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行动: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0.03.04

连接改变教育

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

「三全」: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

「两高」:即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

「一大」:即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

建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国家枢纽和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32个省级体系全部连通,数字教育资源实现开放共享,教育大资源开发利用机制全面形成。

「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成互联互通、开放灵活、多级分布、覆盖全国、共治共享、协同服务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国家枢纽连通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所有省级体系。建立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联盟,发布系列技术和功能标准规范,探索资源共享新机制,提升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能力,有效支撑学校和师生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用。

「实施教育大资源共享计划」。拓展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开放资源汇聚共享,打破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传统壁垒,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汇聚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科研、文化资源,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全体学习者提供海量、适切的学习资源服务,实现从“专用资源服务”向“大资源服务”的转变。

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

规范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保障全体教师和适龄学生“人人有空间”,开展校长领导力和教师应用力培训,普及推广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实现“人人用空间”。

「引领推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制订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规范,明确网络学习空间的定义与内涵、目标与流程、功能与管理。印发加快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指导意见,推动各地网络学习空间的普及应用。

「持续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继续开展职业院校和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支持下,培训1万名中小学校长、2万名中小学教师、3000名职业院校校长、6000名职业院校教师,并带动地方开展更大范围的培训。

「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组织广大师生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促进网络学习空间与物理学习空间的融合互动。开展空间应用优秀区域、优秀学校的展示推广活动,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在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教育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实现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从“三个率先”向全面普及发展,推动实现“一人一空间”,使网络学习空间真正成为广大师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活动的主阵地。

「建设国家学分银行和终身电子学习档案」。加快推进国家学分银行建设,推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机构逐步实行统一的学分制,加快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互通,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能够记录、存储学习经历和成果的个人学习账号,建立个人终身电子学习档案,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统一的认证与核算,使其在各个阶段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学分可以得到积累或转换。被认定的学分,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可累计作为获取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证书的凭证。

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

大力支持以“三区三州”为重点的深度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有效提升教育质量,推进网络条件下的精准扶智,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部署。

「支持“三区三州”教育信息化发展」。通过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企业和社会机构的支持,在“三区三州”等地开展“送培到家”活动,加强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推动国家开放大学云教室建设,开展信息化教学设备捐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等系列活动,落实教育扶贫和网络扶贫的重点任务,助力提升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能力,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推进网络条件下的精准扶智」。坚持“扶贫必扶智”,引导教育发达地区与薄弱地区通过信息化实现结对帮扶,以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方式,开展联校网教、数字学校建设与应用,实现“互联网+”条件下的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缓解教育数字鸿沟问题,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

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化顶层设计,全面提高利用大数据支撑保障教育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实现教育政务信息系统全面整合和政务信息资源开放共享。

「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制订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指导意见,优化教育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深化教育大数据应用,全面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支撑教育业务管理、政务服务、教学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支撑体系,助力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改革发展。

「推进教育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为目标,完成教育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工作。建立“覆盖全国、统一标准、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教育政务信息资源大数据,打破数据壁垒,实现一数一源和伴随式数据采集。完善教育数据标准规范,促进政务数据分级分层有效共享,避免数据重复采集,优化业务管理,提升公共服务,促进决策支持。

「推进教育“互联网+政务服务”」。连接教育政务信息数据和社会宏观治理数据,建立教育部“互联网+政务服务”网上办事大厅,实现政务服务统一申请、集中办理、统一反馈和全流程监督,分步实施教育政务数据的共享开放,做到事项清单标准化、办事指南规范化、审查工作细则化和业务办理协同化,实现“一张表管理”和“一站式服务”,切实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百区千校万课引领行动

结合教育信息化各类试点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示范培育推广计划”的实施,认定百个典型区域、千所标杆学校、万堂示范课例,汇聚优秀案例,推广典型经验。

「建立百个典型区域」。通过推荐遴选东中西部不同地区的典型区域,培育一系列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的样本区,探索在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利用信息化优化教育供给的典型路径,为同类区域的发展提供参照,引领教育信息化提质升级发展。

