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女骑手,被困在“过渡经济”里

在大城市里,要见到一位女骑手很容易:你常常能在某一次打开家门时,看到隐藏在头盔、口罩和某个外卖公司品牌制服的身体里,传出一个女性的声音:“祝您用餐愉快。”但要真正找到她们又很难:商场里凑在一起聊天、打游戏、等待取餐的外卖员里,往往见不到女骑手的身影;把外卖送到家门口的女骑手,在你还没来得及看清她的脸时,就转身跑了;即使在街头遇到一位女骑手,也很难和她们搭上话——她们像上满了发条,在新订单声音响起时,一溜烟就冲了出去。

45岁的田蕾就是这样一名女骑手。她在美团当外卖员,每天在北京通州万达广场附近接单、送餐。这个大商场和周围的步行街里,聚集了大大小小上百家餐饮店。一到工作日中午,身穿黄色、蓝色工作服的外卖员脚步急促,让空气中都弥漫了一丝焦虑。田蕾把她的黑色女式摩托车停在路边,一手拧紧钥匙,一手点开手机屏幕上的四个订单。还好,四家店的位置都在同一层,“那家烤肉饭出餐慢,先过去催一遍,拿完其他三家再过来等”。她熟知这些餐饮店的位置和风格,快速规划出一条最省时的路线。

(图|视觉中国)

等待取餐的那几分钟,田蕾难得地能让脑子和双腿都歇息片刻。不出所料,烤肉饭仍然是出餐最慢的一家,门口已经等了一群外卖员,绝大多数是男性。田蕾和他们一样,穿黑色长袖衫,套着带有外卖平台标志的坎肩,戴上头盔和口罩后,除了矮一些,几乎和其他人一样。店面很小,声音嘈杂,外卖员们不时地催促商家出餐,又相互抱怨系统新派的远距离订单。田蕾有意站得离厨房远一些。“天要是再热点,就更难受了,男人的烟味、汗味,厨房的饭菜味道,啥都混在一起。”她压低声音说。五六份外卖同时摆上桌,聊天戛然而止。田蕾迅速挤过去拎起自己的那一袋,和其他三袋外卖一同挂在左手手指上,小跑着往摩托车方向赶去,右手同时从口袋里往外掏钥匙。

外卖是这些年都市中迅速壮大的民间产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外卖用户规模已经从2016年的1.5亿人,发展到2021年的5.44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7%,而外卖员的数量也从200万人增长到770万人。他们中绝大多数是男性。

困境

在成为一名骑手前,田蕾从未想过要“闯入”这个行业。

那时,她还有自己的事业。2000年初,正是区域经济各地开花的时候,除了长三角、珠三角等南方的大型经济区蓬勃发展外,不少北方的村子也探索出了自己小众但有效的致富之路。2002年,在朋友的介绍下,25岁的田蕾和丈夫来到河北秦皇岛的一个村子,做狐狸、貉子的养殖和售卖生意。田蕾记得,周边几个村子有一半的人在养狐狸,数量最多的养殖户一年出栏七八百只,品相好的狐皮能卖到1000元一张。他们向村民租了两亩地当养殖场,买了25只狐狸。

养殖业的投入大、回本慢,田蕾需要更多资金投入其中。她算了一笔账,房租、生活费,加上狐狸的饲料、医药费、配种费等,一年至少要投入七八万。万一遇上价格低的年份,就要再压一年,“要是钱周转不过来,生意就断了”。更何况,她还想把女儿从内蒙古老家接过来念书。除了养殖,夫妻俩还到镇上的一个零件厂打工,拿计件工资,合计一个月能挣8000元。

