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遇到过这些情况吗?

这些“黑中介”大多无法提供真实、合法的“靠谱”工作机会,常打着介绍工作的幌子通过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轻松拿高薪”“升职加薪快”等为诱饵,使用各种手段骗取求职者钱财。

求职者小周大学毕业后急切想找一份满意的工作。经人介绍,在网上与A中介机构建立了联系。

随后,A机构告知小周,B集团因故不招人了,安排小周去另一家C公司工作。小周入职C公司后,发现工资仅有4千元,日常工作压力非常大,还不给自己缴纳社保,与当初介绍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当小周想请A机构再介绍一份工作或退还中介费时,却发现已经联系不上该机构了。

防范提示

第二类

招聘收费陷阱

02

入职前先交钱

中介机构还未介绍到工作就以各种名目向求职者收取费用,是最为典型的求职招聘陷阱。不法分子的常用手段,是以押金、保证金、办证费、服装费、资料费等名目收费,之后再以各种苛刻的要求迫使求职者自动放弃求职或离岗,已交纳的费用借故不退还求职者。

这类骗局往往有几个特点:对职位许以高薪并承诺工作轻松;对学历、工作经验要求很低;面试过程简单,轻易即可通过;收费要得急且看似各有名目,实际并不合理合法。

03

求职“内推”

求职者小刘拥有国外高校硕士学历,回国后由于对国内求职情况不太了解,于是在网上找到一家职介机构。

该机构表示“有资源”,能确保他拿到一线互联网公司的offer。为此,小刘支付了16999元服务费,但该机构仅为他提供了2次修改简历的一般课程,对他尽快入职的要求进行各种敷衍,后期干脆“失联”,承诺的offer更是不见踪影。

04

招聘“套路贷”

不法分子与不良网贷平台勾结,“挖出”购车贷、美容贷等新型招聘陷阱,主要蒙骗毕业不久、初入职场、找工作心切的求职者。

求职者小王在某招聘平台看到招募货车司机的信息“开货车拉货、C1驾照即可、每月保底收入28000元”。

面试时公司承诺收入能保底,但前提条件是必须要在该平台购买车厢长度4.2米的货车,只要买了车就可以和他们合作的物流公司签订合同。

但在缴纳4万多元的首付款、办理36个月的按揭贷款(共12万元)购买了一辆轻型卡车后,小王发现既没货拉,又无活干,最后不仅没挣到钱,还背上了巨额贷款。

05

入职捆绑付费培训

一些培训机构或中介公司,以招聘为名变相招生,以高薪、名企工作岗位为诱饵吸引求职者,面试时则向求职者提出“工作能力不足”、“岗位有从业资格限制”等理由,要求进行入职培训或考证培训,并承诺完成培训后即可上岗。

当求职者交付培训费用后,此类培训机构却不提供承诺的相应工作,或者以不能满足岗位需求等理由,在求职者刚一上岗就予以解雇。更有的企业,一旦收取求职者的培训费后就会即刻“人间蒸发”。

A公司在某招聘平台上以“高薪+零招聘条件”招聘程序员,小高被此高薪条件吸引投递简历并参加了面试。

面试之后,A公司以所学专业不对口为由,要求小高参加公司组织的自费培训,之后方可正式录用。小高没有多想就在入职前的“实习期”签署了“协议”,培训费高达数万元。

《劳动合同法》第九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劳动者财物。《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接受用人单位委托招聘人员或者开展其他人力资源服务,不得采取欺诈、暴力、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不得以招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违反有关规定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将予以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吊销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等处罚;给个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或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罚。

第三类

以招聘为名诱骗

从事违法活动陷阱

06

兼职“刷单”

求职者一旦落入陷阱,最初几次刷单会轻松赚得几百元,随后为获得更高比例佣金而垫付更多金额,直到自己相当数额的资金转入了不法分子指定账户,就会被对方迅速拉黑。

伪装成正规企业的A公司在招聘平台发布“文员”职位招聘信息,声称“可在家办公,日结高薪,月入过万,工作轻松自由”。

求职者小赵在网上向A公司投递简历后,很快就被告知可以进入工作试用期了,并被要求下载一款APP从事“刷单”工作。这项工作需要小赵在各大电商平台购买指定商品,商品大多为充值卡、网络服务等虚拟产品。小赵在购买商品后,需要通过付款截图和订单号联系公司获得收益。

