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这是知乎,刚下神坛

一贯以精英社区形象示人的知乎,在这个周一下午发布了F轮融资消息,快手领投,百度跟投。消息引起了不少用户和大V的骚动,认为作为魏则西事件发源地的知乎,居然拿了百度的投资,实在“有辱斯文”。

要知道,两年前的夏天在知乎上,快手因知乎用户“立党”在快手被工作人员私信讽刺加封号,爆发过严重的负面舆情,平时快手更是因用户和内容土味,成为知乎用户的例行调侃对象。

知乎是一个怎样的产品?在鄙视链崩塌的背后,知乎和知乎用户经历了什么?

要回答第一个问题看似简单。

另一句在知乎早期流传甚广的话是:认真你就赢了。

求真求实,言之有物,理性友善,可以认为是知乎官方提倡的社区氛围。知乎官方账号“知乎小管家”回应用户对百度入股的质疑时也提到:“知乎的回答排序其实很简单:专业、严谨、认真的高质量回答。”

所以,在官方眼中,知乎是一个鼓励认真地生产、消费知识的社区。但相当一部分用户,对知乎有不同的看法。

装逼/晒胸/负面发源地

有个段子,很能反映出知乎答题的套路:

泻药

人在蒙古,刚下航母

麻省毕业,长相彦祖

玉树临风,一米八五

谢邀

人在美国,微软就职

博士学位,北京有房,年薪千万

刚下飞机,无可奉告

统一回复

圈内人太多、匿了

禁止转载

早期的知乎,不乏科技行业的精英和老板,而2013年开放注册后,加入知乎的内容生产者们,也有大量的高知高收入群体。这样的群体成为优质内容生产的主力本无可厚非,但事情就在这个阶段起了变化。

不同于其他内容社区,在知乎生产内容,除了考验答主的知识储备,对其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也有要求。于是,“身份和社会地位”成了内容置信度的背书手段。而打造“身份”的重要性,一度超过了内容质量本身。内容的重要性,逐步让位于内容生产者的“江湖地位”。而衡量江湖地位的手段,无非就是毕业院校、学历、企业、职位和财力了。

在知乎编故事、编身份的风气也就油然而生。毕竟,硬核实力难以人人拥有,打造“虚拟人设”走捷径撑场面,进而获取精神乃至物质上的收益,就成了一种风气。

另一方面,吸粉骗赞的一条捷径,就是晒美女照甚至晒胸晒腿。这一在各大社区产品屡试不爽的招数,在知乎并不例外,深刻说明了好色是第一生产力。当然,与其他产品中类似,知乎这类照片很多也是搬运自Instagram。

幸好,知乎有另一种自我净化的能力。由早期大V们小圈子互捧臭脚的“XX是谁?”提问范式发展而来的“如何看待XX?(人物、事件、言行)”,无数知乎大V经历扒皮和质疑,足够让很多身份可疑、靠编故事打造人设的所谓大V原地爆炸。

但这种“求真、不轻信、质疑”的风气在踢爆骗子、捷报频传的过程中日益扩大化,带来的另一个结果,就是使知乎成为各种负面信息、负面情绪的发源地。

2015年,知乎设立了企业蓝V,一批企业账户进驻答题。但也在同期,知乎上开始频繁曝出各种企业负面信息,或对其他平台曝出的负面信息进行深度解读,从而为负面的二次传播提供了弹药。

一方面,因为装逼风气盛行,彼时知乎普遍对商业化有抵制和鄙夷,企业官方账户(代表企业新媒体部门)在知乎的活动,对企业的品牌和正面形象作用微乎其微;另一方面,负面信息甚至竞争对手的黑公关操作,导致知乎在企业公关层面的正向价值大幅度削弱。

这个时期的知乎,商业价值之低,与隔壁豆瓣有一拼,商业化进程也非常缓慢。

从破圈到破功

装逼做为老一代知乎用户的需求,是非常自然的,知乎这类标榜知识的社区,很容易触发这种需求。知乎恰如知识界的Keep,后者令用户产生了办健身卡般的愉悦感,而使用知乎令用户产生了“我也有知识/我也在学习”的满足感。