两份工填满了他们的全部生活。每天凌晨4点半,田蕾起床调配饲料、打扫粪便,忙到7点去零件厂上班;晚上6点多回家后,再重复一次早上的流程,一直到八九点才能坐下来吃晚饭。冬天天黑得早,田蕾和丈夫戴着配有探照灯的帽子,弓着腰在棚舍里打扫卫生,一年能用坏五六个探照灯。赶上繁殖季,中午需要加喂一次食,两人午餐时骑自行车飞奔回家,坐后座的人在路上啃完馒头。生意起起伏伏,总体是向好的,“收皮毛的人说,我家的狐皮质量在村里能排第三”。2012年前后是生意最红火的几年,田蕾的养殖规模一度达到了200只,一年的纯利润有三十几万。他们在市区里买了一套商品房和一辆车,一次性付清钱款。

让田蕾没想到的是,那是最后一个小高峰。2013年,我国曾爆发H7N9禽流感病毒,并出现了首例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据统计,截至2014年2月,累计报告病例347例,死亡109例。疫情的一个结果是,2013年上半年家禽产业直接损失600亿元。“禽流感过后大家都很怕病毒,很多人也在说野味的事。狐狸、貉子不像鸡鸭鹅,不懂的人都害怕。”田蕾说不清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只感觉接下来几年的证件检查、卫生检查日益频繁,皮毛价格也在慢慢跌落。到2016年,养殖场坚持不下去了——在田蕾赔光了向亲戚和信用社借来的十一二万元之后。

(图|视觉中国)

她是个“不喜欢欠钱”的人,当务之急就是挣到现金还债。田蕾想过,继续去零件厂打工,但一个月4000多元的工资显然不够偿还债务。“那时候我四十出头,去哪里找好工作?去商场里卖衣服都要身材好、长相好的。我没有文化,办公室里的白领工作更不会要我了。”

田蕾是在高三时辍学的,原因是“不想再向父母要钱”——家中姐妹三个,田蕾性子最倔强,“每次跟父母要钱,都比一场大考试还难”。她会在寒暑假时编箩筐挣生活费,一个几毛钱。但高三时要交的89块钱报考费,她实在掏不出来。“我爸妈念叨了好久,说我刚拿了生活费,又来要钱。”一气之下,田蕾决定辍学。她买了个6毛钱的玩具手电筒,宿舍熄灯后偷偷窝在被子里打着手电写信,“我要写一封信给我妈,告诉他们我不念书了,再也不会要钱了”。至今她都不知道,这封充满怨气的信是否寄到母亲手里,但她一切靠自己的日子从写完这封信后开始了。

“在大城市里跑外卖能挣一万多,还不会被拖欠工资。”养殖事业失败后,最着急用钱时,春节回老家的同乡给他们支了招。2017年,田蕾和丈夫先后来到北京,加入这个陌生的行业。

来之前,田蕾就知道这是个“受累的活”。丈夫告诉她,这工作得整日在外面跑、风吹日晒。田蕾是个“惜腿力”的人,一家三口逛故宫,她只看了电视剧《延禧攻略》里的延禧宫,就在台阶上坐下来,“门票好几十块,我也懒得走,等他们逛完了再来叫我”。

但除了这份费腿脚的活儿,如今她也想不出别的路子,何况在某种程度上,这个工作是符合期待的。她不爱被人管着,也重视工作里的公平,谈起过往的打工经历,她最满意的是河北那家零件厂。“那里很公平,老板不会看不起外地人,干多少就拿多少。”田蕾强调了好几次。自由、公平,外卖骑手工作似乎也是这样的,而且不用面试,不用考核,只要下载App注册成功,再花6000块钱买一辆摩托车和一身工服就可以上岗。在深陷债务时,田蕾像是一个跌落井底的人,抓住了从井口垂进来的这条绳索。

虽然经常穿梭在各种高端写字楼和商场之间,女骑手却不觉得自己属于这座城市(蔡小川摄)

外卖工作正在为不少处于生活低谷的中年女性提供一个“落脚点”。孙萍把她们形容为“被社会抛弃的人”,学历不高,不熟悉互联网规则,在外貌、技能、体能上没有明显优势,“在中国人力资源还较为丰富的语境下,职场里的年龄歧视非常明显”。40岁以上的女性同时面临“高龄”“女性”两项劣势,往往是最先被职场抛弃的。“虽然社会上讨论过,外卖系统如何困住了外卖员,但至少这个大门仍然对这些中年女性敞开”,并给她们带来一定程度的自由。

