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词汇对比一、英汉语言词汇的发音对比。
1.音节结构。
-英语:-英语单词的音节结构较为复杂。
一个音节通常由一个元音(vowel)或一个元音加上一个或多个辅音(consonant)组成。
-汉语:-汉语的音节结构相对简单。
一个音节由声母(initial)、韵母(final)和声调(tone)组成。
例如,“妈”mā,声母是m,韵母是a,声调是第一声。
“好”hǎo,声母是h,韵母是ao,声调是第三声。
2.重音与声调。
-英语:-英语中有重音(stress)现象。
在多音节单词中,重音位置不同会改变单词的词性或意义。
重读音节通常发音更响亮、更清晰。
例如,“banana”[bnɑn],重音在第二个音节上。
-汉语:-汉语依靠声调来区分意义。
汉语有四个基本声调: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和去声(第四声)。
二、英汉语言词汇的词性对比。
1.名词(Noun)-英语:-英语名词有可数(countable)和不可数(uncountable)之分。
可数名词有单复数形式,例如,“book”(单数)-“books”(复数),复数形式的变化规则有多种,如加-s(books)、加-es(boxes)、变y为i加-es(city-cities)等。
-发音上,有些复数形式的发音会发生变化,如“house”[has](单数)-“houses”[hazz](复数)。
英汉对比研究连淑能读书笔记由于篇幅限制,我无法为你直接生成一份读书笔记,但我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关于《英汉对比研究》读书笔记的写作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你:1.介绍作者及书籍背景:在读书笔记的开头,你可以简要介绍作者连淑能以及这本书的背景信息,包括写作目的、主题、研究方法等。
这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整本书的内容和框架。
2.梳理全书结构:在阅读过程中,你可以梳理出全书的结构和逻辑顺序,并用思维导图或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
这将有助于你理解作者的思路和观点,同时也便于你在写作读书笔记时更加清晰明了。
3.比较英汉语言差异: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你可以详细记录并比较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不同点,并分析这些差异是如何影响语言表达和理解的。
这将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内涵和文化背景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5.总结与反思:在读书笔记的最后,你可以对全书内容进行总结,并反思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感悟和思考。
这将帮助你深入思考所学内容,并加深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助你写出一份有价值的读书笔记,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英汉对比研究》笔记《英汉对比研究》笔记综合语与分析语聚集与流散形合与意合繁复与简短物称与人称被动与主动静态与动态抽象与具体间接与直接替换与重复第一章综合语与分析语综合语为“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如拉丁语、德语及古英语。
分析语为“用词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如汉语。
英语为“综合-分析语”,表现为1.形态变化;2.固定的词序及丰富的虚词;英语为拼音文字,有语调(intonation);汉字为形声字,有声调(tone)表达语法意义的三大手段:形态变化、词序和虚词。
(一)形态变化,即词的形式变化。
1.构词形态,词缀变化(affixation),包括前缀(prefix)和后缀(suffix)。
英语有,汉语没有,所以英汉互译时,要改变词性、转换词类。
2.构形形态,即词形变化,包括人称代词,名词单复数和时态。
Newfactoriesarebeingbuiltalloverthecountry.全国到处都在兴建新工厂。
(二)词序形态变化越多的语言,词序越灵活,反之亦然。
英语词序比汉语灵活的一个表现就是英语中的倒装句。
原因就是“形态变化”和“连接词”;而中文缺乏形态变化,少用或不用连接词,词序较固定。
形态变化规则要求句中词语之间保持语法关系一致,只要词语之间前后呼应,就容易灵活安排;汉语无这种一致的关系,只能按照表意的需要排序词序。
a)Hehadtoquitthepositionandwentinexile,havingbeendeprivedofhispower.他被剥夺了权力之后,只好离职,流落他乡。
b)averyimportantquestionaquestionofgreatimportance一个很重要的问题c)atanunprecedentedspeedataspeedunprecedented以空前的速度d)Thereisnoinconsistenceinwhathesaid.Thereisnothinginconsistentinwhathesaid.他说的话并没有前后矛盾之处。