起初,小赵还会得到小额收益,但当加大刷单商品价值时则被企业告知,由于系统或银行问题暂时无法返款,需要再多刷几笔订单才可集中返还收益。小赵因为想要拿回支付商品的本金并获得收益而被套取了更多钱款,最终损失达数万元。

07

传销“拉新”

传销组织具有收取入门费、拉人头、金字塔结构的盈利模式等典型特征。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严厉打击下,一些传销组织转为通过布设网上招聘陷阱拉新人、发展下线。

这类传销组织在招聘平台发布招聘信息,以“勤工俭学”“招聘兼职”“高额回报”等为诱饵,吸引求职者应聘。一旦求职者落入圈套,传销组织便会要求缴纳一定费用或购买某种产品,并指派各种“推销任务”。这类传销活动本身就具有一定迷惑性,又往往通过网络招聘等手段实施,更增加了其隐蔽性。

一家自称某电信服务代理商的公司,在网络招聘平台广泛发布招聘信息。该公司对所有应聘者一概录用,并要求应聘者入职时办理每月159元、押金1440元、合约期为24个月的5G通信套餐员工卡,应聘者唯一的工作就是每月招聘不少于10名新人,以此不断发展下线。

此案造成很多人员被骗,有的受害者甚至深陷其中,在该公司被打击处理后依然不认为自己已落入骗局并从事了违法活动。

对此,有关部门向受害者讲解国家禁止及打击传销活动的法律规定,剖析传销陷阱及其严重危害,让受害者认识到传销活动无论包装成什么样子、变换什么形式,都改变不了其违法犯罪的实质。

08

色情招聘

这类招聘陷阱的目标多为年轻女性,常常以招聘“行政秘书”、“生活助理”为名,有的还打着招聘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的幌子,或明或暗要求“特殊陪伴”“专项服侍”等,实质上是要求女性求职者从事色情服务。

面试中,A公司招聘人员隐晦地说,“我们这边是招高薪岗位,美女应该清楚是做什么吧”,并提出了“每月5至10万起薪,包吃住、日结工资”等具有相当吸引力的“福利待遇”,还不断打听“是否已婚”“有没有交男朋友”等个人隐私信息。此时,小丽才意识到这份工作“不简单”,于是还算机智地找借口及时离开,避免遭受侵害。

09

盗用个人信息

一些不法分子以招聘的名义,打着“高薪兼职”“点击返现”等幌子进行电信网络诈骗,诱导应聘者办理银行卡、手机卡或注册APP账户。

第四类

合同陷阱

10

“猫腻”合同

求职者找工作时,还要防范遭遇劳动合同陷阱。有的用人单位以种种借口拒绝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有的签订合同后没有给劳动者一份合同文本留存,有的签订合同中缺少工作岗位、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等具体信息。

求职者小吴在某招聘平台看到A企业发布的普工职位招聘信息。他来到企业应聘后,有关管理人员明确表示“月薪2万元”。在小吴入职签订劳动合同时,公司却以少缴个税为由,要求在合同中写明月薪0.8万元,并口头承诺会将其余款项以报销住宿费、加油费等方式补齐。小吴因入职心切,签订了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明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劳动者在入职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并认真签订劳动合同,尤其要核实清楚涉及个人权益的重点条款,这是对自己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

对于非全日制工作,《劳动合同法》规定可以订立口头协议,但应注意留存当初做出约定时的有关资料。若因故未能签订合同、订立协议,一旦遇到纠纷应及时寻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帮助,通过正规渠道予以妥善解决。