孙萍解释,这个新工作让她们从传统的“男性审视”中脱离出来。在传统工厂里打工时,管理者大多是男性,“她们被称作打工妹,一举一动都被监督、被呵斥。到了外卖行业,许多人说自己自由了、没人管。虽然只是工作环境变了,但她们的交流对象不再是直接的个人,变成了一种远程控制算法。这其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但男性审视确实在变弱”。

男人的世界

田蕾的一天通常比丈夫开始得更早。他们租住在通州一套三室一厅房子里的主卧,每个月房租1500块钱。早上7点多钟,丈夫还没起床时,田蕾就会草草吃完早饭,出门跑单。

2019年3月5日,重庆51岁的外卖女骑手邹小容,为给患尿毒症的儿子赚医疗费,四年来全年无休送外卖,接单、送单,往往工作到深夜两三点才回家(锐图-金轲/视觉中国供图)

她感受到的差异也反映在数据上。2021年,孙萍带领小组进行过一项调查,在样本中发现,女骑手的订单里,单价10元以上的占20%,单价5~8元的占22.45%,单价5元以下的则达到44.38%;相比之下,男骑手订单的单价10元以上的占30%,单价5~8元的占33.07%,单价5元以下的仅为24.29%。孙萍解释,这并不是因为平台对男女设置了不同的送单报酬,而是在外卖行业中,女性面临一些先天短板。

闪送骑手王秀丽穿着喜欢的连衣裙送货,把工服披在裙子外(蔡小川摄)

田蕾常常怀念外卖平台“不太苛刻”的好时光。她记得,2017年自己刚成为一名百度外卖的骑手时,人少、单子多,上午10点钟出门,中午1点半回家吃饭,傍晚5点跑单到8点,一天能轻轻松松挣到400元。那时系统的管理也更人性化,“比如我送一杯咖啡,就算瓶口有塑封,难免也会洒出来一点,但不影响喝。如果客户找平台投诉,我们可以申诉,会有人工审核。考虑到实际情况,饮品订单一般不会扣钱”。如今,在这个“过渡经济”的平台上,已经挤满越来越多的新人。商场外停满了电动车,外卖员三三两两凑在一起等单,“出来一个单子,秒没”。管理也严格得几乎失去了申辩空间,“只要有差评、有投诉,这单就算白跑了”。

跑单中的王秀丽(蔡小川摄)

难处

田蕾翻出手机,给本刊记者展示自己曾经拒绝过的一个订单:傍晚7点多,送10个盒饭到6公里远的地方,能挣二十几块钱。她加了5块钱,把订单转了出去——这5块钱的加价需要田蕾来承担。“那个地方太荒凉了。有人去过,拍了张照片发到群里,周围没什么人住,路边还有好几个墓碑,我都快被吓死了。”

王秀丽也受过类似的惊吓。有一次,傍晚6点多,她在出租屋里吃晚饭时,忽然接到一个从大兴送文件到密云的订单,单价100多块钱——南郊到北郊,全程八十几公里。那时,王秀丽刚跑闪送没多久,“有一点兴奋,满脑子想的都是来了个大单子”。把文件送达时已经是晚上11点,王秀丽开着电动车通宵往回赶。她不敢像男骑手一样,在公园里凑合睡一晚,也舍不得花钱住旅馆。一路上经过许多没有路灯、没有房子的小路,她又急又怕,脑子里不断回想起十几岁时的经历:一天晚上,她和同村大姐在从县城打工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有精神病的男人忽然从一块玉米地里跳出来,拽着大姐不放,幸好周边的村民及时赶来才把他打跑。王秀丽把速度加到最快,边跑边庆幸电动车是大容量电池,此刻也充满了电。凌晨4点,路上开始有环卫工的身影,她“委屈得快哭出来,特别想扑过去拉住他们”。