英汉对比翻译知识点总结翻译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尤其是英汉翻译,因为中英两种语言有着根本的差异。
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了解和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语言的语法、词汇、文化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下面将对英汉翻译中的一些常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比较。
1.语法结构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有很大的差异。
中文语法灵活,句子结构简洁,通常不需要使用冠词、时态、语气等。
而英语语法则更为严谨,句子结构复杂,使用了丰富的时态、语气和冠词等。
在翻译时,需要注意将英文句子中的时态和语气等信息准确地转化为中文,同时也要保持句子结构的自然流畅。
英语词汇丰富多样,有着丰富的同义词和近义词,而中文的词汇相对简洁,往往需要通过上下文来理解词义。
在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选择合适的词语,保持译文的意思准确清晰。
3.文化背景文化背景是影响翻译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英汉两种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习俗、传统等,因此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到文化差异。
有些词语、习惯用语或者成语在中英两种文化中可能有着不同的含义和使用方式,因此需要特别留意,以免产生误解或者歧义。
4.表达方式英语和中文的表达方式也有着一定的差异。
中文语言善于表达抽象意义,通过修饰词和成语来表达情感和意象。
而英语语言更注重直接的表达和逻辑推理。
在翻译时,需要根据原文的表达方式来选择合适的中文表达方式,以保持译文的准确和自然。
5.口语和书面语中英两种语言的口语和书面语也有着不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英语口语更为活泼自然,词汇量较大,而中文口语则更为简洁直接,词汇量较小。
在翻译时,需要根据文体和语境来选择合适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方式,以保持译文的自然流畅。
总之,英汉翻译是一项需要耐心、细心和专业知识的工作。
翻译工作者需要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词汇、表达方式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才能够做出高质量的翻译作品。
对比分析在外语教学中可以用于什么方面?摹声格与Onomatopoeia的差异(汉语的摹声格与Onomatopoeia的区别)1.以语音的形式对自然界发出的声音进行直接的摹拟就是汉语的摹声格与英语的Onomatopoeia。
2.汉语的摹声格使用迭音词或迭音结构,大多表达为四种模式:AA,ABB,AABB,ABAB.英语的Onomatopoeia没有这种叠音形式,英语的拟声词绝大部分是单音节词,这与汉语正好相反。
3.差异:1、不同语言的民族各自固有的语音系统影响或限制。
2、在摹拟相同的自然声响时,摹拟的角度不同。
3、“摹拟”过程中,加上自己民族的主观色彩或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去自由发挥,极力拓展,以便使各自的语言更为形象,生动,逼真的结果。
人类在认识和了解世界的过程中,总是不断地以已知经验去认知未知的自然现象。
对未知事物的理解也总是建立在已知事物的基础上。
“未知事物”究竟是什么,只有在同已知事物的对比中找出相似点,才能弄清。
这便是隐喻思维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实际上包含了一个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
这一过程逐渐模式化,最后形成了隐喻这一人类的思维方式。
2.地域民族不同,社会文化,政治宗教,风土人情的差异以及时代进程的快慢会使人类获取的直接经验有所不同,因而人们对一事物与它事物间的联想就不同。
汉英隐喻个性产生。
隐喻:当今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术语,概念和理论。
汉英隐喻都是一种比喻方式,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性,用它事物来阐明所要描绘的事物。
汉英对比纲要知识点总结TheComparisonofChineseandEnglishOutlineKnowledgePointsSummary1.语音Chinese:汉语拼音系统基于拉丁字母表,拼写和发音基本对应,有四个声调。
汉语的音节比较简单,以单韵母和复韵母为主。
