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标本号送《玩转视频号》线上10节课件,(点名片-点右上角-设为星标)发截图+“视频号”到后台消息即可获得。
这位朋友叫金满铮,来自北京的营销大咖,自带调侃属性。他视频号下的自我介绍也挺逗的
“远看张家辉,近看大张伟,以为陈羽凡,其实像黄磊的金满铮。“
我跟他聊完后,我发现单纯靠内容创作是远远不够的。除了拍好视频,我们还需要考虑如何通过文案策划和内容运营来实现变现。视频号直播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内容、互动和商业模式三者之间的平衡。单纯的内容创作固然很重要,但如果缺乏商业运营思维,很难实现变现目标。所以我们要学会通过打赏、商业合作等方式,让内容变现落到实处。
先梳理一下视频号直播间的3种人:
各大直播平台的分类:
电商直播主要是电商平台,淘宝,京东,天猫。
内容电商直播主要是内容平台,抖音,快手,小红书。
内容直播主要是内容平台,B站。
社交直播主要是社交平台,视频号。
【发作品+群转发+开直播+发新作品】
我理解,在社交平台的直播间里,主播可以把知识干货和娱乐调侃的比例变成28原则,或者37开。太“干”的内容没人看,而且知识付费的时代已经被淘汰了。所以,不要在直播间讲太多的知识,除非你是网红知识博主。
关于回复,我也有2个心得。
第一,如果您不知道怎么回复否定我们的语言,那我最好的回复,就是我从一个教礼仪的老师那里学到的,叫做,“您真会开玩笑。”
打个比喻,有人说我开车技术真差劲!我就会说,“您真会开玩笑,我在家里都是坐车的,开车是我老婆的爱好。”再比如有人说过我,你的鼻子太大真不好看!我会回答,“您真会开玩笑,我们祖上姓爱新觉罗,从东北来的,冬天太冷就是需要有大鼻子来御寒,小鼻子的话,我们祖先不就被冻病了吗?”
总之,我们要的是流量,就不要害怕别人diss我们,我们的数据比骂我们更重要。
关于感谢,我次次都点!
视频号的平台就是社交的平台,所以每次系统都会提示你,有人对你的内容表示认同,不是点桃心就是点大拇指,那我们要不要点一下,“感谢”的按钮呢?答案是,必须点,其实还是有两个好处。第一,增加用户粘性,提高观众对博主的好感度,第二,还是有机会“骗取”新一轮的播放量!一切操作都是为运营而活。
讲到这里,我就不得不提一个非常值得您和我都深思的话题,未来的视频号的作品和直播间,要不要付费投流?
关于投流问题,我先说现象,再说机会,最后说建议。
1.继续靠自然流做内容和直播。那比拼的就是内容和表现力。谁优秀,谁先能跑成优质博主,毕竟竞争还是相对小。不论是短视频带货,还是直播间带货,大家想要的是卖东西变现。那不投流,只能靠自己的硬实力。
博主自身的实力怎么表现出来呢?多个维度考核吧,可以从作品的选题,文案,博主的表现力,作品的画面呈现,以及账号人设,还有产品的选择与价格优势,最后是直播间时长等等诸多问题。那如果自身没有那么多优势,只有两个好办法,要不找高人指教,要不找工具解决。
2.如果现在选择投流,一定要超过同行其他选手,机会更多,变现的几率大大增加。
我过去曾经在新浪和搜狗工作的经验和感悟,补充一个自己对企鹅平台多年的认知,企鹅的平台对数据分析并不明感,只是对社交功能很用心。因此,可以忽略所谓的视频号的账号标签,人群画像,投放策略这些参考,因为企鹅没有百度,抖音,阿里这样的公司会玩数据,不用过分的担心自己的账号会被“数据妖魔化”!
最后讲3点建议,而这些建议是我的军师@李才哥在直播间跟我讨论出来的结果。
“投产比+主播副播联动+内容的知识与娱乐化平衡”
1.投产比很重要,也是最优先参考的。
我们如果投流直播间或者带货的作品,我们就要考虑我们的最终变现目的是什么?比如我要是给我的直播间投流,肯定不是帮我拉来更多的听众,而是筛选更多的学员和企业负责人,因为我的变现是培训,服务,卖自己的图书,那我锁定的客群需要认可我,还要买我的服务和内容。
认可我,就变得尤为重要,其实视频号是做不到内容社交,只是关系社交。也就是说,来我直播间的陌生人很难直接通过我的直播内容下单服务和购买图书,因为我不是大网红,也不是企业服务商。
第二,即使认可我的能力和我的服务,从观众到精准客户的筛选,还是要面对价格,付款,产品等多个维度的考虑,每一个维度的加持,都有可能衰减变现的结果概率,也就是说100个人来直播间,能留下的是15个人左右,最后买单的可能就是1-2个人,还要通过比价,认可,选品等各个环节,投产比在此刻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所以,视频号平台更适合卖信任度完成后的产品和服务,因为视频号没有其他任何电商平台的性价比和低价策略的优势。建议博主卖高客单价或定制服务的内容和产品。比如,咨询,1v1培训,线下交付的服务,专属私域的产品等等。
2.主播和副播联动打配合
这个点,我理解的就是不要单纯卖产品和服务,需要有对话或者聊天环境的渲染和衬托,完成商业模式的闭环交付。一句话,有人捧,有人成交。有人负责钱场,有人负责人场,主播可以是博主本人,副播可以是运营或者其他主播的连麦合作等等。
3.内容的知识与娱乐化平衡
这个观点还是基于用户思维的逻辑上,不要过分强调行业的专业性,因为外行不喜欢看,内行会来质疑你不专业。当主播开播的时候,尽量本着28原则,或者37开的原则,让观众多多参与内容,不要单方面输出“爹味”重的知识或者产品。【电商直播平台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