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里的单霁翔:故宫院长想做事也得“抖机灵”

正月十五的紫禁城上元灯节后,他带着显眼的眼袋和老年斑出现在媒体采访中,发量仍然茂密,却成了斑驳的灰色。这位在任7年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在公众面前露出了少有的疲态。

▲2019年2月19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向执勤的工作人员问好

短短两天内,这场灯会的口碑几度翻转,热度与争议同时到来。这样的嘈杂和混响某种程度上是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的常态。

他是故宫的第一位“明星院长”,以前鲜有人知道故宫的“掌门人”姓甚名谁。单霁翔因为出现在《鲁豫有约》《朗读者》《杨澜访谈录》《国家宝藏》等节目中,亮相在各种各样的论坛、讲座和年会上,用幽默的语言揭开了故宫的面纱而家喻户晓。网友把他捧成网红,他一本正经地说,没觉着自己是个幽默的人,“和相声演员比还差得远”。

他的个人形象与故宫的文化IP深度绑定,民众对他几乎是压倒性的好评,只有被他的票务改革革了饭碗的黄牛,恶狠狠地威胁“一旦你走出故宫,我们就让你好看!”在公众舆论之外,故宫的工作人员和文博行业中流传着对他的微词,有的来自专业上的理念差异,有的是被触动利益后的反弹,还有些只是针对故宫博物院院长这一职位的调侃和发泄。

故宫不仅是一座博物院,也是有1500多名员工的事业单位;故宫博物院的院长不仅有宣传故宫文化的天职,还背负着沉重的管理职责。多重身份下的单霁翔,生活远不如网络上那个萌萌哒的网红院长般轻松和愉快。

鲁豫曾问单霁翔,当故宫博物院的院长是不是战战兢兢。单霁翔立即承认,还主动加了一句,如履薄冰。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前后6任院长,“每一任都做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但是每一任院长都没有好下场”。单霁翔说,这工作是“有今天,没明天”。

从接任那天起,紧张的情绪就一直操控着他,“或是因为安全问题,或是因为文物损毁,一件事没有做好,文物损坏了,你对不起民族、对不起国家,就要下台”。单霁翔的前任郑欣淼在任10年做了大量实事,清点了全部文物,清退了盘踞在故宫内的其他单位。然而2011年故宫失窃案后,他黯然离开院长职位,离任的会议上,一度哽咽。

单霁翔希望自己能打破故宫院长没有好下场的魔咒,“只有不出事,才能做好事”。为此,他敏感到事无巨细的程度。为了监测舆情,他让秘书每天传送两次速报,内容涉及过去的12小时内各界对故宫的评价。“国内的国外的都有,好的坏的都有,影视的文字的都有。”只要上了热搜的故宫话题,无论是游客抱着孩子随地小便,还是上元灯节一票难求,他都会站出来亲自回应。

但单霁翔将自己拉近民众的姿态,无法消弭全部争议。

上元灯节夜游故宫的活动还没结束,争议已经从四面八方涌来。人们对这次活动的热情超过了单霁翔和工作人员的预期,3500张门票却有3000万人在抢。黄牛手中赠票的价格一路炒到1万5,堪比当红小鲜肉见面会门票。“全国各地的都在抢。”黄牛老钟向咨询者分析门票紧俏的原因,他手里的一张赠票就以1万2的成交价被一位山西煤老板买下。

▲2019年2月19日,上元灯节夜游故宫活动现场

正月十五当晚,近万人堵在午门广场。大爷大妈嚷嚷着“大家一起往里冲”。现场几十位安保人员束手无策。站在午门上的保卫处工作人员一度压力大到决堤,直接摔了手中滋滋作响的对讲机。“缺乏统筹调度,缺乏预案”、“就是几年前故宫第一次限流失败的情景再现”,一名在现场的工作人员向《贵圈》抱怨。有人在微博上对保卫处和开放处的工作人员表示心疼——正月十五疏散完人群加班到凌晨1点,第二天早上8点又要开始工作:“各项措施完备了,才夜间开放比较好,一味取悦趋势,到底把员工放哪里?”

