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详细

七年级初一上册的数学知识点是奠定中学数学学习的基础,那么关于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仅供参考。

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2、加减法统一成加法: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可以通过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统一成只有加法运算的和式.

3、和式的写法:在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写成省略加

号的和的形式.

4、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1)将减法统一成加法,并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2)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

5、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0.

6、有理数乘法步骤:先确定积的符号;再计算绝对值的积.

7、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8、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3)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得0.

9、乘方的有关概念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n叫指数,an读作:a的n次方(或a的n次幂).

(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方幂是负数,偶次方幂是正数.

10、科学计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0≤a<10,n是正数,这种计数法叫做科学计数法.

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2)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进行;

(3)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然后算大括号.

12、近似数:与实际很接近的数.

13、精确度:反映近似数的精确程度的量.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某一位,就说这个

近似数精确到那一位.

14、计算器的组成:计算器的面板由显示器和按键组成.

第3章整式的加减

1、用字母表示数后,有些数量之间的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看上去更加简明,更具有普

遍意义.

2、用字母表示数后,字母的取值要根据实际情景来确定.

3、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4、单独一个数或单独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5、列代数式的实质就是把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

6、列代数式的一般方法有:

(1)抓住关键词,由关键词确定相应的运算符号;

(2)理清运算顺序,一般是先读的先算,必要时添上括号;

(3)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可分段处理;

(4)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或公式列代数式.

7、用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中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8、求代数式的值的步骤:先代入,再求值.

9、数与字母的乘积所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10、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1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

的项叫做常数项.

12、在多项式里,最高次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13、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14、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这个多项式按这个

字母的降幂排列.

15、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这个多项式按这个

字母的升幂排列.

16、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17、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18、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19、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面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不改变正负号;

(2)括号前面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改变正负号;

20、添括号法则:

(1)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不改变正负号;

(2)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改变正负号;

21、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第4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有很多,常见的有柱体、锥体和球体,其中柱体分为圆柱和棱柱,锥体分

为圆锥和棱锥

2、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左面或右面)三个不同的方向看一个物体,然后描绘出三幅所看到的

图,即视图.

3、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主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俯视图;从侧面看到的图形,称

为侧视图,依观看的方向不同,有左视图和右视图.

4、单一的规则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如果主视图和侧视图是三角形,一般和锥体有关,可根据

俯视图是圆形或n边形,可以判断是圆锥或,n棱锥;对于主视图和侧视图是长方形的,一般和柱体有关,再观察俯视图是圆形或n边形,可以判断是圆柱或n棱柱.

5、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长方形或正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6、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展开图是不同的.

7、圆是由曲面围成的封闭图形;多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8、在多边形中,最基本的图形是三角形.

9、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0、经过两点有1条直线,并且只有1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11、线段的长短比较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度量的方法;一种是叠合的方法.

12、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13、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角也可以看做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

而成的图形.

14、角的表示方法

(1)当顶点处只有一个角时,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2)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注意顶点字母必须写在中间;

(3)用希腊字母或阿拉伯数字表示.

15、角的大小比较:

(1)“形的比较”——叠合法;

(2)“数的比较”——度量法.

16、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

角平分线.

17、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

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18、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对顶角相等.

2、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1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位于截线的同侧,被截直线的同一方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位

于截线的两侧,被截直线之间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位于截线的同侧,被截直线之间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5、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6、经过直线外一点,有1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7、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8、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如果有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9、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

1、数学伴我们成长,测量、称重、计算等都与数学有关.

2、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人类离不开数学.

3、人人都能学好数学.

第2章有理数

1、相反意义的量:像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降低、买入和卖出等都表

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正数和负数

(1)正数都大于零;

(2)在正数前面加上一个“—”号的数叫做负数,负数都小于零;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3、有理数

(4)有理数:正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5)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

(6)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4、有理数的分类:0和正数统称为非负数,0和负数统称为非正数.

5、数轴的概念:规定了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6、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1)利用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利用比较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7、相反数的意义

(1)代数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0;

(2)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分别位于原点的两侧,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8、相反数的表示方法:数a的相反数是-a,这里的a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

9、绝对值的意义

(1)几何意义:把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

(2)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零的绝对值是0,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相反数.

10、绝对值的非负性:对于任何有理数a,都有|a|≥0.

11、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法则: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2、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4)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4、在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应分两步:首先,判断符号;然后,再计算绝对值.

15、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1)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b=b+a;(用字母表示)

(2)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a+b)+c=a+(b+c).(用字母表示)

16、运用加法运算律的技巧:正负结合;凑整结合;相反数结合;同分母结合;整分结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求代数式的值;

2.能利用求代数式的值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求代数式的值,体会代数式实际上是由计算程序反映的一种数量间的关系;

2.将不同的数代入同一代数式,求出相应的值,能够从所得代数式的值来判断代数式所反映的规律,体会抽象的代数式与实际数量关系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代数式求值,感受数学中的程序化和抽象性,感受抽象的字母和具体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进一步增强符号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代数式的意义,会求代数式的值

教学准备

多媒体,或投影仪,胶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用游戏导入,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为下面新知的教学作铺垫.接着用直观教具,师生相互合作学习新知,并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巩固训练,形成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人人参与动手、合作,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一起探究

前面我们学习了列代数式,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怎样求代数式的值.