THE END
1.利用职务之便出售客户手机号码获利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在2019年至2022年期间,某手机营业厅员工张某、叶某经他人介绍获知,利用客户手机扫描二维码注册网络平台账号可获得佣金(注册成功后,每个号码可以获利3-10元),于是利用其在手机营业厅工作之便,在未告知客户真实情况下,私自利用客户手机扫描二维码注册多个网络平台账号,又擅自将新注册号码发送至新加入的“拉新”微信群,微信http://epaper.yunfudaily.com/html/2024-12/14/content_11788_18090396.htm
2.管住你的卡!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物联网卡、电信线路、短信端口、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互联网账号等,不得提供实名核验帮助;不得假冒他人身份或者虚构代理关https://www.ynqjnews.cn/article/show-375376.html
3.答记者问莫成电诈“工具人”,出租出售手机卡银行卡也是犯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简称帮信罪,近几年增长非常迅速,从审判角度看已经成为继危险驾驶罪之后山东的第二多刑事案件。该类案件主要是行为人将自己的“两卡”等出租或者出售给他人使用,为电信网络诈骗分子代收款后赚取佣金。“两卡”主要是指手机卡和银行卡。这类犯罪中,18-35岁的被告人占比在80%左右,其中18-25岁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43009
4.不做电诈“工具人”!榆林高新警方抓获28名涉“两卡”违法犯罪近日,分局反诈中心接到线索称辖区群众万某涉嫌电信诈骗案件,反诈中心迅速展开调查。经核查,万某与自称是银行的工作人员添加微信办理贷款,后将自己银行卡和绑定的手机卡一同邮寄给对方被用于电信诈骗案件涉案资金的转移支付,涉案资金高达 115 万。 案例二 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6aae9a01bc8e04310000003
5.兼职办理手机卡涉嫌诈骗怎么办?网络兼职诈骗属于诈骗罪的一种,涉嫌诈骗罪就应当立案侦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2161386.html
6.中国法院网“帮信罪”属于情节犯,其帮助行为需导致一定程度危害后果,达到情节严重才可入罪。对于“情节严重”的认定,结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规定,对于收购、出售、出租信用卡达到5张以上的,收购、出售、出租他人手机卡20张以上https://www.chinacourt.org/chat/chat/2021/10/id/52886.shtml
7.找到一个兼职,意思是我本人身份证办几张手机卡,一个月后注销,请问找到一个兼职,意思是我本人身份证办几张手机卡,一个月后注销,请问有什么危险吗 报告编号:No.20180917***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解决方案】***【具体操作】*** 去查看 免费 关于找到一个兼职,意思是我本人身份证办几张手机卡,一个月后注销,请问有什么危险吗的律师回答 杜听平律师 已https://m.66law.cn/question/16817411.aspx
8.这个电话一旦拨通,你就涉嫌犯罪了……解析:该行为可能涉嫌诈骗罪或者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2、哪些活动可能涉及违法犯罪( )多选 A.有人跟你说把你不用的银行卡、手机卡卖给我一张给你500元 B.有人让你用自己的身份证去帮忙办理银行卡、手机卡卖给他一张给你1000元 C.把闲置的银行卡手机卡交给他人使用赚几个小钱,没偷没抢 http://m.dzxw.net/cms/content/270710222
9.治安防范须知高校学生被盗物品多为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相机、文曲星、快译通、CD播放机、现金、信用卡、自行车、衣物等。 二、易发生盗窃案的场所 学生宿舍和自习室、图书馆、食堂、运动场、浴室等公共场所容易发生盗窃案。 三、主要行窃方式 https://bwc.hrbust.edu.cn/2019/0530/c816a20873/page.htm
10.电信诈骗犯罪范文12篇(全文)(2) 利用发送短信、拨打电话、互联网等电信技术手段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 诈骗数额难以查证, 但发送诈骗信5000条以上的, 拨打诈骗电话500人次以上的, 或者诈骗手段恶劣、危害严重的, 以诈骗罪 (未遂) 定罪处罚。 (3) 明知他人实施诈骗犯罪, 为其提供信用卡、手机卡、通讯工具、通讯传输通道、网络技术支持、费https://www.99xueshu.com/w/ikeyq93usblt.html
