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谢(化名)初中学习十分优异,尤其是数学,基本都是考满分。高中进入保定外国语中学,学校管理不是特别严格,学习任务很轻松,父母担心孩子在这所学校继续待下去,学习成绩落下。于是,不顾孩子的想法,高二转学到管理制度严格的高中。盼子成龙的急切心情下,父母还为孩子安排到理科班中最好的班级。转学后的第一次月考,小谢考了倒数第一名,一向排名靠前的他当时心态一下子崩了,父母又将其转到文科班,学习依旧很吃力。情况更糟的是,每天早上跑操的时候,小谢感到胸口很疼,后来疼到不能跑步,去保定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查,确诊为自发型气胸,医生建议插管治疗,临高考前十几天,不得不做手术。出院后没多久便参加高考,成绩不太理想,决定复读,小谢要求在本地复读。第二次高考又不是太理想,分数线没有达到本二分数线,报志愿只能选择专科院校。他很不喜欢专科,认为专科生层次低,接受不了。
因为医生强调他的身体不能熬夜、不要劳累、不能吸二手烟等。上了大学,担心身体复发,害怕军训,害怕闻烟味,极度担心,以至于提出退学的想法。2019年11月病情复发,到北京第三医院又进行了一次手术。手术后,时逢疫情延期开学,在家上网课,正好修养身体,身体状态恢复很好。
我提议将班委工作放一放,我转交给别的班委,他犹豫了,他还是愿意做班干部工作,愿意为同学服务。我建议再做几天看看,实在压力大再说。从这里看出,小谢很有责任感不愿意半路撂挑子。他自己很愿意帮助同学,做任何事的原则就是,做就做好,善始善终,尽善尽美,不想半途而废。
二、案例定性分析
经过我的观察发现,任何一项班干部工作的任务都会引起小谢的不安,表现出自责、压力大、失眠、多虑、食欲下降等症状。通过与家长沟通,小谢自高中转学后确实变得性格内向,尤其是做了手术以后,经常表现得郁郁寡欢,吃饭也不如以前,身体越来越瘦,遇到事情总是表现得很焦虑,晚上失眠多梦,确实患有神经衰弱,接受过心理医生指导。
经与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专业教师求教,以及个人通过网上信息查询,并结合小谢同学的异常表现,得知神经衰弱通常表现为:头痛、紧张、焦虑、易激惹(极易冲动、情绪、行为缺乏控制)、肌肉疼痛、疲劳、睡眠障碍等。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治疗上主要采取抗抑郁、抗焦虑为主的治疗方法,可以控制症状,但长期服用产生耐药性,使药效逐渐减弱。
每一种状态都是因果循环的,它的果,也必然是因的存在;这种循环如果朝不好的方向发展,便产生神经衰弱;而想要痊愈神经衰弱,必然需要扭转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
三、问题关键点
1.如何帮助小谢认识自己的心理现状问题;
2.如何引导小谢自我调节走出心理困扰;
3.如何平衡班干部工作和学习的关系。
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与效果
1.善于观察,识别心理问题,及时转介。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是辅导员重要工作职责之一。《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文件明确要求辅导员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初步排查和疏导,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培育学生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小谢的案例告诉我们,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在学生心理方面,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辨别能力,有些心理问题表现不容易被察觉,这就要求辅导员提升对心理问题的敏感度。这也要求辅导员从学习方面、人际交往方面、自我认知方面、职业发展方面等全面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表现。
识别异常心理后,辅导员准确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疏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若学生心理问题比较复杂,便到了寻求专业心理老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
2.心理辅导中心与专科医院的转介选择。
辅导员应掌握必要的心理知识及心理咨询技能,提高对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症状辨识能力,面对不同心理问题的学生,选择恰当的干预措施。当学生心理异常处于疾病状态时,是转介就医的主要依据,应按照学校心理辅导转介制度严格执行。
3.鼓励精神衰弱者接受“不完美”。
五、经验与启示
1.辅导员工作要细致、面面俱到并不断坚持付出。
2.辅导员业务能力要过硬,要用专业的心理知识武装自己。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会可能面对各类心理问题的学生,这就要求辅导员做“全能”的辅导员。除了必备辅导员基本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以外,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在遇到学生心理问题时,能做到初步的预判和干预,降低心理风险,尽可能地将学生的心理危机扼杀在萌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