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利用下班后的时间?你也可以试试我的这些办法

但同时我也深知人类体内的懒惰因子可以有多顽固,一旦失去控制,就会拖着我堕落成一条躺平的咸鱼,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积攒起让自己动一动的力量。

不过,这个方法非常依赖于当前的就业市场,好工作可遇不可求,价钱合适又距离公司不远的房子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找到的。因此建议不要在这方面抱太大希望……从其他方面入手的成功率或许更高。

在这一部分,我遇到的变量有两个:一个是要做的事,另一个就是我本人的状态。

前者比后者稍微好预测一点,但是我这个人还是很难被理性完全控制的,所以不得不用一些小技巧来「诱导」我走上更「正确」的道路。

而我本人的状态,不到下班前五分钟,我是根本无法预测的。这就迫使我总结出了可能遇到的种种情况,才不至于毫无准备地面对每一个夜晚。

所以,接下来就说说,我是如何尽量让这两个变量变得「可控」的。

对我来说,每天光是上班就已经耗尽了所有力气,像游魂一样到家之后就仿佛失去了人类的所有理智。还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算有想做的事,也很难提起力气,都不如躺在浴缸里刷视频快乐。

而我之所以是条咸鱼,根本原因就在于无论是未来可预见的收益,还是对未来的恐惧,都无法鞭策我去做事。真正能让我动起来的是去做感兴趣的、能给我带来快乐的事。这两个因素往往相辅相成:我对一件事感兴趣,就会忍不住去深入钻研;在学习时的种种发现给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正面反馈;这样的正反馈又推动着我更加投入地把这件事做下去。

而做它们给我带来的精神满足感如此强烈,以至于在绝大多数时候,我并不会思考这件事带来的收益有多大,只要足够喜欢、足够开心,无论工作多累都能立马开始,甚至愿意为此作出金钱和其他方面的让步。

所以,如果想要在下班后做点事情,不妨从喜欢的事情开始。做喜欢的事带来的快乐比刷社交网络更优质、更持久,用它们培养一下「下班之后可以做更想做的事」的意识,不仅能够帮忙戒断无意义的手机上瘾,而且如果想要做其他没那么想做的事,也不会那么难开始了。

不过,虽然感性总能推动我在爱好上不断攀登,但要说它们能有什么现实的收益……从长远的眼光看也十分有限。而那些能带来金钱,或者长期来看更好的自我发展的这些事,大部分我都提不起兴趣。

更难受的是,我无法持久地强迫我去做不喜欢的事。像赚钱和自我发展、变成领域内更厉害的人,这些被社会更认同为「值得做」的事,它们很遗憾地,都不是我喜欢的事。短期做一做还好,长期做下来,不仅开始怀疑人生的意义了,而且整个人的心理状态也在肉眼可见地变差。

这样的热情在缺钱时让我格外痛恨其存在,如果我喜欢钱该多好,那我事业有成恐怕也用不了几年了。忙里偷闲去做喜欢的事时获得的快感,又更反衬了赚钱和学习带来的痛苦,雪上加霜。

但是,等等。既然没法让赚钱变成我想做的事,为什么不能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试试看呢?

如果从能驱动我的事里找出最能挣钱的、对未来发展最有利的,哪怕不是所有事情里驱动力最强的那几个,不也比之前毫无动力的情况要好吗?

也就是说,假设在下图中的三个元素中,维度X足够能激起你足够多的热情,而另外两个就没有什么强烈的情绪。那么,把「要做的事」放在X与其他元素的交集范围内,就能获得比单做任何一个元素更大的收益。而这三个圆形交叉的地方,就是最理想的事情。

交集并不是很好找,能让两个元素完美平衡的事我还没有找到;大部分情况下,还是我为了获得快乐,在金钱和自我发展上让步。不过和之前相比,在多个元素中开始寻找交集也是一个进步——至少如果让我现在想一个能做的事,不至于那么现实意义上的「亏」,也不至于情感上过于痛苦。