王秀丽喜欢送文件。重量大的物品对女骑手是个挑战(蔡小川摄)

还有一些她们觉得难以启齿的问题。跑单过程中,如何找到厕所是个大问题。田蕾小声地告诉我:“在外面常常憋得难受,有时附近一两公里都没有厕所。”虽然常常进出写字楼,她也舍不得腾出宝贵的五分钟去寻找厕所,应对办法就是尽量少喝水——许多男骑手会带1.25升的可乐瓶装白开水,田蕾每天只带500毫升。生理期更难熬,年轻时,王秀丽每次都会疼得起不来床,“后来生完孩子好多了,但还是疼,只能晚点出去早点回来。

不过,女骑手也有自己的优势。她们更细心,出错的概率更低,也有女性特有的体贴。田蕾长年把一件雨衣放在车厢里,如果送的东西少,就把雨衣塞进餐箱,减少晃动带来的汤水外溢。把东西送到单元楼下时,她一定会再看一眼订单确定地址,绝不只靠模糊的记忆。有一次,田蕾送的是一束郁金香,“那花可好看了,我看着都很开心”。开门的是一个年轻姑娘,田蕾递过去时忍不住脱口而出,“真好看,祝你一天都有好心情”。晚上收工后,她收到一个好评,写着“花送得很快,女骑手很温柔,谢谢”。

她们偶尔会得到一些小小的便利。疫情发生后,许多小区不允许外卖员骑电动车进入,但王秀丽有时实在着急,会在大门口哀求保安放行。“有些保安看我是个女的,不忍心为难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有些客户甚至会同意下楼,帮她一起把重物抬上去。如果出了差错,田蕾的解决经验是“态度第一”。她送过一个300多块钱的蛋糕,由于颠簸,送达时蛋糕上镶嵌的几颗草莓已经塌了下来。见到客户时,田蕾先说了句“祝您生日快乐”,然后恳求对方不要投诉。“我说,下次免费给他送一次单——其实我根本没法做主,但是态度摆好了,人家也没有计较。”

孙萍在调研中也发现了这种情况,她将此总结为“从示弱劳动到优势劳动”,是指女性在送外卖的过程中,会使用情绪、情感、身体表征等各种“软技能”,以便更多地与人建立交流和情感联结。这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延续了传统的性别分工,但的确能帮助一些女骑手获得更好的职业报酬。对她们要负担的生活责任来说,这些报酬都是重要且紧急的。

除了涂防晒霜,王秀丽还会用方巾、面纱遮住脸(蔡小川摄)

困在“过渡经济”里

跑外卖的第二年,田蕾和丈夫就把十几万的外债还完了。但她并没有轻松下来,一个更重要的任务需要她去完成:给女儿存“嫁妆钱”。

田蕾只有一个女儿,在浙江一所大学念一年级。她觉得对女儿亏欠很多——在河北做生意时,她把女儿留在了内蒙古老家,一直到10岁才接过来。每年春节正好是狐狸繁殖的月份,田蕾脱不开身,有时两年才能回家一趟。她问女儿:“想不想妈妈?”四五岁的孩子童言无忌,直接回答“不想”。田蕾不死心,追问:“那你为什么老催我回家。”“因为你回来会给我带好吃的和新衣服呀。”她对这次对话印象很深,回想起来,忍不住落了泪。“坐在回河北的大巴车上,我吐了一路。其实我不晕车的,就是心里太难受了。”

