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化最好的保护是让它融入生活——专访长沙博物馆副馆长李历松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一个家庭,一座城市,一条绵延数千年的历史文脉,交织构成一个民族的文化肌理。我们从历史中跋山涉水而来,又在不同时代创造新的高峰。在不断向前的征程中,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需要力量、明确方向,这些都隐藏在我们的文化肌理中。城市发展从"大写意"转向"工笔画",需要建设者们脚踏实地、守正创新。

近日,《中国建设报》"家国天下"系列活动走进了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湖南省长沙市,与长沙博物馆负责人展开对话,从历史到现实、从文化到动力,触摸这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脉络,探寻城市发展的力量根源……

日前,一场熊熊大火从法国巴黎圣母院的顶部塔楼燃起,让这座超过850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遭受重创。在国内,这次事件引起了公众关于博物馆、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大讨论。文物的背后是历史文脉的延续,对历史文脉最好的保护是让它融入我们的生活,在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守正创新、古为今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彰显中国建筑文化特色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进入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认识、保护和利用传统文化?《中国建设报》记者专访了湖南省长沙博物馆副馆长李历松,探寻新时代的生活方式和城市发展的文化动力。

建筑和规划要加强历史研究、转化与表达

俄国作家果戈里曾说,“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都缄默的时候,只有它还在说话”。古建筑作为重要的历史文物,它记载和再现了特定历史时空里人们的文化风貌和生活方式,也是文脉延续的重要载体。李历松认为,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厚土,不管是在建筑形式、建筑美学还是城市空间等方面,都有很多科学的经验,关键在于加强挖掘和转化利用。

在城市建设中,这方面的要求早已明确。2015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近年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坚持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系统治理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鼓励建筑设计传承创新,彰显中国建筑文化特色。

“我有很多研究建筑和规划的朋友,大家都认为现在我们对自己的历史挖掘不够,而是过多地引进外来文化和思想,导致很多地方拆掉古建筑、搬来洋建筑,不伦不类,难以融合。”李历松认为,不管是建筑设计还是城市规划,都可以从我们自己的历史文化中找到根源和灵感。本世纪以来,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坡子街、五一广场以及潮宗街、东牌楼等建设工地,发现了宋代长沙城墙、城内排水设施、城市街坊等遗迹,再现了两宋时期潭州城市风貌。“长沙古城在城市规划、空间美学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理念和思路,而我们的研究还不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继承好、发展好自身文化,首先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多元化时代不同文化可以并行,不是要屏蔽掉什么,而是要实现融合。西方文化很强势,一些人产生了盲目崇拜,拿过来很多表象的东西,但我们自己的文化中也有很多优秀内容。”李历松认为,在文化融合背景下我们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一方面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研究;另一方面要更好地转化和表达出来。

倡导有中国智慧的生活方式

在文物之外,历史文脉的延续还体现在生活方式的变迁和家风文化的继承上。“中式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的构建是跟自然打通的,我们通过家庭伦理、家风文化来构建这种关系。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我们的传统文化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这跟现在的环保理念一脉相承。”李历松认为,我们要寻找一种中国智慧的生活方式、要充满自信地往回看。回看并不是要完全遵守孔孟儒学礼制,那些东西都是表象,核心是我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方式。

在李历松看来,工业文明对生态平衡的冲击很大,这跟中国朴素的传统哲学对世界的理解方式不一样。前者追求征服自然和极致享受,但中国做事讲究“度”,知足常乐、隐忍、谦谦君子、过犹不及,这是东方哲学的智慧之处。“我们很早就知道不能做到极致,要留有余地。比如在建筑上,古代帝王的宫殿卧室都不大,基本上一二十平方米,很有尺寸感。”他认为,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智慧的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从宏大主题到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处处体现中国智慧。“古人的生活方式更加追求人的本能,比如陶瓷、玉器等都源自生活、记录生活,寄托人的情感,很多我们现在追求的东西在几百年甚至1000年前就已经风靡了。”李历松表示,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内涵丰富,不一定是很高级的、为宏大主题服务的东西,而是一种亲密的自我认知。比如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在屋里挂了一个“福”字,这个字传达出来的场景就很有生活气息,具有哲学和美学的高度。再如长沙窑酱釉双鱼形背水壶、青釉“君生我未生”瓷壶等,都记录了那个时代生活方式的和谐之美。