让「要做」的事变得更「想做」一点,解决了一点驱动力的问题。但是,有了驱动力或许还不够,如果做这件事的过程不算得心应手,也很难得到正反馈,那就可以从做事方法下手,让整个做事的过程更有趣一点,消解一部分痛苦。

如果你从游戏中获取过快乐的话,就把要做的事当成一场游戏试试看。游戏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为它把所有可以完成的任务都列出来,每做完一项就有奖励可拿。

迁移到生活中也是一样的道理。把事情拆分成简单的一个个小步骤,每完成一件就给自己一点小小的奖励,做完五个算一次「连击」,奖励就会更多一点。

分的步骤不一定要太多,尤其如果你看到长长的任务列表会焦虑的话;奖励也不一定非要多么稀有昂贵,吃份甜品、允许今天不洗碗,带来的快乐就已经足够。

也可以想想能怎么在要做的事中加入一些有趣的元素。做笔记的时候如果配上插图更赏心悦目,那就毫不犹豫地画上;虽然科学研究发现工作时听歌会降低效率,但是音乐能让不那么容易无聊的话,打开音乐也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大事。

而且,有的时候,「有趣」也是相对的。把「可以做的事」圈定在某个范围内,诱导自己每天选择的时候就只能从这个列表中选择。总有些选项虽然不够喜欢,但是看起来比其他的更有趣,那就选它吧。如此,虽然看起来是大脑经过权衡利弊作出的选择,实际上却经过了有误导性的设置,但却做出了「最合适」的选择。

就像在加入了「想做和不想做的事结合一起做」的规则之后,赚钱+喜欢的事在我的优先级列表就高过了只能赚钱的事情。赚钱本身痛苦且无聊,加上了喜欢的元素就没那么面目可憎,正如裹了糖衣的苦药比苦药更吸引人,甚至由于它本身能带来的收益,看起来比单纯的糖还要好。

但是,想要在一件事上持续地获取满足感并不容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计划、执行人很难按照计划完美地进行下去……这些让进度停滞的要素,都可能会让人产生挫败感,从而丧失掉继续下来的动力。

所以,如果选择了做事,不妨在「待做清单」里多放几件事。一个做不下去了,就去做另一件;在另一件那里停下了、又想不出该怎么破局,就再回到最初做的那件事上,说不定跳出原先的框架再回去看,当初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这样一来,不仅能在做事之余时常「换换脑子」,也让大脑获得了持续的正面反馈,对看问题的角度和做事的效率都有裨益。

让人快乐的东西在效率之外还有许多。和许久未见的朋友见面、探索城市里未曾到达的角落,抛开手机躺在草地上看天空,甚至允许自己做一点或许结果不能带来很大收益,但是过程足够享受的手工活……都能让心情更好。

在「如何做事」这一部分,讲的就是「如何建立一个计划,诱导我每天去做正确的事」。

但无论计划如何完美,最终做事的还是「我」这个人。在这个过程中,了解自我必不可少。

也只有了解了自己,才知道怎样的环境最适合自己在这个计划中发挥,该用什么方式做事才能效率最高,以及如果执行时出了问题,可以怎么补救。

这件事情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靠不断地积累数据,在不断分析和尝试中增进对自己的认知。

早上做事就很难被工作的疲劳影响,但是早起本身对许多人来说非常痛苦;晚上则更安静,熬夜也比早起听起来更容易接受一点,但是白天工作的情况难免会对晚上的状态造成影响。

做事时最舒服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做不同的事时,会想要在不同的环境中吗?

每个人对环境中不同元素(如灯光、音量)的在意程度不同,在做不同的事时,对环境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在最适合、最舒服的环境里做事,效率自然最高;而如果让自己待在不舒服的环境里,身体首先会做出反馈,大脑势必要为了抵抗这种「不舒服感」分出一些精力,就很难做到全神贯注。

如果全神贯注地做事的话,最长能持续多久?

