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环岛3」台北故宫:从紫禁城到台北故宫,优选最精美的稀世珍品。

故宫文物在特殊时期经历南迁、迁台。

可以说是,除了紫禁城搬不走,家里能搬走的稀世珍宝都迁到台北了。

今天,小谷主就要去参观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看看故宫文物和它的新家。

淡蓝色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

台北故宫的整体建筑风格延续了中国传统宫殿特色。这归功于1961年,黄宝瑜建筑师提出的宫殿式建筑方案。

这是台北故宫初竣工时的正面图,以及完成三次扩建后的正面图。

一进展厅,便是清晰的历史年表。

从新时代时期,一直到中华民国。

翠玉白菜[Jadeitecabbage]

“翠玉白菜”原置于紫禁城的永和宫。(光绪皇帝妃子瑾妃寝宫,有推测为其嫁妆)

玉雕师运用玉石自然天成的色泽分布,雕刻出一棵叶片翠绿、鲜活欲滴的白菜。

仔细看,菜叶上停留有两只昆虫,是寓意多子多孙的螽(zhōng)斯和蝗虫。

雕刻工匠创意无限,根据此天然特征予以加工。

首先在玉石表面细密钻点,营造毛孔效果,还使质地较为酥松,易于染色。其次将上层染成褐红色,像是肉皮经过红烧一般。

说实话,看到的时候饿了,现在写的时候又看饿了……

定窑是宋代北方著名窑场,窑址是以该地古名定州,故称定窑。

类似的婴儿枕全世界所知仅有三件,台北故宫收藏的这件婴儿枕,釉色之美及装饰之精为其中之最,枕底并刻有清代乾隆皇帝御题一首。

另一件北宋定窑:白瓷瓜式提梁壶。

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是一件行楷书短简,内容是大雪之后向友人问候。

从用笔来看,此帖多圆钝的用笔,点画勾挑都不露锋,结体平稳匀称,在优美的姿态之中,流露出质朴内敛的意韵。

《中秋帖》《伯远帖》《快雪时晴帖》被乾隆统称为“三希”,意为“希世珍宝”。

看到《快雪时晴帖》里有如此多印章,你就能明白乾隆对书画的“喜爱”了吧~

因为小谷主对于此书帖也太过于喜爱,所以购买了同款明信片。

这是明信片内附的十五枚乾隆及嘉庆皇帝收藏钤印贴纸。

使用说明上还写着:可以让您穿越时空,体验君王亲览书画之感。

它身世离奇,几经易手,后因“焚画殉葬”而一分为二。

前半卷:剩山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1年6月,《富春山居图》前后两段在台北故宫首度合璧展出。

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说起来有点惭愧,《富春山居图》的大名,小谷主最早是从一部电影作品得知的。当时这部电影“盛极一时”。

电影中的场景画面和演员阵容都非常耀眼,以至于我当时竟然没有注意到他们争夺保护的国宝《富春山居图》原来更耀眼!

亭中看鸭子的书生。

小谷主原本就非常喜欢自然山水间,也有避世归隐情结。

现在发现这幅《富春山居图》,黄公望并没有按画纸的大小长宽去构思结构,而是任凭个人的自由创作悠然于山水之间,可远观可近看。

跟着画面走,你也能感受到他所表达的“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这一画段,留白处只有两舟并行江中。泛舟的渔夫也只是点景,微小的身影,渺小的生命,在整片的留白中,一如尘埃。

远处一片远山,笔的线描,墨的拖带,交织在一起,一直延续到后面大段留白中。

中国人讲究意境美。这,就是意境美。

——《富春山居图》的前世今生——

能被称为传世名画,除了画作本身足够惊艳外,它传奇的经历也是必备/加分项。

现如今,提起《富春山居图》,历史上有些人是绕不开的……

如今,分割海峡两岸的《剩山图》和《无用师卷》,或许又为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增添了新的传奇经历。

《道德经解义》,这页是上善若水。

(唐)杜甫撰,(宋)王洙编,(清)卢坤辑评。

四库全书经史子集的配色,好喜欢~

三鱼杯(明)|象牙象棋子(清)

