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太多面食并不一定对身体有好处。近日,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学者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吃大量碳水化合物,如面食的人更有可能患有抑郁症。研究人员通过12年的追踪随访考察了碳水化合物消耗量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他们召集了4.3万名没有抑郁症病史的女性,询问了她们的日常饮食状况,并监测了她们的血液测试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吃红肉和精制谷物(即细粮,如面包、面条、通心粉和炸薯条)的女性被诊断患上抑郁症或接受抑郁症治疗的风险会增加29%~41%。此外,碳水化合物还对她们体内的炎症水平造成了负面影响。虽然研究者目前还无法解释上述研究的具体原因,但他们提供了一份可降低抑郁风险和炎症的食物清单,包括橄榄油、咖啡、葡萄酒、鱼肉和蔬菜等。
四、面条的创意吃法
“老婆,咱们晚上还是吃面条,行不?”
“少吃点面条吧!医生都说你血糖偏高了,以后还是吃米饭吧!”
“吃米饭血糖就不升了?我们北方人就爱吃面条,养胃懂不?”
黄师傅早晨的面条刚吃完,就寻思了晚上也吃面条了,不知道为啥,这面条吃了几十年了就是没有吃腻,别人家主食是米饭,他们家一天两三顿都是面条。可是,自从黄师傅查出血糖有点高后,他的老婆就开始控制他吃面条了,说吃多了会影响血糖。
面条很多人都爱吃,有汤有面,吸溜一大口,再喝上一口面汤,肚子里特别舒坦。可是,关于面条褒贬不一,有养胃的说法,也有升高血糖的说法,让身体不太好的中年人纠结起来,到底还要不要继续吃。
可能有人会说,以前爷爷奶奶辈也吃面条,为啥他们什么问题都没有呢?首先,在老一辈人生活的年代,他们吃的面食和现在不太一样,大多是老机器加工,属于粗加工,做出来的面条没有现在那么精细,营养保存得比较多,而且他们还会用很多种谷物磨成粉做面条,比现在的精制面粉更健康。
其次,老一辈人每天的活动量和我们不一样,他们每天要下地干活、割草喂猪、放牛放羊,消耗的体力比较多,活动量大,所以即便他们经常吃面食,也不容易出现血糖上的问题,要不然现在怎么会说“三高”是富贵病呢?
有的人喜欢吃手擀面,觉得有筋道,但是有的商家在制作时会加入碱水,如果长期吃这种面,吃完后会感觉不太舒服。也有一部分人消化能力不足,吃了面条后觉得不好消化,容易胀肚子。
总的来说,面条对胃动力不足的人来说有一定好处,不过,从长期来看,过度吃软烂的食物会进一步降低胃功能,所以,还是不要太依赖吃面食比较好。另外,有的人胃不好是因为胃酸太多,这类人吃面食是比较合适的,而本来胃酸就少还拼命吃面条就容易腹胀难受了。
胃不好有很多类型,能不能养胃要看具体情况,养胃不是光靠某一种食物就行了,要找到病根所在,吃药调理,解决根本问题,然后再辅助饮食调理,这样肠胃才会越来越健康。
上班族屯点挂面在家是比较方便的,想吃的时候抽出一点,水煮开很快就能吃了,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这些面里面大多有碳酸钠,它是一种会破坏维生素的成分,同时也会增加盐分摄入,所以不建议吃。如果喜欢吃筋道的面条,可以自己做,充分揉面,多拍打,面条的口感就会比较好。
可能很多人都跟风吃过,煮熟后拌上调料然后就可以吃了,特点是辣,除非特别能吃辣,否则受不了。如果因为好奇心和好胜心去挑战火鸡面,很容易损伤胃黏膜,导致腹泻、胃疼,就算从小能吃辣,也不建议多吃。
方便面的热量比较高,而蔬菜包营养比较少,调味料又含有较多的油脂和盐分,并不是健康的食物,平时换个口味吃一吃没什么关系,但是不建议长期吃,容易发胖以及营养不良。
有很多人喜欢拿面条和米饭作比较,想知道谁好谁坏,其实没有错误是食物,只有植物的饮食方式,面食的问题就在于它的营养比较单一,配菜比较少,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长期吃面条未尝不可。
比如说吃面的时候为自己多准备几道菜,有荤有素搭配起来吃,就像平时吃米饭一样,饭菜一起吃。如果只是在面条里加几根青菜,营养肯定比较少。另外,喜欢吃面的人可以自己制作,从用料到加工都能放心,还可以将荞麦、绿豆等磨成粉,制作成面条。
控制面条的摄入量,每餐吃七分饱,或者和馒头、饺子、米饭、红薯等轮换着吃,不要天天吃面条。只要多花心思,面条也能吃得有营养,吃得健康。
另外,血糖高、肠胃不好的人,还要适当运动。合理的运动能把面食带来的热量降下去,避免血糖波动太大,还能强身健体,改善肠胃功能,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可以在饭后消消食,慢慢走一走,等到食物消化差不多了,再跑一跑,拉伸肢体。
总的来说,如果能科学搭配面条,长期作为主食不是不行,但是从健康角度来说,还是建议大家丰富自己的饮食,多吃一些其他食物,这样营养才全面。
一般而言好处是口感好,害处是营养比馒头差很多,虽然吃起来容饱但是不抗饿。补充:面条,一种用谷物或豆类的面粉加水和成面团,之后或者压或擀制成片再切或压,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制成条状(或窄或宽,或扁或圆)或小片状,最后经煮、炒、烩、炸而成的一种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