“异乡人”和“女性”这两重身份,让她们既无法真的融入城市,也很难真的融入外卖骑手这个行业。她们的朋友少、社交少,虽然常常进出大商场,却很少真正在这个熟悉的地方逛街、购物。不仅因为物价高,田蕾还觉得,“别人瞧不起我们”。有一次,快到结婚纪念日了,田蕾想在商场里买一只黄金手镯。她看中了一个雕花纹的手镯,柜员却不太乐意取出来,只说“确定要买了才可以试”。那时候,田蕾和丈夫刚跑完午高峰,还穿着外卖的坎肩。“我都不试,怎么知道能不能戴上?拿出来看看也不行吗?”田蕾心里生气,大声跟丈夫说:“我觉得这个不错,就想要这个。”店员这才有了点热情,戴上手套取出镯子。“最后我没买,我特地到了对面那家店买的,就是要让她看见。”田蕾边说着,边像一个复仇成功的小孩一样笑起来,“就去了商场一两回,里面的东西太贵了,我还得给闺女攒点钱呢”。

王秀丽一个人租住在郊区的小单间里,认真经营着20平方米空间里的生活(蔡小川摄)

采访中,田蕾和王秀丽都好几次提到,“再也不想干这份工作了”。她们心里明白,在马路上疾驰送外卖是高危工作,也不是长久之计——常常被投诉,要给顾客赔笑脸,被保安拦下,被人瞧不起,“心里委屈得很”。然而,除了骑手,目前似乎没有别的工作能让年近中年的她们挣来高薪水,以匹配自己需要承担的生活责任。“其实,这是一份充满不确定性的工作,不知道自己今天能跑多少单、会遇到什么人、去哪里。”孙萍说。但现实是,到达“过渡”的尽头并不容易,很多人“可能从一个外卖平台换到另一个,或是从送外卖到开网约车,其实都没有得到真正稳定的工作”。

去年冬天,王秀丽找不到护膝,偷了个懒,索性不戴护膝。骑着电动车顶着寒风跑了一个冬天,结果她的膝盖酸疼,积液严重,每天走路多了,腿就疼得难受。现在,她只想找一份“坐在屋里的工作”,最好还能给她上保险。最近半个月,她会早点收工,跑到海淀西北五环外的一些工厂外,询问门卫“这里招不招人”。采访结束前,她让我教教她,如何在手机上看招聘信息。熟练以后,她一条条打开招聘信息看,常常滑动一次后就退了出来。“最后一条写了,要40岁以下的人。”