设立严格的目标更适合我吗?

有些人就是需要严格的目标,deadline存在的意义就是驱动力本身。只要给任何事情加上一个截止日期,那么大概率就会在那之前完成。所以,如果想要在下班后做事,无论是多么小的事,都加上一个DDL,做事的效率就能大幅度提升。

但是对另一些人来说,严格的截止日期只会加重逃避心理,大部分情况下就只能在DDL前生死时速赶完。甚至还会自动屏蔽不怎么严重的那些后果,直到不得不做的时刻才开始行动。

如果做不下去了,为什么?

我相信大部分人在做事时,难免会有做到一半、突然不想做的情况。在我身上,通常有这几种理由:

第一种就是走神了。轻微的走神在意识到之后就能不费力地回到做事的状态中;如果是因为其他的事情而分神,那就把分神的元凶解决掉,再来处理「正事」。

而如果是因为精力集中过久、消耗过大而导致的走神,就要适当允许自己放松放松。无论是做点不费脑子的娱乐,还是允许自己躺在床上恢复精神,都比强迫自己继续工作的效果更好。休息不是罪,而是为了更有效率地做事。

第二种情况就是做事做到一半,因为重复性太高,或者做事之初的动力被消磨,被事情本身无聊到了,而没有继续做下去的兴趣。这种情况就要想办法让做事本身没那么无聊,比如给事情增加一些有趣的设定(「这个结构就是我自建机甲的关键部位」),或者让周围的环境不那么平淡(听歌、在书桌旁边摆张帅哥的脸,etc),就能再苟延残喘一阵子。

最后一种则与在做的事本身有关:出于某种原因,做到一半突然不知道该如何继续往下进行。这种时候也不宜继续做下去,而是应该跳出来,仔细想想是哪里卡住了,是否需要调整方向,等到想清楚了再开始。

即使足够了解自己,人类也不是像机器一样一成不变的。上面那一部分是对内在自我的了解,而接下来这些,更多地放在了自我之外,是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也会影响做事效率的其他因素。

饮食与生活方式

饮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信许多人也对「某些食物能如何影响身体状态」有了基本的了解。

另一个可能影响效率的因素就是饥饿。做事时会消耗大量能量,如果三餐不能满足,大脑就会发出信号催促进食。我通常是下班后做事,就常有睡前饿到睡不着的状况发生。最后把一些可以帮助补充能量的零食、水果加入了每周采购清单,这样即使半夜饿了也有东西可吃。

另外,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也能帮助提高做事的效率。在我的日常安排中,留给睡眠的那几个小时是不可能撼动的,因为我知道「睡不够」会对我的状态造成多大的影响。所以给家里的智能家居设置里加入了「所有灯光在0:00自动关闭」这一项,督促我每天睡眠充足。

情绪

不过,食物和生活方式这两种因素对我效率的影响并不是那么大,出现问题的频率也不算太高。所有因素里影响最大的,就是我的情绪。

情绪的出现很难预测,但是一旦出现,就不得不处理。所幸几年的积累下来,我已经十分清楚在我身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绪波动,以及它们背后的复杂成因。并且在与它们战斗的过程中,深刻了解到了什么样的解决办法才是对我来说最高效、同时又是伤害最小的。

生理周期中的激素变化能给我带来旺盛的战斗欲和源源不断的脑洞,也能带来持久不散的抑郁。前者就要抓住机会尽可能多地留下灵感的痕迹,遇到后者就要放宽「每周只能休息一天」的限制,让身体和精神得到充分的放松。

有时还会莫名其妙地出现一段整体低迷的时期,感觉逃不出生活的漩涡,甚至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极端的想法。这种时候最重要的是给我的每一天、每一周都找到值得期待的事,让它们拉住我;同时去追寻喜欢的人、事、物,复习曾经的快乐时光,并从他们身上不断汲取新的能量给自己充电,直到我再次找到生活的希望,拥有了活下去的力量。

