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热情的夏季是各大网综的兵家必争之地,偶像团体的出道更是5月的重头戏。然而,随着2022年1月6日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的一套“组合拳”,偶像养成类网综被全面叫停。
然而,没人能想到中国女团行业会以这样不体面的方式谢幕。行业崩塌的背后显然还有更多严肃的问题值得思考。国内市场是否真正认真打造过女团?出道后女团的表现是否达到了人们的预期?女团是否健康引导青年女孩的发展?
「假女团,真出道」
女团选秀节目曾是内娱的当红辣子鸡。
很多原因都能解释国产女团的现状,而最重要的内因之一,是女团发起者身份的不同。
结果就是,翻唱和改编这些风险较小的尝试就变得讨巧,因而成为了大部分国内女团主要的表演形式。
锦鲤女孩著名的“学猫叫”
那么,各大经纪公司和练习生为何还要挤破头地去出道呢?因为女团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尽管如此,如果没有女团这样的平台,目前很多人们熟悉的偶像几乎没有机会进入观众视野。女团的优势在于,只要不出现集体拉胯的情况,团队各成员就可以通过优势互补掩盖个人能力的欠缺。只要团队热度在,成员多少得以“雨露均沾”。
可女团毕竟是只赚吆喝不赚钱,通过女团成功跨界到其他热点行业以实现流量变现,才是很多选手和经纪公司最大的诉求。
华裔小姐女孩参加演员综艺被质疑
「“最短命”女团」
“边发射边撒零件”的火箭一定飞不高、也飞不远。尽管火箭少女101最终还是圆满完成了告别典礼官宣解散,可与其说解散,不如说是成员的解脱。短暂的生命周期和零星的表演场次,不仅砸碎了“国产第一女团”的招牌,更浇灭了所有女团粉的期待。
所以,把一群没有默契、没有精神、没有团魂的人凑在一起能创造出一个合格的团体吗?除了101,后续出道的女团依旧没能很好回答这个问题。
「投票是原罪」
通过投票决定出道位的行为本身就存在极大的缺陷。
这时,专业的厨师和一些见过世面的顾客肯定看不下去了,纷纷质疑这种胡闹的行为。可当他们看见周围同行的人都在大快朵颐时却很难不产生自我怀疑。
于是,真正的厨子转行,坚持自我的食客离场,其他人嚼着芥末鱼腥草生鱼片直呼“真的可”。
这个比喻听着滑稽,但事实不就是那么回事吗?许多具备创作能力的选手,如乃万、张钰,尽管没能进入出道位,还是获得了很好的发展。那么谁才是投票制真正的获利者呢?自然是那些最具有话题的选手。
火箭少女101曾被看作中国女团文化的起点
「翻车划水」
自各大女团成团以来,关于“翻车”、“划水”这样的话题就从未停止。
有图有真相,咱们先说火箭少女101。
在合体后的第一次演出中,一水的网络歌曲翻唱不说,从视频中明显看出的假唱和简陋的舞蹈设计,都令人震惊于:这就是中国女团?
再说《青春有你2》。
最近的一次事件是2021年《为歌而赞》的现场,TheNine的几次表演甚至很难从一众抖音制作人中脱颖而出。
在节目上,TheNine分别完成了《爱的恰恰》、《凌晨一点半》和《TOOSAVAGE》的三首作品。虽说有进步,但还是给人一种仓促、粗糙、各自为战的感觉。很难想象,她们已经成团两年了。
那么有人不禁发问:她们难道不知道自己的表现得不好吗?
「“兼职”女团」
中国的女团,是借女团的名义,拍摄的真人秀节目。
因为成员们来自不同的公司,因此女团未必在她们的最高优先级上,成员们更多考虑的是凭借女团这个跳板获得未来更好的发展。而国产女团在出勤次数和合体频率上低的惊人。甚至连“全员合体”也能成为卖点。
之所以有了女团的这种表演方式,是因为每一个成员对于团队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些作用也许体现在站位、动作等各个方面。但国内女团却经常因各种原因出现成员缺席的情况。
例如因为国外成员无法入境导致常年缺人的火箭少女101,以及经常凑不齐9个人的THENINE。可以开玩笑说,TheNinemeans'thenumberofanynumberaslongasitisnot9'。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国内女团的各个成员确实很忙。
许多成员会在女团“存续期”内以女团成员的身份参加各大综艺谋求出圈的机会,她们通常会去演戏或者参加真人秀节目,对她们来说,团队更像是工作,而不是事业。
长期不稳定的表演人数预示了国内女团薄弱的凝聚力。
Shaking参演的电视剧《亲爱的小孩》
「梦醒时分」
女团梦的形成与最近几年娱乐圈的乱象不能说没有关系。
中国娱乐圈在最近5年经历了空前的“繁荣”。除了《训练营》和《青春有你》这样的成团综艺外,《中国有嘻哈》、《乐队的夏天》等热点节目的出现,将许多从未被重视的艺术形式搬上银幕。
这类节目的共同点,是大多节目都由日韩市场引入、他们会请当红明星担任评委并赋予观众很高的参与度等。然而,众多“泊来品”的肆意发展不但没能培养本土综艺的创新能力,反而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投机的机会。
我国曾有过很多节目创造了极高的收视率和热度,并在节目的生命周期结束后成为佳话。可是为何这类节目越来越少?因为选手较高的专业性,导致节目的参与感很有限。
C位女孩参加《星空演讲》
可热度的背后,是越来越多不羁的过往和颠覆的三观。
当昔日偶像欲盖弥彰的“黑历史”被挖出后,榜样的人设被摔得稀碎。人们发现许多女团成员的过去根本不经挖。
可是。明星出了事可以由台前转到幕后,那普通女孩也能有这样的退路吗?
在女团选秀市场中,选手年龄出现“低龄化”的特点。《青春有你2》的109位训练生平均年龄为22岁,而其他节目甚至出现了高中生参赛的情况。20几岁的年龄对普通人而言,可能还在接受高等教育或刚刚开始个人职业生涯,但对于许多练习生来说,却是人生重要的分割线。
练习生群体存在明显的金字塔结构,像锦鲤女孩这样的奇迹故事实际很难发生。因此,转行才是大部分女孩最终将面临的现实。然而,过早接受职业化的训练,使训练生女孩们无法得到足够通识教育和技能培训。
除此之外,随着更多专业经纪公司的入场,素人愈发难以出头。哪怕真正签约成为了训练生,在高额的培训费用和公司严格的管理面前,大部分训练生女孩依旧是弱势群体。
练习生这辆车,上车容易下车难。也许只有到了女团梦的梦醒时分,女孩们才会发现为了梦想而放弃的机会成本,也许足以改变她们的一生。
「泡沫破裂后的寂静」
只有当泡沫破灭时,人们才会反思所经历的一切不理智。
通过新颖的市场定位,女团选秀类节目曾将很多原本无法从艺的女孩们推上了荧幕。“成名”这种从前遥不可及的梦想似乎变得“平民化”了,就如歌词所唱“这一天我开始仰望星空发现,星并不远,梦并不远,只要你踮起脚尖”。
但当市场大环境发生巨变时,中国女团的这阵风,随着几大主流平台的退场,悄悄地吹走了,留下的是梦想破灭的声音。
当热度褪去,我们慢慢听到了一些反思的声音,比如女团选秀给我们的娱乐市场带来了什么?女团行业能否为年轻女孩塑造正面的职业观和发展观?女团文化所推崇的价值体系能否被我们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