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最近,继东莞、三亚、温州、济南、遂宁等地之后,长沙也发布了网约车从业风险预警,提醒当地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量不到10单。
听到这个坏消息,有的司机不得不停止网约车申请。不过就算每天的接单量很少,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平台和司机入局。
据交通部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全国共有307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4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22.9万本、车辆运输证225.0万本,环比分别增长1.0%、2.7%。
想想,市场都已经饱和了,却还有很多人想着加入,这肯定会加剧行业竞争,网约车司机为什么每天接不到10单也就可想而知了。
"车子不好开,钱也难赚",这短短一句话就说尽了当下网约车司机的无奈。"搞不到钱,天天16个小时,睡不好,开车打盹,迟早要撞人",这就是网约车的现实。
根据大数据,10单已经是网约车司机最后的生存底线了。如果按照每单25元计算,一天接10单,一天收入才250元,除去燃油、电费和生活费用,也没剩什么了。
2022年、2023年虽然是网约车司机增加最快的年份,但三年疫情,造成了经济不好,大家的收入不高,自然不敢消费,出行的意愿也就没有以前那么高了。
今年虽然是经济恢复的一年,但除了一季度消费表现较好以外,其它方面并不太理想。这时候,却还是有大批司机进入网约车行业,这不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今年4月17日,交通运输部印发《2023年推动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企业降低过高抽成工作方案》,该方案保障了从业人员合理劳动报酬水平,降低了平台过高的抽成比例或会员费上限等。
4月26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做好网约车聚合平台规范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首次从国家层面对聚合平台做出了明确定位,对聚合平台和网约车平台实施了分类监管。
据了解,聚合平台相对于自营打车平台,体系更为庞大和复杂,基本是由规模较大的互联网公司跨界建立,比如高德打车、百度打车、腾讯出行等。
这些都是为了保障行业安全生产,同时,也维护到了网约车司机的一些利益,也算是给司机们服了一颗安心丸吧。
虽然如此,但种种现象都在告诉我们,外卖、网约车这些灵活平台就业最风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订单却没有相应的增加。这些人该何去何从呢?
而在过去三年,网约车平台吸纳了无数失业人群,如今供应越趋饱和,那些失业的人,又该何去何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