如果因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屡屡受挫而不开心起来,这种时候就不会强迫自己做事,而是做其他事情来分散我的注意力。最常做的就是下厨和做家务,一方面它们不能算是脑力活,身体被占据的时候,大脑分不到足够的能量来思考伤心的事;另一方面则是家务能带来的成效是立竿见影的,一尘不染的地板、空荡荡的水槽,衣领飘来的香气,都是直观的成效。按着列表一件件做完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我暂时消失的自信心也在一点一点被重新塑造着。

有时又莫名相反,被应激到了恐慌发作的地步,这时唯一需要控制我自己做的就是找到我存放在方便位置的说明文件,一步一步跟着做。前两步分别是「触碰身边五件不同的东西并仔细体会它们的质感」和「抄写某句话100遍」,它们都是最能把我从那个情境中剥离的操作,抄写的过程中心情也慢慢平复了下来,这个时候再去考虑后续的恢复和休养。

上面这四件事就是我最常遇到的情绪危机。每个人遇到的情况不一样,最适合的解决方法自然也不尽相同。庆幸的是,在过去有钱有闲时的不断积累,让我总结出了该如何应对这些情况,也正是得益于此,压力很大的工作也没能让我走到「因为精神崩溃不得不停工休养」的地步。

上面说了那么多,最终的目的就是构建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做事系统」。而让这个系统运转得最舒服的方法,最终指向的就是我想要的成果。

构建系统之前,最先要了解的就是自己的现状,以及各种限制条件。

然后,就要找到想做的事,以及如何让「做这件事」,变成系统中最舒服的选择。

如果想做的这件事本身足够想做那当然最好。但更多时候,目标本身或许并不有趣,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那就要给自己下钓饵,包装这个目标,让它在某种程度上和自己喜欢的、想做的事有交集,并通过这些感兴趣的方面,吸引我们开始做这件事。

在做事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许多方法,让做的事更有趣一点;同时,让那些足够吸引人,却「不值得做」的,增加做了之后的惩罚。这样一来,「要做的事」因为过程更有趣、结果更能吸引我,在每日的必做清单上就排到了优先级更高的位置上,每当下班无聊,首先想到的就是做它,而不是做其他的事。

同时,在候补清单里列满可以带来快乐的「要做的事」,就能保证哪怕在某件事上卡壳,也有快乐的替补来维持做事的状态。在被工作捶打之后,下班再做事就不会那么痛苦了。

接下来,就是根据对自己的了解,找出让自己做事效率最高的方法。

计划总不可能总是完美进行。这种时候,就要考虑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效率和做事的进度,把偏离的路线拉回正轨。

无论是睡眠、饮食、各种各样的情绪,还是其他因素,对身体和效率造成的负面影响都可以想办法排除,对身体有益的习惯尽量保留,并且坚持下去,就一定能看到收获。

最后,不能缺少的就是一个记录与复盘的系统。

记录和复盘还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数据永远不嫌多,而且人的状态也是会随着际遇和年龄增长不断变化的。现在所知的信息可能在五年后、十年后就截然不同;足够有吸引力的因素,或许也早早地从「有趣」变成了「能赚钱」。

每天做事的效率,放在十年的维度里看可能不值一提;但是在一周、一个月内的上下波动,就足以让人利用还算清晰的记忆分析造成这个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未来修正计划时,是否也要将其纳入考虑。

而且,检验系统可靠程度最合适的方法,就是在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时,系统能否合理地应对,维持基本的稳定。

这个做事的系统,正如我们人类一样,就应该是不断在变化的。没有人是止步不前的,想要达到的目标会根据人的状态和所处的位置不停变化,做事的效率也会随着执行人的状态有所浮动。

