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生原因我们可以发现被骗人一般通过在某些群聊,或者贴吧论坛这种鱼龙混杂的社区里,听说经过一些简单的操作就可以拿到高额佣金,很多人抵挡不了诱惑,所以就掉坑里了。这种情况在当今社会早已司空见惯,黑色信息产业链使得个人信息安全难以保障,同时也给这些蒙在鼓里的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下面我们来看两个真实案例
案例一:2022年,黑龙江省一名在校学生称被骗注册了三家广州公司,在网络上求助。事情大致经过是黄同学介绍做兼职,收取了对方150元之后,协助对方进行网上验证,办理了三家公司,现在要考公务员,发现名下公司影响报考。
案件分析:在分析之前大家可以先判断下黄同学是否真的是被骗注册公司?是否真的对注册公司一事不知情?
那么这种以赚钱为目的,帮助他人办理营业执照的行为,真的是被骗吗?
如果黄同学在兼职中明知帮助他人办理营业执照是用于网络诈骗等犯罪,将涉嫌《刑法》中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如果黄同学对办理营业执照的目的不清楚,或三家公司没有被用于有关犯罪,只是协助办理了一般的执照,虽然不涉嫌犯罪,但也是经过一名成年人真实意思的表达,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案件分析:相对比上方黄同学的案例来看,本案件情况就比较复杂了。
如果有过身份证丢失,那么需要先去公安机关出具的您身份证丢失补领或挂失补领的证明,之后由地方市场监管部门核验后台实名验证信息,核实是否为本人意愿做的身份验证,依法证实后,将对其公司直接撤销登记。
为什么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注册公司能够通过工商部门审核?
根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二条第二款:“申请办理公司登记,申请人应当对申请文件、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以及第二十条:“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由全体股东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
身份信息被盗用注册公司的法律应对:笔者认为,两个案件最大的不同体现在于本人是否知情,是否经过本人意愿核实进行注册,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多种法律救济方式。比如,从民事侵权角度看,可以依据《侵权责任法》之规定向冒名之人提起侵权诉讼;如果盗用身份信息注册公司的过程中涉嫌刑事犯罪,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己权益的同时也有助于查明事实、惩治犯罪;另外,从工商机关行政登记的角度看,因登记事项存在错误,可以向工商机关进行投诉、举报,要求更正或者撤销登记,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以上方式各有优缺点。从权益保护的效率角度看,向工商机关投诉要求直接变更、撤销登记是最为省时省力的,但是与司法机关相比,工商行政机关对事实的调查能力不足,客观上也造成很多情况仅通过行政机关难以撤销。同时,因实践中去工商机关办理登记的代理人多只是受蒙骗的代办人员,实际冒名人往往难以查清,也导致起诉冒名者民事侵权诉讼客观上存在一定难度。
那么被冒名登记该如何反映,有什么办法可以在身份被冒用注册公司之后能有效解决这个事情?
被冒用人想撤销自己被冒用身份取得的公司登记,应由本人亲自向作出该次登记决定的市场监管部门(以下简称登记机关)反映情况。冒名登记的公司由于地址迁移、管辖调整等原因导致登记机关发生过变更的,由现在的登记机关负责撤销。
哪些情况能撤销冒名登记?
哪些情况不予撤销冒名登记?
被冒用人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被冒用人须提供由本人签字的撤销登记申请表及本人当前使用的身份证件复印件(本人到场的,要出示原件)。被冒用人还可以一并提供身份证件丢失报警回执、身份证件遗失公告、银行挂失身份证件记录、由专业机构出具的笔迹鉴定报告等文件材料,这些材料不作为必备材料,但对查清冒名登记基本事实有重要作用。
如果材料齐全确实存在冒名登记的,登记机关的处理流程如下:
一个案件虽然解决了,但是此类纠纷却层出不穷。至2019年6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专门就此种情况颁布了《关于撤销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取得公司登记的指导意见》,规定被冒名者向工商部门反映情况后,提供身份证件丢失报警回执、身份证件遗失公告、银行挂失身份证件记录、由专业机构出具的笔迹鉴定报告等有助于认定冒名登记基本事实的文件材料。工商管理部门综合上述证据确认注册文件虚假事实后,由公司登记机关直接撤销公司登记或责成公司股东内部先自行处理冒名股东的股份问题,然后办理变更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