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当事人张晓。本文图片均为成都商报图
大一女生张晓(化名)想找一个兼职,最后却被美容医院诱导整容,并为此办理贷款。她先后三次贷款做整容,共欠下约3万元的贷款。为了偿还贷款,她先后四次通过一家贷款公司办理了共计两万元的贷款,希望用贷来的钱偿还。然而这无异于饮鸩止渴,雪球越滚越大,贷款越来越多。这个还未踏入社会的女大学生,已然陷入贷款的泥潭。
求职变贷款
被推销整形被拉着贷款
雷医生坐在对面,拿着笔做出了一套美容方案,另外两位医生拿着张晓的手机操作帮忙贷款。
在那里,三位自称雷医生、付医生和张医生的女人接待了她,三人亲切地问她个人信息。“我以为她们是在面试,就把自己所有信息说了。”张晓说,雷医生坐在对面,不停地跟她说针对她的面部制定一个美容方案,张晓说自己没有钱,另外两位则极力劝说,“没有钱没有关系,现在有很多人分期贷款。”张晓向记者回忆说,整个劝说过程她都是迷迷糊糊的,甚至没有机会把找兼职意图表达出来。张晓说,雷医生坐在对面,拿着笔做出了一套美容方案。另外两位医生拿着她的手机操作帮忙,向一家名为“即分期”的贷款公司申办分期贷款。“她们跟我说,每个月还700元,我说这么多钱我还不起。”张晓表示要走,但经不住她们的劝说又留了下来。
又贷了两次
先后贷款共计3万元
美容医院两次推荐张晓打针,张晓从而两次办理了贷款。三次分期贷款,每月累计需要还款1600元。
“这个时候我才反应过来我是被骗了,我明明只同意买一支,但却买了三支。”张晓说,她前去质问雷医生,雷医生表示她误解为要办三支。割了双眼皮,打了玻尿酸、瘦脸针和溶脂针,张晓的脸上变得又红又肿,眼睛没有明显的区别,虽然一度变成了瓜子脸,但随后玻尿酸开始缩水,她询问雷医生,雷医生回复是个人体质问题,再打一支玻尿酸就好了。
就这样,去年11月19日,张晓再次向另一家名叫“呜咔熊”的公司,办理第三笔分期贷款,每月还222元,共计12期。“只有这一次我是亲眼看着他们操作的,在我的同意下办理的。”
三次分期贷款,每月累计需要还款1600元,这让生活费仅有1100元的张晓捉襟见肘,最后连饭都吃不了,不得不变着法让妈妈发几元红包吃饭。
以贷养贷泥潭
贷款逾期她收到威胁短信
为了还贷,张晓从厕所墙壁的小卡片上找到一家贷款公司,以苹果手机分期贷款名义贷款4000元。
贷来的4000元不过短短支撑了两个月,12月10日,她以同样的方法贷款了4600元,她拿到了3900元。
最终,张晓的贷款出现了还款逾期,她收到了陌生号码发来的威胁短信。
“我做错了事情不敢跟父母说,我怕父母知道这件事后打我。”张晓无心上学,一个劲琢磨怎么还钱。一日上厕所,墙壁上的小卡片给了她“一线生机”,上面写着:大学生贷款5000元到3万元。
贷来的4000元不过支撑了两个月,去年12月10日,她以同样的方法从这家公司向川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贷了4600元,她拿到了3900元,同样用于还款。到了今年2月,她每月的还款金额已经累计达到2300元左右。很快,张晓的贷款出现了还款逾期,她收到了一个陌生手机号码发来的威胁短信:我们兄弟会到你们家找你,你不仅要准备贷款总额,还需要准备1万元收账。
还在家里过寒假的张晓从未见过如此阵仗,吓得躲在被窝哭了起来。但她依然不敢告诉父母,匆匆收拾行李回了学校。3月12日,她再次以同样的方法通过艺信通讯向两家贷款公司贷了9800元。
美极美容整形公司大门门口
美容医院
她自愿申请贷款没有胁迫行为
此时,张晓已经债台高筑,她再无心上学。无奈之下,4月4日,她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跟妈妈郭云峰交代了。父母次日一早从洛阳赶往成都。4月18日,在记者陪同下,郭云峰带着张晓找到了美极美容,当时接待张晓的雷医生雷晓萍回应了此事。
“首先我不是医生,我只是美容咨询顾问。”雷晓萍说,当时是她接待了张晓并制定了美容方案,也是美极美容介绍了分期贷款业务,并“协助”张晓办理了贷款。至于期间是否存在被胁迫?她予以了否认:“张晓虽然是学生,但是是一个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她自愿申请贷款,这是她和贷款公司的事情。”
律师说法
若该公司胁迫或劝诱合同可以撤销
四川卓安律师事务所律师蒋健也表示,如该美容整形医院的行为违反正常市场经营行为,张晓可以向工商部门举报投诉。如果贷款公司要账时以揭露用款者隐私为要挟,涉嫌敲诈勒索罪。
校园行动
多所高校要求学生“远离校园贷款”
目前,为了让学生们远离校园贷,成都几所高校陆续要求学生清查网络贷款情况,无网贷的则要求学生签订无网贷承诺书。
一个月前,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的学生小谢签署了这样一份无网贷承诺书,“学校禁止的网贷,指的是借贷宝这种有专门借贷平台的,如京东、淘宝等提供的京东白条、蚂蚁花呗并不在其中。总体感觉,对我个人没什么影响。”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近日也发布了这样一则消息要求再次清查网络贷款,无网贷的写承诺书……
对此,记者联系到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财经系副系主任胡永南,该校财经系于今年3月17日便开始推行“远离校园贷承诺书”,胡永南告诉记者:“我们希望学生远离那些利率较高的商业贷款。学生群体没有固定的收入,万一他们无法偿还,就可能选择其他贷款公司,一环扣一环,后果难以想象。”