根据自己的状态、未来的目标、想要做的事,不断调整系统的执行方式,让要做的事永远是这个系统内最舒服的解法,这样无论目标如何变化,自己的所作所为就不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也不要让自己进入「必须要有一个系统」的思维定势。这个系统的存在是为了帮我们更好地做事,它存在的形式、诱导方向、系统中正反馈的获取,不会在任何时候都一模一样的。而长期不变的系统反而侧面说明了现在正处于一个极其稳定的状态中,没有退步,当然也没有进步……很难说是好事,但是更需要思考系统是否需要更新了。

经过迁延数年的6283次独立实验,最终确认了所处的世界这个应该真的就只是一个不存在魔法、系统和超能力的普通宇宙;或者说,至少我无法成为那群天选之子中的一员。

THE END
1.上班空闲时间做点什么好呢!!我也同lz一样,空闲的时间就偷偷玩玩手机,刷刷网页什么。一直以为就只有自己没事做,结果刚刚帮同事收快递,送给她时,发现她也是在玩手机,一样的情况。 赞 回应 三块请你吃麻薯 (闭嘴) 2015-05-06 14:47:55 我也 赞 回应 glshirley420 楼主 2015-05-06 15:00:07 哎 以前也想考个啥啥啥之类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74956480/?cid=914029659
2.上班族空闲时间可以做些什么副业呢?上班时间可以做点什么打发时间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上班族们往往忙碌于日复一日的工作之中,日复一日的通勤与加班让个人时间显得尤为珍贵。然而,正是这些看似零碎的空闲时间,若能巧妙利用,不仅能成为自我提升的契机,还能为生活增添一份额外的收入与乐趣。那么,上班族们在空闲时间里可以做些什么副业呢?让我们一同探索几个既实际又充满可能性的https://blog.csdn.net/2401_87330509/article/details/142640884
3.太闲了该怎么打发时间,每天太闲了应该做点什么很多人除了学习或者上班是忙碌的,一到节假日就会非常空闲,无所事事,经常就会选择看手机或者睡觉。所以今天我们带大家了解一下如果每天太空闲应该做点什么? 1、做公益活动 如果自己时间太空闲,没有什么事情能做,那么可以选择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可以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丰富人生阅历,参加公益能够帮助别人,是一件很有https://m.juziss.com/shenghuo/202202/125975.html
4.适合朝九晚五上班族的10个副业,空闲时间也能赚钱即使是新手小白也不用担心,现在网上都有免费教学视频,上班族可以自学一下。待掌握了基础的剪辑技术之后,就可以去接单赚钱了。 6.网络任务 网络任务是针对于没有什么特殊技能,但有充足空余时间的上班族群体。可以通过参与各种网络任务来赚取收益,例如问卷调查、门店拍照、数据标注等。 https://www.jianshu.com/p/d1f34657f7d9
5.ktv工作计划(通用22篇)3、其它空闲时间做设备清洁和线路整理。 五、相关流程 1、设备每天检查1次。 2、设备每周盘点1次。每周一向公司递交盘点报表。 3、设备每周测试1次。每周三设备测试(店内1—2名以上干部到场) 4、送回厂家维修的设备和不能使用的设备报备给经理确定 https://www.yuwenmi.com/fanwen/jihua/4524307.html
6.员工上班规章制度员工上班规章制度4 一、员工食堂每日供应早餐,午餐,晚餐 早餐时间为7:10—7:40 午餐时间为11:30—12:20 晚餐时间为17:10—17:30 请所有员工按规定就餐,不得提前就餐,如因工作需要推迟,提前或增加就餐人员,应由各部门负责人提前通知行政部,以便食堂做好相应准备。 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221105210759_2051191.html
7.做销售什么时候联系客户效率高绝大多数公司的上班时间是早上9:00,在9点之前基本上都是忙着洗漱、用餐、通勤,比较匆忙,不适合电话或微信。但是在通勤的时间里适合做一些推广性的行为,许多自媒体会选择在7-8点的时候发布文章,这个时间段相对空闲,而且也是一天中头脑最清醒的时候。 早上9:00-10:00,大多数人会有很多事情要处理,这时候联系对方效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429189431&efid=K_AbrGxENYGLH-YREtkvig
