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温带与中国历史中国各地理分界线无水印高清地图及全球高清无水印3D地图分享!

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与中国历史中

温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鸭绿江、长城、天山。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中国亚热带属东岸湿润季风区,位置比西岸气候型偏南5~8个纬度,比大陆气候型偏北6~7个纬度。与世界同纬度比,除沙漠地区外,是最暖热的地区,雨量远比同纬度的充沛,生物资源丰富,四季长青,土壤肥沃,生物生产力高,农作物高产优质,是中国主要的农林产区。

科普下中温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暖温带

季风区暖温带位于季风区中温带与北亚热带之间,大致在北纬32°~43°之间,其轮廓呈扇形,西部狭窄,约以兰州南部为起点,向东展开,直抵渤海和黄海。南界沿秦岭一伏牛山、经准河苏北总干渠一线。

北界自兰州附近经黄土高原西北部的榆林、定边、固原一线,再沿内蒙古高原的南缘,折向东经辽东湾北缘,止于鸭绿江入海口,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0.9%,包括北京、天津两市和山东省的全部、山西、辽宁、河北、河南和陕西等省的大部分,以及安徽、江苏、甘肃和宁夏的一部分。

中温带

属于温带划分中的一个分支。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大致分布在东北地区大部分、内蒙古高原。

中温带地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冬季长达5个月。年均温约2-8°C左右,干温湿季分明,全年湿度较大。年降水量平均为400~800毫米。积温在1600°C~3400"C。

我们现在正处于第四纪冰期的末端,从第四纪冰后期以来的全新世的这1万多年,相对于冰期,地球上气候总的看来是温暖的。但在1万年中又分为若干短暂时段,在若干分期内,地球上的气候也不断地变化,气温在不断地的波动,这种波动是以几百年和上千年为尺度。下面飞哥为您简单讲述一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实际上诸葛亮和曹操生活的那个年代比我们现在冷多了。

中国和西方都有大洪水的传说,诺亚方舟与大禹治水,据说与全球气候的变暖有关,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于是形成了大洪水,大洪水的记忆以神话和传说的形式流传至今。

这个时期辽宁南部年平均气温13℃左右,比现在高3~5℃,干燥度小于1.00左右,属于暖温带湿润气候。中国东部的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2.5℃,西部高3~4℃。

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100年左右,气温相对下降,但相对仍比较温暖,这种温暖的气候一直延续到殷商时代。

2、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770年,是寒冷期。整个西周处于寒冷期。

整个西周王朝处于寒冷期,由于西周寒冷,所以有人说西周的农业生产力没有达到商代的水平,这也是为什么西周的青铜器雕刻比较的简单,以及西周统治者经常强调农业生产,甚至禁酒的原因。《竹书纪年》记载了公元前930年和公元前879年左右的严寒天气,有“江汉俱冻”的记载,《诗经》也经常描绘西周关中地区的严寒。

3、春秋战国时期至西汉末年是温暖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1世纪下半叶,相当于春秋开始,到西汉元帝时期。

孔子、孟子生活的年代要比我们现在暖和的多

这个时期持续近700年的温暖期,整个春秋战国到西汉,也就说芈月生活的那个年代,比我们现在要暖和的多。《诗经》、《左传》中多次提到黄河流域有梅树生长,山东一些地区一年可以两熟,关中地区有很多的竹子,长安种的荔枝居然还可以存活。实际上从秦到西汉年平均气温大约比现在高1.5℃。

4、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属于寒冷期,曹操、诸葛亮生活的年代比我们现在冷,年平均气温低1~2℃

这是一个近600年的寒冷期。东汉洛阳晚春时降霜雪,冻死了许多人。三国时期有些年淮河冰封,(现在的淮河是不结冰的),南朝时期健康(今南京)也建有冰房,可见这个时期江南的冬天,冰也十分丰富。

唐高宗时期三年长安冬天无冰雪,长安种植的梅树、柑橘都能成活,柑橘居然还能结果。唐代冬季无雪的记载多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杨贵妃吃的荔枝实际上不是从广东运来的,而是从四川运过来的,那时候荔枝可以生长在四川并且还能结果。那个时候年平均气温比现在要高1℃。

唐朝女人穿得少,也与气候温暖有关。

6、南宋时期是寒冷期

南宋时期,华北的梅树不能生长,特别是公元1111年太湖湖面冰封,湖中洞庭山柑橘全部冻死,苏州运河经常结冰,北方在9月普降大雪;长江上游荔枝在1170年代由于冬天寒冷的气候,遭到毁灭性破坏,从此长江流域无荔枝树了,四川等地仅存的荔枝树,现在也不能结果了。

岳飞生活的年代要比现在冷

7、南宋后期至元代,是一个十分短暂的温暖期,大概持续了100年左右。元代初年黄河流域的竹类得到了恢复。

潘金莲生活的元末明初,要暖和一点。

8、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是寒冷期,又称明清小冰期或明清宇宙期。

关于明清小冰期的寒冷气候,拙文“霸道”寒潮算什么!明武宗时期,长江封冻一月,洞庭湖结冰一尺,已有详尽的论述。清朝初年东南沿海一带冬季最低温比现在低5~7℃,明代北京冬季气温比现在低2℃左右。

1900年以后,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加上人类破坏森林的结果,导致地球温室气体增加,于是全球气候变暖。但也有人说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气体的排放无关,因为1900年以后,人类渡过了明清小冰期,气候总体趋势是趋向温暖。人类的活动并不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大方向。然而也有人说,全球气候将会变冷,人类可能要进入下一个冰期,二氧化碳的排放也许会延迟下一个冰期的到来。