English:英语的发音比较复杂,有五个元音音位,包括长元音和短元音,而且辅音音位也比较多。
英语的音节比较复杂,包括单音节词和复合音节词。
2.语法Chinese:汉语的语法比较简单,动词不受人称和时态的变化,而且没有冠词和复数等语法规则。
English:英语的语法比较复杂,需要考虑时态、人称、数和语态等因素,并且有冠词、复数和连词等语法规则。
3.词汇Chinese:汉语的词汇丰富多样,但没有词缀和屈折等词形变化,而且词汇一般是独立的,不存在复合词和复合形式。
English:英语的词汇丰富多样,包括了很多词缀和屈折形式,而且存在复合词、派生词和合成词等形式的词汇。
4.书写Chinese:汉字是汉语的书写基础,每个字都有独立的意义和发音,书写顺序有固定的规则。
English:英文的书写采用拉丁字母表,每个字母也有独立的发音和写法,但书写顺序并没有固定的规则,而且大小写的使用也比较灵活。
5.语言表达Chinese:汉语的表达方式比较简单,一般采用主谓宾的句式,而且语序比较固定。
English:英语的表达方式比较灵活,可以采用不同的句式和语序,包括主谓宾、主谓宾补和主系表等句式。
6.文化差异Chinese:汉语的表达方式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包括了很多典故、成语和俗语等表达方式。
English:英语的表达方式受到了英美文化的影响,包括了很多习惯用语、俚语和谚语等表达方式。
7.学习难度Chinese:对于母语是汉语的人来说,学习汉语比较容易,因为语法简单,而且没有时态和人称等变化。
英汉写作对比笔记介绍本文旨在比较英语和汉语写作的一些基本差异和特点。
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语法结构和篇章组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下面将进行详细讨论。
表达方式英文:-英语写作比较注重逻辑和条理,通常采用直接陈述的方式。
-英语写作注重准确性和简洁性,尽量避免冗长和啰嗦的表达。
-使用较多的连词和过渡词,以实现段落之间、句子之间的衔接。
-汉语写作较为灵活多样,故事情节和描写可以更为复杂。
-通过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读者更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语法结构英文:-英语的语法结构相对固定,较为清晰明了。
-使用时态和语气变化较多,以准确表达事件的发生和说话者的态度。
汉语:-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化。
-使用语态和语气较少变化,更多依靠上下文的语境来表达说话者的态度。
篇章组织英文:-英语写作注重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通常采用段落划分的方式,每段只表达一个主题或观点。
汉语:-汉语写作更加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渲染效果。
-较少使用固定的段落划分方式,段落之间的过渡更为平滑。
-引出段落和结尾段落通常有更多表达方式,以增强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总结英汉两种语言的写作方式有一定的差异,英文更加注重逻辑性和简洁性,而汉语则更加注重感情性和准确性。
在研究和运用英语和汉语写作时,我们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合理选择表达方式、语法结构和篇章组织,以提高写作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资料-[Reference1]-[Reference2]-[Reference3]。
英汉对比研究(连淑能)ContrastiveStudiesofEnglishandChineseChapter1综合语与分析语(Syntacticvs.Analytic)1.综合语的特征是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
Asyntheticlanguageis“characterizedbyfrequentandsystematicuseofinflectedformstoexpressgrammaticalrelationships”。
如拉丁语,德语,古英语。
(inwordlevel)2.分析语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语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
Ananalyticlanguageis“characterizedbyarelativelyfrequentuseoffunctionalwords,auxiliaryverbs,andchangesinwordordertoexpresssyntacticrelations,ratherthanofinflectedforms”。
如汉语。
