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先生告诉沂蒙晚报记者,2015年11月19日,他来到了位于市区通达路与北园路交会处附近的该加工点。“一来到加工点,老板还有员工热情地接待了我,并进行了介绍。”丁先生说,这是一个手工加工串珠的活,还挺好串,而且对方承诺每加工一串可得1元的报酬,就签了协议,交了390元押金,领走了10套材料。
“对方称这10套材料先让我拿回家试试,做完拿回来看看再给材料,等做到500个时,押金就可以返还。”丁先生说,他拿回家后加班加点很快就做完了,2天后,他再次登门,“其中一位工作人员反复检查后称,做得都不太合格,又给我重新指导一番后,又给我10套材料,让回去认真做。这一次我做得很仔细,谁知等这批材料做完再去时,发现加工点关门了,门口的牌子也没了。附近邻居说,该加工点已经关门好几天了。”
随后,记者将该情况向工商部门进行了反映。工作人员表示,“这些诈骗性质的加工点或工艺品公司,多利用高利润,零成本的幌子做诱饵,用来吸引市民。因此,市民在接‘手工活’时,一定要看清加工点或工艺品公司是否有营业执照,签署合同要谨慎,如果发现遭遇诈骗,立刻向公安部门报案。”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