8.客服人员管理制度优秀(精选18篇)5.上班空闲时间可以适当娱乐比如听音乐、看新闻、玩农场,但声音不能太大,不能带耳机听,防止沟通不便,如有同事正在电话沟通客户,请自觉将声音调小,不得大声喧哗及其它足以影响他人工作和影响工作环境的行为。 6.保持桌面整洁,保持办公室居住宅楼卫生,每天上班前要清洁办公室,轮流清理。 https://www.jy135.com/zhidu/1230859.html
9.下午六点之后做这些事,你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你了解“你自己”吗?你能做些什么?你对什么感到好奇? 在你的空闲时间里,你一直想做些什么事情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 在世界著名保险和多元化投资集团Berkshire Hathaway的年会上,沃伦·巴菲特这样说道: 你最重要的投资就是自己本身。极少数人能够将自己的潜在马力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马力。对许多人来说,潜能都是https://xz.chsi.com.cn/xz/zyts/201804/20180425/1680942227.html
10.大学生兼职情况问卷调查报告(精选9篇)大学生的空闲时间很多,但是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而兼职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对此,为了了解大学生对兼职的看法以及选择兼职工作的类型等,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活动。 数据统计: 1.46%的同学对做兼职持良好、赞成的态度,并且66%的人都有兼职的经历,这些同学做兼职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锻炼https://www.ruiwen.com/word/dxsjianzhiqingkuangwenjuandcbg.html
11.上班族考生别焦虑!这里有均衡安排上班时间&学习时间的方法!上班族每天需要工作8+小时,空闲时间还需要应酬、陪家人,每天能抽出1-2个小时的固定学习时间非常不容易。考生大可以把碎片时间利用起来,早上醒来先回想一遍昨天学过的内容,吃早餐的时候听听视频看看书,上班路上也可以听课程学习,工作休息的时候做一两道练习题,晚上睡觉前再把今天学过的内容梳理一遍。 https://www.chinaacc.com/zhuceshuiwushi/fxzd/ya20210303193657.shtml
12.客服管理制度(精选9篇)(1) 上班时间一律用电脑挂旺旺,不得使用平板,更不得使用手机。 (2) 没有顾客上门的时候,浏览店铺宝贝,以便熟悉宝贝。 (3) 上班时间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4) 用真诚的心去接待每一位客户,文明用语,礼貌待客。不得影响公司形象。 (5) 发现客户因服务原因投诉某客服,一次罚款30元,第二次翻倍,第三次https://m.yjbys.com/zhidu/2618221.html
13.如果一份工作收入比较低,但上班有足够的闲暇时间,你会选吗我只要稍微加把劲,就能把那个工资低的那部分赚回来,对我来说,每天让我找一个地方窝八小时不能动荡,虽然工作很空闲,但我依然觉得这个时间利用起来的性价比不高。 02 说回来工资低、上班很清闲。 我说一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话,我觉得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职场。 https://www.hntv.tv/news/0/1845379400708263938
14.每日工作计划14篇没有工作目标和每天时间安排的人,总是很悠闲,而有了明确的目标,对自己每天时间安排得比较满的人,是没有空闲时间的,每一点时间都会过得很有意义很有价值。所以,我们要养成每天制订工作流程表的习惯。 1、对人力资源派遣业务员来说,工作表要把第二天要办的事、要见的人放在第一位,比方说和某客户约好第二天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zjh/20230212105414_6427244.html
15.下班时间适合做哪些兼职对绝大多数上班族来说,每天工作时间大都是8小时,下班之后,可能有几个小时的时间都是比较清闲的,所以就有一些上班族想利用下班时间做一些兼职工作。通常来说加班时间有空闲的时间就是晚上,然后还有就是早起的时候。那么究竟下班时间适合做哪些兼职呢? 1、服务员 https://www.1010jz.com/jianzhijy/1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