进入新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可以从延续的历史文脉中得到什么启发?在李历松看来,新时代的生活方式应该追求知识、成长,尊重集体也尊重个人,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不能任由社会撕裂化发展,同时更加尊重自然,把自然当作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追求物质是生活需要,但无穷无尽的利益有什么意义呢?这个东西还是要有‘度’,把尊重自然、和谐相处贯穿始终。我的办公室虽然乱一些,但我的生活以书为主,穿着打扮不追求名牌,讲求舒适最好,有发自内心的自信。”他认为,美好生活归根到底是一种有节制的健康生活方式,多元化时代人的自信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与社会共融共生。

在历史文脉和“家国情怀”中寻找启发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探寻历史文脉中的“家国情怀”很有时代意义。“家庭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纽带,以长沙博物馆来说,我们在文化展出时非常重视教育,艺术是儿童看世界最好的窗口。我们从亲子、家庭、成长入手,把历史讲得更生动,能够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李历松认为,展示历史文脉中的“家国情怀”不能把历史束之高阁,而应该让历史走进生活,还原到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家风文化中。

在当代,文化的价值还在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李历松表示,长沙博物馆的研究认为当地的历史文脉对城市发展带来两个启发——创新和务实。比如,在商周时期长沙地区就进入了青铜时代,西周时期长沙地区存在一个具有发达青铜文明的方国,以宁乡县黄材镇为中心的区域相继出土了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等大批精美商周青铜器,被学术界誉为“南中国商周青铜文化中心”。李历松认为,不管是青铜器还是后来参与世界贸易、“一带一路”中海上丝绸之路的“明珠”长沙窑瓷器,都体现出中国历史文脉中的创新基因。创新精神在近代表现为求新求变的图强精神,这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都有体现。在新时代,这种创新精神应该继承和发扬下去。

“还有就是务实。务实有两方面,其中之一是实用主义精神,但更高级的是把务实上升为哲学道理,比如王船山(即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构建了一个理势合一的唯物哲学体系,格物就是为了用,经世致用、不断完善,因此历史上湖南地区有很多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社会构建。”李历松认为,务实不是简单的实用,也不局限于某个领域,而是要推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在新时代,这种务实精神要贯穿到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

