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市潼南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为抓手,细化制定《深入推进党建统领“双网”共治专项行动方案》。
围绕党建统领、多元集成、平战一体、数智赋能、夯实基层、双网共治,建立线上全域覆盖“云网格”、线下网格治理微单元,实现力量在网格聚合、民情在网格掌握、矛盾在网格化解、问题在网格解决、服务在网格开展。
支部建在网格上形成多元共治合力
把网格打造成为最小党建单元、执行单元、智慧单元,潼南区突出多网合一,整合党建、综治、民政、城管、信访、卫生、应急等原有网格功能,社区以300—500户为度,农村以村民小组为单元,划分基础网格1847个,按照一个网格设立1个党支部或党小组,采取单建、联建等方式,实现网格党组织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按照“1+6+N”的模式搭配治理团队。截至目前,已集合网格治理人员1万余人,实现队伍在一线汇聚、力量在一线支撑。
“感谢网格长,帮我们解决了噪声问题,现在可以睡个踏实觉了。”家住桂林街道隆鑫紫宸小区居民李小艳说。隆鑫紫宸小区位于城市商业区,据小区居民们反映,前不久楼下新开了一家酒吧,晚上声音开得很大,让大家无法正常休息。
依托网格推动党建、治理、服务相融合,潼南区还全覆盖建立“红岩党员·马掌铁”等志愿服务队548个,深入开展“新锋党建”“巾帼善治理”、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等系列活动。
充分发挥群众治理主体作用和新乡贤引导作用,推出了“玉成七士”“三和民情室”“五方会商”“六无村居”等系列典型做法,引导辖区群众由治理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监督者、受益者”,形成多元共治合力。
群众点单我接单服务24小时在线
推动区级领导联网进格、镇街班子成员包网进格、部门干部结网进格、镇街干部入网进格、村(社区)干部驻网进格,1.4万余名部门、镇街机关干部向单位联系网格和居住地网格“双报到”,1600余名村(社区)干部驻守网格。
推行“群众点单、平台派单、网格接单”的“民呼我应、民呼我为”工作模式,网格长、网格员、村(社区)干部24小时在线服务,“线上”答疑解惑、“线下”贴心服务,实现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上办,2023年以来,受理群众诉求5800余起,办结率100%。
接到求助后,社区网格长唐道江立即入户调查情况。经查找原因,主要是社区的供水管道破裂漏水,导致水压不够,楼层较高的住户无法供水。通过与供水单位沟通,立即组织技术人员抢修,两个小时后全小区恢复正常供水。
以网格之“智”赋能基层之“治”,有效打通基层服务的“最后一米”,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双网共治“一张图”数字赋能基层“智”治
成立党建统领基层治理专班,统筹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以数字化手段提升“双网”智治水平。我区按照全市“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总体框架,建设全区智慧型指挥调度平台,部分镇街先行先试建立了镇街基层治理指挥中心、村(社区)基层治理中心,设置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4条跑道,承接重大应用功能基层特色场景应用。
群力镇作为先行先试镇,在其双网共治“一张图”上,基层治理模块和运行流程清晰可辨。镇级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对上承接区级指令任务,对下负责村(社区)基层治理中心指挥调度,通过智治平台每日对网格巡查,收集群众反映事项,统一研判后再向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4个板块分发,由具体业务人员办结后反馈,实现了一个网络接单、指挥中心派单模式。
“这个俗称稻瘟病,进行农药消杀的同时还要加强田间肥水管理,我马上把农药配方写给你。”工作人员在平台上发现水稻问题后,立即指派经济生态板块的农业管理岗到基地解决问题,通过技术人员的帮助,如今该基地的水稻长势很好。
据了解,目前潼南区结合实际,细化了“双网”共治政策宣传引领、源头信息采集、矛盾前端化解、风险感知报告等网格治理“八件事”,明确了网格长“四个总”、网格指导员“四到位”、专职网格员“三必访四必清五必到”等具体要求,建立了“信息受理—分流交办—执行处置—日常督办—信息反馈—评价回访—督查考核”事项处理机制,打通了“双网”共治内循环,能够实现群众反映事项“一站办”“一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