言语间将矛头指向接下上元灯节活动的单院长。

对于这些指责,单霁翔并未回应,而是给观众埋下了去文华殿前夜赏海棠的念想。

故宫这些年越来越热,并非所有人都为此欢欣鼓舞。

人们对故宫的兴趣不断增加,但80%的游客仍然只走中轴线,不看展览。

有批评者认为,单霁翔带领的故宫,一味媚俗,远离了传统,对文物少了敬畏。“热闹非凡,却已千疮百孔”。“孤高也不对,要亲近但是得引导,而不是一味迎合甚至煽动”。

故宫学研究所所长章宏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些年,故宫越来越火。但它越热,我们应该越冷静。”

▲2019年2月12日,北京迎来降雪天气,故宫游客不减

一次,文化部年终要和财政部某司开会,故宫听说后,便主动对接两部委,提供场地、会务、餐饮,积极邀请两方赴宫里开会。会议结束前,单霁翔突然出现,“强行开始了一个声称十分钟的简要汇报,实际上进行了半小时到四十分钟的精彩演讲”,在演讲中提出了紫禁城六百年的宏伟规划。

事后人们恍然大悟,之所以如此主动积极安排会议,“估计就是为了取得部委财力支持”。

单霁翔的“机智套路”背后,更多的体现着在体制夹缝中办事的不易。2014年故宫的“百年大修”规划突然被叫停,而其中原因在于,有手艺的老工匠缺少干部身份,退休后不能返聘,传承人没有北京户口也进不来,几个月前还在收麦子的农民被中标单位以低价招揽而来,用着政府采购的低价材料,赶着进度烧钱修复。单霁翔的办法是去政协的双周协商会上“哭诉”8分钟,换来“故宫的事要特事特办”的上级批示。

在此环境下,单霁翔明白了“越是主要领导来的时候,越要给他看最不好的地方,看那些荒草萋萋的地方、看那些‘美味’扑鼻的地儿,这样领导的责任心油然而生,才给解决问题。”

在关于单霁翔为故宫赢得生存空间和各类资源的媒体报道下面,偶尔能看到网友“心疼”单霁翔的留言——想要干实事,却要依靠“抖机灵”获得各界的支持和帮助。

单霁翔几乎成了故宫唯一被公众认可的发言人。上任后,他进行过1100多次多媒体宣讲,故宫7年间接待过50多次外国元首参观,他经常陪同在侧。民众把对故宫和对他的喜爱绑定。春节期间的“紫禁城里过大年”策划,吸引了众多游客走进故宫,人们看到他会高声喊“单院长,过年好”。他也会客气地回应。

▲2013年4月26日,单霁翔陪同法国前总统奥朗德及其女友一行参观故宫

即使对他稍有微词的工作人员,也对他的“敬业、随和”给予肯定。

每天早上八点半之前,故宫尚未正式开放,戴着000-008编号的工牌,踩着三十年如一日的黑色懒汉鞋,单霁翔开始了日常“巡逻”。路上偶遇同事,彼此示意问好。“官员有两种样子,一种是板着面孔那种,一种就是单院这种”,“随和、平易近人,在食堂和员工一起吃饭还会逗两句嘴”。

其实历任馆长都做了很多事,单霁翔能在演讲中骄傲报出精确到个位数的馆藏文物数,还要得益于前任郑欣淼——尽管后者在公众眼中永远要为“十重门”的闹剧背锅。在任十年间,郑欣淼将“盘踞”在故宫13个院落的部门逐一“请出”,“这是一个很难的事。”单霁翔感慨。而其中7个院落即是被国家文物局占用的——那十年间,文物局在任局长恰是单霁翔。

“其实我来之前的十年,是故宫做事最实、最多的十年,但因为没有报道,所以人们不知道。现在,我们每个星期至少有一次或者两三次的媒体发布会,我们的一举一动,社会公众都知道。”单霁翔如是总结。也正因如此,他上任后频繁亮相,主动发声,通过一串串精确到令人震惊的数字,一段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重塑了故宫形象,也打造出一个可以拦车奥朗德、禁烟紫禁城的颇具个人英雄主义的形象。

针对如何调和大众口味与严肃学术,宫内争论也一直未平息。尽管“萌萌哒”文创、帝王生活系列策展取得“接地气”的赞誉,但在很多学术研究者看来,不过是一味向流量屈服,格调实在不高。