THE END
1.日结工资的兼职,哪个app最靠谱?(最靠谱的日结兼职app)1. 滴滴外卖 滴滴外卖是一家领先的外卖配送平台,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日结兼职机会。通过注册成为骑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表选择工作,每完成一单即可获得报酬。滴滴外卖的用户界面友好,提供多种支付方式,包括银行转账和第三方支付。 2. 嘀嗒快送 嘀嗒快送是一家专注于快递和送餐的平台,提供日结兼职工作。你可以通过手机https://www.jianshu.com/p/63a4d66cf0ab
2.可以自己接单的跑腿平台现在有什么日结工资的工作?快递外卖这些,如果没工作的话,暂时可以做一下,不是什么长久之计!拼的就是体力,时间,很累,饮食不规律,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好! 三、达达、uu跑腿、美团跑腿、美团众包,美团专送等配送平台,哪 个比较好呢? 做骑士送外卖不管你做哪个平台,每个平台都有优缺点!大家可以经常看到外卖公司做的广告,月薪8000到10000元!可https://www.3cfood.com/art42858.html
3.兼职送外卖的“阳过”快递小哥肖强除了送快递也兼职送外卖。在感染新冠的前一周,他晚上7点多下班后便开始送外卖,一直跑到深夜11点左右。 当初,肖强花了500元买回来一辆二手电瓶车,“别看这车不咋地,每天都能让我挣好几百块钱呢。”肖强有些自豪地说。平时放假或是工作结束得早,他都会换上另一套工作服,从送快递的厢式三轮车中走下,再跨https://m.yunnan.cn/system/2022/12/27/032401458.shtml
4.武汉汉阳招聘外卖骑手20人以上日结400日结福利包住人数20人以上 咱们这招聘同城跑腿,主要配送一些鲜花,文件,蛋糕各种日常小件。类似于送外卖形式在平台接单骑电动车看导航配送的! 兼职工作地点就近分配的,工作时间自由,你什么时候想跑都可以,没有时间限制,工资日结,晚上你自己提现,用钱比较方便! 职位标签 外卖骑手配送 代女士实名企业 武汉汉阳区万达影城https://m.yupao.com/zhaogong/214064150.html
5.最近失业了朋友叫我千万别干跑滴滴,送外卖,送快递答案不用说了吧,我坚持了三个月,绝大部分时间选择的后者。但三个月以后呢?或者我没有本职工作,就靠送外卖养家呢? 滴滴基本上也是同样的套路,只不过投入大一些,同时工作环境比送外卖好一些。 所以,别人劝你的话是对的,这三种工作,一旦沾上,就很难再脱身,https://www.yoojia.com/ask/17-11652722059015381187.html
6.顺丰同城兼职外卖骑手(工资日结,日均300—500元)如东顺丰同城急送正在如东人才网招聘,职位名称:顺丰同城兼职外卖骑手(工资日结,日均300—500元),工资待遇:6000-15000元,工作区域:如东市区,学历要求:不限,经验要求:经验不限https://www.rdrcw.com/j/11649
7.逃离制造业去送外卖的年轻人:“再也不进厂了,饿死都不要进厂”外卖行业意味着金钱和自由,几乎能满足年轻人对工作的一切要求。而工厂恰恰是它的反面,钱少、活多、被管束。https://36kr.com/p/1341180439468296
8.摊上不靠谱的爹,拆二代也得送外卖人间“这……你怎么送外卖了?”送外卖当然也没什么,但我是觉得以他的家境,不太可能会去干如此辛苦的工作。 “没有活儿干,又缺钱,就送外卖呗。”岳晓军提着两瓶酒大大咧咧走进屋里,把身上那件已经上了包浆的外卖服扔到地板上,坐在餐桌前,抄起筷子就吃。“我从疫情放开就开始干这行了,到现在快俩月了,挺挣钱https://www.douban.com/note/849086321/
9.劳动报快递外卖的招聘,已经形成一个独立专区 事实上,不仅是快递,与快递工作性质有些相近的外卖配送工作也是劳务市场里的“香饽饽”,在蓝帝劳务人才市场,门口的日结专区已被快递相关招聘信息“占领”,在杰英职介,外卖配送的招聘信息已形成了一个专区,相比一旁的工厂招聘信息,工资明显高出许多。 https://wap.51ldb.com/shsldb/lbxw/content/4ffc8087-13a7-495e-9024-017724fb56cb.html
10.“95后”妈妈抱两岁患儿送外卖筹医药费:一天走3万步,再苦再累也孩子情况好点后,看着流水的账单,结婚后就几乎一直在家照顾孩子的夏雪选择成为一名兼职的外卖骑手。和别的工作相比,送外卖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限制,就在医院附近送外卖,一旦有意外情况,可以随时抽出时间送孩子到医院。 今年夏天的济南,是一个难耐的酷暑。近40℃的室外,夏雪就带着孩子一趟趟跑单。她知道送重物、远距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608234
11.餐饮服务之星个人事迹材料(通用18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说到事迹,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从先进对象的形成和内涵上来分,事迹可分为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和在一时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先进事迹的材料。一般事迹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餐饮服务之星个人事迹材料(通用1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https://www.yjbys.com/shijicailiao/3658078.html
12.饿了么全职兼职外卖送餐员8千多弹性工作 职位津贴 职位动态 100% 简历查看率 2天 HR平均回复时长 职位详情 感兴趣可联系陈小姐:18506630563(微信同号) 11月入职奖励200-900元,入职全职公司提供装备+健康证+车辆(0元入职)! 饿了么普宁送餐员配送员外卖骑手跑腿,工资可预支!全职兼职、暑假工临时工任选、兼职可以日结。 http://m.jypn.bczp.cn/jw/showjob.aspx?sn=7134009&from=b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