徐光启和利玛窦生活的年代比现在寒冷多了。

如果把气候放在长时段来看,今年的寒潮确实算不了什么,广东降雪,也只是一点点雪沙子而已。明武宗时期,长江封冻一月,洞庭湖结冰一尺,三国时期淮河结冰,西周时期长江和汉江都结冰了。

一、全新世大暖期,又称大西洋期,即距今8000年到5000年左右的温暖期。据研究表明,这个时期(东北)辽南地区年均温为13℃左右,比现在高3—5℃,干燥度(即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小于1.00左右,属于暖温带湿润气候。距今5000年到3000年左右,气温相对下降,但相对仍比较温暖,这种温暖的气候一直延续到殷商时代。

===========

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脉一线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米仓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

秦岭—淮河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东西走向的,它是一月份0度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通过地,再加上冬天的时候,秦岭能够阻挡寒潮南下,夏天又能阻挡潮湿的海风进入西北地区,导致这条线的南北地区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也就成为了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分界线了。

01

中国的南北方分界线

02

一月份中国0℃等温线

03

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04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05

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分界线

06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07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界线

08

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分界线

内流域和外流域的分界线: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

09

多水带与过渡带分界线

10

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三大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是指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的广大地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包括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地貌单元。

青藏高寒区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地貌单元,涉及青海、西藏两省区的全部和四川西部、甘肃西南部、新疆南部和云南西北部

THE END
1.逐月逐年平均气温(Excel格式)中国城市气温历史数据该数据包括地级市的逐日、逐月、逐年平均气温!如下图: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地级市的逐日平均气温!19812.基于中国所有站点的逐日平均气温数据,我们利用反距离权重法插值得到全国逐日的平均气温栅格数据(空间尺度https://blog.csdn.net/weixin_63042008/article/details/137109416
2.初中语文《苏州园林》达标测试题及答案(精选5篇)(2)下列几组数字,有可能为正常年份A地一月平均气温的是 。 A.5 ℃ B.8 ℃ C.-4 ℃ D.16 ℃ (3)下列几组数字,有可能为B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的是 。 A.420 mm B.260 mm C.680 mm D.880 mm 解析:图中所示为秦岭—淮河一线,我国1月份0 ℃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此处,此线以南冬季最冷https://www.360wenmi.com/f/filekq2a175n.html
3.气温与降水,相关考点都在这里了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赤道附近全年降水多;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两极地区降水少。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是世界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②我国降水分布 我国年降水量示意图? 年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岛东北部https://zhuanlan.zhihu.com/p/617558156
4.地理资料丨中国的气候[热量界线]:1月0°C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02 温度带的划分及耕作 03 【资料扩展】 中国的农产品分布 04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NjY5NTE3MA==&mid=2247487029&idx=6&sn=8d1275c3639169282416f140ac02f570&chksm=ec412ad8db36a3ce42115d82808bf46d4fd9fb15c1e24c5182a3cae2da1653572a320171e243&scene=27
5.对“中国一月等温线图图中各等温线所起的地理分界线作用的表述对“中国一月等温线图”图中各等温线所起的地理分界线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0℃等温线,基本上也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及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②是8℃等温线,也是1600毫米和800毫米降水量的分界线.③是-8℃等温线,是我国东部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④是-24℃等温线,该界限是我国寒温带的最北界限,年降http://1010pic.com/czdl/shiti_id_0a52359dfd8f56a4e098525f86f2d0a5
6.读我国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图,回答45~48题。图中M地气温区别于周围地区读我国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图,回答45~48题。图中M地气温区别于周围地区的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地势 D.海陆位置https://www.jyeoo.com/shiti/9e8810c3-ff15-4615-8c52-b41a125637f2
7.国家版图知识问答——自然地理地图知识63.我国冬季1月份秦岭—淮河一线等温线的值是___。 A.0℃ B.8℃ C.16℃ D.1O℃ 答案:A 64.我国气候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___。 A.冬冷夏热 B.冬暖夏凉 C.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 D.气温的年较差小 答案:A 65.下列地区中,夏季风很难到达的是___。 A.东北http://www.fjch.org.cn/ztzl/fjsqf/dtzs/201710/t20171009_21131.htm
8.地理小知识:中国的自然环境一、一月南北温差大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南暖北寒、南北温差较大。 从1月等温线分布图中可以看出:1月0℃等温线大致在秦岭——淮河一线。黑龙江省最北部的漠河,1月平均气温在-30.9℃,这里曾经出现过-52.3℃的极端最低温。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以上,西沙群岛曾达22.9℃。南北温差达50℃左右。 https://www.jianshu.com/p/1365b2d8f3da
9.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A___,B___,C___。 (2)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与___一线吻合,该线也是一月___℃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3)上图是杰杰今年暑假旅游带回来的两幅摄影作品,由图可以推测西北地区的吐鲁番降水___、沙漠广布https://zujuan.xkw.com/9q18359523.html
10.中国一月平均气温(1951~1980年资料)在线地图地图云集在线地图中国一月平均气温(1951~1980年资料)在线地图来源于《中 国自然地理图集》(第三版),主编刘光明,并由中国地图出 版社出版,本地图的比例尺为1:32000000,全图总图,划分为 地貌和地质、气候、陆地水、海域、土壤、生物、自然环境的 演变、资源、综合自然区划、环境问题、主要改造自然工程、中国自然保护等十二个图组。每https://www.osgeo.cn/map/m764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