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普及,在给人们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为网络骗子提供了一个舞台。纵观这些骗局,骗子们的骗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那么,普通市民如何练就火眼金睛,认清这些网络骗局呢?请教了市公安局、市消委的专家,让他们来支支招。
网上找到工作:实为传销陷阱
十堰市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小王,因女友家在宜昌,于是决定毕业之后去宜昌工作。10月中旬,小王在网上向宜昌一家大型公司递交了一份简历,晚上就接到该公司的回复。对方表示,他已被录用,分公司在河南XX地方,让小王直接过去工作。
“眼见为实”差点中招
6000元招聘打字员
“网络兼职”设连环套
网上购物:误入假淘宝网
后来权先生咨询淘宝公司得知,淘宝公司确认收到了第一笔1000元的交易款,其后的交易没有记录。也就是说,权先生被骗了2400元。经仔细辨认,权先生发现对方发来的链接是酷似该网站网址的另一个地址。发现受骗后权先生立即向派出所报案。
“名牌栏目”中大奖:骗你没商量
10月19日,受害人郭某被人通过手机短信以“非常6+1”手机中奖、需缴纳保证金才能领取奖品为由诈骗现金2200元。10月15日,受害人张某因类似诈骗被骗现金2200元。10月5日,受害人刘某因类似诈骗被骗现金1300元。10月6日14时到8日15时许,受害人陈某被人发短信称“手机号码被非常6+1随机抽选获得笔记本电脑一台”的虚假信息,诱惑其从三堰一银行以支付保证金和邮寄费为由骗走现金4400元。
支招:犯罪分子用电脑更号软件更改过的不定手机号码,散发虚假的高额中奖信息,内容一般为“非常6+1提示你的手机号码已被砸中二等奖项价值几千元的品牌笔记本电脑”,诱惑受害人,当受害人联系咨询之后,犯罪分子进一步虚构事实,让受害人坚信自己中奖,进而缴纳犯罪分子指定的奖品手续费、税费、保证金等,从而达到骗取财物的目的。此类骗局中,骗子假冒央视品牌栏目,抓住人们贪便宜的心理,进行诈骗。骗得钱财后,再经过转账等形式,到境外取出赃款。另外,诈骗网站一般是挂靠境外服务器,很难对其进行绝对屏蔽。为此,警方提醒市民,莫贪图便宜,天上不会掉馅饼,谨防上当受骗。
网上炒股入会:8000元买回空网页
付款后不见货:网购回“三无”产品
2008年4月,市民张先生在网上“天安数码”购买手机,付款后一直没见货,要求退款遭到拒绝。2008年10月,市民李女士在网上购买“蒸美康”排汗运动机,使用3天就出现故障要求退货,对方置之不理。去年9月,市民刘先生按网购客服要求预付了2万元,购买“蕾美”化妆品,收货后发现产品无厂址、合格证、产品成分等,要求退款至今无果。
支招:网购受骗维权有三大难点,一是不少网上卖场依托知名网站让人受骗。二是大多数消费者无法查到网络卖家的实际信息。三是网购维权法律有缺失。在交易中,双方并不签订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没有约定,不易分清责任,此外,网络消费虽然总体数量很大,但个人消费额度一般较小,发生问题后,消费者费时费力寻找证据提请诉讼,成本过高,所以很多消费者选择忍气吞声,放弃诉讼。消委会工作人员提醒网上购物者不要轻易付费,最好等收到商品检查满意后,再将钱转到销售商账户上;由于网络的安全性问题,最好不要将自己的工资账户用来转账,可单独开设一个账户专门用来网上购物;对售价远低于市场价的商品要多留心,最好向销售商或网上购买过此类产品的消费者多咨询,确认后再进行交易。
还有这些骗局您碰到过吗?
一、网络传销:通过互联网传销一种虚无的产品。
二、邮件骗局:即所谓“尼日利亚骗局”,通过邮件告诉你转了一笔账,需要你到指定网站确认是否属实而窃取你的信息,或者中了奖需要支付税费等。
三、假信息:证券咨询、各种考试试题答案等,通过网络提供各种虚假信息,当你给了钱却得不到信息或者得到的是假信息。
五、彩票预测诈骗:不法分子开设彩票预测网站,以有内幕消息、权威预测等名义,大肆吹嘘其历史预测成绩,诱骗网民汇款加入、成为其会员。
六、钓鱼网站诈骗:开设网址与真实网站极为相似的虚假网上银行、虚假慈善网站或虚假网络交易平台,骗取网民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和密码,从而盗取网民银行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