▲故宫文创产品:“萌萌哒”帝王生活系列

一位负责新媒体运营的工作人员向《贵圈》介绍,为了迎合公众心理,故宫一位领导要求大家看宫斗剧,学习里面的语言。但许多经过系统学术训练的研究者却十分抵触。“这不就变成史里芬天天拍的河北的奇怪建筑了?”有人私下吐槽。“现在对故宫的宣传就是歌颂帝王生活,完全不倡导普世价值。”“现在策划展览,动不动就是帝王生活,皇帝过年,皇帝过寿,太奇怪了,不引导大家向着一个合理的现代的知识体系,而是就是越活越回去了。”“好多人的心态都不是博物馆研究院了,而是内务府心态。”

除此之外,网红故宫还背负着十三亿公众的期待和审视。故宫雪景受追捧,不下雪单霁翔要着急,就算天随人愿下了雪,雪后要不要扫也要纠结。在故宫,操心的事从来很多很多,“但就是一样一样做。”单霁翔说。

作为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给自己打70分。

在无处不在的监督和随时可能出现的掣肘下,他将自己的雷达全开,随时准备应对危机。他甚至有个独特的“万无一失”的说法——一失就万无。做了999件好事,只要有一件没做好,也会被人们追着问责,甚至是下台。专业人士关于故宫的一次问责,都能让他惊出一身冷汗,有时连饭都不吃了,就要赶快去追查来龙去脉。

只有每天回到家、吃完饭,然后沏一杯茶,打开台灯看书,写东西,才是一天最静的时候,一天的全部疲劳也才无法抵抗地袭来。“一般我就是睡觉,躺床上从来五分钟之内睡着。一年可能做不了一次梦,一年也失眠不了一次。”

这份“高危职业”算不上肥差。据知情人士介绍,从文物局调任故宫时,单霁翔的秘书都不愿跟来,“因为故宫没什么油水,跟着他又非常辛苦”。故宫施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尽管单霁翔晒出的15亿文创营业额能打败15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但故宫工作者的工资却并未因此有所提升。

单霁翔明确地解释过,国家给故宫的拨款是11.2亿。国家给54%,自己要挣剩下的46%。不过所有的收入和捐赠都只能用来做事,不能用来发奖金。

以因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一炮而红的钟表修复师王津为例,单霁翔在采访中介绍其薪资待遇为“正教授,能拿到一万三”。“拿不了、拿不到”,腼腆的王津立刻反驳。一旁的海归博士修复师“起点高”,月薪也不过八千。

▲钟表修复师王津

“都是如此。现在留在故宫的,要不就是实现了财务自由,衣食不愁的;要不就是对故宫真爱的人,才能这个踏踏实实在这干。”故宫前员工告诉《贵圈》。“因为这个体系里,薪资收入非常低。”甚至在“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不升反降”。福利收入减少,但事儿却多了。“

那些针对单霁翔的非议,有些不是因为他的为人,而是他处的位置。单霁翔还在文物局的时候,许多故宫人就对他有所耳闻,觉得这个人挺好的,口碑都很好。但是当他成为故宫博物院院长后,矛盾还是会冒出来,“问题特别多,就是事业单位该有的问题。所以他这个这些行为在事业单位有非常大的阻力。”陈仁说,“我对单霁翔个人没什么看法,我挺喜欢他,其实我们怼他就是因为他老说一些很漂亮的话,但是其实他对抗不了这个体制,给大家带不来任何的好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当故宫从传统博物馆转变为超级IP,如何把控流量与调性的平衡,调和大众与学究的口味,这是历任故宫管理者都不曾面对的课题。

“我64岁了,在中国,像我这个年龄早就退休了。”一年前,在接受陈鲁豫的采访时,单霁翔感慨。在故宫7年,他还没有熬成“单老”——那是对已故的故宫前辈单士元的尊称——只是熬成了“老单”。他说自己这辈子不想离开故宫了,从院长的位置退下来后,他可以去故宫研究院搞搞研究,要是能考上志愿者,也愿意当个志愿者。他始终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故宫成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文化空间。

