱。
近些年为了让两岸人民更加了解故宫博物院里面的这些精美文物,《国家宝藏:2020日历》自登上荧屏以来,让“国宝”的形象“活”了起来,观众通过视觉享受,感受中国千年文化根脉,了解国宝的前世今生。
除了能够在电视上看到这些故宫的文物宝藏以外,现在又有一种新的方式,可以近距离的观赏故宫文物,比如这本可以摆放在家中,亦或者办公桌上的《国家宝藏:2020日历》。旧的一年即将过去,人们即将迎来新的2020年,这本日历就是为了迎接新年里的366个日子而专门打造的“书本式日历”。
它打破了传统挂式日历的特点,《国家宝藏:2020日历》采用了书装订式。里面的内容编排也格外有趣,编者按照古人12个月的衣食住行,制定了12个月份的相应主题,比如在1月你将会了解到与石器、酒器有关的文物,2月的宝藏主题将以夜以食物为主,3月为服装织物,4月为金玉首饰,至于其他月份的主题,这里将做一保密,让读者通过自己的阅读去感受这本日历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