首先咱们来做一个游戏.请四个同学到黑板来做一个传数游戏,第一个同学任意报一个数给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把这个数加1传给第三个同学,第三个同学把听到的数平方后传给第四个同学,第四个同学把听到的数减去1报出答案.若第一个同学报给第二同学的数是5,而第四个同学报出的答案是35,你说结果对吗概括:我们只需按照上图和程序做下去,不难发现第四个同学报出的答案是正确的.实际上这是在用具体的数5来代替最后一个式子这的字母x,然后算出结果.

其他同学四人一组试一试,并指出几个小组报出答案的正确性.

通过游戏练习,由学生归纳定义,再由老师纠正.一般地,用数量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中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二、做一做

例:根据下面a,b的值,求代数式的值:

(1)a=2,b=-6;(2)a=-10,b=4

解:(1)当a=2,b=-6时,(2)当a=-10,b=4时,

例2某企业去年的年产值为a亿元,今年比去年增长了10%.如果明年还能按这个速度增长,请你预测一下,该企业明年的年产值将能达到多少亿元如果去年的年产值是2亿元,那么预计明年的年产值是多少亿元

解:由题意可得,明年的年产值为a(1+10%)(1+10%)=1.21a(亿元).

如果去年的年产值为2亿元,则明年的年产值为1.21a=1.21×2=2.42(亿元).

答:该企业明年的年产值将达到1.21a亿元.由去年的年产值2亿元,可与预计明年的年产值将是2.42亿元.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155页练习第1、2题

(可以让学生现在练习本上做,在请学生回答,若有错误请其他同学及时纠正.)

四、课堂小结

1.理解代数式的值的意义.

2.在代数式求值时,要注意:(1)原来省略的乘号要添上;(2)代入的是分数、负数或作乘方运算时,必须加上括号.

五、作业

课本第1551(2),2,3,4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2分)

1、如果运进货物30吨记作+30吨,那么运出50吨记作;

2、3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_的相反数是

3、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是;

4.-2的倒数是,绝对值等于5的数是;

5、计算:-3+1=;;;

;;

6、根据语句列式计算:⑴-6加上-3与2的积,

⑵-2与3的和除以-3;

7、比较大小:;+||;

8、.按某种规律填写适当的数字在横线上

1,-,,-,,

9、绝对值大于1而小于4的`整数有,其和为,积为;

10.规定图形表示运算a-b+c,图形表示运算.

则+=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已知室内温度为3℃,室外温度为℃,则室内温度比室外温度高()