「培育千所标杆学校」。分批组织遴选100所高等学校、300所职业学校、1000所基础教育学校和一定数量的举办继续教育的学校开展示范,探索在信息化条件下实现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的典型途径。

「遴选万堂示范课例」。汇聚电教系统、教研系统等各方力量,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推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为依托,设定专门制作标准和评价指标,遴选万堂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包括1万堂基础教育示范课(含普通中小学校示范课、少数民族语言教材示范课、特殊教育示范课、学前教育示范课)、1000堂职业教育示范课、200堂继续教育示范课,推出3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7000门国家级和1万门省级线上线下高等教育精品课,充分发挥示范课例的辐射效能。

汇聚推广优秀案例。总结典型经验,汇聚优秀案例,分批出版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系列案例集,并通过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渠道开设专门栏目、召开现场会、举办应用展览活动等方式进行推广。

数字校园规范建设行动

通过试点探索利用宽带卫星实现边远地区学校互联网接入、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

「推进宽带卫星联校试点行动」。与中国卫通联合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云南省昭通市、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各选择1个县开展试点,每县选择1所主体学校和4所未联网学校(教学点),免费安装“中星16号”卫星设备并连通网络,开展信息化教学和教研,为攻克边远山区、海岛等自然条件特殊地区学校联网问题、实现全部学校100%接入互联网探索路径。

「促进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普及」。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发布中小学、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推动实现各级各类学校数字校园全覆盖。将网络教学环境纳入学校办学条件建设标准,数字教育资源列入中小学教材配备要求范围。加强职业院校、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环境建设,服务信息化教学需要。推动各地以区域为单位统筹建立数字校园专门保障队伍,彻底解决学校运维保障力量薄弱问题。

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

「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示范」。协调有关部门,支持在雄安新区等一批地方积极、条件具备的地区,设立10个以上“智慧教育示范区”,开展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推动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提升区域教育水平,探索积累可推广的先进经验与优秀案例,形成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

「构建智慧学习支持环境」。加强智慧学习的理论研究与顶层设计,推进技术开发与实践应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进智能教育,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全流程应用,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泛在、灵活、智能的教育教学新环境建设与应用模式。

「加快面向下一代网络的高校智能学习体系建设」。适应5G网络技术发展,服务全时域、全空域、全受众的智能学习新要求,以增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效率和效果为重点,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建设为载体,加强大容量智能教学资源建设,加快建设在线智能教室、智能实验室、虚拟工厂(医院)等智能学习空间,积极探索基于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智能学习效果记录、转移、交换、认证等有效方式,形成泛在化、智能化学习体系,推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打造教育发展国际竞争新增长极。

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

充分认识提升信息素养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制定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开展规模化测评,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培训。

「制定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开展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适合我国国情、可操作性强的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开展覆盖东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测评,涵盖5万名以上学生。通过科学、系统的持续性测评,掌握我国不同学段的学生信息素养发展情况,为促进信息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支持教师治理、教师教育、教育教学、精准扶贫的新路径,推动教师更新观念、重塑角色、提升素养、增强能力。创新师范生培养方案,完善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范生信息素养培育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实施新周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通过示范性培训项目带动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教师信息化全员培训,加强精准测评,提高培训实效性。继续开展职业院校、高等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深入开展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学校管理者信息素养。

「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育」。加强学生课内外一体化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以及信息意识、信息伦理等方面的培育,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完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充实适应信息时代、智能时代发展需要的人工智能和编程课程内容。推动落实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并将信息技术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继续办好各类应用交流与推广活动,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雷朝滋教育部科技司司长

进入信息化2.0时代,有如下三项重点工作需要落实:

一是我们要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

加强对学习认知和学习行为规律的研究,实施因材施教,重塑教学评价和教育管理模式,跟踪监测教学评估过程,开展学情分析,准确评估教学和学习效果,变单一评价为综合性多维度评价。

现在的过程评价太少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由仅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注重能力素质培养转变。

统筹各种力量,致力于符合信息化要求的学校建设标准,建设泛在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构建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能化平台。

二是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

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和产业保护机制,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每个学校,缩小数字教育鸿沟,鼓励多样化教育服务;

优化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数字教育资源质量标准;