不难理解的是,可轻易获取的仅仅可称之为信息,而获取知识是需要经过系统化的学习。并且,知乎最尴尬的一点,是用户圈层扩大后,不同人群在见识方面的碰撞,一度导致社区氛围恶化,杠精横行。而知乎采取的应对措施软弱无力,设立了不痛不痒的“友善度”,更被讽为“伪善度”。

2015年前的知乎,内容生产者答题费时费力,还没有直接的经济回报,全靠“为人师”的代入感和快感支撑。这类用户一旦受到杠精和喷子攻击,极易受到冒犯,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大批老答主离开知乎,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的。

另一方面,大量杠精和喷子的进驻,也是知乎内容和用户发展,突破圈层的结果。知乎2013年开放注册后一两年,话题仍以科技互联网行业为主,用户也以从业者为主。大家尚能认可和维护社区的讨论氛围。

但在这个阶段,由于真正硬核“知识”类内容的生产接近尾声,要想社区的受众进一步扩大,必然要求其跨出科技互联网这个圈层,覆盖其他行业及社会话题。

在这个过程中,内容的扩张吸引了更多的、非传统的知乎用户。也从这个时期开始,大量高校甚至初高中在校生涌入知乎。

这些低龄用户的典型特点是识文断字,有基础的学习和思考能力,也有一定的知识,但见识匮乏。通俗的说,人在上学,缺乏真正的行业与社会经历,缺乏支撑认知所需的经历和分析能力,很难与职场人开展对话。

因此,当不同的人群相遇后,这类新用户有机会以极低成本去挑战原住民用户,并肆意以其浅薄的人生见识去挑战、臧否、嘲讽那些有实际从业经验的答主,种种矛盾冲突在这个时期发生。

同时,社区内容的娱乐化和水化也难以避免。假知识之名,行娱乐之实,这也是知乎发展为大众平台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一个代价,即用户破圈带来的内容破功。

传说中的“天龙人”

但2015年之后崛起的、新一代的知乎大V们,正在远离这些困扰。

破圈后的知乎,流量充沛,并且由于web+App双平台的优势,通过SEO从百度获取了大量搜索流量以实现用户增长。在这个水涨船高、水大鱼大时代崛起的新一代大V们,心态发生变化,以娱乐心态,“泡知乎”“玩知乎”。

这类大V本身答题以蹭热度抖机灵为特征,缺乏传统意义上的“干货”,不求专业只求热闹,与其他用户互动频繁,对杠精喷子的容忍度也很高。就好像一个教师难以容忍学生的谩骂,但在玩游戏时和人对喷就没什么心理负担。

另一部分这个阶段形成的大V,商业目的明确。他们多有本职工作和一技之长,来知乎就是为谋取商业变现。

另一部分传统保守的知乎大V,一边抱怨知乎对其限流甚至打压,另一方面却发现自己离开知乎后几乎一文不值,于是就十分憋屈地一边抱怨、一边硬着头皮留下,偶尔接一些点赞、发软文(软回答)之类的公关收入贴补家用。

万幸的是,随着知乎用户的增长和官方商业化产品的推进,这部分大V的商(公)业(关)价值得以释放,知乎也正在摆脱“白嫖”的恶名。

然而,知乎本身仍然是缺钱的,以至于八年来不停地融资,已经到了F轮。目前在融资频次上能达到这个水平的科技企业,只剩下滴滴了。

快手化是知乎的宿命

写到这里,知乎曾经和正在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也跃然纸上了。

由于贴吧和百家号的内容劣化不可挽回,知乎的内容对百度非常重要,百度的搜索流量对知乎的增长也非常关键。所以知乎拿百度的投资,也是情理之中。

至于内容的下沉和娱乐化,也是知乎走下神坛的过程。生存发展与小而美之间,知乎已经选择了前者。并且,真正硬核的知识内容本来就是有限的。所以,面向更广阔人群、更广泛的话题,下沉化娱乐化也是知乎的必然选择。