Chineseisanisolating/analyticlanguage.(insentencelevel)3.ModernEnglishisasyntactic-analyticlanguage.(综合-分析语)Englishhasgotridofmostofitsinflections,andexpressesgrammaticalrelationsbydeviceslikeprepositionsandauxiliaryverbsandbytheorderofitswords.4.实词:contentwords/fullwords/notionwords虚词:structuralwords/formwords/functionalwords5.形态变化(inflection)、语序(wordorder)、和虚词(functionwords)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三大手段,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言学中的这种比较研究,称作“对比分析”(ContrastiveAnalysis,cA),也称作“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Lin—guistic)。
一、起源与发展1、国外19世纪20世纪初二战后洪堡特2、在中国的发展第一时期:以对比实践为主的时期1898年马建忠《马氏文通》,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之作。
1904年严复《英文汉诂》1932年赵元任《英汉语调初探》1933年林语堂《开明英文文法》、黎锦煕《比较文法》20世纪40年代王力、吕叔湘、高名凯,建立起了各具特色的汉语语法体系。
第二时期:有自觉学科意识的时期1977年吕叔湘《通过对比研究语法》比较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形成。
1994年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在长沙成立,会刊《英汉语比较研究》。
学科史的研究可以使人们在总结以往的成绩、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更好地看清学科的意义、价值和发展方向。
学科建设的角度看,我们把这两个时期分别称之为“以对比实践为主的时期”和“有自觉学科意识的时期”。
二、以对比实践为主的时期普世语法观观照下的对比研究普通语言学观照下的对比研究1、普世语法观观照下的对比研究马建忠:《马氏文通》“求其所同所不同者”、“曲证繁引”。
《马氏文通》因为过多的“模仿”而为时人所诟病,其实当时汉语没有现成的语法体系没有参考可循,起步之难而不得已而为之。
因而马建忠的贡献在于建立了一个汉语语法体系,并进行了最全面、最细致的对比。
不过它虽有首创之功,但是一味地模仿西方的语法,忽略了汉语自身的特点,也是其一大弊端。
黎锦煕:给“比较文法”下了汉语的定义《新著国语文法》,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奠基之作,第一部将现代汉语与英语作对比的著作。
Inflection,wordorderandfunctionwordsareemployedasthethreegrammaticaldevicesinbuildingEnglishsentences.此外,英语采用拼音文字,句有句调(intonation);汉语采用方块文字,字有声调(tone)英汉表达方面的差异与上述四方面因素有关。
一、英语有形态变化(morphologicalchanges/flectional),汉语无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inflectional)。
形态变化即词的形式变化,包括构词形态和构形形态。
1.英语的动词、助动词和情态动词常常结合起来,运用其形态变化,表示动词的时、体、语态和语气。
2.现代英语的形态变化主要是动词的变化(conjugation)和静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的变化(declension),以及上述的词缀变化。
这些变化有:性(gender),数(number),格(case),时(tense),体(aspect),语态(voice),语气(mood),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comparison)、人称(person)和词性(partofspeech)等。
3.语气包括陈述语气(indicativemood),说明语气(declaritivemood),祁使语气(imperativemood)和虚拟语气(subjunctivemood)。
二、英语语序比较灵活(flexible),汉语语序相对固定(inflexible)1.英汉句子的主要成分大致相同,但英语语序的倒装现象较多,分为九类:(1)疑问倒装(Interrogativeinversion)(2)命令倒装(Imperativeinversion)(2)惊叹倒装(Exclamatoryinversion)(4)假设倒装(Hypotheticalinversion)(5)平衡倒装(Balanceinversion)(6)衔接倒装(Linkinversion)(7)点题倒装(Signpostinversion)(8)否定倒装(Negativeinversion)(9)韵律倒装(Metricalinversion)(exclamationmark感叹号,signpost路标,determine限定词)英语有结构性倒装(structuralinversion)和功能性倒装(functionalinversion),汉语功能性倒装居多。