探索运用市场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新机制,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创新服务模式,为各级各类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三是探索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治理新模式。

科学布局构建教育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形成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学习者和教与学全过程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

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建立完善教育公共资源开放目录,形成规范统一、互联互通、安全可控的国家教育数据开放体系;

构建安全有序的教育信息化环境,抵制不良信息侵袭,确保网络和数据安全。

迈入2.0时代的教育信息化,需要在如下三个方面进行转变:

一是实现从教育专用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服务向大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服务转变。

今天的人类社会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开发各种线上资源,提供多种类型的线上服务,推动各行各业、推动终身学习向信息化方向和目标发展。

不仅是在校学生,而且是社会上的每一个学习者,只要他们愿意,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服务,真正实现人人能学、随时随地可学的愿景,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二是要实现从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师生信息素养转变。

较之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素养具有更为广泛和深刻的内涵。

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技术性的措施,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则更具有根本性,就是要做到师生不仅仅会使用所需要的信息技术,同时或者更为重要的是,师生要具有信息化社会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法。

三是要实现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

当前研究和实践比较多的是信息化如何与学校教学、学校管理进行深度融合,让信息化教学和管理成为学校工作常态。

在此基础上,要实现信息化应用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进行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服务的思路创新与方法创新。

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学、教育管理学,从理论到方法一定有不同于以往之处。如何进行信息化时代的教育理论创新、教育实践创新,是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面临的更为艰巨的任务,这需要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的努力。

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培训将呈现六大特征

1、尊重教师个性

由于资源、成本、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传统师训很难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这一问题在日积月累之下可谓“冰冻三尺”,“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恰恰能够助力突破坚冰。

首先,移动网络与传统网络的结合,使得学习更为方便、灵活。数字化课程几乎零成本复制与传播,使得在线培训可以不再考虑小班额授课的成本问题。

其次,自适应技术的发展,帮助教师提升了选课的自主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内嵌了自适应推送规则的培训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学科、学段、学习轨迹、学习风格与能力现状等,动态调整课程推送内容,为学习者推荐最适合其能力水平且最需要的课程。

2、开放资源生态

为了满足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的学习需求,需要一个非常庞大且良性生长的课程库,并且,遵循成人学习的规律,课程库中的课程要具备小模块、低结构、重关联、问题导向、案例支撑等特点。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人们创造资源的技术门槛极大降低,广大的中小学教师都可以成为课程建设者。

除了可以由建课人自行把握的特点外,还要特别强调“学导测一体”。同时,在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持下,课程本身可以含纳智能导学与机器测评,支持培训课程的高品质、低成本复制。

容纳如此多特点的课程资源库,必须是一个由新技术支持的开放体系,允许具有专长的教师、企业发布课程、提供培训,并由此获得声誉与利益。

只有开放生态,才能盘活整个教师培训体系的动力机制。

3、追求无缝连接

其表层内涵是指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所有平台、数据、场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其中的数据可以流畅地衔接,完成各种业务流程,从而实现人人、时时、处处连接。

深层内涵指教师专业成长与个人终身发展的无缝衔接。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2025计划,创立“开环大学”,彻底颠覆全球高等教育。该计划创新性地解除了入学年龄的限制,17岁前的天才少年、进入职场的中年以及退休后的老年都可以入学。

由此可见,新技术、新思想不断碰撞,人类对于终身学习的想象力与实现方式不断拓展,教师培训自当努力跟进,通过机制变革,帮助教师将广泛学习、终身学习衔接到自己的专业成长之中,使之成为常态化、多元化、终身化的学习模式。

4、重视数据意识

在传统的教师培训领域,基于经验的判断与决策无处不在,无论是管理与培训都存在着粗放的现象。而技术的发展为“精准”师训创造了可能。

传统网络功能只局限于收集在线数据,但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信息系统逐渐可以通过传感技术来自动获取自然和实物信息源,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机制实现对外部物体的直接控制,使数据的采集不再局限于在线情境,还可以对教学场景中的真实数据进行自然采集、过程记录与统整分析。