11.为谋私利办理多张电话卡游戏平台找兼职向同学有偿租用电话卡租借手机卡使用 同时使用其姐姐的电话卡 根据上家指示安装软件 供骗子远程控制 实施诈骗活动 成为了骗子的帮凶 警方提醒 “两卡”仅限于本人使用 不得非法出租、出售 否则可能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如果情节严重 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http://share.suqian360.com/wap/thread/view-thread/tid/487976
12.初中生出借手机卡被行政处罚,警惕帮个忙背后的犯罪陷阱对于手机卡,对于出租、出借、出售经公安机关认定的手机卡并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用户,通信运营商仅保留一张手机卡,不得申请办理手机卡。 5年内办卡。入网业务处罚措施。 温馨提醒 在校学生须妥善保管银行卡、电话卡以及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不得为了蝇头小利而帮助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可能导致公安机关追究法律http://www.bjhwtx.com/h-nd-292406.html
13.多人被刑拘!这件事千万不要做……今年6月初,澄碧湖派出所民警接到线索称,辖区一高校内有4名大学生银行卡流水出现异常,可能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警方介入调查发现,胡某等4人均系该校学生,且还居住在同一寝室内。他们都是通过一份在网络上找的“兼职”,成为了帮助网络诈骗分子“洗钱”的帮凶。 http://wap.guchengnews.com/p/135617.html
14.预防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知识2.花呗借呗、京东白条,信用卡升级提额诈骗:犯罪嫌疑人利用手机或短信群发平台给受害人发送短信,声称受害人符合可以提升借贷额度、信用卡升级的要求,并留下联系电话,待受害人与其联系后,即以“缴纳定金”、“手续费”等名义实施诈骗。 3.解除分期付款诈骗:犯罪嫌疑人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或贷款公司工作人员,通过发送短信称https://www.ysdsjjy.com/sjjycms/front/readxx/3166
15.中小学学生防诈骗知识竞赛题库A、 加对方QQ,获得兼职机会 B、 不理会 正确答案:B 5、(单选)如果您挂载了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的的手机丢了,第一时间您会想到什么?() A、 真是太倒霉了,烧3柱香去霉运就行,别的不用做 B、 不理,反正手机不值钱 C、 挂失手机号并且冻结手机网银,解绑与手机号绑定的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方式 https://www.meipian.cn/3w4peins
16.参加一次兼职,名下竟多出28个虚拟运营商手机号!记者暗访查询结果显示,李女士名下的28张虚拟运营商手机卡,分别是“迪信通通信4张、天音移动3张、乐语通信5张、北纬蜂巢2张、国美极信3张、长江时代通信5张、丰信移动4张、长城移动2张”。她回忆,她6月份曾参加过一次名“App充场”的兼职,“应该就是那次兼职时,个人信息被人使用办出来的。” https://www.jfdaily.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796059
17.起底电诈丨帮人打个电话就能轻松赚钱?这个电话一旦拨通,你就涉嫌或是提供手机卡、通信工具予以帮助 无论是否获得报酬 这些行为都涉嫌违法犯罪 将被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转发这篇科普给亲朋好友 让更多人提高警惕 勿做电诈“工具人” 测测你的防诈骗水平 如果你在网上看到“手机口”招聘项目 知道该怎么办了吧? 小编为你准备了几个小测试 http://m.cnwest.com/szyw/a/2024/06/27/22669466.html
18.起底电诈丨帮人打个电话就能轻松赚钱?这个电话一旦拨通,你就涉嫌或是提供手机卡、通信工具予以帮助 无论是否获得报酬 这些行为都涉嫌违法犯罪 将被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转发这篇科普给亲朋好友 让更多人提高警惕 勿做电诈“工具人” 测测你的防诈骗水平 如果你在网上看到“手机口”招聘项目 知道该怎么办了吧? 小编为你准备了几个小测试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9092342876672651119&track_id=8B9BEA1F-8C4A-42C1-85C8-7F6B57EDB7AA_7411496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