THE END
1.行尊传奇考古学家王学理①:“盗墓贼”很讨厌,但也提供许多考古王学理,生于1934年,陕西省蒲城县人,陕西省政府参事文史馆馆员,中共党员。1956年考入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1960毕业分配到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今改为“院”)工作,研究员。1969年至1981年,曾先后到韩城县公安局做侦破、陕西省文管会、博物馆工作。历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汉研究室主任,秦始皇陵兵马俑、汉鼎湖宫、https://culture.southcn.com/node_5bb553db2c/4177a11917.shtml
2.濮钰的个人主页说起路边的桃花,表舅妈解释说,是因为粤语中“宏图”与“红桃”同音,桃花寓意“大展宏图”,“走桃花运”其实也就是交好运的意思,再加上桃花还有过年红、年年红的意思,所以特别受广州人欢迎。花农们便在大棚里培植出可以春节开花的桃树专为过年使用。 除了桃花,最受欢迎的花木还有金桔,因为“桔”和“吉”谐音,https://story.hao.360.cn/user/LAPYEhW2L3OCPD
3.用生活美学推广历史,用文化创意振兴东北但调查显示,近年来博物馆之间的游客流量差距逐渐拉大,特别是部分红色文化主题的博物馆、纪念馆并不十分受年轻人关注,而其弱势和短板往往在于受到缺少具有文化创意的设计、开发和管理经验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本研究认为文化创意产品作为关注度较高且广受欢迎的一大话题,同样可以用于作为红色文化博物馆对游客进行文化传播的https://www.openwhy.cn/article/detail/1112330147916128256
4.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生活8月17日晚上19:00-20:00,“上海长宁”APP、阿基米德、话匣子、上海故事广播将共同直播“今夜,我们读好书”愚园路电台读书分享活动。本场将对话的是上海市银行博物馆馆长黄沂海,从其所著文化随笔集《天下熙攘》出发,开启一场关于申城金融百年沧桑的文化观察。 https://www.shcn.gov.cn/col6991/20230818/1242395.html
5.局长雇凶杀错人,馆长含冤赴黄泉–花朝晴起网当时霍进善任太昊陵博物馆副馆长,是研究太昊陵的专家,霍以渊博的学识、机智幽默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解了太昊陵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在整个参观讲解过程中,总理七次开怀大笑,很少题词的总理当场欣然命笔为太昊陵题下“羲皇故都”四个大字,原定40分钟的参观活动延长了一个多小时,霍进善的出色讲解为总理的参观活动https://www.huachaoqq.com/67470.html
6.天美学术“惊鸿之约以艺术科技助力非遗传播”专家研讨会纪实中共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党工委副书记徐新波先生(中)、西太湖美术馆馆长张安娜女士(右二)陪同贾广健院长(左一)参观展览,课题负责人蒋旎副教授现场导览(右一) 展览现场 2020年8月16日——18日“惊鸿之约-以艺术科技助力非遗传播”暨天津美术学院敦煌艺术沉浸式再现与传播系列课题成果展与专家研讨会在江南的西太湖美术http://www.tjarts.edu.cn/info/1155/4234.htm
7.从人民中来——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80周年山水画写生作品展创作谈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 文明,是人类社会区别他类生命意义的标志,也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文明之所以被回望,那是因为每段历史都留下了人类的痕迹,就如同离家远行的人,总能循着曾经留有痕迹的来路回家。文明的痕迹通过口传、文字、图像和实物载体让人依迹寻觅。自然山水是载体、山水间http://www.cnap.org.cn/cnap/yaow/202207/de1ef061bd6048ecb46deca927d6e808.shtml
8.有些博物馆馆长把自己称为博物馆的“看门人”或“守门人”,这其实有些博物馆馆长把自己称为博物馆的“看门人”或“守门人”,这其实是一种“以物为中心”的过时说法,早期的博物馆主要是收藏文物,现在不仅要把文物看护好,还要整理好,更重要的是要向社会和大众开放,把资料共享,把展览办好,把服务做好,提升用户体验,不断探索文化传播新路径。上述文字意在说明: A. 博物馆的功能已https://www.shuashuati.com/ti/753f2484b42c44429584ecc64f399c84.html
9.宁夏隆德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博物馆馆长刘世友——把文物故事讲刘世友,1966年生,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人,隆德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博物馆馆长,从事地方史研究和文管工作30余年,曾参加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等工作,撰写地方文化研究文章20余篇,被宁夏社会科学院、宁夏师范学院聘为研究员,编著出版《隆德县文物志》等作品8部,2022年被评为全国文物系统先https://www.ptnet.cn/wap/content/2023-06/10/content_2052143.html
10.博物馆里只能看“古董”?云集上海的百位博物馆馆长文博机构负责博物馆是城市建设中看得见、摸得着,有信誉度和知名度的硬资源。 “今天的城市需要怎么样的博物馆,博物馆又如何全面融入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昨天下午,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安来顺在上海博物馆的一席话,引发了百余位全球博物馆馆长、文博机构负责人的思索。 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562742
11.文化馆馆长述职报告(通用7篇)比如,今年6月参加了为期两天的省舞蹈家协会主办的“舞蹈师资培训班”,明白了以“渔篮花鼓”为代表的江苏民间舞“三道弯”的特点、舞蹈创作的一般过程和规律等;在局文艺处带领下,赴扬中、丹阳调查农村文化,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对我市群众文化工作有了最直接的接触;10月,会同其他同志一道分别就大市口街道、中华路https://www.360wenmi.com/f/file4556uxfw.html
12.博物馆人回忆录中国国家博物馆首先,我想祝贺中国国家博物馆迎来100周年纪念日。2012年也是中韩建交20周年,也使这次活动更有意义。我要感谢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先生以及活动主办方对我和其他肩负共同使命的博物馆人和策展人发出的邀请。非常感谢你们的盛情款待。 博物馆不仅是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遗产和艺术品的宝库,也是一个历史蕴含未来的地方。https://www.chnmuseum.cn/yj/xscg/xslw/201812/t20181224_36367_wap.shtml
13.第六届中国文化产业主题峰会发言摘登光明日报抗战时期很多人从武汉搬到重庆,为免遭日本敌军的炮弹轰炸,他们在那处旧址挖了洞进行防御。这处旧址虽然之前是保护单位,但因为年久失修已经堆满了垃圾,无法利用。我在这里跟大家汇报一下,下个月这个建在九龙坡旧址的博物馆即将开馆。我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就在重庆建造了8个博物馆。在洞里建博物馆是非常困难的,https://news.gmw.cn/2018-05/05/content_28634972.htm
14.石刻数字博物馆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石刻博物馆)内设18个正处级机构,核定编制165个,设院长(馆长)1名,党委书记1名,副院长(副馆长)5名(其中1名由党委书记兼任),纪委书记1名。内设机构处级领导职数38名。 2022年末在编人员123人,退休职工42人,单位自聘人员126人(聘用专家3人,讲解员22人,保卫、绿化工、勤杂等人员101名)。劳务https://www.dzshike.com/information/announcement/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