所以,如果问我如何看待知乎这次融资,我的回复是: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毕竟大家要恰饭的嘛。各取所需,挺好的。

THE END
1.大学生求职的“恶性循环”:越没有实习经验,就没有公司愿意要截止到现在大三的小杜来讲,他已经有了两个实习经历了,一个是在银行做大堂的专员。 对于他这个学习国际政治的人,刚进入职场的时候,其实还是很不适应的,而且出现了各种的问题。 银行里并没有当年自己想得那么好,刚进入培训的时间没有多少,就开始直接进入大堂,每天只能边学边看。 https://zhuanlan.zhihu.com/p/12867617921
2.投资人跳槽的原因:别人是偶尔出差,我是偶尔回家带着这些疑惑,我决定邀请已经或正在跳槽的朋友和一些职业成长经历丰富的前辈们,发起一场“人生咨询”。 本期研讨会成员: 从投行跳槽到国资风控的 小刘; 华义创投高级投资经理 方亮; 前经纬VP&现知乎大V 庄明浩; 投资人兼畅销书作家 小野酱; 投中网编辑 蒲凡 https://36kr.com/p/2707535192913794
3.刘恋是学会计的吗知乎(刘恋是否学习了会计?知乎解答)刘恋的职业经历也可以证明了她学过会计。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期间,她主要从事行业审计工作,这是会计专业的核心内容之一。审计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新华考资检查和评价,需要具备基础扎实的会计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刘恋能够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也那说明她在会计领域有一定的能力和经验。 https://www.kuaijipeixunlg.com/kjzx/456827.html
4.“医患关系”高居榜首?知乎用户医疗降话题全分析回答者数据采集内容包括:回答者的用户名、性别、居住地、职业经历 、教育经历、个人简介。 采集到的用户数据中,有354名女性用户,占比28%;638名男性用户,占比50%,144位未填写性别,占比11%,131位匿名用户无法确认性别,占10%。 说明在知乎健康信息的共享行为中,男性用户对此类话题的参与程度高,回答质量略高,对此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32357
5.知乎好物推荐真的可以赚钱吗?用我的真实经历告诉你答案!用我的真实经历告诉你,好物推荐是可以赚钱的,关于好物推荐不单单只是使用知乎问答来操作,多种分享平台帮助你赚钱,比如创建优惠劵群,好物分享群,内部优惠劵群,薅羊毛群,还有通过微博,小红书,等资源进行引流! 知乎的好物推荐通俗讲就是带货,通过回答问题,然后插入跟回答相关的产品或者是卡片,具体产品可以根据自己回答https://www.jianshu.com/p/aef281b48fb6
6.2022届秋招的总结与体会地平线公司背调哪些内容知乎下午华为的主管面应该是秋招的最后一场技术面试,也宣告自己的秋招之路暂告一段落。7月2号从七牛离职回学校,到今天结束秋招,经历了有三个月的时间。一路走来,有过激情,有过迷茫,有过失落,有过不甘。最终,收获了几枚offer,也算是给自己一个比较满意的交代。 https://blog.csdn.net/qq_33485529/article/details/120571686
7.知乎上关于心理咨询师的大扒皮感谢李老师的关注,我自四月份进入知乎以来,一直对您心生敬重。您的回答很多时候真的能对我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无论我现在做什么,无论我将来做什么,都无法改变我曾经深深热爱心理学的事实。谢谢您善意的提醒,也谢谢您对我的尊重。 李老师在知乎上一直是心理学的泰斗,希望李老师在维护自己职业尊严的同时,能够认真对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53911736/
8.知乎上有多少是真的,知乎上有多少是真的关于知乎上内容的真实性,众说纷纭。有人怀疑信息的真实度,也有人关注点赞数的可靠性。首先,我们来谈谈关于教育背景的真实性。在知乎上,声称的985海归精英们的经历,其真实性需要用户自己去鉴别,毕竟,即使是月薪过万和名校履历,也可能存在水分。其次,点赞数的准确性已不如往昔。在知乎这个平台上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458464138917284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