故宫还叫紫禁城的时候,属于独乐。

民国十三年(1924年)11月6日

国务院组织清室善后委员会,聘李煜瀛为委员长,会同清室近支人员,点查清宫物品。

民国十四年(1925年)4月12日

公布《参观故宫暂行规则》,开放御花园、坤宁宫、交泰殿、乾清宫、弘德殿、昭仁殿、南书房、上书房等处,供游客于每星期六、日下午一至六时观览。

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10日

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新开五条参观路线,对外开放。

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

国民政府北伐成功,接收故宫博物院,公布《故宫博物院组织法》,明定故宫直隶于国民政府,并以易培基为院长。

“国立故宫博物院”印章

明信片

2003年,郑欣淼先生赴台回京后,给秦孝仪先生寄信,并赠两首词。

其一贺新郎

在台北怀故宫文物南迁

青山碧水,有高楼云耸、奇珍堆就。禁苑精华惊并世,今且匆匆消受。翡翠雕工,毛公鼎古,偿愿看琼玖。恁多书画,氤氲华夏灵秀。遥想抗虏当年,风云变色,国宝暌离久。但有故宫名两岸,一脉相传深厚。贝库村边,外双溪畔,文教称渊薮。潇潇冬雨,却如畅饮清酎。

故都如梦,流光似水,张绪当年风柳。撼山填海亦何尝,犹自记倚楼搔首。结绳中绝,余燔渐熄,谁是补天高手?几时日月复光华,须先是河山重绣。

2007年,秦孝仪先生在台湾病逝。

郑欣淼先生在回忆中说道,秦孝仪先生留给我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充溢在他身上的那种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这是一个信念,也是一种力量。

