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尔滨开始向编外人员"动刀"了,是响应国家近期公布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在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开展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从3月开始到6月底结束,分自检自查、组织实施、检查督导三个阶段实施。
初看是好事,本质上是精兵简政,减少"编制"看报喝茶打麻将,"编外"瞎干蛮干埋头苦干;再一想,好像不对,这不是歧视吗?歧视干活的人!为什么首先清理干活的"编外"人员,而不是轻松加愉快,升职又加薪的"编制"人员?
依我看,哈尔滨清理"编外"人员,方向根本是错的,不符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方针的;首先应该清理的是拥有"编制"的闲散人员,别人干活,他端杯茶坐着看的人;至少,也应该把"编制"人员和"编外"人员同等对待,同样考核,根据过去的工作情况,根据个人的表现情况,根据群众的反响情况,来决定谁去谁留。
人民日报曾刊文《让"临时工"背锅也是官僚主义》,问出:为什么出事的总是"临时工"?每一次对"临时工"的质疑,公众期待的是行政作风的提升、政府管理的完善,总找临时工背锅,反而会减损政府的公信力。
为什么出事的总是"临时工"?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说明干活的都是临时工,都是"编外"人员。冲在前面与商贩发生冲突的是城管临时工;在路上拦车罚款的多是临时工;政府事业单位大厅办事的总是临时工;出事了就是临时工,也说明他们确实在一线干活。
因此,我们能说"裁人就裁临时工"合理吗?极不合理,虽然临时工的口碑很差,但我们也要就事论事进行个案分析。
"编外"人员也被统称为"临时工",指没有编制或事业编制,是聘用人员。我们来梳理容易出事的"临时工",责任在部门领导的用人上。
别小看临时工,除了比较苦、比较累、不需要专业技术,也没油水,编制人员不愿意干,就招临时工;有油水的岗位,很多领导更愿意用临时工,临时工很多有熟人介绍,有关系,有后台,胆子也大。
3月21日,网传的湛江交警掌掴外卖小哥的涉事交警就是协警所为,湛江城管不甘落后,同样穿着代表执法权的制服脚踢商贩头部;毫无意外地等来通知,打人的涉事城管为协管员,说直白一些又是临时工。
为何打人的执法者总是临时工,我们的正式工在干嘛,难道都在单位里面喝茶水吗,屡屡出事屡屡推给临时工,上级领导干部难道不用负责任吗?大家能怎么想?
如果全雇佣临时工来干活,且干的竟是一些上不了台面,又不合规的活,正式工都隐身了,那还要这些编制人员干什么?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很多地方,城管方面三天两头的自查自纠开会,各地城管都是如此,但是被曝出来的不文明执法也屡见不鲜,开完会就打一次人,打一次人就开一次会,这都成为现象了。
大家不陌生吧,城管像恶霸一样乱打人乱砸摊,说是临时工;协警无纪律扣罚车辆,说是临时工;幼儿园老师虐待小孩,说是临时工;当一切过错都归于临时工,是赤裸裸地藐视下层人的尊严,无视和践踏底层人的生命。
不要拿"编外"说事,一律平等对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谁留谁走,也要实事求是,而不是首先考虑身份;否则,就把上面既定的路走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