学习分析技术则可通过挖掘学习者的行为和环境信息,以复杂、多样的分析方式为教育决策与管理呈现精准、可视化的分析结果。

这些技术优势为精准培训带来丰富而强大的支撑,同时也将数据意识带入培训管理者和研究者的思维之中,教师培训将向基于数据、基于实境的方向迈进。

5、教师参与决策

在新技术背景下,大数据的价值被充分挖掘,学习者在网络上留下的用户信息、学习轨迹都会成为决策的依据,而如果预设一定的规则和结构,比如让学习者为学习的满意度、学习的难度、案例的丰富性打星级,学习者的学业情绪和疑问被自然收集及分析,那么,管理者就可以利用群体智能来迅捷判断课程的质量。

华东师范大学开展的关于“大规模教师在线培训的质量分析工具”的研究,具体分析出了影响教师在线培训的21个公共变量,并利用技术支持使这些评价伴随性呈现,从而常态化、系统性地对大规模教师在线培训质量进行形成性分析,以实现精准预测和及时干预。

6、培训模式创新

在当前的教师培训中,由于长期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各地培训模式差异不大,模式创新频度不高。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课程建设、评估认证等领域均有了模式上的突破与创新。

在非正式学习的认可方面,“微认证”提供了一种以教师“能力本位”为出发点的教师能力评估与认定的创新机制,教师可以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相应能力认证和数字徽章,从而颠覆了传统培训模式,为拓宽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提供了全新机制。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教师培训,是一个联通教师、技术、资源、场景、培训者与管理者的生态系统。教师培训研究者、管理者与实践者面临着全新挑战,跨界融合、基于数据、敏捷迭代的研究与实践,将是教师培训迎接挑战的制胜法宝。