2.英语定语位置比较灵活,在许多条件下可以通过形态变化或借助连接词语置于名词的前后。
汉语定语一般在名词前面。
英语的修饰词和被修饰词有时借助形态变化或连接词可以互相转化,从而改变其修饰关系,汉语往往不能。
英语的定语可以紧挨名词,也可以远离名词,汉语名词之前的定语不宜太长,出现数个描写性词语连用时,英语多作定语,汉语多作谓语。
B.句中若有叙事部分和表态部分,英语先表态,再叙述,即先总提后分述,或先结果后追叙过去,汉语相反。
C.句中若有长短部分,英语先短后长,头轻脚重(end-weight),汉语相反。
D.句中若有意思强弱,程度轻重或范围大小的部分,英语先弱后强,先轻后重,先小后大,汉语相反。
E.句中若有连用数个前置定语,英语是越能说明人和事物的本质的越靠近名词,或越能让人印象深刻的越靠近名词(eachismoreimpressivethanthepreceding),汉语相反。
F.句中若有描写性或限制性部分,英语常用作定语,少用谓语,汉语多作谓语,少作定语。
语篇模式主要有演绎式(deductive)、归纳式(inductive)、混合式(hybrid)等。
英语语篇常采用演绎式,逻辑性较强,偏爱演绎推理,注重追因溯果。
汉语临摹性(isomorphism)较强,常采用领悟式的归纳型和经验式的临摹型思维模式,偏重迂回式(cyclical)思维,偏爱直觉领悟,注重总揽整体。
三、英汉都有大量的虚词,但各有特点英语的虚词(formword),也称为结构词(structuralword)或功能词(functionword),包括冠词(articles)、介词、助动词(auxiliary)、并列连接词(coordinator)和从属连接词(subordinator)等。
汉语的虚词(emptyword)包括介词、助词(particle)和连词等。
英汉虚词都是与实词(notionword/fullword)相对而言的。
英汉虚词各有特色,种类不同,用法不同。
1.英语常用定冠词和不定冠词,一字之差,意思大不不同。
Outofquestion&outofthequestion2.汉语助词丰富多彩,分为动态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等,语气助词是汉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3.英语常用介词,汉语少用介词。
4.英语表示并列和从属关系的连接词,种类和数量比汉语多,使用频率比汉语高。
除连接词(或者,不但...而且,如果,因为,除非,当...时候)与汉语相似外,英语还有连接代词,关系代词,连接副词,关系副词等。
四、英语是语调(intonation)语言,汉语是声调(tone)语言。
由于现代英语形态变化减少,因此借助语音表意成了一种重要的手段。
主要有语调(intonation)和重音(stress)。
语调分为六种:降调(fallingtone),升调(risingtone),降升调(fall-rise),升降调(rise-fall),平调(level)和降加升调(fall-plus-rise)。
Eg1:Allcatsdon’tlike’water.(Allcatsdislikewater.)’Allcatsdon’tlikewater.(Notallcatslikewater)Eg2:Youmay’notgo.你不可以去。
/You’maynotgo.你可以不去。
汉语没有形态变化,语序比英语固定,虽有语气助词表达各种语气,语音表意手段不可少,主要有声调(tone)和语调(intonation)。
声调有:阴平(level),阳平(rise),上声(falling-rising)和去省(falling)。
语调有重读(stress)和轻读(weakstress)汉语字音有声母、韵母和字调三部分构成。
古代汉语单音节占优势,现代汉语双音节占优势。
双音节化促成了四字短语。
双音节化和四音节化(predominanceofdisyllablesandquadrisyllablesovermonosyllablesandtrisyllables)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
这一主要倾向继承并发扬了自古以来所形成的骈偶传统,即追求词句整齐,重视音韵和谐,讲究辞藻华丽,词语和句式往往成双成对。
对偶、排比。
反复和叠词成了中国人喜闻乐见的修辞方式。
这类均衡美和节奏美,成为汉语的一大特色。
Chapter2刚性与柔性(Rigidvs.Supple)1.英语有综合语的特征,受形态的约束,因而是“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汉语是分析语,不受形态的约束,因而“语法是软的,富于弹性”。
O.Jespersen指出,Analysismeanssuppleness,andsynthesismeansrigidity;inanalyticlanguagesyouhavethepowerofkaleidoscopicallyarrangingandrearrangingtheelementsthatinsyntheticformsareinrigidconnexion.(kaleidoscopically,瞬息万变地,千变万化地/connexion连接联系)一、英语的刚性1.英语句子有严格的主谓结构,通常由名词性短语(NP)和动词性短语(VP)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