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3年8月5日成立,到1935年2月10日在贵州遵义撤编,在短短的532天里,少共国际师共有八位团级主官,分别是第43团团长张顶生,政委刘玉堂;第44团团长朱水清、政委陈中村、孙文采;第45团团长卢子美、政委罗华明。谢明。
这八位主官在当时无疑我军杰出的战将,但是经过惨烈的战争,他们的结局差别很大,有将军有乡长,有病亡有战死,有着什么样的传奇经历?
43团团长张顶生病亡在长征路上
张顶生,江西兴国县人,1914年出生,16岁加入家乡赤卫队,因作战勇敢,一路从普通战士升为了赤卫队长。两年后赤卫队被编入了江西省军区,张顶生被任命为军区独立团团长,这年张顶生年仅18岁,是苏区最年轻的团级干部之一。
1933年,张顶生选入少共国际师,任红军43团团长。长征时张顶生率43团团一天急行军70华里赶到了镇远城,一举歼灭了装备精良的黔军第五旅4团“九子枪营”,占领了镇远城,立下头功。1935年2月,张顶生在行军途中突然患病,不幸离世,年仅21岁。
43团政委刘玉堂1955年授少将
刘玉堂江西兴国人,17岁参加了红军,在军委警卫团担任过通讯员、班长、青年干事等职,参加了苏区第一第三次的反围剿战斗。18岁调到地方工作,先后担任少共兴国、会昌、宁都县委书记等职。
1933年少共国际师成立后,刘玉堂被调到了43团担任政委没过多久就被派去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任少共湘鄂赣省委书记。红军主力长征后,刘玉堂留在苏区开展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刘玉堂担任湘鄂赣红军驻武汉代表,凭借着出色的谈判能力,冷静的政治头脑,参与和平谈判将红16师改编为新四军第一团。
解放战争时期,刘玉堂历任西满军区安广县独立团团长,吉林军区政治部直工部部长,东满军区兵站部政委,东北野战军东线兵团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后勤部运输部副部长。参加了东北解放战争和进军中南的后勤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中南军区后勤部部长的刘玉堂,于1951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担任志愿军后勤运输部部长,为保障抗美援朝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1955年,刘玉堂被光荣地授予了少将军衔。
44团团长朱水清建国后成为大学教员
朱水清,湖南岳阳人,21岁参加平江起义,作战勇猛,又有头脑,是红3军团里最能打的团长之一。1938年8月少共国际师成立,朱水清被调到44团担任团长。
长征途中,43团在占领镇远后,朱水清领导的44团由施洞出发仙抵翁西,进军遵义的必行之路施秉,因为43团、44团攻占镇远,施秉两城的作战行动迅速,敏捷,受到了红一军团首长的电令嘉奖。少共国际师撤编后,44团被编入了红二师,朱水清降为了营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水清调新四军工作,担任新四军第5师团长,旅政治部副主任等要职。1946年6月,中原突围战斗中,朱水清身负重伤、生命垂危,被特批前往晋察冀根据地治病。列车在到达河南新乡附近时,国民党军封锁了平汉铁路,大肆搜捕沿线列车的共产党员。为了躲避搜查,朱水清就近隐藏在焦作云台山柏壁村休养,从此离开部队。。
新中国成立后,朱水清在河南焦作工学院担任政治教员。
44团政委孙文采1955年授少将
孙文采是江西省瑞金大柏地乡元坑人,出生于1911年。他18岁参加红军,22岁成为少共国际师第44团政委。历任江西游击队中队长,少共国际师44团政委,陕甘宁军区政治部统战科科长,八路军129师工兵营教导员、留守兵团警备第7团政治处主任,冀热辽军区第三旅副政委,热河军区政治部主任,东北军区高射炮师政委,辽宁省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1955年授衔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45团团长卢子美长征途中被俘掉队
卢子美,河南沈丘人,22岁加入冯玉祥西北军,官至连长,中原大战后,卢子美所在的部队被蒋介石改编为26路军,被调到了江西宁都驻防,被26路军总参谋长赵博生发展为党员。
1931年12月,26军1万7千多人在宁都起义,卢子美,1933年9月,卢子美调任少共国际师45团团长,并率部参加了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的历次战斗。
遵义会议后,卢子美所在的团与红2师4团合并,原团长耿飚调1师任参谋长,卢子美接任团长,杨成武任政委,该团后来参加了历史上极其著名的四渡赤水、南渡乌江、抢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等战斗。
1935年初在夺取泸定桥后因为战斗减员,部队再次改编,卢子美因作战能力突出,立下大功,升为团长兼参谋长。
1935年7月的一天晚上,部队在荒郊野外留宿时,卢子美带了两个战士去旁边的村子里找向导,却被敌人的便衣队包围,突围后又碰到国民党军被俘。
他趁敌人不注意逃脱后找寻红军未果,无奈返回家乡。1938年、1940年、1942年,他先后三次去陕北、大别山和湘西寻找队伍。但由于日军封锁和抗战期间我军转战频繁,他始终未能如愿于是他就在家乡带领群众参加革命斗争,1948年建立乡政权时,由于卢子美对敌人斗争坚决,被选为当时的刘堂乡乡长。。
1977年,78岁高龄的卢子美在女儿卢湘云的陪伴下,千里迢迢来到了兰州,找到了时任兰州军区政委的肖华同志。经肖华和时任国家民政部顾问的袁血卒证明,1983年9月,卢子美终于恢复了身份,被组织批准为”在乡红军团长”,享受16级待遇。1985年逝世。
45团政委罗华明牺牲在抗日战场上
罗华明,江西吉水人。又名化明、化民。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工农红军。曾任红一方面军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委、少共国际师政治部主任,四十五团团长后改任政委、十三师政委,参加了红军历次反“围剿”。1934年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后任红五军团政治部破坏部部长、中共川陕省委委员。曾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三等红星奖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抗日军政大学和中央党校学习。1939年6月,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教导团政委。1942年9月,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教导团团长。1943年5月1日,在河北行唐县反“扫荡”战斗中牺牲。
45团政委谢明1955年授少将
谢明,曾用名谢名连,江西于都人,1929年参加红军,曾任共青团于都县区委儿童局书记,共青团区委书记,少共国际师第45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地方工作科科长,红1军团政治部巡视员。
抗日战争时期,谢明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政治处民运股股长,晋察冀军区第2支队6大队政治处主任,5大队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4团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谢明任热河军区政治部主任,热西军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兼热西地委书记,热河军区独立师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第22师政治委员,解放军第45军第133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政治委员,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政治委员,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政治学院副政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