THE END
1.2.0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8篇)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1 从赵主任布置学习2.0开始,就充满了抵触心理,因为它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https://www.wenshubang.com/xindetihui/2913448.html
2./scnlts.scedu.com.cn/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2.0培训登录平台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资源平台首页 首页通知公告项目动态政策文件应用案例专家团队帮助文档 四川省首个区县级微能力点典型案例集亮相成华——成都市成华区开展“30+1”微能力点典型案例集编制及展播2021年能力提升工程2.0国培项目引领性培训圆满完成教育厅工程办完成能力提升工程2.0第一、二批案例http://wenku.17xuexiba.com/doc/4577/
3.教师培训甘井子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研修活动 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工程2.0微能力评测标准说明 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案例资料 Word试卷制作研修课程 中小学教师2018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小学) 中小学教师2018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中学) 视频与微课制作 Camtasia Studio 8 http://yx.gjzsx.cn/subject/?code=PXJS08
4.沪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六)探索建立智能、务实的个性化培训服务平台 依据国家课程和能力标准以及中小学、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特点,整合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校外科技活动中心、企业等优质社会资源,丰富完善教师信息素养培育的培训课程资源体系,满足各级各类教师多样化的选学需求。 https://www.age06.com/Age06Web3/Home/MobileImgDetail?Id=bef637bf-a868-4007-a5e9-83af4c51e2fa
5.师加网下载安装师加网平台APP下载v2.0安卓版师加网平台APP v2.0安卓版 授权方式:免费版 软件类别:国产软件 软件大小:6.43M 推荐星级: 软件语言:简体中文 更新时间:2022-04-25 运行环境:Android [权限] 本地下载文件大小:6.43M 软件介绍 软件截图 相关下载 软件标签: 师加网平台APP是一款杭州师范大学运营的专注于教师培训的平台,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专业的http://www.kkx.net/az/39983.html
6.关于宣城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方案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与分层分类培训需求,更新拓展标准体系,提高能力标准的引领性;优化培训团队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培训指导的针对性;激励开放建设,改善资源供给,提高研修资源的适用性;利用省级信息化管理平台、课程资源、测评系统和测评工具等,变革评价方式,充分利用新技术开展教师研修伴随式数据采集与过程性评价https://www.xuancheng.gov.cn/Livelihood/show/1422.html
7.河南省中原未来教师教育研究院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平台 该平台是结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而研发的专门线上培训平台,能满足多媒体教学环境、智慧学习环境、混合学习环境等多种学习环境,围绕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等维度提供不同能力点的课程资源,支持学员自主选学。参训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求https://zhihuiteacher.com/category.html?id=78
8.包头市教育局包头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平台三、采购结果合同包1(包头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平台培训服务项目):供应商名称供应商 本招标项目仅供正式会员查看,您的权限不能浏览详细信息,请注册本网会员并成为正式会员后可下载详细的招标公告、报名表格、项目附件和部分项目招标文件等。 https://www.cgbidding.com/zhongbiao/show-3356476.html
9.“学在浙大”2.0系列培训1月7日,2020年新年伊始,“学在浙大“2.0系列培训之管理学院专场培训在紫金港校区东1B-202教室如期举行,管理学院的老师们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旨在让老师们更好地了解“学在浙大”2.0教学平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助力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创新教学模式。 https://zuits.zju.edu.cn/2020/0109/c49384a1946821/page.htm
10.教师数字素养:技术大发展培训正当时第一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末期,《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再次发布,响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的新要求,寄望通过2.0培训,显著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等,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yNDMwMjkzNA==&mid=2247549541&idx=1&sn=da69e1aa2c13af26ecff0fb97525d3c3&chksm=fb573ee5c8c360c3ba196c2e015e0c9f258f5872aee40f658132085753d1b8a4cccf8332ecce&scene=27
11.信息培训2.0研修总结(精选30篇)信息培训2.0研修总结7 一、拓宽教师视野,开启智慧之光 时校长的讲座,使我对信息技术中的一些新生事物,如希沃电子白板、班级优化大师、UMU平台、阅卷平台、问卷星等课堂备课资源、课堂管理之类的app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前总觉得自己会制作PPT会应用PPT,这就是信息技术。培训之后才觉得自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太过于狭窄https://www.ruiwen.com/word/xinxipeixuerlingyanxiuzongjiejie.html
12.钦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平台2020-10-16?钦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学校管理团队培训的通知 2021-02-03?钦州市2021年度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项目中的任务及相关要求 2021-11-16?钦州市教育局关于举办钦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市县管理团队培训的通知 2022-04-http://qz.southteacher.com/
13.教师培训管理平台血鸟导航中小学教师培训平台https://www.baobaocun.com/thread-174006-1-1.html
14.2021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方案依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师函〔2020〕15号)等要求,为提高市参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教育教学的意识,真正达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4/0728/13/79930059_1129879703.shtml
15.青岛教师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登录:http://jsjy.网址未加载/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管理平台:https://jstsgc.gdedu.gov.cn/info2/gateway/route/goIndex.action根据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体规划安排和《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遴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专家库成员的通知》《广东省教育厅关于遴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0912247.html
16.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精准研修新模式基础上,帮助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指导团队成员提升学校信息化环境判断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核心能力点分析与测评能力、信息化课堂教学诊断与指导能力、教师培训需求诊断分析能力、网上网下混合式研修活动设计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和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能力,https://pl.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1803347
17.国家智慧教育平台2.0上线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智慧教育服务生态的重点已不是平台建设、资源建设,而是教育服务。“这种服务不仅体现在提供学习资源,也体现在学习活动、学习同伴、教师教学资源、育人知识、评价方案、教研活动支持、教师培训、教学管理和综合集成等方面,是全方位教育服务。”余胜泉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8350707240816784&wfr=spider&for=pc
18.小学参加山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1. 通识性课程资源。此部分课程为必学课程(共计4学时),包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政策与文件解读(3学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课程体系介绍(1学时)。 2. 能力点课程资源。此部分课程为选学课程(共计21学时),参训教师需自主选学不少于3个能力点的课程资源,每个能力点课程资源(7 学时http://www.sdeps.com/index.php/home/article/detail/id/3756.html
19.教师培训平台首页 教师发展 中小学课堂 课程中心 所有机构 电子图书 政策新闻 学分银行 积分商城 首页 组织机构 政策法规 培训项目 培训通知 培训动态 培训成果MORE+ 通知公告 MORE+ 培训通知 MORE+ 培训动态 MORE+ 推荐课程 MORE+ 培训项目 MORE+ 培训成果 https://jspx.dgj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