THE END
1.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精选题平行线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为后续的几何证明提供基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且配以具体的例题练习,希望重视几何题的生成过程。一、平行线的判定精选题1.已知:如图,在△ABC中,CD⊥AB于点D,E是AC上一点且∠1 ∠2=90°,求证:DE∥BC. 2.https://www.360doc.cn/article/8897250_1117140972.html
2.七年级下学期数学,平行线与相交线,推理填空问题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推出AD∥EG,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1=∠E,∠2=∠3,再由∠E=∠3得出∠1=∠2,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出即可。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正确理解与运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例题3:完成下面的证明.如图、∠BAP与∠APD互补,∠BAE=∠CPF,求证:∠E=∠F.对于本题小丽是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4559079618516597&wfr=spider&for=pc
3.平行线的判定专项练习60题(有答案)ok.docx平行线的判定专项练习 平行线的判定专项练习 60题(有答案) 1 .已知:如图, BE 平分 / ABC , / 1= Z 2 .求证:BC II DE . 2.如图,已知二/ A= / F , Z C= / D,试说明 BD II CE. 3.如图所示, AB L BC, ■ BC 丄 CD , BF和CE是射线,并且Z 1=Z 2,试说明 BF II CE. * 4.|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1223/5132223333003044.shtm
4.平行线习题(2)哔哩哔哩109 -- 2:07 App 题:对顶角 86 -- 13:56 App 5.1.2垂线段最短 89 -- 17:17 App 5.2平行线及其判定 34 -- 12:29 App 3.1.1一元一次方程 5.2万 31 4:34 App 初中数学比较大小,考察幂的运算 71 -- 8:55 App 5.1.2平方根 150 -- 10:24 App 1.4.1(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80 https://m.bilibili.com/video/BV1kv421i76a
5.平行线的判定练习题9篇(全文)平行线的判定练习题(精选9篇) 平行线的判定练习题 第1篇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一]、平行线的判定 一、填空 1.如图1,若?A=?3,则∥;若?2=?E,则∥; 若?+?= 180°,则∥.c d A a E a 52 23 b B b C A B图4 图3 图1 图2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04w8wovq.html
6.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练习题在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练习题,学习需要做题,是因为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你对知识点的掌握,熟练掌握知识点!同时做题还可以巩固你对知识点的运用!什么样的习题才是科学规范的习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练习题,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https://www.ruiwen.com/shiti/2307858.html
7.八年级上册数学平行线的判定定理随堂练习题八年级上册数学平行线的判定定理随堂练习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②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平行 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④若a∥b,b∥c,则a与c不相交. A.1个B.2个C.3个D.4个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 https://www.unjs.com/shiti/shuxueshiti/20190131150605_1876600.html
8.第30讲平行线的判定练习题于箱老师精品课程之初中数学教育视频初中数学练习课于箱老师精品课程 (63/98) 1-30 31-60 61-90 91-98 10:05 第32讲命题定理证明练习题于箱老师精品课程之初中数学 2017-01-12 11:13 第31讲平行线的性质练习题于箱老师精品课程之初中数学 2017-01-09 11:19 第30讲平行线的判定练习题于箱老师精品课程之初中数学 2017-01-09 21:55http://my.tv.sohu.com/pl/9159377/86966572.shtml
9.2024中考复习初中数学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6大重难题型题型5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判断比例式) 【例题】如图直线AB、CD、EF被直线a、b所截,若∠1=100°,∠2=100°,∠3=125°,∠4=55°,下列结论错误的是(C) A.EF∥CD∥AB B.AC/CE=BD/DF C.AB/CD=AC/DFD.AC/AE=BD/BF 【解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zQ3NTk2MA==&mid=2651161668&idx=4&sn=8a1c647de7123af0b3e0c3d0874b4201&chksm=8b516853bc26e145fc86dec23341b0aa253df7b41a6d102afce0cc8558879613f37f548190e1&scene=27
10.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师生归纳总结:平行线判定的另两种方法即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课堂练习 练习题1和练习题2。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平行线的判定的三种方法。 课后作业: 思考: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过多少种方法可以判定两直线平行。 https://www.jianshu.com/p/1c97e169db08
11.专题5.10平行线的判定(知识梳理与考点分类讲解)20232023-12-30更新|239次组卷|4卷引用:第一部分 基础巩固篇假期作业5 平行线的判定2,3 相似题纠错详情加入试卷 【考点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例3】(2023上·黑龙江绥化·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 请将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已知:如图, 平分 , 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2pt4478ct13251n382747.html
12.精品解析沪科版七年级下册10.3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专题练习沪科版七年级下册10.3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专题练习 一、解答题 1.(2023七下·河西期中)如图,于,于,//,.求证:. 2.(2023七下·大兴期中)看图填写. 已知:如图,,,.求证:平分. 证明:∵,, ∴,.( )(填推理依据) ∴. ∴.( )(填推理依据) ∴.( )(填推理依据) http://zy.21cnjy.com/16171497
13.初中数学平行线教案(精选11篇)P7例、练习1 11.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1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如果b//a,c//a,那么b//cP174题 13.平行线的判定。P15例结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21230101606_2170948.html
14.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7.4平行线的判定题目答案解析1网站导航: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7.4平行线的判定>列表1 题目: 中午,小明和小星两名同学结伴回家,路上,小星突然问:“你能判断空中的两根电线是否平行吗?”小明抬头看了看空中的电线:“呀,太高了!怎么判断呢?”小明苦思无法,聪明的你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 https://www.12tiku.com/newtiku/list-b138805-s0-l1.html
15.初一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学案初一教学材料探索二:木工师傅用角尺画出工件边缘的两条垂线,就可以再找出两条平行线,如图所示, ∥ ,你能说明是什么道理吗? 结论(判定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记为: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如图,几何语言表述为:∵⊥,⊥∴ 练习二: 1.如图所示https://shuxue.7139.com/4795/05/29716.html
16.七年级数学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相交线与平行线)基础练习七年级数学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相交线与平行线)基础练习 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1.(本小题20分)如图,∠1=∠A,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 A. AB//FD B. ED//AC C. ∠B=∠1 D. ∠3=∠1 2.(本小题20分)如图2,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则 https://c.xxt.cn/webassign/paperprintview.do?pid=499
17.5.2平行及其判定5.2.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课课第5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综合训练题(含答案)(12) 重庆市2024届中考数学试卷(B卷)及答案(10) 27.2.1 第1课时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6)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课时课件(3)(6) http://www.czsx.com.cn/download.asp?id=220591
18.《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案判定一:二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AB=CD,AD=BC, ∴四边形A BCD是平行四边形 练习:课本P103练习题第1题。 例题讲解: 例1已知:如图3,E、F分别为平行四边形ABCD两边AD、BC的中点,连结BE、DF。 求证: 分析:由我们学过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中,对角相 等,得若证明四边形EBFD为平行四边形,便可得到https://www.9136.com/jiaoyufanwen/jiaoan/99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