THE END
1.激发消费新活力中国文物学会北京故宫博物院“明年故宫建院100周年,我们也不断创造新场景,迎接新活力、推动新趋势。”单霁翔说,故宫一直以来也在积极创新消费场景,建设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以及北京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通过开展研学活动、特色展览等多种方式,在打造传统文化传播场所的同时也在挖掘文化消费、旅游消费的新场景,希望能通过新技术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多元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A74GB10514R9M0.html
2.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文物保护要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紫禁城1200栋建筑里,唯一民国时期建成的建筑,1914年从沈阳故宫热河避暑山庄运过了23万件文物没有地方存放,政府给盖了第一个为博物馆建的库房宝蕴楼,它100岁生日的时候,把它开放了。 故宫院长是个高风险的岗位 文物保护要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 这是故宫博物院早期的院士陈列馆,1925年10月10号建院,前后有6任院长,每https://www.nbgjz.com/7048.html
3.故宫“前院长”单霁翔,如何用产品和营销思维,盘活故宫?1、联合各路大牌,玩转跨界营销,故宫这样搞事情! 2016年7月,腾讯和故宫博物馆宣布开启长期合作,在接下来的三年中,600岁故宫携手20岁腾讯,一起开始搞事情。 2016年,故宫和腾讯推出一款H5“穿越故宫来看你”,朱棣唱着RAP,跳着舞蹈,刷着朋友圈,给了网友们形象上的反差,让这款H5迅速刷爆互联网。 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125572.html
4.北京故宫博物馆历任馆长您知道吗?弟为近代思想家易白沙。受过良好教育,毕业于湖南方言学堂,曾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参加武昌起义,曾任中华民国副总统黎元洪的秘书。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任理事兼文物馆馆长。1933年,因故宫盗宝案蒙遭冤屈,被迫辞去院长之职,移居天津,转至上海法租界。晚年生活处境凄苦。1937年9月病故,终年57岁。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1114/02/33014958_703606050.shtml
5.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谈“用‘新’守护故宫下一个600年”单霁翔在演讲后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今世界经济的力量固然不可小觑,但文化的力量决不能被忽视,历史上文化的力量曾照亮世界。 他透露,故宫将于今年9月召集多个国家的官员、学者和博物馆馆长举办论坛,旨在联合全球文明古国一同保护人类文明的历史记忆。这也将是继去年包括中国在内的8个文明古国联合发起《太和宣言https://china.qianlong.com/2017/0727/1890262.shtml
6.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式开放!单霁翔推新书讲述筹建始末作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重要项目,7月2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与此同时,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的新书《人居香港 活化历史建筑》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正式推出。 《人居香港 活化历史建筑》封面 为何故宫文化博物馆会落户香港?这个问题,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单霁翔新书,或许有一个很好的回答。在书https://m.dztcqrm.com/news_details.html?from=web&id=32296
7.作文素材之时事热点2:故宫博物院长单霁翔.docx观众压根没把故宫当一座博物馆。 一、让观众有尊严 上任伊始,单霁翔穿着一双老布鞋,带着助理,绕着故宫走了一圈儿。故宫的1200座建筑,9371间古建,凡是门都要推开看一看。 从位于神武门西边的院长办公室出门向西,沿故宫红墙逆时针行走一圈大约4公里。自2012年初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至今的每个工作日,这样的例行巡查已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013/8127062056005141.shtm
8.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南科大讲堂畅谈“守望中国传统文化2018年4月11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做客第158期南科大讲堂,在第一科研楼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带来以“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传统文化的忠实守望者”为题的精彩讲座。我校党委书记郭雨蓉、深圳博物馆馆长叶杨等出席报告会。报告会由我校党委副书记李凤亮主持。 报告会现场 https://newshub.sustech.edu.cn/html/201906/7262.html
9.故宫院长单霁翔退休,解密你所不知道的单霁翔通过对故宫里里外外进行互联网化、数字化的改造升级,成功操盘,实现了一波接一波的“吸睛”、“吸粉”。在单霁翔运作下,古老而沉寂的文化遗产具有了罕见的表达张力。 “全国的博物馆馆长,都应该向单局长学习,人家懂行。知道应该抓什么、不抓什么。”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会长贾文忠对《后厂村7号》记者说https://36kr.com/p/1723475312641