正巧看到郑欣淼先生的“贺新郎”和“百字令”,我觉得这应该是最好的表达。

从紫禁城,到北京故宫,再到台北故宫。

历史从那时便向我走过来,未来,它也即将会走过去。

中国的传统文化,故宫的历史文物,会让现在和未来的我们,在与之相见、与之对话时,可以穿越时空,相聚于它所在的那个年代,那个时刻。

THE END
1.抗战胜利纪念日特辑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马衡留在乐山的抗战诗钞1942年,因存放文物的安谷古佛寺库房年久失修,阴暗潮湿,不宜存放文物,故宫博物院乐山办事处欧阳道达主任经请示马衡院长同意,撤销了该库,将古佛寺所存文物分贮于其余六宗祠。1943年春,马衡院长和秘书长常惠、齐白石来乐山,检查文物存放保管工作,商谈举办文物展览事宜。 http://scdfz.sc.gov.cn/whzh/bsjy/content_125103
2.鲁壁之功——战时乐山人民对故宫文物的守护为使故宫文物在乐山这段历史传承后世,乐山本土企业家王联春个人出资新建的战时故宫博物馆(大门)。 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深知乐山人民的付出和贡献,他们经常与乐山人民交流互动,共同分享文化的喜悦和感动。他们向乐山人民介绍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热爱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https://www.meipian.cn/57swgu8f
3.单霁翔乐山开讲故宫将与乐山再续前缘“2020年,故宫已经走过600年,即将走向下一个600年,又恰逢乐山举办2020年全省文旅发展大会、战时故宫文物南迁(遗址)国家记忆公园奠基,感恩故宫文物南迁之旅,故宫愿意为乐山做点贡献,让部分文物重走南迁路,运到乐山来展览。” 据悉,故宫博物院正与乐山磋商合作事宜。今后,或每年都将有故宫文物南下,重走南迁路,再回https://leshan.scol.com.cn/m/ttxw/201907/57027634.html
4.方志四川?记忆文明浩劫—抗战期间日寇损毁中国文物统计抗战期间,中国被劫掠的公私文物数量十分惊人,其准确数量无法统计,但我们可从以下几例中窥见一斑:南京库存文物原共19634箱,南京失陷前运出16681箱,城陷时存京库未及运出者2953箱,分藏于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和国立美术馆。1938年6月,日军特务打开575箱,清点文物数为8096件。而抗战胜利后,我国从敌伪手中只取回文物2776https://www.scsqw.cn/whzh/slzc1/content_16887
5.国立故宫博物院综合国立故宫博物院,简称台湾故宫或台北故宫,别名中山博物院,为台湾最具规模的博物馆以及台湾八景之一,也是古代中国艺术史与汉学研究机构。馆舍分别位于台北市士林区与嘉义县太保市,一年接待超过614万人次的参访旅客,曾位列2015年全球参观人数第六多的艺术博物馆。 http://www.icarsd.com/info/show/201507/
6.战时故宫文物存藏成都大慈寺始末今据这些难得的档案和其他相关资料,撰述故宫国宝存藏成都大慈寺始末。 一、故宫文物告急,南迁西撤计划启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华北危急,北平难保。鉴于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的历史教训,国民政府行政院力排众议,批准故宫博物院所存国宝南迁。当时择出精华部分59万多件,分装13427个http://www.jianbaoshoucang.com/gudong/2906.html
7.故宫的价值与地位光明日报狭义的故宫学是人文科学的一门独立学科,广义的故宫学则是一门知识和学问的集合。长达80年的有关故宫的实践和研究成果是故宫学的基础,故宫学的提出并确立将使其研究进入自觉阶段,从整体上提高故宫学研究的水平。故宫学体现出的故宫博物院对传承弘扬中华文明的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觉性,它倡导的“故宫在中国、https://www.gmw.cn/01gmrb/2008-04/24/content_765705.htm
8.功侔鲁壁:故宫文物南迁图说根据战时文物宜散不宜聚原则,南迁文物分3批向西迁移:80箱文物走“南线”,经长沙、贵阳,1938年运抵安顺,1944年12月运至巴县;7287箱文物走“北线”,经宝鸡、汉中、成都,1939年7月运至峨眉;9331箱文物走“中线”,经汉口、宜昌、重庆、宜宾,1939年7月运抵乐山 1946年开始,故宫博物院决定先将文物集中重庆,然后http://www.ihss.pku.edu.cn/templates/xw/index.aspx?nodeid=187&page=contentpage&contentid=3495
9.解放军接收故宫始末文化滚动抗战期间,他主持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抗战胜利后,主持北平故宫博物院复员以及将在战时南迁至乐山、峨眉、巴县等地的故宫文物东运到南京的工作。 国庆日开放情形通告(1949年10月1日) 1948年11月9日,马衡主持召开了故宫复员后的第五次院务会,讨论决定了一系列重大事项,如清除院内历年存积秽土,修正出组与开放规则,把https://www.workercn.cn/c/2021-03-04/6546657.shtml
10.南迁探究弘扬典守精神 存续中华文脉 ——乐山战时故宫建设与遗址活化之道 中的庇护藏所故宫南迁文物选址乐山秘存,既是抗战形势所迫,也是边迁徙边勘察比选的结果。当时,通过水路抢运和陆路撤离运达乐山的文物共计16647箱,占南迁文物总量的85%、西迁文物总量的99.5%,在乐山安谷、峨眉山保存近八年而无一损毁。故宫文物之https://www.fx361.com/tags/9/e/af268cd1f341085c/3473197.html
11.故宫文物的七次南迁:②三路转运大后方(最艰巨的一段,真的太难了)其实日军未必看得见这面小小的国旗。但幸运的是,藏于安达森洋行的这批文物毫发无损。尽管如此,重庆已不安全,文物又向乐山转移。途中,故宫博物院职员朱学侃察看舱位大小时,失足跌入未盖的舱口内,重伤身亡,是为保存文物献身的第一人。1939年9月,故宫博物院乐山办事处成立。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4027828/
12.重庆珍档80多年前的南滨路上曾藏着一座“故宫”在继续迁徙的过程中,故宫文物也状况不断:行船于江上,纤绳竟然断了,船体失去控制,装满国宝箱件的船只连同船里的工作人员一起被水冲到下游……最终,搬运工靠人力,将一箱箱文物扛到乐山。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当年秋天,故宫博物院重庆总办事处随即规划复员,开始着手准备故宫文物复归计划。 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2&newsId=1501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