10.专访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国家宝藏的摩登时代这种忙从他到故宫的第一天就开始了。2012年,单霁翔刚刚履新故宫博物院院长,就带着秘书走遍宫里的1200座建筑、9371间房,花了整整5个月。 “每间房子打开,有时惊喜有时惊奇。”单霁翔说,“世界上博物馆的藏品结构多是金字塔形,塔尖为镇馆之宝,珍贵文物;塔身是量大面广的一般文物;底下是待定级的资料。但故宫博物https://www.tsinghua.org.cn/info/1014/12408.htm
11.2020年中国博物馆旅游行业案例分析:故宫博物馆(附报告下载)标杆开发案例分析:故宫博物馆(八) 数据显示,由于故宫博物院保存着历史皇家恢弘壮丽的宫殿建筑,向往的游客如过江之鲫,加上故宫馆长单霁翔多次参加电视节目公开亮相,宣传了故宫,使得故宫的影响力更大。从游客地域分布看,故宫的游客来源十分广泛,遍及全国,其中北京游客占比最高,接近3成,其次是随着经济增长而增加了文化消费https://www.iimedia.cn/c460/74763.html
12.故宫“网红院长”单霁翔眉山开讲——如何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这些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把工作当学问做,把问题当课题解。工作要想提升,一定会遇到很多难题,不能回避、躲开,要当作课题一样把它们解开。”这句话也引发了观众的集体共鸣,成为此次演讲的金句之一。 近年来,越来越多不进博物馆的人,愿意花时间走进博物馆。单霁翔希望故宫让更多的人接触文化,也让文化在他https://m.kangyanghongya.com/news_details.html?from=web&id=684565
13.故宫“网红”院长单霁翔退休了不过这份独家不动产运营宝典值得收藏世界上还有这么漂亮的展厅吗?去年国际博物馆高峰论坛,很多博物馆馆长到这里看了之后,纷纷要求把他们展览送到这里来。 我们不断把优秀的展览吸引到故宫博物院来,比如墨西哥的展览、俄国的展览、法国的展览、英国的展览、瑞士的展览、比利时的展览、印度的展览。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1904091091016026.html
14.“读懂中国”主题演讲单霁翔:文化的力量由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解读中国工作室与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联合策划制作的“读懂中国”主题演讲,邀请CBA北京紫禁勇士篮球俱乐部主教练、前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斯蒂芬·马布里,两届奥斯卡奖获得者、英国导演柯文思,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担任演讲嘉宾。 https://www.hubpd.com/hubpd/rss/toutiao/index.html?contentId=6629298651491078939
15.国家宝藏文物的前世与今生(国家宝藏第一季)剧评故宫博物馆的馆长单霁翔,前段时间在特朗普访问故宫的时候,将其乘坐的汽车拦在门外,要求步行参观,得到了一致好评。而其幽默博学的个性,又在网上吸粉无数,在他的带领下,故宫越来越年轻化,被广大年轻人接受。不久前,故宫开始了网上购票,这是与时代更进一步的接轨。故宫博物馆正式成立于1925年,里面的藏品有多少?单霁翔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980021/
16.单霁翔历史永远欢迎新的叙述者南方plus2012年1月,单霁翔初到故宫博物院,将自己定位为“看门人”,怀揣让文物“活起来”的目标,他自此默默践行。一方面,探索现代管理与运营方式,以数字技术演绎历史文化,将故宫打造成现象级大IP;同时大胆注入国潮元素,让故宫周边在年轻人中风靡一时,很快,故宫跃升“十亿万级“参观量的博物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前来应聘,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1/21/c4655000.html
17.国内外博物馆的现状及前景分析当然,故宫博物馆除了打造这些实用产品,还利用高科技,打造台北故宫博物馆APP,这款APP设有查票价,查地图,查展品功能,同时,还可以GPS定位,玩一些文物小游戏,通过这些功能,游客可以在台北故宫博物馆中任意游玩而不用担心迷路,同时也可以了解一些文物的知识,除此之外,还有可以体验20种文物,包括镇馆之宝“翠玉白菜”的趣味http://www.handanwenhua.net/zuojia/2020-04-19/2412.html?ivk_sa=1024320u
18.封面年终人物新晋“段子手”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我觉得我挺封面新闻:2020年是紫禁城600岁的生日,您在演讲中也提到要将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交给下一个600年,目前相关工作进展如何呢? 单霁翔:国务院明确了故宫博物院的中长期目标,在2020年,即紫禁城建成600年之时,基本实现故宫博物院进入安全稳定的健康状态,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迈进世界一流博物馆行列。这也是我们这一代故宫https://m.thecover.cn/news_details.html?from=web&eid=4rtjhzD/Udo=
19.国画大家崔如琢版画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原经济网本次活动由崔如琢美术馆主办,故宫学院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紫檀博物馆与天意艺术馆承办,原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故宫学院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崔如琢、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陈丽华、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北京紫檀文化基金会理事长迟重瑞、中国美术家协会兼职副主席徐里、崔如琢东京美术馆副馆长夏天星、著名https://www.zyjjw.cn/zykx/202308/49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